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敬生 《收藏家》2013,(5):66-72
长期被误认为明末清初傅山(16071684年)真迹的《题书自笑八韵》,因其大部分内容与著名的目前尚未发现墨书真迹的傅山《五峰山草书碑》内容基本相同,故一直受到社会的推崇。影印图版应该是首见于199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傅山全书》前扉插页之中。特别是征《中国书法》2007年第6期为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而编选的“傅山作品选”中,亦作为傅山书法中的代表作品予以接近原火发表,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傅山一生的书法成就很高,在中国书法史上,尤其是明清艺术风格转变时期,具有不可或缺的崇高地位。傅山的书法艺术一生也经历了几次风格的变化。本文以傅山54岁创作的《张尚瑗诗序绝句三首行草八屏》为线索,着重探讨了傅山中年时期的书法思想与艺术。  相似文献   

3.
张国华 《文史月刊》2014,(11):10-13
看过《七剑下天山》的人一定会记得傅山这个人物。他是山西籍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人物。他悬壶济世,道德文章泽被四海,其书法墨香,丹青灵气,经他改进的竹叶青酒醉倒无数英雄骚客。他是一个旅行家,足迹踏遍了半个中国,在有生之年曾六赴灵石。他何以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如此青睐?通过《傅山六到灵石》一文,可对此作简要了解。  相似文献   

4.
傅山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书法家,同时他还对佛教深有研究,他以佛学为媒介,结识了天泽和尚。傅山与白云寺住持天泽和尚交往密切,在天泽和尚圆寂后还撰写了《天泽润公碑》。本文论述天泽和尚与傅山的交往经历及傅山与佛学的历史渊源,并从中探索傅山书法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谭静 《沧桑》2009,(2):232-233
目前研究傅山的书法和思想的学术成果比较多,但我们不应忽略的是,傅山在他所处的17世纪是集道士、书画家、学术领袖、医生等众多身份为一身的杂家,所以,对傅山的研究,应该有更多的层面和角度。  相似文献   

6.
傅山(1607—1684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他的业绩已广为人知。他的同乡梁檀,和他交往多年,备受他的崇敬,但由于梁檀长期过着隐居生活,传世作品极少,后世对他了解不多。梁檀,太原诸生,回族。字不廛(《清画家诗史》误作大廛),一字乐甫,号天外野人、芦鹜居、蒹葭主、石崖居士。与傅山相友善。梁檀生前,傅山多次前往梁住处西山请教,称赞梁"聪慧过人","诗极清新","书法孤洁秀峻,自标一格","工绘事,临摹古人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无所不工,即一切舍去,一味大写取意","奉其教极虔"。傅山曾撰《太原三先生传》,其  相似文献   

7.
傅山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海外研究中国古老文化的艺术宝藏,被国内外学书者奉为楷模。但由于傅山的书法原作墨迹十分珍贵,加之有大多数精品被收藏于我国各大博物馆与私人手中,人们难得一见,这样对社会各界人士的鉴赏、收藏及临摹造成了诸多的不便。过去,虽有一些傅山书法书籍传世或印行出版,但终因尺幅所限,观者只能欣赏到傅山书法之形似,难以真正欣赏到傅山书法之神似,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画家、学者、专家,尤其是日本、 韩国等国代表团,每年数十次专程到山西省博物馆、晋祠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李啸 《东方收藏》2023,(8):39-41
文章深入研究了傅山书法绘画的创作技法、艺术风格及其演变过程,并探讨了其在艺术界的影响与传承。通过对傅山艺术生涯与艺术影响的介绍,以及对傅山书法绘画的主要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揭示出傅山独特的艺术特点,并详细探析了傅山书法绘画的基本技法、用笔特点、颜色运用、构图技巧、纸墨选用与质地运用,以及笔墨意境与表现手法。文章阐述了傅山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包括早期风格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期风格的转变与创新、晚期风格的成熟与特征,以及风格演变的原因与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傅山书法绘画的艺术影响力、学派传承与发展,以及当代艺术家对傅山艺术风格的借鉴与创新。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傅山书法绘画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相关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傅山书法绘画的艺术特点和演变历程,为中国书法绘画的传承与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冀美俊 《文物世界》2007,(6):131-132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 傅山同时代人评价他:“学究天人,道兼仙释”,“博极群书,时称学海”。傅山自清代以来,以学问与人品,备受学界称颂。而其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堪称清初第一人,他不入流俗、勇于开拓。世人认为傅山为:“晋唐以下第一家”;“书法图书,皆超绝古今,世人咸知宝贵”;“萧然物外,自得天机”;“豪迈不羁,脱略蹊径”……  相似文献   

