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若峰 《旅游》2010,(9):26-31
我们反复吟诵过汤显祖的那句“欲识金银气,须从黄白游。”可有多少人从黄山归来再来登临齐云山呢?真可谓“黄山归来不看岳”。而说出此话的徐霞客却偏偏两次上了白岳,这在他的游历生涯中也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2.
1989年12月27日傍晚,刘海粟偕夫人夏伊乔女士由美国洛杉矶飞抵台北桃园中正机场。他的许多上海美专老校友们立即迎上前去亲切问候,向他献上花环,热烈欢迎他的到来。随即他在旅台学生搀扶下,离开轮椅,登上有麦克风的坐台,在机场临时记者招待会上,开心地谈他“十上黄山”的乐事和感受。 在海老心目中,黄山是他创作的最大源泉和他艺术的最高圣地。因而他抵达台湾的第一件事,是要向同胞们诉说他以94岁高龄十上黄山,再次“拥抱黄山、吞吐黄山”的愉快经验。海老对黄山的痴迷起于73年前的1918年。在黄山瞬息万变的景色中.海老激发出大泼墨、泼彩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赵老师颜一烟人人都叫他“赵老师”,他也确实是当过老师。从1932年至1937年,他先后担任过山西省第一女子师范的音乐教员及石家庄正太扶轮小学音乐教员。他还画过年画、编过歌曲……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位画家或音乐家,甚至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可是,一个偶然...  相似文献   

4.
杨骏 《文史月刊》2007,(7):40-41
张大千(1899—1983),名爰,又名秀,季爰,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我国著名画家,与齐白石、溥心畲、徐燕荪等大家齐名,被称为“南张北齐”、“南张北溥”、“南张北徐”,徐悲鸿则称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也”。他一生喜好游历,然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希望从北平回四川老家却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成行的。  相似文献   

5.
1964年盛夏,黄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1892—1978)一行来安徽视察游览黄山。其时张治中(1890—1969)也在安徽巢县老家探亲,安徽省领导想请张治中也来参加座谈会,被他婉词拒绝,没有和郭沫若晤面。照理说,他俩一个是热心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民主爱国人士,一个是“革命文化班头”、一代文坛宗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  相似文献   

6.
《世界》2003,(5):1-1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全部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编导大型活报剧《十年内战》1937年4月间,红一军团政治部驻在甘肃省邑县共和镇王家禄村,邓小平同志当时任政治部主任。他亲自编写了一个十幕大型活报剧《十年内战》,在“五·一”节全军团运动大会上演出。该剧时间跨度,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写到第二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8.
柯灵在抗战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19日,著名作家、文学大师柯灵(高季琳)走完了他91年不平凡的人生。 柯灵──一位高风亮节的文坛前辈,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璀璨的篇章。 这里撷取柯灵在抗战前后的片断,以飨读者。 受聘《文汇报》 主持《世纪风》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开始。 抗战前,从1931年到1937年,有6年多时间柯灵在电影界工作,先后供职于明星、天一、联华三个电影公司,和夏衍、阿英、郑伯奇、尘无等左联“电影小组”的成员在一起为进步电影事业工作着。 上海抗战发生,联华公司毁灭在战火中,柯灵转移战线,进人新…  相似文献   

9.
事情缘起于一条高速公路的开通。2006年12月26日,连接杭州和黄山的杭微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从杭州到黄山,车程从五六个小时缩减到了两个半小时。以往因为行路难而难以进入的古老的徽州,一下子被拉进了。2007年1月1日,上海、杭州、黄山三地的政府官员和全国的旅游界要人齐聚杭州吴山广场,见证一条世界级的黄金旅游线开通。这条游线叫做“上海-杭州-黄山,名城名湖名山”,简称“三名线”。“三名线”串起了这样一些中国之“最”:中国最繁华的都会(上海)、中国最美的湖泊(西湖)、中国最休闲的城市(杭州),中国最奇异的山峦(黄山),以及中国最有文化的村庄(皖南古民居)……这是一条让全世界为之着迷的景观大道,它连接的是重量级的中国传统美学经典。本文摄影师许志伟从2001年起就在这条景观大道上幸勤采景,六年里来回往返近三十次,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就让我们跟着他的镜头和文字,一起领略“三名线”上的美丽。  相似文献   

