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红 《民俗研究》2009,(1):257-264
文章针对2008年《民俗研究》第一期中《女性民俗与社会和谐》一文中作者提出并初步研究的女性民俗、女性民俗文化概念和问题,讨论提出女性民俗在性别民俗中独立存在可能性问题,以及女性在性别民俗中的内涵发现与理解,并由此分析女性民俗概念表述乏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试论民俗形成的社会根源张寿棋 (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z期233页民俗学与民族学的关系王文宝 (民族文化》1983年2期11页民俗学及其作用钟敬文 《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2期76页试论民俗的传承、传播与新民俗王汝澜 《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3期89页民俗·历史·生活王兵翔 《民族文化》1983年4期14页浅谈民俗学姜永兴 《民族文化》1953年5期31页民俗学的起源、发展和动态、杨成志 《民族研究》1983年s期55页民俗学和民族学杨望 《民族团结》1983年6期34页民俗和民俗学张紫晨 《百科知识》1983年9期8页我国民俗学发展李德芳 ‘百科知识》1983年9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之有民俗调查、记录、研究、出版,始于一九二二年在北京大学出《歌谣周刊》,一九二八年在广州中山大学出《民俗周刊》,接下去就是在北京辅仁大学的一九四。年出版了《民俗学志》。  相似文献   

4.
常翠音 《民俗研究》2006,(1):242-250
《民俗研究》是由山东大学主办的民俗学学术期刊。1985年10月创刊,季刊,16开本(2000年第1期起改为32开本),至2005年12月共出版76期。2005年创刊2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评价《民俗研究》的办刊质量和水平,笔者对2000-2004五年间出版的《民俗研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作为中国目前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俗学理论刊物,《民俗研究》(1985年10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民俗研究》走过了30年的历程,已经出版了124期,是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的见证者。30年来,《民俗研究》坚持向国内外读者全面介绍中国民俗和民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全世界将近5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它的读者。从1991年开始被《新华文摘》转载13篇,2009-2014年6年间被人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俗学是以中国民俗为对象的民俗研宄。包括民俗资料的记述、对民俗现象的评述、分析与理论探索。 中国历史上民俗研究的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民俗资料十分丰富。从先秦时期起,即有采风之俗。在《诗经》、《周易》、《山海经》等古籍中已有丰富的民歌、神话、信仰、民间医药、民俗事象等记载。《周礼》和《礼记》对民间习俗的礼制化、系统化做出了贡献。先秦诸子在他们的著述中发表了多层面的  相似文献   

7.
正时光荏苒,创立于1985年的《民俗研究》杂志已走过30年光阴。30年前,与民俗学、《民俗研究》的不解之缘,初始时期刊物的举步维艰,心中愿望未能实现的惋惜之情,一幕幕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当我翻看蒋维崧先生书写在杂志创刊号上的"民俗研究"这四个字时,心情澎湃,感觉千言万语也不能道出我与山大民俗学之间的深情厚谊。今天,我将在这简单概述一下我与山大民俗学一起走过的历程。一、结缘民俗学与《民俗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世民 《中国地方志》2022,(4):14-24+124
通过对《浙江通志·民俗志》与《陕西省志·民俗志》的比较分析,探讨广域会通型志书社会部类/民俗版块的编纂问题,并对《浙江通志·民俗志》作出学术评估和书写判断;指出民俗记述以普通民众为对象,有民俗事像和民俗事物的不同内涵,而对社会习俗的著录,关键在于对民俗事像的系统反映;强调民俗区域划分的重要性,主张省级广域民俗志书应擘画设置民俗区划图。作者对于历史民俗和现实民俗、文化视角和社会视角做了明晰的畛域划分,认为民俗志的编写,最关键的是记录经验世界的鲜活民俗。文章还探讨了民俗书写的话语方式和概念内涵,提出了钩沉民俗话语中私密话语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在全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2001~2002年度)中,我省地方志系统又有5部志书和地情书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江苏省志·民俗志》获二等奖;《赣榆方言志》、《徐州府志》(全本)、《连云港市财政志》和《老苏州·百年历程》(上、下)获三等奖。《江苏省志·民俗志》等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文成  相似文献   

