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地方志》2014,(1):F0004-F0004
2月19日下午,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副主任秦邕江带队到广西军区督查2013年修志工作。图为督查情况汇报会会场。 1月2~3日,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唐中克带队到贺州市督查2013年地方志工作。并向贺州市图书馆捐赠《广西通志·人物志》、清雍正《广西通志》影印本等书籍50多册,参观贺州市图书馆古籍收藏、整理工作。图为贺州市人民政府分管地方志工作领导汇报地方志工作。  相似文献   

2.
广西首家书刊发行机构─—南宁图书转运局陈相因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冬季,广西左江兵备道纪堪谨道台为兴办左江道所辖府州县的文化教育事业,在其行署驻地南宁府城创办了南宁图书转运局(一说左江图书转运局)。南宁图书转运局改变了以往旧式书业的经营模式,制定...  相似文献   

3.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广西在各种势力的综合作用下宣布独立,建立了广西军政府。广西独立,推翻了清朝在广西的统治,脱离了清朝中央政府的控制;广西独立后,解除了湖北军政府的后顾之忧,还派兵北伐援鄂,有力地支持了湖北军政府的军事斗争;广西独立后,积极推进广西地方政权建设,并参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建设,在国民政府组织建设上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广西玉林市是富有反对清朝压迫统治的斗争传统的地方。清咸丰年间爆发的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就是首先在这里发动的。太平天国北上以至后来失败后,这里的人民群众仍然继续进行反清斗争,自咸丰元年(1851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玉林市农民、会党、游勇的起义彼伏此起,一直没有停止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爆发的桂东南会党反清起义是继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又一次颇具规模、威震两广、势撼清廷的起义,在广西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领导这次起义的是“三点会”领袖李立廷。李立廷,字仕朝,清末广西省玉林…  相似文献   

5.
六、清朝战事 清朝为封建社会衰败并走向灭亡时期,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清军满族的特点,具有封建专制和民族压迫的双重性质。军队实行八旗和绿营兵制,绿营是清初根据明朝的边防镇戍制度,以营为建制单位。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平远所下马关置平远县。  相似文献   

6.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正月,灭南汉,统一岭南。其初,广东、广西同属广南道。元丰年间,广南道分为广南东、西两道(简称广东、广西),广西之名自此始有,并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大观元年(1107年),融、柳、宜、平、允、庭、孚、观等州从广西划出去另建黔南路。大观三年(1109年),广西路和黔南路复并,称广西黔南路。四年,恢复广南西路旧称。广西路属行政区有州、军、监,几经并、置后,大观四年(1110年)时,辖州二十五、军三、县六十五。南渡后,改辖府二、州二十、军三。  相似文献   

7.
“木大人”名郭承立号郭树材,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有名的开明绅士。清光绪年间,因造林发家致富,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荣获清朝廷三等商勋银牌并赏加四品顶戴奖励。民国初年,广西都督陆荣廷曾拟派他担任陆川县知事,他舍不得离开经营多年的山林,婉言谢绝,因而改名郭树材。乡邻嘉之,群众钦仰,咸称他为“木大人”。郭树材生于清咸丰十三年(1853年),祖父郭中漠,父郭文林,母陈氏。殁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享年83岁。树材7岁上学读书。弱冠热衷科举,但屡试不第,乃以俊秀,遵筹饷例捐为监生,居家服侍父母,操持家计。清光…  相似文献   

8.
1921年10月20日,孙中山带领随从,乘坐小军舰,由穗赴邕。当时军旅政事十分繁忙,沿途经过许多县城,均不逗留。但对广西桂平县(清朝时为浔州府府治地)却情有独钟,决定一游。原因有三:一是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于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太平天国的几位主要领导人洪秀...  相似文献   

9.
清朝时,台湾除设有府、县儒学、书院、义学、社学外.还有私人办的书房(亦称私塾、学堂或书馆).遍及城市乡里间,对启蒙教育的贡献普遍而深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废除清朝时期的教育机构,只有书房在民众的支持下保留并延续下来.成为台湾青少年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唐初将全国分为10道,广西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分岭南为东西两道,广西为岭南西道,下设桂管、容管、邕管经略使,史称“三管”,基本上形成了后来广西政区疆域的轮廓。每管下辖若干州,各州又曾一度改用郡名。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许多羁縻州,各羁縻州又分辖若干县。宋朝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15路,元丰时(1078~1085)又析分为23路,广西地方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由此始。  相似文献   