10.
有些地方,离开后会一直念念不忘;即便隔上两年,仍重整行囊不远万里,故地再游。徐霞客在1616年2月和1618年9月两游黄山,写下浩浩荡荡藻绘满眼的词句描绘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山登绝顶人为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说的是何等荡气回肠的磅礴壮美。作为我国第一个文化、自然双重世界遗产,黄山当之无愧的是“国家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上海“孤岛”时期,以外商名义注册的“洋旗报”,是“孤岛”抗日进步力量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利用英美在租界的特殊地位,为求生存而采取的一种办报策略。一“孤岛”初期,由于日寇强行对租界内的中国报刊实施新闻检查,并通过租界当局取缔抗日报刊,因此,自1937年11月下旬起,除《新闻报》、《时报》等少数报刊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继续出版外,大批抗日报刊纷纷迁往内地和香港,或毅然停刊,以示决绝。据1937年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载称:“自11月华军退出上海后,出版物之停刊者,共30种。”上海“八一三”抗战后…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27日 ,阔别10年的郭沫若 ,从日本横滨乘“皇后号”客轮回到已陷入战火的中国。作为北伐战争以来的风云人物 ,他当年的流亡和今天的归来一样都不可能是个人行为 ,而要受制于国共两党力量的制衡 ,也正因为如此 ,他的“归来”才成为上海、南京、武汉和广州等重镇的头号“号外”。以致人刚登岸 ,他那首步鲁迅原韵的七律已经在朋友中不胫而走 ,被上海滩的各家报刊竞相登载 :又当投笔请缨时 ,别妇抛雏断藕丝。去国十年余泪血 ,登舟三宿见锦旗。欣将残骨埋诸夏 ,哭吐精诚赋此诗。四万万人齐蹈厉 ,同心同德一戎衣。熟悉这位著名文…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黄山八胜图册》(日本·泉屋博古馆藏).我国的研究者已经发表了一些评价和研究成果。 尤其是下列的两个文献很重要. 1、岛田修二郎“石涛笔《黄山八胜图册》解说”(《二石八大》,友庄。1958年) 2、古原宏伸“石涛与黄山八胜画册”(《石涛 黄山八胜画册》,筑摩书房,1970年) 这二位学者对于《黄山八胜图册》都  相似文献   

14.
近代道成诗坛著名诗人贝青乔以诗集《咄咄吟》和黔滇游历时所作诗歌获誉最高。本文试图探讨他黔滇游历诗作深得山川之助,内蕴着江山奇气,并揭橥他创作上“独辟蚕丛”对文学发展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很多人都知道,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并没有蔓延到河西走廊乃至玉门地区,这一带当时还是抗日的大后方。但是,在玉门却发现了一块不同寻常的“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有关这块碑的来历就成了一个谜。在玉门清泉乡火烧沟原始村景点的碑林中,醒目地立着一块高1.7米的碑,石碑正中上书“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碑额从右往左有“成仁取义”四个大字。碑右上书“××××民国二十七年七月××××(1938年)”。左边落款处只见“玉门”二字,其他很难看清。1937年,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16.
读贵刊总第 97期《“四川王”刘湘魂断汉口之谜》一文,作者第一句即明指1937年秋刘湘去世,这与史载有误。相关历史是: 1937年7月10日,即芦沟桥事变后第3天,刘湘电告蒋介石,请缨抗战,并通电全国,吁请一致抗日。 1937年8月3日,刘湘赴南京参加最高国防会议,国民政府任刘湘为第二路预备军司令长官 1937年 9月 1日,川军出川,分北、东两路。 1937年10月 15 日,改任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副职),兼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拱卫京畿。蒋将邓锡侯的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调往第二战区归阎锡山指…  相似文献   

17.
温泉,自古就和奇松、怪石、云海、冬雪并称为“黄山五绝”。到了黄山,不能不看“黄山五绝”,不能不泡黄山温泉。近年来。随着休闲旅游的兴起,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夏游黄山,畅快流汗之后再泡泡温泉。别提有多舒服了。可是在飘着白雪的冬天,一边赏黄山雪景一边泡温泉,这还是近两年才有的事。  相似文献   

18.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又一次回想起那桩“我为改革开放存史”的事。那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的事儿,那一年我们夫妻俩双双退休不久,就以发挥专业特长的姿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投身到计划中的“徽州文化”“黄山大事”“黄山名人”“徽州民俗”等系列文章的采写、拍摄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9.
1866年,总税务司赫德将要回国休假前,向清政府提议,由自己带几名中国官员一同赴欧,开拓一下眼界。恭亲王早有此意,即命满人斌椿率团出访,记录“山川形势,风土人情……带回中国,以资印证”。斌椿前后游历十一国,所见所闻写成《乘槎笔记》一书。他在出闭的船上,看到外国“妇女姿容美丽…一每起,则扶掖登楼船,偃卧长藤椅上。而夫日伺其侧,颐指气使,若婢媵然”。  相似文献   

20.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忆麦新对《大刀进行曲》的创作孟波,乔书田1936年8月到1937年8月,虽说是麦新刚刚开始创作的一年,但也是他创作激情颇为高涨的一年,果实累累的一年。这一年,在麦新短暂的一生创作活动申,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他的代表作《大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