10.
户晓辉 《民俗研究》2008,(4):271-272
近日读到谢国先博士对拙译《民俗解析》中《民俗的精神分析学研究》译文的中肯批评(载《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我一直处于深度震惊、自责和羞愧难当的情绪之中,我的震惊不是来自谢国先博士指出的那些词义选择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些或有可商,不一定构成实质性的误译),而是来自他指出的那些被我妄断出来的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各位民俗学同仁来说,《民俗研究》是大家共同的园地,《民俗研究》创刊30周年是值得纪念的特别日子。作为亲眼目睹它诞生、成长、壮大的一个读者加作者,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昔的一幕一幕——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与《民俗研究》的交集,我与刊物新老主编和编辑们的交往。《民俗研究》给予我的教益、扶持和帮助实在是太多太多!我当过农民、矿工、军人,后又从政38年,其中又穿插了治学的30余年,可谓苦辣酸甜五味俱全。42年前的一个春天,参军入伍两年刚出头的我,被调到团政治处报道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2.
《民俗研究》2021,(2):97-10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的编辑与出版又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学术活动与实践。中山大学《民俗》周刊承继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对民众文化的关注,明确了办刊宗旨,初步确定了民俗学学科定位,在当时极其困难的办刊环境下,培养了一大批民俗学者和民间文化热爱者,影响并带动了其他地区的民俗研究活动。《民俗》周刊刊发的文章既有珍贵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也有民俗学问题的理论思考与研究。《民俗》周刊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宣传等方面展示了早期民俗学发展状况,也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志》2007,(10):46-46
2007年7月3日,《山西通志·民俗志》编纂工作会议在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召开。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铁锁,地方志所副所长刘益龄,方志所各室负责人及《山西通志·民俗志》编纂人员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着重围绕《山西通志·民俗志》篇目编纂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讨论,并且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民俗、民俗学的概念和内容民俗 ,即民间风俗 ,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①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 ,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在中国 ,“民俗”一词很早就已出现 ,如《礼记·缁衣》“故君民者 ,章好以示民俗”② ,《史记·孙叔敖传》“楚民俗 ,好庳车”③ ,《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 ,化民俗”④ 等等。而其开始在学术界的使用 ,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被周作人先生首先从日本介绍过来。此后时而用“风俗” ,时而用“民俗” ,直到19 …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近代著名藏学家任乃强先生遗作《西康图经》之《民俗篇》中所节选。任先生1929年首次赴康藏考察,以一年时间遍历康定、丹巴、甘孜、瞻对等今四川省境内藏族自治州的11个县,这在当时那种艰难的条件下是非常不易的。期间先生与一藏族女子结婚,在她的帮助下成书《西康图经》。《民俗篇》出版于1934年10月。本文在编辑中有所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6.
民俗陈列由于展示内容的通俗化,在博物馆展陈中打破了文物罗列的教科书化,如讲故事一般更加注重"俗"。民俗文化深圳博物馆的第二大基本陈列《深圳民俗文化》通过集中展示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和海洋文化习俗,全方位讲述了一支乡土味浓郁的"深圳故事"。作为深圳民俗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展览,《深圳民俗文化》借鉴了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香港故事》、首都博物馆的《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等国内其他综合类博物馆的民俗陈列,展陈语言逻辑清晰,表现方式灵活多样,展陈效果极具感染力,是深圳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基本陈列之一,对深圳地区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深圳博物馆《深圳民俗文化》陈列展为例,从展览文本、表现手段、空间布局、受众体验等角度分析民俗陈列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史记·货殖列传》把全汉划分为九个民俗区,《汉书·地理志》则将全汉划为十三个民俗区,"邹鲁"皆为其中之一。"邹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义之邦","风近邹鲁"成为民风优良的代名词。《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地理志》对邹鲁民俗作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从中可以窥见邹鲁民俗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8.
杨华  胡楠 《民俗研究》2012,(6):30-35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民俗学研究的先驱,中国的日本民俗学研究的开创者。1877-1882年,黄遵宪出使日本,在日期间,他广泛考察日本民间风土人情,积极开展日本民俗研究,先后撰写《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他在两本著作中,就民俗学理论提出一系列精辟的见解,并将民俗研究付诸实践。黄遵宪的日本民俗研究,内容广泛,几乎涉及现代民俗学所包含的各个领域,在中日民俗学史上和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雷虎  阮传菊 《旅游》2014,(1):30-35
古时,桃花坞大街是苏州才子聚集地,桃花坞是活在诗画中的风流。年画在人们的印象中,和春联是同一种类型,只不过是过年时贴在门上表达吉祥的装饰——桃花坞年画是刻在纸上的民俗。桃花坞年画,是孕育于姑苏城的民间艺术,把文入画的风雅用民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表达祈福迎祥的《一团和气》、《花开富贵》;用来驱凶避邪的《神荼郁垒》、《钟馗捉鬼》;说时事风俗的《洋灯美人》、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应重视吉祥文化习俗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祥文化现象由于缺乏研究和倡导 ,在首届新编地方志书中往往给忽略了。笔者看过一些市县志的民俗篇章 ,仅个别的设了专门章节记述取吉习俗。如黑龙江《呼兰县志》的《风俗篇》第五章为《祥瑞禁忌》 ,其中《祥瑞》一节记县民崇尚吉祥的种种习俗 ,如以“龙凤呈祥”祈福 ,尊崇“四灵”(麒麟、凤凰、龙、龟 ) ,八宝 (和合、玉鱼、鼓板、磬、龙门、灵芝、松、鹤 )作图 ,讨口彩和以数字表示吉祥等。许多市县志则是在记述民俗事象时随记吉祥文化现象。再如泉州市《鲤城区志》卷三十三《民俗》 ,在记述风味饮食中的礼仪食品时记 :“泉州民俗婚丧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