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史》卷117《朱权传》载: 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3591页)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明·郑汝壁《皇明帝后纪略》、《明实录》和清·查继佐《罪惟录》诸书亦作太祖“第十七子”。但是,明·焦竑《献征录》卷1却作: 宁献王讳权,高皇帝十六子也。明·朱谋讳《藩献记》和《朱氏八支宗谱》亦为太祖“第十六子”。历来二说并用,莫辨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2.
正贞观十六年(642),唐太宗想看看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却遭到掌管者褚遂良严词拒绝。太宗连忙问:我有过失也记吗?褚遂良斩钉截铁地说:"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另一个史官刘洎接着说:假如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亦皆记之"。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看到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录"语多微文",就对监修国史的宰相房  相似文献   

3.
北宋平民学者王令编辑的《十七史蒙求》一书,是第一部以"蒙求"命名的专科性历史蒙学读物,也是第一部以"十七史"命名的著作。然其传世之本乃是他人在王令原书基础上增补而成,绝非王令一人所撰原书,书名中的"十七史"一词也并非通常所指的十七部正史的统称,但这一命名却自觉不自觉地从名称上推进了对十七部正史的概括性命名。该书不但对元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就是对现今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也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郑州商代城址——隞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文献记载,商代自成汤居亳到盘庚迁殷,曾有过五次迁都,其中仲丁迁都于"嚣"或"隞"。古本《竹书纪年》载;"仲丁即位,元年自亳迁于嚣"。《史记》《殷本记》载:"仲丁迁于隞"。"隞"和"嚣"为同音字,所指的应该是一个地方。隞都,据《括地志》载:"荥阳古城在荥泽西南十七里,殷(即商——作者)时隞都也"。古荥泽即今郑州市西北约十五公里  相似文献   

5.
目前,特载(特辑)已成为年鉴的一个常设(固定)栏目。翻开每一部年鉴,无论是综合年鉴还是专业年鉴,首先映入眼帘的都是“特载”。但仔细琢磨各家年鉴的特载,其选题选材却有着“天壤之别”,即使是同一类、同一级的年鉴也不尽相同。这不得不引起年鉴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年鉴框架结构设计的主编们的思考。这里,我以地方综合年鉴为例,谈谈个人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一、年鉴特载(特辑)设置的历史与现状年鉴是“舶来品”,在中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早期年鉴编纂出版过程中,尽管较多地借鉴、模仿了国外年鉴,但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对资料…  相似文献   

6.
年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特载是年鉴的独特形式。凡一地之年鉴,篇首大多设“特载”,以达到纲举目张之效。如《福建年鉴》、《福州年鉴》、《厦门年鉴》、《龙岩地区年鉴》等都如是。也有不设特载,而是以另外的形式替代的,如2000年《福建地税年鉴》设“文献篇”,选辑当年省地税务颁布的9份主要文件。2006年天津市《河东年鉴》却设“领导笔谈”,由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长、区政协主席、区纪律检察委员会书记5人署名文章替代“特载”。1999年《秦皇岛年鉴》也采用领导人署名文章。  相似文献   

7.
自从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藏经洞发现了唐人舞谱残卷以来,研究这部分舞谱的主要论文有: 1.罗庸、叶玉华《唐人打令考》,载:《国立北京大学四十周年纪念论文集》。2.冒广生《敦煌舞谱释词》,载《疚斋词论》。3.任二北《舞容一得》,载《敦煌曲初探》。4.柴剑虹《敦煌舞谱残卷《南歌子》的整理与分析》,载:《舞蹈艺术》总第七期。《敦煌舞谱残卷《双燕子》的整理与分析》载:《舞蹈艺术》总第十三期。5.王克芬《敦煌舞谱残卷探索》,载:《舞蹈艺术》总第十三期。  相似文献   

8.
吴兢所撰《贞观政要》很有历史价值。近年来有些学者发表了一些有关论著,我读了颇受启发,现在读读个人的看法,诸方家指正。一、吴兢撰书的年代吴兢撰《贞观政要》(以下简称《政要》)及呈书于帝的年代,史无明文记载。近些年来,我国学者有种种推断。我个人认为,吴兢写书的年代是在开元八年至十四年间,再迟也不超过开元十七年;呈书于唐玄宗的时间,大约是在开元十七年出为荆州司马之前。《政要》前题“康卫慰少卿兼修国史修文馆学士吴兢撰”。吴兢何时兼此二职?《旧唐书·吴兢传》载:“开元三年服闽,……乃拜谏议大夫,依前修史。…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文物管理处拣选、入藏秦戈一件,戈内刻铭文四行共十九字,文曰:十七年,丞相启、状造,郃阳嘉,丞兼、库(月隼)、工邪。郃阳。《文物》1986年第3期刊载田凤岭、陈雍同志《新发现的"十七年丞相启状"戈》一文,考证此戈铸于秦王政十七年。关于戈铭中的"丞相启",文章认为:"(秦始皇)十年至二十六年之间的丞相,《史记》失载。值得注意的是秦王政九年平定嫪毐的相国昌平君,《史记》未言何时免相,只说‘二十一年,……新郑反,昌平君徙于郢’  相似文献   

