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的9月     
《华夏人文地理》2004,(9):18-19
《新青年》 出版 1915年9月15日,留日归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改称《新青年》),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反对旧道德、旧文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抨击封建主义文化。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  相似文献   

2.
赵燕翼,当代中国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童话,著作甚多。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作协、文联领导职务。退休后仍笔耕不辍。1962年初秋,在《人民文学》当小说组长的我,有机会读到甘肃青年作家赵燕翼投来的短篇小说《桑金兰错》,是负责西北片稿件的小说编辑毛承志推荐给我的。在此之前,赵燕翼在全国文坛已颇有名气。茅盾先生评论1960年儿童文学时,就曾对赵燕翼的童话《五个女儿》的“艺术技巧”备加赞赏。接着《上海文学》连续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三头牦牛的下落》、《老官布小传》而为文学界所注目。而今他主动给《人民…  相似文献   

3.
钦鸿 《钟山风雨》2013,(1):32-35
师范这个名字,不但在江苏读者中间鲜为人知,就是在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界,知之者也少而又少——在一些文学辞典里,虽然也可以看到他的名字,但大多语焉不详;而几乎所有的大陆学者编写的台湾文学史著,对他都是略而不论。然而,他却对台湾文坛曾经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在上世纪50年代之初,他和同伴们合编的文艺半月刊《野风》,为当时"反共文艺"甚嚣尘上的台湾文坛,吹来了一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当代著名作家,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广西桂林人。21岁时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引起文坛轰动。1965年在美国获硕士学位,任教于加州大学,其文学成就得到世界华文文学界的瞩目。他策划的昆曲《牡丹亭》即将在北京上演第100场。  相似文献   

5.
杨锦先  关家铮 《民俗研究》2006,7(2):175-189
一、引言中国俗文学研究可以说是在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得到划时代的发展的,它是由清末敦煌石窟文物被发现,大批久已湮没的唐五代俗文学作品展示在人们眼前,遂使这一文学传统的源流因革昭然若揭。“俗文学”一词据说是日本汉学家狩野直喜博士(1868-1947)最早提出的,他在1916年《艺文》第7卷第1、3期上发表的《中国俗文学史研究的材料》一文中说“治中国俗文学而仅言元明清三代戏  相似文献   

6.
野间宏是日本“战后派”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在日本战后文坛上,他的战争文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日本战后文学的开始可以说是以他的创作为标志的,“真正称得上‘战后文学’的第一部作品的,就是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哦国的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对野间宏的评价也非常高,赞扬他的长篇小说《真空地带》“带着明显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目的意识”,“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战争文学观”。  相似文献   

7.
在羊年乍暖还寒的初春,老作家石果走完了他86年的人生里程。他是贵州湄潭人,本名何恩余,石果是笔名。这个名字属于文学,他的作品的光彩照亮了它,伴随他终生。他与文学的不解之缘,在学生时代就开始结下了,曾发表过长诗《穆家川上》,后来又在遵义《民铎日报》的副刊上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辅助线》。这些只是发韧之作,他的成名,是在上世纪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他的小说《喜期》,一经《西南文艺》发表,即被《人民文学》转载,编者称之为“标准的短篇小说”。接着,《人民文学》又发表了堪称他代表作的《风波》以及他的得意之作《官福店》。其中《风波》影响最大,《中国文学》译为英文发表,国外译为日文、丹麦文出版,北京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摄制为电影《一场风波》。他在《西南文艺》发表的《石土地》,也以内容的厚重、生活气息的浓烈而引人注目。当时,全国知名的贵州作家很少,除了老作家蹇先艾,石果成了一颗耀眼的新星。我曾听北京文学界的朋友说过,其时评论界有“北骆南石”之说,即北方有骆宾基,南方有石果,指两人的作品风格相近,同受读者喜爱。以后,石果还用“石梦天”的笔名发表过一些作品,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旧作一起结集为《喜风集》出版。喜,是他心情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支那保全分割合论”是表现孙政治思想的重要章。它不仅是孙“亡命日本以来公开向国内朝野发表的最初的政治见解”,也是在《民报》的《发刊词》发表之前唯一公开的中版的政治见解。  相似文献   

9.
赖和是台湾日据时代一位深得民众爱戴又倍受文坛推崇的爱国作家。在台湾,有“到处人争说赖和,文才海内独称高”之说。他为台湾新文学“打下第一锄,撒下第一粒种子”,被誉为“台湾鲁迅”、“台湾新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10.
石川达三是日本当代文学中一位有着特殊经历和影响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风中芦苇》在日本战后文学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小说曾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出版发行。我国外国文学界的一些学者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部作品“暴露了战争狂人压制言论自由的野蛮行径”,认为作品中的主人公苇泽悠平“是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有良心的知识分子”。重庆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也把这部作品作为“反法西斯文学”作品收录其中。…………  相似文献   

