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一场经济救亡运动。它是在国际友好人士倡议下,在各种抗日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产生的。它对于组织人民大众、开展生产自救、克服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的华侨和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 ,世界的华侨给中国各种的支援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关于这个专题的研究在战后很长的阶段里却没有展开 ,直至最近 ,在中国关于华侨支援抗战的研究 ,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华侨对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以下简称“工合”运动 )的积极支持也得到充分的评价。“工合”运动 ,是为了重建被日本侵略毁灭的工业而产生的小规模合作社式的工业自救运动 ,也是公开宣称为在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下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运动。“工合”是由海伦·斯诺提出的构想 ,埃德加·斯诺加以宣传 ,路易·艾黎则积极推进展开形成。计划草案是由上海的实业界和文化界人士胡愈之、梁士纯、王艺生、王国秀、王立明、丁贵堂、徐新六、卢广绵等自发讨论协议而成 ,且向国民政府提出的。进而在 1 93 8年 7月于汉口设立由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的“工合”协会。“工合”主张“难民抗战” ,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周恩来的强烈支持 ;其运动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环 ,发挥了经济的机能作用 ;且由于得到海外广泛支援 ,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合”跨国共两地区 ,西北、西南、东南各省偏远内地急速组织发展 ,大量生产军需、民用品 ,成为抗战工业生产的有力的支柱之一。本文专门以华侨援助“工合”运动为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世界的华侨给中国各种的支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关于这个专题的研究在战后很长的阶段里却没有展开,直至最近,在中国关于华侨支援抗战的研究,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华侨对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以下简称“工合”运动)的积极支持也得到充分的评价.“工合”运动,是为了重建被日本侵略毁灭的工业而产生的小规模合作社式的工业自救运动,也是公开宣称为在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下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运动.“工合”是由海伦·斯诺提出的构想,埃德加·斯诺加以宣传,路易·艾黎则积极推进展开形成.计划草案是由上海的实业界和文化界人士胡愈之、梁士纯、王艺生、王国秀、王立明、丁贵堂、徐新六、卢广绵等自发讨论协议而成,且向国民政府提出的.进而在1938年7月于汉口设立由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的“工合”协会.“工合”主张“难民抗战”,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周恩来的强烈支持;其运动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环,发挥了经济的机能作用;且由于得到海外广泛支援,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合”跨国共两地区,西北、西南、东南各省偏远内地急速组织发展,大量生产军需、民用品,成为抗战工业生产的有力的支柱之一.本文专门以华侨援助“工合”运动专门以华侨援助“工合”运动目的、实态、特征及其意义进行考察论述.  相似文献   

4.
工合 邓文钊在香港参与工作的革命机构,除了保卫中国大同盟和《华商报》之外,还有一个中国工业合作社国际委员会。工合和保盟,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两个机构。保盟直接筹款捐物支援抗战,工合则通过发展经济来支援抗战。关于这个机构,同样,了解的人并不多,有必要介绍一下。 1937年日军侵华,中国大批难民缺衣缺食,急待救济。以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和美国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夫妇为首的一些外国友好人士,连同中国爱国人士胡愈之、沙千里、章乃器、孟用潜等发起生产自救运动。这号召一开始就得到共产党支持。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由路易·艾黎任技术顾问。工合的宗旨是发起捐款,购置机器,组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捐款、捐物是后方人民参与抗战的重要形式.抗战时期,海内外民众捐款购机贡献给国家,以期充实国防,希望实现“航空救国”之梦.广东和其他省区一样,开展了一系列捐款献机运动,为国家空军建设提供物质支持,并唤起民众的抗日救国热情.这理当受到后人的景仰.但在国民党统治下,国人的“航空救国”梦想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陷入日军魔掌,为安全计,宋庆龄离沪南下香港,组建“保卫中国同盟”,鼓励并争取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民主的人士,从道义上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以医药、救济物资供应中国。其中卓有影响的,是为支援“工合”而发起的“一碗饭运动”。 “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南沿海大城市相继失陷,大部分机器工业或付之战火,或被日军掠  相似文献   

7.
“工合”运动作为中国抗战时期经济抗战的重要内容,一直是海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领域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学术界对于"工合”运动的研究可谓成果丰富,从各个方面对“工合”运动做了较多研究。同时,随着海内外越来越多新史料的开放和公布,“工合”运动研究还有进一步拓宽深化的空间。本文从不同方面加以爬梳,并在评价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农村合作实践中出现大量商资归农现象,并由此推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进入“极盛时期”或“农业合作社数量猛进和性质有所变更时期”。这一现象不仅为中国合作运动史上之新鲜事物。亦为“中国独有之现象”,故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商资流入农村问题”或商资归农利弊关系的讨论。而当时重要的新闻媒体天津《大公报》或发表社论及报道或刊发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章,积极参与了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其讨论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寻找一条可行之路,并以此复兴农村、振兴民族。不过,由于这场讨论本身是“社会失序时期”理论界的一种反映,所以有时人曾讥讽其为“合作者不合作”。  相似文献   