10.
“金花夫人少为女巫,不嫁.善能调媚鬼神.其后溺死湖中,教日不坏。有异香,即有一黄沉香女像,容貌绝类夫人者浮出。”人以为水仙,立以建祠奉祀。广州人称其为“送子娘娘”,以英能佑人生子,不当在处女之列,所以称为夫人。碑载,此神生于洪武七年四月十七日子时,粤人于是以四月十七日为神诞,画舫笙歌,祷赛极盛。  相似文献   

11.
神的结盟——广西漓江上游流域马援崇拜的地方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树海 《民俗研究》2007,26(4):103-118
马援崇拜主要存在于广西漓江、西江、左右江流域,两广、海南环北部湾沿岸地区及湖南湘西地区,云南、四川也有零星分布。马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是东汉初年的一代名将。马援崇拜在岭南分布与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军事征伐活动密切相关。《后汉书·马援列传》载:"(东汉建武十七年)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寇略岭外六十余城,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  相似文献   

12.
时念堂  木辛 《百年潮》2002,(10):46-49
到1961年止,我也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次执行过周恩来总理的专机任务.但是,我驾驶苏制伊尔-18飞机,载着总理访问巴基斯坦等国的飞行却记忆犹新.因为那是我用伊尔-18飞机开辟我国西部飞出国门空中航线之后的首次专机飞行.  相似文献   

13.
在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端王载漪起着关键的作用。因其子被立为储君,载漪成为保守派的中心人物。而西方各国对载漪之子被立为储君,却均持冷淡态度。出于对西方的仇视及确保其子登基接位的考虑,载漪及其朋党在朝中力挺义和团,并极力促成慈禧对西方各国宣战,酿成庚子之祸。  相似文献   

14.
明代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李白成打进北京,崇祯帝朱由俭上吊之后,算是基本结束了,但其“尾声”却拖了十七、八年,到1662年南明永历帝死,才划了完整的句号。  相似文献   

15.
离家十载,每年却一定要回到大连和家人过个春节。为了团圆,也图个念想——亲近一下可能是这个城市唯一不变的,海。每次回来,必定要去到海边走走,抓起块鹅卵石,打上几个漂亮、连续的水漂,手感一直未变。回头望,沿岸而建的这座城市每年都增添、变幻着霓虹灯。城市注定是为了发展而存在,不变的是人,变化的也是人。  相似文献   

16.
<正>点校本《资治通鉴》卷213唐玄宗"开元十七年三月甲寅"条载:"石堡城在龙支县西,四面悬崖数千仞,石路盘曲,长三四里,西至赤岭三十里。"(中华书局,1956年,第6784页)。该条目所言石堡城悬崖的高度有数千仞,与其他文献记载及实际情况不符,当改。《读史方舆纪要》载:"石堡城在龙支县西,四面悬崖数十仞。"另外,乾隆《甘肃通志》卷23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今年第一期上,看到台湾何广棪先生的《经史学家杨筠如事迹系年》(一)。这篇大作曾刊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新亚学报》第二十七卷,内地见者尚少,现载《古籍整理研究学  相似文献   

18.
西周金文所见京及相关都邑讨论卢连成京是西周时期的一处重要都邑,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占据有辉煌的地位。有关京的史迹,典籍文献几乎失载,而传世和出土的西周铜器铭文中却保留了丰富的记录,这些记录对探讨京的地望、归属、性质具有重要价值,也是研究西周都邑历史弥足...  相似文献   

19.
<正> 唐代田园诗人王维,《辞源》载:唐太原祁人。据《辞海》载: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这两条记载的依据,都出自新旧唐书。其实,查阅明清以来的地方志就可发现,王维的远祖虽为太原祁人,但自他十七代以前,就已移居河东。一提河东,人们往往只想到永济,实则,河东乃一泛称,唐时的河东,当包括今永济、临晋、猗  相似文献   

20.
冀州风俗     
《三国志》载,曹操平定冀州后,专门下了一道整顿风俗令:结党营私,这是古代圣贤所痛恨的。听说冀州的风俗,父子分属两派,竟也互相诽谤。从前,一个叫直不疑的人本来没有哥哥,世人却说他与嫂子私通;一个叫第五伯鱼的人三次娶妻都是娶的孤女,却有人说他殴打岳父;王凤专权,谷永却把他比作申伯;王商忠正敢谏,张匡却捏造他搞歪门邪道——这些都是以白为黑,欺天蒙君的例子。我打算整顿风俗。以上四种现象不革除,我认为是耻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