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唐李良墓志铭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李良墓志铭考释姬乃军,范建国1993年11月初,延安市文化文物局、市文管会办公室、市清凉山文物管理处,在延安市柳林乡虎头峁村以南之卧虎湾川地里,掘得墓志一合,但未发现墓葬。墓志已运回清凉山文管处收藏。墓志盖为方形,顶,边长125厘米,边沿处厚11厘...  相似文献   

2.
1987年5月,陕西省延安市柳林乡王家沟村村民在修建石窑挖地基时,发现一座砖室墓。延安地区文管会、延安市文化文物局和清凉山文物管理处闻讯后,立即派人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参加清理工作的有姬乃军、白振学、李义、范景华等同志。根据墓中出土的墓志,可知墓主人为明代山西陵川县知县杨如桂。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王家沟村村内,延河支流南川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东距南川河约400米(图一)。墓葬为砖结构,平面略呈方形,边长3.5~3.6、墓室高2.9米。顶为覆斗形,以条砖叠涩内收,正中以方砖平砌收顶。墓底  相似文献   

3.
2008年,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对陕西省甘泉县城关镇的4座金代画像砖墓进行了调查,这4座墓葬都经数次盗扰,仅有墓室及壁画保存较好,并在墓葬中发现有金代纪年题记。这批墓葬的发现为延安地区画像砖墓葬的研究、金代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标尺和参照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延铁路甘泉段明清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延铁路甘泉段明清墓清理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延安地区文管会甘泉县文管所1991年4月,西延铁路道镇至延安段在施工过程中,于甘泉县城附近的鳖盖峁、太平梁以及丈子沟沟口发现了一批古墓葬。陕西省考古所、延安地区文管会、甘泉县文管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这批古墓...  相似文献   

5.
西延铁路甘泉段汉唐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延铁路甘泉段汉唐墓清理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延安地区文管会甘泉县文管所1991年4月,西铁一局在修建西延铁路道镇至延安段的施工过程中,于甘泉县城西北部的鳖盖峁、太平梁等地发现了一批古墓葬。陕西省文物局闻讯后,即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延安地区文管会及甘泉...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博物馆收藏的隋唐时期佛教文物,有石、铜等不同材质,多为菩萨、佛造像,造型各异,制作精美,为研究陕北延安地区以及洛河流域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1982年春季,陕西安塞县砖窑湾镇杨家沟村村民在望庄台耕地时发现墓志铭一方,当年9月,延安地区文管会办公室征集并收藏。望庄台位于西川河小支流杨家沟河左岸的一处二级台地上,东北依山,西南临水。西川河又为延河的支流。墓志无盖。志石略呈正方形,长55、宽54,厚7厘米。左右两侧线刻如意云纹。墓志文共19行,每行9字至22字不等,共计380字。行间用细线分开,但字间不分格。字为  相似文献   

8.
公元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成为中央政府统辖的一个行政区。当时,西藏地方的官员都由元朝政府直接任免。从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收藏的元代八思巴文印章之丰,足以说明元朝封授西藏的僧俗官员是很多的。现择要介绍九方元代印章于下。宣政院印(图一、二)  相似文献   

9.
陕西延长出土一批晚商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延长出土一批晚商青铜器姬乃军1983年8月,陕西省延长县黑家堡乡张兰沟村村民常本亮,在挖土窑时发现一批青铜器。器物出土时并伴有人骨,当属墓葬。同年10月。这批青铜器由延安地区文管会办公室征集收藏。同年12月,笔者和巩启明先生一起对铜器出土地点进行...  相似文献   

10.
清凉山龙山遗存的分期及相关问题段宏振图一:豫东地区龙山时代主要遗址分布示意图一、序言1988年秋,北京大学考古系会同河南商丘地区文管会在夏邑县清凉山遗址进行了考古试掘。发掘面积150m2,发现了包括龙山、岳石和商代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论豫东夏邑清凉山遗址的岳石文化地层─—与孙明同志共探讨宋豫秦1988年9月至12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商丘地区文管会、夏邑县图书馆合作,对夏邑县清凉山遗址(亦称魏庄遗址)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考古发掘。蒙领队李伯谦教授关照,笔者参加了这次发掘,并承担了发掘...  相似文献   