10.
狂放不羁的傅山,开始写那静心修道的小楷——他本来就号“朱衣道人”,既以道人自许,当然在书法上修修道也得。我们平时的印象中,傅山大抵是狂放之士,动辄一泻千里,睥睨万物,傲视苍生,粪土王侯的。但这几乎是一个相当局部的内容。倘若仅仅如此,傅山作为孤臣孽子的一腔忠愤心血就无从着落。作小楷虽未能说一定是“孤臣孽子”的所为,但它大抵需要节制、自省,显然比洒热血、奋呼叫更需要一种坚忍不拔的定力。  相似文献   

11.
太原段帖     
田立勤 《文物世界》2005,4(4):40-44
《太原段帖》共计4卷28块石刻,明末清初段摹刻,始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两年告成。段綷,字叔玉,太原县人(今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善镌刻,兼工书法,受业于傅山。《太原段帖》是段綷收集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各字体镌石,由清苑后学王为序,全部用双刀直切法精工摹刻  相似文献   

12.
他是著名的学者,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他的声誉和影响在三晋大地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颇受百姓拥戴。他就是明清之际的志士仁人——傅山。在学术思想上,傅山的文章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有着超越时辈的卓越见解。他敢于提出反抗主流意识的惊世反常之论,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不同凡响。可以说,傅山是明末启蒙思想家中最勇敢、最坚强的一员猛士和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3.
傅山是明末名噪一时的学者,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精医术尤精书法,在绘画上以指画为独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崇高地位,为历来学者和书家所称道。同时,他也是有争议的人物,其人、其书、其道颇有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4.
傅山(1607-1684)[1]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主,号真山、朱衣道人、侨黄老人等,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明清之际著名的爱国学者、启蒙思想家。他对经史、诸子、道教、佛教、诗文、书法、绘画、音韵、训诂、金石、考据、杂剧以及医学等,均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2],而尤以人品、气节、医学、书画著称于世。傅山的作品有很多民主性的精华,故其著述颇多,却因“语少含蓄”,锋芒较露,在封建专制时期难以公开印行,许多手稿亡散佚失,这大大削弱了他的影响力,致使世人对其思想成就、诗文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认识不足。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及其他诸…  相似文献   

15.
很难说清楚傅山是个创作家的形象,还是理论家的形象。此公的出现我以为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在创作上是将明代积弱一扫而空,但他在理论上又以独力扭转了中国书法史沿袭日久的审美定势,没有他的奔走呐喊,真不知清代书法会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傅山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海外研究中国古老化的艺术宝藏,被国内外学书奉为楷模。但由于傅山的书法原作墨迹十分珍贵,加之有大多数精品被收藏于我国各大博物馆与私人手中,人们难得一见,这样对社会各界人士的鉴赏、收藏及临摹造成了诸多的不便。  相似文献   

17.
马润卯 《沧桑》2012,(4):100-101
傅山先生书法,各地公私藏家均有收藏。本文通过对《傅山崇祯甲申年作草书卷》的比较、分析,提出疑点。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7,(10)
<正>傅山(1607~1684年)初字青竹,后字青主,又字侨山,别署公之它,亦曰石道人,号啬庐;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晚称老蘖禅。山西阳曲人,一作太原人。傅山诗书画印俱佳,书法真草隶篆尽皆上品,尤精篆刻。傅山的作品目前最多见也最具代表性的是其行草书巨幅立轴,据传有350余幅,然其精致的手卷和册页并不多见。天津博物馆收藏有一本徐世昌旧藏的《傅山四体书册》,将傅山的四体书法尽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沧桑》1994,(3)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思想家,又是一位书画高手。关于他画画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傅山没事爱在一家理发店听人闲聊,日久天长,理发师傅求傅山给画一幅画。傅山提笔立刻就在理发店的粉墙上画了一个樵夫,樵夫坐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光着脚亮脚丫子,看上去是刚淌河过来。身边还放着一条扁担,一把斧头和一条绳索。樵夫两眼凝视前方,神态自若,就象真人似的,谁看了谁夸。从此,来这里理发的人更多了。  相似文献   

20.
白蕉是我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一位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建国前后,他与沈尹默、潘伯鹰诸位先生以书法著称,名盛海上,并称“书坛三杰”。1998年2月,首都举办了“二十世纪书法大展”,吸引着无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白蕉的怍品也被陈列在93位已故著名书法家遗作展上,观赏者无不陶醉干他那清新秀丽、浓郁的二王风貌和晋人洒脱的神韵。近年来,白蕉被认为是民国以来“帖学”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国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限止出境名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