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84年2月16日,在台湾的宋美龄女士发表了《致邓颖超的公开信》。她在信中深情回忆了抗战时期,她与邓颖超聚首重庆、团结抗日的交往之事,赞扬邓颖超"见解超群,是女界人才"。1988年5月,邓颖超在《致宋美龄的信》中,满怀深情地回忆她们相识相交的往事:"庐山初识,忽忽五十年矣。山城之聚,金陵之晤,犹历历如昨。别后音问阔绝四十余年,诚属憾事。幸友谊犹存,两心相通。"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温邓颖超为团结抗日、与时为全  相似文献   

2.
1982年,邓颖超应书目文献出版社之邀,为一部书题写书名——《石评梅作品集》.邓颖超还向出版社提供了一些自己掌握的有关石评梅的资料,更让出版社惊喜的是——邓颖超还主动撰写了一篇关于石评梅的回忆文章.石评梅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她1902年出生于山西平定县,1928年去世,年仅26岁.邓颖超与石评梅既非同乡,更非革命战友.终其一生,邓颖超与石评梅都没有见过一次面,讲过一句话.为什么邓颖超对这位无缘见面的女士这么热心呢?这个问题必须先从周恩来邓颖超的红娘说起.  相似文献   

3.
撰写革命历史应该真实准确──读陈模撰《邓颖超与孩子剧团》有感《新文化史料》编辑部:1993年10月,河南郑州出版的《名人传记》杂志刊载了陈模同志撰写的《邓颖超与孩子剧团》。我们作为与陈模共同创建孩子剧团,并共同工作至1942年9月(陈于41年初去了延...  相似文献   

4.
刘一平 《文献》1998,(2):288
北京图书馆在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百年之际,举办了《北京图书馆馆藏周恩来文献展》,其中有一部珍贵的《二十四史》引起了参观者的普遍关注.这就是邓颖超同志捐赠的周恩来总理藏书线装本《二十四史》.  相似文献   

5.
赵炜 《文史精华》2007,(2):25-33
她是中共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她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她参加了创建全国妇联的工作;她为促进海峡两岸统一而竭尽全力;她没有孩子却是众多烈士遗孤的母亲。她,就是邓颖超。《邓颖超辞世前后》真实地记述了这位伟大的女性直至生命最后时刻,还是那么崇高、伟大、睿智而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6.
正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的日子里,我不由得想起28年前一件往事。那是邓颖超大姐亲笔题写《鱼水情》书名的事。1990年初,淮安县委党史工委根据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精神,征集编写了《鱼水情》一书(共58篇,15万字),经审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共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鱼水情"画面,道出了干部的  相似文献   

7.
朱熹"八书"和《资治通鉴纲目凡例》的真伪问题是学界的一段公案。"八书"反映了庆元四年左右,赵师渊相助朱熹"整顿"《纲目》一事。这符合朱熹晚年将《纲目》纳入"整顿"新旧诸书的计划。更为重要的是,"八书"所显示的赵氏修订《纲目》的具体工作、朱熹对《纲目》条例的认知及行文措辞等细节,无一有违史实,足见"八书"出自朱熹之手,旁人断然无法伪造。"八书"为真是论定《凡例》真实的重要基础。通过"八书"可以确认《凡例》来源可信、可靠。同时,以朱熹其他文本中的相关表述审视《凡例》的主旨和细节,亦无违戾处。因此现存《凡例》系朱熹手定。至此"八书"和《凡例》的真伪悬疑得以化解,二者可被确定为真。  相似文献   

8.
夏继先 《沧桑》2008,(6):228-229
细节描写是《世说新语》诸多艺术成就中的一个方面,它在《世说新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世说新语》中的细节描写方式多种多样———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事、举手投足之举;讲究人物语言的传神,侧重于谈吐中体现人物神韵;力求以简练的笔墨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的内在神韵。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它继承了《左传》优秀的写作技巧,又影响了后世小说人物的创作,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3月5日,是我的伯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接到《百年潮》杂志的约稿,我却不知从何下笔,正好赶上电视剧《海棠依旧》刚刚播出不久,大家对剧中的情节印象还很深刻。我想,何不顺着这部剧的内容和思路,补充一些剧中没能讲到、讲全的细节呢?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从小经常随父母到西花厅看望伯伯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但那时年龄小,就知道到处玩儿,很少听大人们谈话,等到长大些,  相似文献   

