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一书中建立了以“理、事、情”——“才、胆、识、力”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一体系包含有艺术本源论和“正、变、盛、衰”的艺术发展观,以及由正变论而衍生的创新论。叶氏美学体系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总结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论叶燮及其《原诗》李泽淳叶燮是我国清代初年的一位重要思想家、美学家,也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叶燮的《原诗》,不仅在有清一代的诗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后期,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比较系统的一部文艺美学专著。它不仅远远地超过了...  相似文献   

3.
《文章缘起》考辨朱迎平《文章缘起》是古代文论中的一部文体论专著,专门探讨各类文体的起始之作。书前有作者自序云:六经素有歌、诗、书、诔、箴、铭之类。《尚书》帝庸作歌,《毛诗》三百篇,《左传》叔向诒子产书,鲁哀公《孔子诔》,孔悝《鼎铭》,《虞人箴》。此等...  相似文献   

4.
颜中其先生近作《苏轼论文艺》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是本好书.首先作为资料看,研究苏轼的固不可少,治中国文论和中国美学史的应备一本,即使研究或从事文艺中某一项工作,如绘画或方法的,也可列入必读之书.苏轼是位全面发展的文人,熟读经、史、子、集和佛经学说,即以文艺论,也是多面手、诗、词、文、书、画无一不可名家.他不但是作家,且是理论家,妙的是有许多文艺理论(批评)是通过文学作品形式表达出来的.颜中其先生把这些理论辑成一册,分别列入《论散文》,《论诗歌》,《论绘画》和《论书法》项内,钩沉显微,搜罗殆尽.不仅如此,他还把别人转述苏轼论文艺,和别人对苏轼诗文书画的评议以及对他的理论或赞同或引伸或有异议,也分别辑录出来,附在后面.还不仅如此,苏轼学识渊博,交游面广,因而他的诗文涉及各方面知识和众多当时有名气和无名气的人.颜先生都做了恰当的注释和介绍,有两个人实在查不出来历,注上“待查”.足见颜先生同样具有渊博知识,其认真负责态度,也令人敬佩.注释同样可做资料看.手头能有些书,作为研究者,随时查对,省却多少事.作为从事创作者,不论写诗写文,作字作画,也可随时翻阅,从中受到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司马谈为西汉前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之于《史记》有发凡起例之功,对《史记》的五种体例都有成文论作。其中《论六家要指》一文,是中国学术史和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反映了司马谈的学术思想,而且也反映了司马谈的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史记》能成为千古不朽之作,是与司马谈的努力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沈旭 《神州》2013,(12):6-6,8
《诗品序》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部诗学著作,开创了中国诗学的审美理论。钟嵘以新兴的五言诗为经验材料,以五言诗的创作方法、批评标准、美学趣味、发展前景为思考对象的《诗品》,标志着中国有了具有纯粹的文学理论形态的诗学。《诗品》和《诗品序》是研究古诗时代诗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而锺嵘诗学理论的美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他的《诗品序》中所论述的诗歌发生论、本质论、创作论、审美鉴赏论等方面以及他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品评之中。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4,(3)
<正>作为日本人编撰的中国诗文论著作,《文镜秘府论》对于研究中国六朝至唐代诗文论,特别是研究这一时期的作诗法,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文镜秘府论》传本的研究,又是其他研究包括理论研究的基础。《文镜秘府论》的传本,六十年前日本小西甚一曾作过调查。他载录有19种,其中抄本18种,版刻本1种~①。1984年,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出版六地藏寺藏《文镜秘府论》,卷末附月本雅幸所著"解题"也列有一传本目录,除小西甚一所列19种之外,多列5种~①。  相似文献   

8.
正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墨迹,在历届拍卖中仅于《石渠宝笈》著录的徐元文所书《感蝗赋》的题跋中偶见,传世作品若凤毛麟爪,其珍贵无需赘言。从其《鸦鸣歌》的书风来看,曹寅没有受当时董书滥觞的影响,馆阁之风亦在作品中不见踪迹,而是流露颜真卿与苏、黄的笔意,这不仅体现了他的书法观,也反映了不随时流、卓尔不群的性格。《鸦鸣歌》是曹寅的自作诗,并收录在他编纂的《楝亭诗钞》卷五中。揭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历史系已故罗荣渠教授的遗著《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以下简称《新论续编》),在他诞辰70周年之际,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顾名思义,这是对他的《现代化新论》的续论,也就是对他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所要论而来论,或有所论而来展开论的论题的进一步阐发和论述,是《现代化新论》的姊妹篇。《新论续篇》是继《现代化新论》之后,我国现代化研究界的又一扛鼎之作。它的出版,是对这位我国现代化研究的开拓者的最好纪念,是我国现代化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在《现代化新论》中,…  相似文献   

