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民俗研究》2013,(3):160-160
艺术名家解宁宁当代书法与传统人文思想——钟明善先生与当代书家精神生态学界名家饶宗颐我的学术自述——以敦煌学为例邵晓峰中流自在心——饶宗颐先生的治学之道艺术与哲学邢文梅花一太极:明代理学画的宇宙观及定山庄公的书法神话·图像叶舒宪玉人像、玉柄形器与祖灵牌位——华夏祖神偶像源流的大传统新认识巫乐探究萧梅音乐与迷幻  相似文献   

2.
国际名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从事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实践66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学术和艺术成就。他对潮州地方志工作发挥了导夫先路的作用,在发掘、整理、纂修、传播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倡导和推动潮学研究的过程中,饶宗颐教授仍继续关心潮州地方志工作,悉心指  相似文献   

3.
李维维 《南方文物》2013,(3):129-132
日本汉学一直是国际汉学研究的重镇之一,其起步之早,研究范围之广,成就之高,一直为学术界公认。日本当代著名汉学家、古文字学家、古钱币学家江村治树专致于秦汉古代史研究,学术态度严谨,学术方法多样化,学术成果丰富,本文从江村治树的生平、著作、治学方法的角度出发,试图对其汉学研究做一个较为完整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要写一篇介绍饶宗颐先生的文章并非易事,因为先生“业精六学,才备九能”,迄今已出版著作50亲部,发表论文400多篇,在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音乐、韵学诸方面都有骄人的成就,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称他是哪一方面的“家”都不足以概括先生的学术成就。因而有学者戏称饶先生是“有家难归”的大学者。“有家难归”是因为“家”太多了,“归”到哪一家都不合适,故云。  相似文献   

5.
凌廷堪为乾嘉中后期一位颇有影响的考据学家。本对其学术宗旨和治学成就进行总结和阐述,这对于研究乾嘉考据学尤其是中后期的学术走向和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凌廷堪在治学宗旨上主张事必求是,重在由典章制度以通其道,既专精于礼学又博涉旁通。在义理之学上继承戴震由考据以通义理的治经宗旨,并在发展戴震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以“礼”代“理”说。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去年12月中旬分别在香港、潮州举办了隆重的学术研讨会,并在潮州举办饶宗颐学术馆新馆落成剪彩仪式。我们特此选出《略谈饶宗颐教授与“潮学”的兴起》和《<韩江流域史前遗址及其文化>的考古学贡献》两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孙传波 《收藏家》2012,(4):41-48
罗振玉是近代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一生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国学功底深厚,造诣精深,开创甲骨卜辞之学、敦煌石室之学、流沙坠简之学、大库史料之学的研究,治学谨严、著作累累。其学术成就“开百代之学风,启后昆之法门”,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8.
论延安时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 ,中国近代史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毛泽东倡导大力加强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和研究 ,强调近代史研究必须有组织地进行。延安学人范文澜、张闻天、何干之、艾思奇、叶蠖生、杨松等分部门有组织地对中国近代通史、近代革命史、近代经济史、近代思想文化史等领域进行探讨 ,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学术成就。他们的治学路径和治学方法各具特色 ,但又有若干学术共同点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缅怀胡如雷(1926—1998)卓越的一生,回顾胡先生的学术成就,传承胡先生的治学方法与治学精神,由中国唐史学会与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纪念胡如雷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月9—10日在石家庄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湖北、陕西等省市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0.
戴磊 《黑龙江史志》2013,(11):167-168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是研究清代学术史、思想史的必读之作。学界对《清代学术概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已取得了可观的成就。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酌取学界关于《清代学术概论》的成书背景、"以复古为解放"思想"、治学精神"、价值和影响四个方面作一综述,以期能为《清代学术概论》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饶宗颐先生治学广博,文、艺、学皆擅,在中华文化乃至域外文化诸多领域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界所共仰。他毕生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华文化,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念兹在兹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饶宗颐主张之"华学",即"知己功夫、反求诸己"的传统中华文化之学,他认为现今国人应找回中华传统文化的真义,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心。研究"华学",必须具备史学的关联主义,故首倡"三重证据法"、"五重证据法"等方法。饶宗颐更提倡"新经学",即中国古典学在新时代的复兴,希望建立一套全面而系统地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感情传统的"圣经",为当代中华文化发展奠定精神基础。为此,学者可以先成专家,然后再追慕会通,以终成"通人"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赵俪生是当代名学家。近日出版的六卷本《赵俪生集》,汇聚了他六十多年来的绝大部分学论,全面展示了作的学术生涯,体现了他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和风格。尤其突出的是,他始终重视理论思维,用科学态度对待唯物史观,自觉地以之指导自己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突破。这对于我们客观地认识、评价新中国学的得失,了解那一代学的真诚探索及其代价,正确分析当前学研究中回避理论的倾向,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二酉山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涛 《东南文化》2001,(3):84-85
二酉山房是明代名的藏书家和学家胡应麟藏书治学的处所,所藏书之目录分类取得了所处时代目录学的最高成就,为学术的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钱锺书认为,人文科学的各个研究对象彼此系连,交互映发,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串着不同的学科。他批判吸收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与袁枚的“六经皆文”说,提出了“经、子、集皆心史”的观点,显露出“经、史、子皆文章”的学术观念。这种打通各人文学科的治学思想,不但体现出通览古今典籍、广求治学材料的宏阔视野,更彰显出融通经史子集、会通人文之学的宏大抱负。钱锺书的治学思想和治学实践所昭示的会通之精神、优游之境界,对於重建“文史哲不分家”的古典人文学传统,扭转当今相对割裂的人文研究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并从修辞学、文体学、叙事学、文艺心理学、中西比较文学以至文艺本源论等六个方面,举例说明《管锥编》的跨学科文学研究实践及其文论潜体系。  相似文献   