10.
1964年秋,河南省信阳地区(今信阳市)光山县,发生了一起所谓"冒认官亲"案,一时不仅光山全境闹得沸沸扬扬,而且还波及其邻近几个县和信阳地直机关。这是因为这一案件不仅牵涉的人多,有的被逮捕判刑,有的被"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有的挨批斗,有的被公安人员传讯调查,弄得人心惶惶,坐卧不安;同时还因为此案涉及邓颖超同志的籍贯问题:办案人员曾声称:邓颖超同志的家乡不是光山,也不是信阳,光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古代历史叙事的发展历程来看,东晋袁宏所撰《后汉纪》因其扩大了编年体史书写人物的叙事空间,而具有重要价值和代表性。《后汉纪》一书,在编年纪事的格局之中,以"言行趣舍,各以类书"的形式和标准,巧妙地处理了历史人物在编年体史书中的位置;以"观其名迹,想见其人"为目的,通过细节描写、载言、载文等方法,揭示各种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面貌;以"名教"观念作为叙述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准则,从而贯彻了"通古今而笃名教"的撰述宗旨。上述三个方面的结合,构成了《后汉纪》历史叙事的风格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刚 《文史精华》2010,(11):40-45
<正>由王庆祥主编、赵连泰等撰写的《川岛芳子生死大揭秘》(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揭秘》)序言所说"写入本篇的人物、事件,从大节到细节全部有证可依,有据可查。"但略加分析,却不尽然。  相似文献   

13.
万东 《钟山风雨》2013,(4):50-51
2013年1月14日,《南京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周恩来晚年五次大手术"的文章。文中写道:1975年9月20日,(周恩来)实施第四次大手术治疗,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汪东兴和邓颖超等在医院守候。这时周恩来的膀胱癌已到了晚期,癌的性质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已成为恶性程度很高的"鳞癌",不可能再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经医疗组研究,确定只做内科保守治疗。而周恩来心里清楚,这次进行手术的结果很难预测。于是,在进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周总理去世以后,邓颖超就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1978年7月1日,她对秘书说:"今天为了庆祝党的生日,我要给党中央写一封信,就是对自己后事的安排。"秘书给她准备好了纸和笔,她给中央写了这样一封信:  相似文献   

15.
奥古斯丁自称出身于"普通市民"家庭,而波西第乌斯在《圣奥古斯丁传》中强调他实为"上等人"。长期以来,西方的奥古斯丁研究深受"普通市民"叙事的影响,对其家庭的经济社会背景作了"最小化"估计。奥古斯丁在《忏悔录》《驳学园派》等著作中关于自身家世情形的各种叙述具有不同的写作语境与文学目的,都不是支持"最小化"解读的充分证据。他既要表现出"普通市民"的谦卑,又不宜完全掩盖优越的家庭出身,在《忏悔录》的文学呈现背后潜藏着大量能够反映奥古斯丁真实家世的蛛丝马迹。根据这些细节连缀而成的暗线,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其家庭背景进行"最大化"解读。  相似文献   

16.
吴小宝 《收藏家》2000,(11):56-64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举办了《周恩来邓颖超珍藏书画展》,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人们从中获得了远远超出艺术的享受。周恩来和邓颖超与书画界的艺术家们,如徐悲鸿、齐白石、刘海粟、何香凝等著名画家和郭沫若、赵朴初等著名书法家,都有很深的交往,但两人生前收藏的书画并不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他们对自己  相似文献   

17.
<正>《南游记》是晚清时期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一部游记。作者恽毓鼎曾任清朝史官十九年,"遇事陈奏,两宫未尝不称善"(张维骧《清代毗陵名人小传》卷9,第26页),为人处事颇为上层所称道;故而得以屡任要职,并随侍光绪皇帝,成为皇帝身边为数不多的近臣之一。恽氏所作之《崇陵传信录》,为记录清末史事的一部信史。而其所留存之《澄斋日记》,亦保留了大量的社会历史资料与日常生活细节,被学者称为"难得的清王朝亡国  相似文献   

18.
淮安市的《周恩来与邓颖超研究通讯》第一期载有《周恩来胞弟周同宇夫妇的一封遗书》,全文如下: 刘干荣同志: 你好! 你托阮王二位同志带来的照片和纪念章,甚为感谢,同时我还有几点建议,希能研究采纳为好。一、关于故居房屋问题:在我的记忆中,故居房屋原属破旧不堪的,后来经过你们修缮,在原有照片上,尚可看到故居房屋  相似文献   

19.
阿瑜 《旅游纵览》2012,(4):71-71
<正>湖北读者舒玮娜:从第一次接触《旅游纵览》起,它就一直是我最爱看的杂志。每次收到我都仔细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受益匪浅。《旅游纵览》在内容和形式上总是不断创新,而我最看重的是每期的专题策划。比如,2011年第6期"旅行中找回童心",第7期"跟着建筑去旅行",第11期"出  相似文献   

20.
1955年1月,从部队转业到国务院机要处不久的赵炜,被调到中南海西花厅总理办公室工作。从1955年至1976年周恩来去世,赵炜为周恩来总理工作服务了21年;从1965年起她又任邓颖超的秘书,直至1992年邓颖超去世。有人说,只有近距离感受到的伟大才可称其为真正的"伟大"——光环褪尽、还原为生活中的普通人后,他(她)所折射的人性光辉才是最震撼、最持久的一种力量。而赵炜眼中的周恩来,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