10.
刘向父子的汉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踪凡 《文献》2002,(1):12-23
据典籍记载,最早整理汉赋的恐怕是西汉的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全文载录了贾谊、司马相如的6篇赋作.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梁范晔的《后汉书》继其踵武而又发扬光大,二书整理、载录的汉赋共有11家,30篇.  相似文献   

11.
张丽 《世界历史》2005,(6):125-125
王家宝先生长期从事法国史研究,尤其是法国人口史。他曾发表《法国人口思想流派》、《法国移民问题浅析》、《论法国的家庭政策》等论。2005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法国人口与社会》一书是他多年来从事人口史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郭慧中 《神州》2014,(17):8-8
陈子昂在中国文论史上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在其文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他提出了“风骨”与“兴寄”这两条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批评标准。本文将分析他在其文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所提出的“风骨”与“兴寄”这两条文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洪小斌 《丝绸之路》2011,(24):77-79
在明末清初的古音学研究中,顾炎武有开创之功。他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离析唐韵以求古韵,分古韵为十部,奠定了后来古韵研究的基础。顾炎武的音韵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音学五书》中,全书凡38卷,分为《音论》(3卷)、《诗本音》(10卷)、《易音》(3卷)、《唐韵正》(20卷)、《古音表》(2卷)。《唐韵正》是《音学五书》中顾炎武用功最勤、卷帙最大的一部,与五书之《音论》、《诗本音》、《易音》、《古音表》一脉相承,密切关联。在《唐韵正》中,顾炎武对一些韵部的历史演变作了考证,其中不乏精彩之论。本为主要以顾炎武古韵阳部庚韵字为例,探讨了顾炎武古韵研究的方法、成果与得失。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4,(1)
<正>张平子《二京赋》乃《文选》中经典篇章,古来注家颇多,如晁矫、武巽、薛综等。李善为《二京赋》作注,就是在薛综注基础上进行。李善云:旧注是者,因而留之,并于篇首题其姓名。其有乖缪,臣乃具释,并称"臣善"以别之,他皆类此。~①今存各系统的《文选》都保存了薛综注,然而时间久远,其中究竟有多少保存了薛综注原貌实在不敢妄下断语。何焯云:薛综注,此注谓出于薛综,疑其假托。综是赤乌六年卒,安得见王肃《易注》而引用之耶?《综传》有述《二京解》之语,恐亦不谓此赋也。又孙叔然始造反切,未必遂行于吴。~②何焯大胆提出薛综注是伪托,理由有二,一是王肃在薛综之后,薛综注不当引王书;二是孙叔然和薛综同时,薛综不及用孙所造的反切。何说考虑到了引书  相似文献   

15.
读王志民著《齐文化论稿》林原前不久,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志民新著《齐文化论稿》一书。董治安先生在为其所作序中称这是“一部反映着作者本人特定兴趣穹追求的学术专著”,“表现了他在齐文化研究中最近的开拓进取”。本人读后亦有同感。《齐文化论稿》全书二十余...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新版的《马恩列斯论文艺》(以下简称《论文艺》),与以往同名的书相比较,某些选目有所增减取舍,编者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央编译局两个中央专业机关组成的,而不是个人或学校、科研单位等,也就有更大的权威性,理应获得人们更多的重视。书出版后,中国作协还举行了研讨会,数十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与会并发言。会后,《文艺报》用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前我拜读了杨天宇教授的大作《论郑玄<三礼注>》(《文史》第21辑),就被文中缜密严谨的论证所折服。后来陆续见到先生一系列研究礼书、礼学的论著问世,尤其是上海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他撰著的《仪礼译注》、《周礼译注》和《礼记译注》,颇受读者喜爱,同时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我也向自己的研究生推荐了这几部书。古人认为:"礼书难读,尤其《仪礼》最为难读。"(阮元:  相似文献   

18.
伏俊琏先生是近年来在辞赋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如果说《敦煌赋校注》、《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已奠定了他在辞赋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的话,那么新近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俗赋研究》一书作为伏俊琏先生辞赋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则把辞赋研究尤其是俗赋研究又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9.
向敬之 《神州》2010,(1):54-54
杨小洲是一个性情中人,无论是读书,还是藏书和论书,都能给人好玩但也真诚的印象。他的《夜雨书窗》,所收文章皆为读书漫笔,有长有短,也写得有板有眼。  相似文献   

20.
公元十三世纪後期,寓居江南姑苏城内一位中年读书人郑思肖,悲愤地在《泣秋赋》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蒙古族的元朝已经占领了苏杭一带,仓皇南逃的宋朝二王不久即覆亡了,但郑思肖仍痴盼着“南国正统”的复归。引入注目的是,在他独立寒秋,怅惘四顾时,还“东望蓬莱”。想像中的日本烽烟昏迷,是因为当时元朝有侵曰之擧。那麽,这篇赋当作於1281年秋。同时,他还写了《元鞑攻日本败北歌》。数月前,他又写过《元贼谋取日本二绝》。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反战意识,後都收於《心史》一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