15.
郭芳 《黑龙江史志》2012,(6):53-54,58
作为一名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当代学者,刘乃和先生深厚的学识及突出的学术成就已是学界的共识,同时其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更为学界称道。先生学术经世的思想,师承于恩师陈垣,贯彻于治学终始,将其发扬光大,成为先生毕生治学历程中最为重要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刘祚昌教授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郭尚鑫在国内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中,刘祚昌教授在学术和治学精神方面,可谓独树一帜。       一刘祚昌教授1921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一个耕读世家。父亲刘国廉是清末贡生,在文史方面造诣较深,长期在辽、沈一带教书。受家庭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通过对元代山水画大家吴镇的艺术人生与交游、绘画变法主张和文人墨戏写意绘画理论以及山水画艺术成就的研究,揭示吴镇在元代山水画文人化、人格化变法上的巨大成就和贡献,即他创造了游戏于万物之表的“渔父”渔隐山水,其充满闲云野鹤格调的“阔远”山水风格,达到“与古人为敌乃成名家”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陈其泰 《史学集刊》2023,(2):121-128
治学理念是研究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主观抉择总结出来的,治学理念形成之后,应当在研究工作中得到认真践行,并且与时俱进,予以提升、发展,这对学术工作的创新有重要作用,需要认真地反思和总结。“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是从学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史理念,主要是将历代史学名著的成就置于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文化走向之中,考察史家对时代特点的认识;同时又通过史学名著,考察中国文化传统如何得到继承和发扬,展现出怎样的特质和魅力,对推动社会前进和学术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运用这一双向考察的理念与方法,对中国史学演进道路和史学名著进行创造性阐释,发掘其非凡成就、哲理内涵和宝贵价值。在此基础上,考察传统学术的精华何以通向马克思主义,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点”和“传统思想中的闪光点”相贯通的内在逻辑。继而,探索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如何锻造,这也是对“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双向考察”这一理念的进一步践行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术的南北派分,由来已久。民初整理国故运动蔚为风潮,南北学人输入西学时,往往以西方学术分科格义中国学术,近代新学术由此建立。清季民初,复兴蜀学成为川省学人的群体诉求,各派学人以汉宋、今古、经史的不同立场,所建构蜀学系谱因时而异,各有侧重。“好今文家言者”多主张晚近学术当以“东西”代“南北”,以今文学之“理论”整合古文学的“事实”。宋育仁、蒙文通、刘成断等学人批评整理国故运动妄立科目,任意比附,认为复兴蜀学才是学术正途。纵观清季民初“蜀学”的渊源流变,及其与江浙学界的分合,可在科学史观与分科治学之外,探索近代学术转型的新路径,此种尝试或是时下理清中西学术纠结、建立中国学术本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邢澍是清代陇右名的朴学大师、藏书家和诗人,精于碑版金石、天舆地之学。其述“取材博而用心审”,多为世间不可少之书,集中反映了邢澍的治学方法、学术风格和学术成就,开启了陇右近代学术之筚路。因战火、迁徙.邢澍全部未刊手稿和部分已刊本或散或佚.失于卷帙。本采撷片词寸简,系统钩稽,全面考订了邢澍述基本内容、学术价值、版本源流及存佚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