12.
从1981年以来,延安地区文管会陆续收藏了一批匈奴文物,其中一部分较为罕见。现择其精华介绍如下: 一、双虎铜构件(?)1987年夏季出土于延川县高家屯乡源流湾村。据云当时再未见其它出土物。铜构件通长26.2厘米(图版肆:1),分为两部分,前端以蜥蜴躯体环绕成圆柱形,直径5.8、蜥蜴身宽0.7厘米。后端则为长方体,高3.7,宽1.9厘米。脊上有两个作走动状的铜虎,虎身长10、高3.2厘米,神态恬然安祥,威武中不失庄重,前虎口吞蜥蜴尾。长方体下部有四个长方孔,每个孔分别长1.8、宽1.8厘米。小圆孔间饰有柿蒂纹,中心为连珠纹。虎腿上部饰涡纹,虎耳饰乳钉纹。虎腹下为长方形孔径。整个构件  相似文献   

13.
湖北浠水胡油铺唐墓位于浠水县散花镇胡油铺村,为单室画像砖墓.2007年为配合大广高速公路建设,浠水县博物馆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墓葬保存完整,画像砖土要为花草、人物画像,出土唐代青瓷器若十件.该墓是鄂东乃全湖北地区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唐代画像砖墓之一,为研究隋唐时期长江流域历史文化、丧葬风俗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汉代的化博大精深,汉代的服饰又是多样化和民族化,在不同的区域都有不同服饰,我们在研究探讨这些问题时都离不开实物资料。因汉代的服饰保留下的并不多,人们只能从画像砖中的人物图案以及陶俑中的装塑中看到汉代人的服饰。成都新都区杨升庵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汉代画像砖、陶俑物,其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居成都市区县级博物之冠。这些汉代画像砖、陶俑题材广泛,具有地方特色,是研究汉代地方服饰、装饰的重要的史料。从这些物中使我们看到了四川地区汉代民间艺人、劳动以及其人的装束特征,从而使我们在研究汉代服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对馆藏的一部分汉代画像砖中的人物和陶俑的造型、服饰装饰等问题,浅谈汉代四川民间服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一件汉代画像砖,画像与之类似的砖在国内外一些文博机构仅有十来件收藏。这类砖的共同特征是表面都有一种骑马射鸟画像,其中七件上有榜题,因榜题以"文山"开头,故将这种砖命名为"文山"画像砖。本文通过出土于河南许昌长葛的画像砖资料,确定了"文山"画像砖的出土地点,同时对骑马射鸟画像和榜题的内容、意义进行深入探究,认为骑者所射之鸟是妖鸟,为代表妨碍墓主升仙的不祥之物,骑马射鸟画像兼具升仙和驱凶辟邪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85年5月,河南省固始县往流乡唐庄村司大庄农民取土时发现一件东汉画像镜(见图)。现由县文管会收藏。镜呈青灰色,中间有一道微裂痕迹。镜面微凸,光滑闪亮。直径16.1、边厚1厘米,圆纽,花叶纹纽座。座外饰六组浮雕人物画像,分别为东王父、西王母、男侍、女侍、二女侍、鸟首人身羽人。各组人物画像间饰乳钉纹,空隙处均饰云气纹。人物画像外有铭文一周,铭文为:"尚方作镜真大巧,上  相似文献   

17.
河南郑州新发现的汉代画像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的这批汉画像砖大多早年出土,后被垒砌在建筑物上或流散在民间。近年来,这些画像砖陆续被发现并由我馆收藏。  相似文献   

18.
文章收集了37件两周时期装饰人物形象的青铜容器,依据人物形象特点将其分为两大类,刖人形象类和人物器足类,并简要分析其特征。在借鉴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试窥探两周时期人物形象装饰之渊源。从人物器足类器物的出土数量、分布地区、器物形制、传播途径等方面,得出人物器足类装饰风格在西周晚期于山东地区较为盛行,此类装饰风格通过婚嫁、交流等方式传播于山东以外地区。  相似文献   

19.
刘康利 《文博》2006,(4):92-93
安康历史博物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平利县锦屏乡调查发现一处汉代画像砖墓,并征集龙纹画像砖一件。几年后当地村民平整土地时将一座画像砖墓毁坏,出土文物被一收藏爱好者购得。我馆配合公安部门对破坏古墓者进行了惩处,追回保存尚好的汉代画像砖四件,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二级文物。  相似文献   

20.
陈皓敏 《文博》2018,(3):48-56
文章收集了37件两周时期装饰人物形象的青铜容器,依据人物形象特点将其分为两大类,刖人形象类和人物器足类,并简要分析其特征。在借鉴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试窥探两周时期人物形象装饰之渊源。从人物器足类器物的出土数量、分布地区、器物形制、传播途径等方面,得出人物器足类装饰风格在西周晚期于山东地区较为盛行,此类装饰风格通过婚嫁、交流等方式传播于山东以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