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民俗》2007,(8):13-13
东莞的“麒麟引凤”流传有四百多年历史,麒麟先舞,凤凰出,麒麟对舞。再由粤剧曲艺演员作演唱。[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神州民俗》2007,(8):23-23
貔貅舞流行东莞市有数百年的历史,每逢年节喜庆,貔貅舞必上街表演,受到群众的喜爱。[民国]《东莞县志》载,貔貅舞与狮舞、麒麟舞相类而同盛于世,多为客家人所舞。[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神州民俗》2007,(8):12-12
麒麟是中国传说的吉祥物,与龙、凤、龟统称“四灵”。《诗经》赞美麒麟,“仁义、宽厚、善良”,麒麟文化无处不在,如麒麟送子,麒麟送宝、麒麟送书、麒麟贺状元、麟趾呈祥等,寄托着人生最美好的愿望与向往,承载着中华民族远古的图腾信仰,表现了炎黄子孙的审美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神州民俗》2007,(8):9-11
东莞千角灯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赵氏族谱》记载,千角灯是东莞赵氏家人制作的,每十年制作一盏新灯,其纸扎工艺并无图纸,也无样本留传,只由师傅口传身授,制好后于正月悬于莞城赵氏宗祠内,供人瞻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的起源、传说、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麒麟舞的发展历程、国内分布及特征、当前麒麟舞开发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通过对麒麟舞资源开发价值和可行性论证,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上提出更利于麒麟舞旅游资源保护和传承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旧时春节,镇江城乡有"唱麒麟"贺喜气的风俗。"唱麒麟",又称"送麒麟""跳财神",起源于何时,难以考证,但由于人们历来视麒麟为吉祥神兽,主太平,送祥瑞,能给人们带来丰年、福禄、多子、财运、长寿与美好,所以千百年来,"唱麒麟"的习俗从未间断过。"唱麒麟"所用的麒麟,是用细竹子扎成,外糊五彩金纸,高约一米,长约一米半,通常固定在长条凳上或用竹架支撑,由"唱麒麟"艺人扛在肩上。麒麟从外形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蒲城店遗址汉代墓葬出土陶壶为主要考察对象,将其拆分为器盖、壶身主体、兽面铺首、圈足等多个实体分件,探讨各个分件的制作工艺,特别是兽面铺首的三种制作方式等,复原出汉代陶壶的制作流程。汉代的随葬陶器已批量化生产,制作已有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并形成了良好的买卖市场。  相似文献   

8.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象征祥瑞的动物。春节“麒麟唱”可算是丹徒县东乡闹新春的传统节目。每年春节前夕,在丹徒大地上有不少爱好麒麟唱的艺人,用彩纸、竹筋扎成麒麟,从大年初一开始,走村串户地唱麒麟,新春佳节报吉祥,新婚喜事闹新房。一直要唱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止。  相似文献   

9.
永乐时期,赖经郑和下西洋基本构建了以明朝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南洋、西洋各国相继"入贡",长颈鹿等各国所产异物珍宝相继入华,这一方面成为万国来朝的物化表现,另一方面长颈鹿又被永乐君臣当作麒麟夸耀天下以示永乐皇位的合法性。考古出土资料表明,长颈鹿入华后,传统认知中的麒麟和永乐皇帝的麒麟并存,均成为明代官服补子的内容,其影响持续到正德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山黄圃镇建制已有850多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山三大名镇之一.这里有良田千顷。物阜民丰.商贾云集.黄圃百姓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如飘色、麒麟、醒狮、高跷等。其中.以黄圃镇横档村的麒麟舞最为出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织绣珍品《纳纱天鹿图》卷为研究对象,修正了乾隆帝命名为"天鹿锦"的错误解读,并从纹样、品名和工艺方面提出补充认识,指出明代的"天鹿"亦称"麒麟",明代麒麟多作长颈鹿形状,而此件文物本应为一件麒麟补子。  相似文献   