11.
于氏姐妹与郭沫若黄泽佩郭沫若的终身妻子于立群,是广西贺县桂岭乡人。她的祖父于式枚,是清朝同治年间科举出身的"榜眼"(仅次于"状元")。他的首任官职是广东学台(相当于教育厅长),出任过驻德大使,最后调任朝廷吏部侍郎(相当于人事部副部长)。于式枚是个虔诚...  相似文献   

12.
李正华 《收藏家》2010,(6):55-59
在天安门后端门院内,东西朝房廊下现各存一方清康熙庚辰(三十九年)(1700年)满、汉文《御制台省箴》石碑。迄今已有310年的历史。该碑始放置清朝"吏科"直房廊下,即东朝房北头之首(今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驻地)。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后,贺州市按照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条例》活动,认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学习宣传《条例》精神,深刻领会和全面掌握《条例》的内容,迅速掀起学习和贯彻落实《条例》的热潮。为加大对《条例》的宣传力度,贺州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活动,并以学习《条例》活动为契机,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昭平县位于桂江中部,山青水秀,自古人才辈出。谢圣荣,字学正,号华轩,举人,清朝钦命正七品文林郎,生于嘉庆已己年(1809)5月1日申时,终于光绪庚寅年(1890)10月13日申时,享年82岁,曾在顺德、阳江、昭平等地担任主薄、县丞、儒学正堂、知县等官职,是晚清岭南著名的教育家、诗人、医师,是一位文采飞扬、精通武艺、侠骨仁心、德高望重的名士。  相似文献   

15.
2004年5月23日至27日,广西续修志书篇目创新理论研讨会在贺州市召开。这是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地方志协会举办的全区性地方志大型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广西军区承担编修《广西通志》的专志编辑室和各市、县(城区)地方志办公室、军事志办公室负责人、人选论文作者等共100多人。  相似文献   

16.
广西贺州市与湖南永州市是“一道青山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友好地级市。2006年8月,我参加贺州市党政代表团,前往永州市出席永州、贺州两市友好合作座谈会及相关活动。宁远县政协的同志提及宁远县唐代“开湘状元”李邰曾任贺州刺吏,获得同僚敬重和百姓爱戴,被尊为“李贺州”。  相似文献   

17.
曾几(1086—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南宋理学家,诗人。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四十七岁的曾几因避战乱自湖北南下柳州、浔州(今广西桂平),绍兴三年(1133)徙江南西路提点刑狱,自岭外还。绍兴六年,曾几除广南西路转运副使。绍兴八年,提点两浙西路刑狱,离开广西。绍兴九年,因忤秦桧被罢官的曾几又被起用为广西转运判官,次年初春赴任,绍兴十一年改除荆湖南路转运副使。  相似文献   

18.
李晓东 《广西地方志》2023,(6):30-35+45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黄炎培及其管理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义无反顾地投入支援中国前线军队的后勤募捐、救治伤员等工作中。上海沦陷后,黄炎培当选国民政府参政员,为了妥善安置中华职业教育社及所办学校、企业,他接受民国广西政府的邀请,五次进入广西,深入调查了广西的省情、民情,布局大职业教育,联合广西省政府共同出资兴办企业,帮助广西建立了规范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华遗产》2013,(1):134-143
乾隆十八年(1753年)起,清高宗发动平定北疆(新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与南疆回部的战略,史称乾隆“西师”。清朝与准噶尔帝国绵延近百年的战争,终于以清朝的胜出而落幕,中国极西的版图得以确定。清高宗为了勒纪这再造帝国的伟大功绩,命西洋传教士画家郎世宁(意大利)、王致诚(法兰西)、艾启蒙(波西米亚)、安德义(意大利),用写...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资料性著述,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地方志书中,清朝嘉庆年间谢启昆主修的《广西通志》(通常简称《谢志》或《谢通志》)是现存古代所修的《广西通志》中最完善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