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螺山遗址是我国第一处实行原址保护和展示的南方古遗址,发掘后打破了遗址原来所处的稳定环境,导致遗址出现了一些病害。为了使得该遗址较好地保存下去,本文分析了该遗址土壤的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选用CB材料对该遗址土样进行了室内及现场加固试验。加固前后土样耐水性、PH值及强度等表征的对比表明,加固后的土样具有较好的耐水性,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有明显的增大,从而增加了土壤颗粒之间的粘聚力。现场小面积加固试验表明,保持了遗址原貌,渗透性好,未见表面开裂现象,同时强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灵芝在中国古代被誉为仙药,是当代中医药考古研究的重要线索。随着考古遗址陆续发现疑似灵芝遗存,其鉴定工作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传统灵芝的鉴定依靠子实体外观鉴别和孢子观察,但古代灵芝遗存很难完整保存下来,孢子观察方法需要大量标准样品对比,工作量非常大。为了更加高效地鉴别出灵芝遗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显微CT成像,以田螺山遗址出土的疑似灵芝为例,对残留遗存进行了三维重构,并与当代标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鉴别出灵芝子实体,为古代灵芝遗存的鉴别提供了新方法。与传统形貌对比方法不同,三维重构的方法不仅快捷、方便,且不受遗存外观的影响。该方法也可为其他具有特征性结构的古代植株的鉴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多种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浙江省田螺山遗址的地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得出了不同地层中主要元素的分布规律:再对古菱角外壳遗存和现代菱角外壳进行扫描电镜和元素分析,总结古菱角经长期埋藏后,外壳结构和化学元素的变化规律:最后初步探索古菱角类植物遗存的科技保护时策。  相似文献   

4.
5.
介休绵山开放两年来,“五一”、“十一”两个长假期间,游人之多,均位列山西诸景区榜首,最多的一天,游客达3万余人,超过了著名的五台山与平遥古城,成为山西旅  相似文献   

6.
《江汉考古》2021,(1):33-41
为配合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2020年上半年,对土地山遗址点东部坡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了一批屈家岭文化遗存,初步确认遗址点的文化内涵以屈家岭文化晚期为主,为进一步探索遗址点的性质及屈家岭遗址的整体布局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技巧卓越的木构形态、优雅实用的组合布局,传统而又绚丽的装潢细节,乃至无处不在的营造思想……像这样的建筑,既包含着巨大的劳动投入,熟练工匠的技巧,也蕴含着微妙的文化意味,谁能想象这样的建筑雏形在遥远的石器时代就基本形成了,数量庞大的中国史前居住遗址,挑战着我们的解释才能。  相似文献   

8.
焉支山的倩影是穿透迷雾的淡淡晨曦!焉支山的美丽宛如溯回岁月源头的彩虹!数千年来,两条大河孕育的农耕明和富庶,埘那些荒僻酷寒地带的游牧民族,无疑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匈奴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等,尤不如此,而匈奴更是最早南下侵夺中  相似文献   

9.
小塘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在2021年的发掘中揭露出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遗址中出土了七件金属器物和一件铜液滴状物,经成分检测,有六件为青铜制品,两件为黄铜制品。本文通过与其他遗址出土青铜器相比较,认为小塘山遗址出土青铜器具有早期青铜器的特点,与其他夏家店下层文化青铜制品技术水平相当。同时,从器型特征来看,小塘山遗址出土器物显示了与夏商文化及欧亚草原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洛阳发现的汉墓不仅以其众多的数量,多样的建筑形式,华丽的装饰,丰富的随葬品为研究两汉时期的丧葬礼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墓中发现的字资料还透露了当时人们对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水田结构形态已具有我国历史时期水田结构的雏形,已从原始状态发展到规模经营;其日趋成熟的稻作农业生产与草鞋山发现的炭化米粒型已演进成原始栽培稻的进程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2.
东灰山遗址炭化小麦年代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近几年,李水城曾在数篇文章中提到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出土的小麦,并认为这是目前中国境内所见年代最早的炭化小麦标本,其年代范围大致在距今4500-5000年。但是,目前学术界在对东灰山小麦年代的看法上还存在一些分歧,持不同意见的学者认为,东灰山遗址属于四坝文化性质,因此,该址出土的炭化小麦亦不应该超出四坝文化的年代范围。其实,争论的双方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2月-2016年2月,考古工作者对鸡岽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了先秦时期的文化遗存。遗迹仅见灰坑,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发掘区域可能是聚落的生产生活垃圾倾倒场所。鸡岽山遗址的发掘对认识后山文化面貌,完善本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良渚先人的治水实践——试论塘山遗址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塘山遗址是世界同时期最大的防水工程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拦截良渚遗址北侧大遮山诸峰的山水,使遗址区免受北侧山体造成的洪灾。塘山遗址体现人类早期治水以堵为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槎山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2001年发掘面积150平方米。主要出土石家河时期的遗物,包括侧扁足和宽扁足鼎以及罐、豆、碗、缽、器盖、曲腹杯、纺轮等陶器,三棱镞、雕刻器、锛、砺石等石器。为研究鄂东南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南北文化的交流与影响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良渚遗址群反山遗址出土玉器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学分析,对整理后的反山遗址出土玉器样本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进行了基本观测,并利用皮尔逊矩阵对出土玉器各个器型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作者发现存在一个以上玉器器型的捆绑使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城头山遗址发现至今备受关注,研究者以往多用类型学和环境考古的方法对遗址进行研究。为了揭示城头山遗址两千余年发展历程中的人地关系演变,本研究通过采用定量考古方法,对城头山遗址发现的房址柱洞进行统计描述和一元方差分析。结合环境考古研究成果,发现城头山遗址的柱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示出直径大小变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有可能反映了城头山遗址聚落人口的持续增加与急剧减少都会影响到树材生长周期的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和农安县文物管理所对波罗湖西岸台地开展了考古调查,发现并确认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地点5处,其中,五台山遗址地点和杏树山遗址地点地表遗存较为丰富。同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等单位对两处地点开展了考古发掘,其中,杏树山遗址共清理新石器时代遗存8处,结合出土遗存及碳14测年,可以确认为左家山下层文化晚期。杏树山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左家山下层文化内涵,为探讨西流松花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及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19.
赵亚锋 《考古》2015,(3):20-34,2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头山遗址地表现存城墙和护城河的考古工作,确认了屈家文化时期城墙的北部豁口,遗址西部和西北部城墙外伸向护城河中的凸台,以及遗址西部、北部两条通过护城河的陆地通道,探明了遗址西部至东北部屈家岭文化时期护城河生土河床的起伏,揭示出开挖护城河、筑城时的取土作业区遗迹。  相似文献   

20.
1973年发现并开始发掘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以距今7000余年前的精美黑陶,骨雕,干栏式建筑,稻谷等重大发现著称于世,曾入编中小学历史课本,并拍摄成彩色记录片,被苏秉琦先生赞为"一朵花"。当时农田水利建设迅猛发展的形势,这样一处内涵全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发掘队员们经历了各种考验,但并没能击垮人们的工作热忱。同时这也是一处在那个年代备受瞩目和重视的遗址,第二次发掘伴随着"浙江省第一届亦工亦农考古训练班"的举办,对遗址进行了大面积揭露,每天在探方内作业的人员及农民工多达200多人,可谓浙江省考古发掘史上前所未有。在遗址发现即将迎来60周年之际,本文作者作为发掘者之一,执笔感念那个火热年代里的生活和工作,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