11.
被鲁迅先生誉为“乡土文学”作家的蹇先艾,一般人只知道他以小说名世,而不知道他早年是以新诗创作登上了“五四”以后新文坛的。蹇先艾的新诗创作始于一九二三年,当时他正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他与同学朱大桶、李健吾等发起成立了“曦社”,并出版了不定期文学刊物《爝火》。从他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处女作《二闸记游》开始,以后相继在《晨报副刊》、天津《新民意报·朝霞副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现代评论》、《语丝》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六十首新诗。一九二六年,蹇先艾与闻一多、…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哥德巴赫猜想》等新时期文学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是怎样问世的?粉碎“四人帮”后,荒芜的文坛是如何走向繁荣的?时任《人民文学》主编的张光年又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张光年与风暴过后的〈人民文学〉》会为你解开一个个问号。  相似文献   

13.
作家黎汝清所写的长篇历史小说《皖南事变》1987年出版后,在文学界和史学界都激起了很大的反响。无论对于文学界,还是对于史学界,均有引起反思的价值。小说发表后,文艺界纷纷发表评论加以称赞;开座谈会,赞扬《皖南事变》“是一部优秀作品”,“作品在描写我军主要领导人”的“英雄主义本色”的同时,“敢于触及他们的性格心理弱点,敢于揭示传统文化意识在他们身上留下的重负,使这些人物更有立体感,更真实可信。”有的说,这部作品采用了“新视角”来反映皖南事变这一历  相似文献   

14.
彭家珍于1906年去日本,并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留会,这对他走上革命生涯是一个极关重要的转折点。现存成都青白江区彭大将军专祠纪念馆的一张七人合照,是这一史实的有力证明。 1906年春,彭家珍毕业于成都武备学堂,“考列最优等八名”之一,奉官府委派,同张思聪、陈鸣谦、邱志云、傅昭谦、韩祖武、李华英等共八人前往日本考察军事,购买军械。其时,同盟会总部已在东民成立,革命宣传,声势浩大,特别注意做赴日青年学生的工作,从中发展会员,壮大组织。彭家珍在成都就读时,已同张培爵读过《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籍,初步具有民主革命思想。他们一到日本,立即被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吸引,尤其尊崇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时留东同乡学生甚众,  相似文献   

15.
《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发表的张宏明《<金石录校证>标点辨误一例》,指出《金石录校证》卷十一“祖丁彝铭”中一段文字的标点有误,这段文字是这样的:“李氏名公麟,字伯时父,有《古器图》一卷行于世云。”张文认为应在“字伯时”下断句,“父”字当属下句,亦即谓《古器图》为李公麟的父亲所作。他认为虽然《宋史·艺文志》著录了李公麟《古器图》一卷,但“《宋史·艺文志》成书于元朝,赵明诚《金石录》为南宋时著作,故《艺文志》之《古器图》记载当系误引《金石录  相似文献   

16.
正十月革命后,第一部全面描写国内战争生活的长篇小说《荒年》(1922年)在苏联文学界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名噪一时的作品。作者皮利尼亚克因此被誉为"新文学最卓越的天才"(库兹涅佐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第1卷,莫斯科,1994年,第267页)而蜚声文坛。令人惋惜的是,这位正当盛年、才华横溢的作家  相似文献   

17.
正当素质教育的呼声一阵高过一阵之际,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学生韩寒,作为80年代出生的文学新人,以一部《三重门》令文坛大哗;继他之后,郑州大学三年级学生南飞雁的一本《冰蓝世界》又在文坛上掀起轩然大波。这部书被誉为“文学豫军新人工程”的一个重要收获,也是郑州大学建校40多年来在校生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那么,这个青年才子是如何成长的呢?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代,日本文坛出现了一位极富艺术个性的作家——开高健(1930—今)。他1953年毕业于大阪市立大学法律系,在大学读书期间,为了生计,从事过多种工作。大学毕业后,还曾一度任职于一家洋酒公司宣传科,负责发行广告杂志。开高健的文学活动开始于大学时代,除积极参加文学同人活动外,还开始了文学创作的尝试。1957年在《新日本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恐慌》,使他名声雀起,紧接着,1958年,他的  相似文献   

19.
由日本的中国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研究月报》,一九八四年六月号上发表文章,评介了我校外研所日本文学研究室编辑的《日本文学年刊·1982》。该文认为,一九七九年以来,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和介绍工作,出现了一个繁盛局面;但学术性研究似乎还嫌冷清。东北师大外国问题研究所日本文学研究室的《日本文学年刊·1982》,却是研究领域的成果之一。文中指出:“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文学》,过去也是由这个研究所编辑的,现在已改变情况、成为发表包括文学作品翻译在内的综合性杂志。《日本文学年刊》登载的,大都是研究论文,内容方面不是停留在简单介绍上,而是对日本文学做了学术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际汉学大师、方志界前辈饶宗颐先生在《记康熙林杭学修之(潮州府志)》一中说过:“记得一九三四年,余在顾颉刚先生主编之《禹贡半月刊》(第二卷五期)发表《广东潮州旧志考》,述清代潮州志历四次续修,康熙林杭学志十六卷,雍正九年胡恂志二十四卷三十目,乾隆廿七年周硕勋志四十二卷三十六门。为类踵增,胡志始终未能寓目。”对于雍正胡恂《潮州府志》的散佚,饶老一直认为是一憾事。在多次会遇中,他都希望我们作为潮州地方志工作,要尽力寻找胡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