9.
吴青 《民国档案》2012,(1):108-114
何明华是香港圣公会第七任英籍会督,也是一位香港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抗战时期,他积极投身中国工合运动.该运动是以争取国际援助为重要途径的工业生产自救运动.何明华担任工合国际委员会的主席,在他的领导下,工合运动,尤其是陕甘宁边区工合获得了广泛的海外援助.何明华还为工合与中共抗战开展积极的国际宣传.他认为工合所倡导的民生观念,是该运动获得广泛国际援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地处西北,荒凉贫困,“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文化落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唯一保存下来的根据地,西安事变前后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抗战初期,边区政府维持3万军政人员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民政府发给的“抗日军饷”、国内外捐款及征收的赋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国内知名人士捐款给海外学府,潘石屹绝非首位。这次,他无例外地也要面临种种争议。10月29日,“SOHO中国基金会”与耶鲁签订1000万美元助学金协议。早在7月,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妻子张欣(现任公司联席总裁)在哈佛宣布设立“SOHO中国助学金”,将拿出一亿美元捐助世界一流大学里中国留学生中的贫困生。  相似文献   

12.
也谈“地方志”的英译──兼与易邵白同志商榷杨全红,李文涛近年来,随着新志书在国内外的公开发行,志书流传面扩大甚至到了海外。由于地方志记述的史实准确可靠,被人们誉为“信史”,它所提供的资料,无论中外人士都有一种信任感。所以,方志在推动改革开放,沟通海内...  相似文献   

13.
路易·艾黎,新西兰人。1927年4月21日来到上海,目睹“四·一二”反动统治残暴镇压群众、工厂童工受压榨的悲惨情景,毅然留在中国。他在中国60年中,为中国老百姓做了很多寻常人难以做到的好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性。路易·艾黎1997年逝世,邓小平称他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被称为“工合之父”。抗战中他组织全国各地建立了近3000个工业合作社(工合),生产军需品和民用品,支援八路军、新四军和战争中老百姓的需要。同时为发展“工合”培训了很多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由于战乱,最后只剩下陕西宝鸡双石铺的一所培黎工艺学校。1942年,…  相似文献   

14.
1937年8月上海沦陷后,宋庆龄南下香港,组创“保卫中国同盟”,以各种形式开展救亡活动,其中卓有影响的,是为支援“工合”而发起的“一碗饭运动”。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路易·艾黎为了推动中国“工合”的发展,曾来皖南指导“工合”工作,为皖南“工合”运动的开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它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由在华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诺和我国爱国进步人士胡愈之、章乃器、陈翰生等共同发起并组织建立起来的。宋庆龄任名誉理事长,路易·艾黎任技术顾问,负责协会的组织工作。“工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是世界人民友谊的成果。其主要任务是:拉住蒋介石抗战,不让他投降,并尽可能多地争取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支持;动员人力物力在后方重建工业,发展生产,供应战时的军需民用;解决千百万流离失所濒于饥饿的难民及伤兵的劳动就业,安定后方秩序。  相似文献   

16.
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不但是著名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募捐艺术家,他一生为南开教育募捐何止千万。在张伯苓的募捐艺术中,最精彩的一幕是对蒋介石拨款的回报。几乎每一次蒋向南开捐款或拨款后不久,就会得到张在政治上的回报。这里有一个令人不解的现像是,张虽然不愿参与政治,官也做得一塌糊涂,但是他用政治方法回报捐款人却运用得十分精彩,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农村合作实践中出现大量商资归农现象,并由此推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进入"极盛时期"或"农业合作社数量猛进和性质有所变更时期".这一现象不仅为中国合作运动史上之新鲜事物,亦为"中国独有之现象",故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商资流入农村问题"或商资归农利弊关系的讨论.而当时重要的新闻媒体天津《大公报》或发表社论及报道或刊发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章,积极参与了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其讨论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寻找一条可行之路,并以此复兴农村、振兴民族.不过,由于这场讨论本身是"社会失序时期"理论界的一种反映,所以有时人曾讥讽其为"合作者不合作".  相似文献   

18.
荣誉市民港胞张兴富文/宁宁■图/郭庆岚张兴富先生与市、县、乡有关领导冒雨参加兴富中学落成典礼并剪彩’94南京金秋恳谈联谊会上,市长王武龙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46名长期关心、支持和参与南京经济建设并作出贡献的海外人士“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有一位白发...  相似文献   

19.
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华侨是祖国抗战的一支雄师劲旅。抗战期间,他们以人力物力报效祖国,对祖国抗战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 华侨捐款 捐款是华侨历次支援祖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种主要方式。抗战时期的华侨捐款,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当时全世界800万华侨中,有400多万人参加捐款。有人作过比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引起中外媒体广泛关注,国内外舆论界争相对其进行报道。报道突出其在保家卫国中的重要作用,也唤起各界民众、海外华侨及社会团体对马占山抗战的关注,形成一场不可小觑的全民族呼吁抗战、抵制日本侵略、支持马占山的舆论声浪,演化成中华民族抗日救国运动的先声。此外,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等外媒对马占山江桥抗战的高频报道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对促进各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演变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援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