12.
敦煌写本葬书P.2831《卜葬书》中的麒麟、凤凰、章光、玉堂是四吉神兽,与刑戮、龙煞、兽煞、地祸、死丧、天狱等凶煞组成十大神煞,在六甲八卦冢方面用于卜定吉穴,坟墓的高低和墓穴的深浅(丈尺)也要合这四吉神兽方吉,在亡人下葬时麒麟等四神兽还有引道、跃途、启路、回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东正     
《收藏家》2013,(1):87-88
清乾隆白玉雕麒麟背书摆件长8厘米来源:劳伦斯·埃温斯夫妇旧藏出版:《asian art KNAPTON PASTI》Lot.34说明:此件玉麒麟以整块白玉雕琢而成,采用立体圆雕手法琢制而成。麒麟呈立姿,牛蹄形足,前肢一足向后抬起,作行走状,宽长狮形尾,尾向背卷并紧贴。麒麟顾盼回首,口吐烟云,背负书,书下有祥云。在民间传说中,麒麟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传孔子降生的当晚,有麒麟降临孔府阙里,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  相似文献   

14.
正东莞作为岭南古邑,经历了5000多年的文明史,1600多年的建置沿革史。历史上的东莞行政建置经过多次变迁,区域位置变化较大,造成了对东莞历史分期研究的困境。然而不管区域范围扩大还是缩小,东莞是独立的行政建置还是隶属于广州或者惠州等地,而其地名的演变是有史可考、明辨清晰的。通过对东莞地名沿革、演变的梳理,分清新旧地名出现的顺序,可以从中了解东莞地名得名的缘由,对于了解东莞本地自然与社会的变迁有重要  相似文献   

15.
内容提要:以《刘岱墓志》、《晋书》、《宋书》、《齐书》和方志中详实的史料,对《梁书》载刘勰为“东莞莒人”作了进一步考证。据《南齐书》州郡志载,有南东莞、北东莞之别。根据《刘岱墓志》等实证和文献记载,刘勰应是南东莞莒人。刘勰的祖籍、世居地和创作地,应共同为纪念刘勰及其巨著《文心雕龙》的研究和应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刊追踪     
正女工不敢来东莞东莞的"扫黄风暴"引发各方关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东莞目前用工缺口为10万人,缺工主要集中在电子、餐饮住宿、鞋业、五金模具、服装制衣等行业。有人说,女工担心自己被别人认为是从事色情行业的,都不敢来东莞了。但也有人才市场从业人员称,近年来东莞招工难问题直存在,目前看不出来是否是扫黄导致的。与传统行业招工困难相比,科技类企业并不存在此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东莞经济不断发展,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其实,在古代,东莞的经济发展,也曾出现过奇迹。比如,明清年间,东莞寮步的香市,从种植香树,到开发莞香品牌、到建立莞香商贸市场、到建设莞香运输码头等,形成独特的商业市场产销一体化的商业运作模式,成就了东莞寮步莞香的经济发展奇迹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东莞民间文艺的现状,并就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优秀文化遗产,构建东莞新时期和谐文化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襄阳磨基山宋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9年4月,襄阳地区公安局审查站砖瓦厂,在襄阳磨基山东坡的庙台子西岗平整房基时,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这座墓在汉水西边,东北距襄阳城约7.5公里,东离麒麟店约0.5公里,西北距万山约1.5公里,东南靠近襄(阳)南(漳)公路(图一)。这座墓发现后不久,审查站向我馆报告。我们在该站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清理工作,历时十天。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俗话说: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旧时镇江的酱醋业,通称酱园,又称酱坊、酱园店,以制作和经销酱油、酱菜、豆瓣酱、香醋、豆腐乳为主,有的还兼销黄酒、麻油、食盐等调味品。老百姓开门七件事中有四样由酱园经销,可见旧时的酱园店对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重要。旧时镇江酱园遍布城内东西南北,设于大街小巷。据《镇江市志》记载:"解放前,镇江先后有数十家酱园,20年代有9家,30年代有28家,到抗战刊号前有30余家。"如大西路上的恒顺酱园、万美酱园、人和酱园,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