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美容 《福建旅游》2004,(11):12-14
妈祖是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无论大庄或小庄、山村或渔村、乡镇或市街、港口或内山,都可看到妈祖庙。有些妈祖庙是跨乡镇或区域性的信仰中心,有些地方即使没有妈祖庙,也会有祭祀妈祖的活动。有关妈祖的祭祀活动除了“妈祖生”为妈祖庆贺诞辰之外,进香与迎妈祖的活动是最普遍的。我们不妨从妈祖的相关活动来看妈祖信仰的社会、文化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妈祖文化研究呈现出逐渐由信仰考察到文化研究再到学科构建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说,即突破了以往侧重于祭祀、祈福等民间信仰和民俗民风的考察,更加注重横向与纵向、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妈祖学"的设想。2013年,由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组织编著的《妈祖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13年),便是针对"妈祖学"这一新的学科构想的系统性阐述。该书首次明确了妈祖文化的范畴,即"妈祖文化是以妈祖信仰为主旨,以妈祖宫庙、祭祀、传说神话、文学艺术等为主要载体,衍生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发展而形成的一  相似文献   

3.
天津域内自元代开始修建和供奉妈祖庙宇27座,分布在古代天津城内城外的各个角落。妈祖信仰沿着漕运路线向北转移,形成了天津地区妈祖信仰沿海河、北运河传播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张思华 《神州》2012,(6):6-7
天津皇会是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皇会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天津皇会的申报和保护单位,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多年来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本文就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对天津皇会非遗保护工作以及其他民俗文化传承工作展开探讨,说明民俗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同时也将阐述民俗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提出解决的办法,使民俗博物馆的民俗文化传承职能得到更大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郑兵 《郑和研究》2009,(2):30-30
2009年4月16日南京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南京下关区成立。有关负责人表示,成立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既是为了推动、引导南京妈祖文化民俗活动的开展,又利于加强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对祖先的祭祀,既是一种民俗,又具有特殊的功能,最终以国家出面加以规范,并形成制度。明代对祖先的祭祀已经扩展至祖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社会,所有礼仪中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祀,它是"五礼"的核心。祭祀文化历史悠久,被称之为文化活化石,古代祭祀与我国传统文化互相验证,水乳交融,研究我国古代祭祀文化对挖掘古代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古代祭祀文化的对象和场地进行分析,总结古代祭祀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祭祀,是中国民众的大事,尤其是处于农业文明的旧社会,尤为重要。文章通过作者在春节参加的一次宗祠祭祀活动,以民俗学的视角,揭示了祭祀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以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祭祀,了解民众的民俗生活。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汕尾市城区将举办第二届中华妈祖化节暨纪念妈祖诞辰1046周年活动。本次活动由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主办,凤山祖庙旅游区管理处,理事会承办。此次活动内容丰富,除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表演以外,还同时举办《弘扬民俗化与构建和谐社会》专题讲座及《妈祖化与汕尾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我国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和叶春生,刘志,罗学光等专家,学一百多人参加研讨会。[编按]  相似文献   

10.
台湾的祭祀圈(信仰圈)理论,为研究汉人民间信仰提供了一个具有参照性的体系架构。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具有完全民间性的特征,这与湄洲岛的妈祖信仰不同。湄洲岛的妈祖信仰空间由本岛十四间妈祖宫与祖庙组成,其祭祀组织可划分为以祖庙为中心的地方性信仰组织与全球性信仰组织。前者具有民间性特征,祖庙作为全岛祭祀中心,与各社区有着紧密的互动联系,中心与地域相叠合;后者则因国家政治、地方形象塑造和旅游经济等外力的介入,形成官方与民间并行的权力结构,本岛社区在祖庙管理中被边缘化,信仰中心浮动于地域之外。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我国过年的各种民俗祭祀仪式活动十分丰富。而我们在现代发展中,却不加分析,随意抛弃掉。其实,传统年节的一些祭祀活动,不能因为其间有一些民间信仰因素,而加以全盘  相似文献   

12.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宋代是妈祖信仰发展的初级阶段,先后有乡土渔民、各地海商和地方士绅官宦等不同群体先后加入信仰妈祖的群体之中,并且成功地进行了妈祖信仰的扩散与传递,妈祖获得了官方的一系列册封。随着华人进入东南亚的脚步,妈祖也融进了东南亚的信仰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会馆和祭祀等形式建构起了东南亚华人社区社会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妈祖作为保驾护航的海神在海内外受到广泛性的崇拜,已形成一种妈祖文化。湛江市区的居民大部分来自闽南,妈祖是他们的祖神,对妈祖虔诚的崇拜是出自对先祖的敬仰。自2006年以来,中山大学陈春声副校长、刘志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科大卫教授、贺喜博士等人文历史学家,先后对湛江市区域的妈祖民俗进行调研,我有机会跟随他们作田野调查,把所搜集的资料作条理性的整合概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社日是民间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曾在民众的生活中有特殊地位,其祭祀活动在春天和秋天各举行一次,含有春祈秋报之意。社日之所以在古代社会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其与农业的密切关系。唐宋时期社日达到全面鼎盛,既继承了汉魏以来神人共娱的传统,又增添了新的节俗内涵,不断地吸收民众的愿望与思想,种种祭祀活动都成为唐宋社会富庶太平的重要标志。笔者收集《全唐诗》中有关社日主题的诗歌,共有23首,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文人对民间活动的生动咏唱,也使过了千年之后的我们仍能感受到当时节日气氛的浓烈。本文主要通过对唐代社日诗民俗内涵的探讨,展示出唐代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5.
妈祖信俗     
《文史月刊》2012,(11):F0002-F0002
妈祖信俗也称为娘妈信俗、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圣母信俗、湄洲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妈祖信俗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神州》2006,(1)
妈祖信仰的产生,本是人们对妈祖生前热爱人民、热爱劳动、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舍已救人、无私奉献、慈善博爱精神的敬仰和神化。在民间和官方相互促进下,妈祖信仰的传播不断扩展和深入我国东南沿海和内陆江河口岸。时光飞逝,岁月如歌。妈祖信仰已经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目前世界上不但有近4000座庙宇、三亿信众,而且引起了各国民族学者和民俗学者的关注。随着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妈祖文化的内涵日益丰富绚丽。  相似文献   

17.
徐静 《福建文史》2001,(1):44-45
妈祖信仰兴起于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屿,并在沿海各省流传,尤其是长江口以南各地,妈祖逐渐成为信奉最普遍的航海守护神,也是沿海居民主要祭祀的神灵之一。妈祖信仰作为通俗道教的一类,它在台湾的传播是大陆与台湾宗教信仰交融的一种体现,台湾妈祖信仰是大陆宗教信仰的移植。早期沿海人民迁徙台湾,首先需要在惊涛骇浪中漂泊,许多奉持妈祖神像来台,  相似文献   

18.
土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民间民俗活动众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文化,梆梆会就是其中一项。它是一项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土族民间群众性活动和宗教祭祀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梆梆会分布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东  相似文献   

19.
朱坤 《文史月刊》2012,(Z3):4-6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道场形成后,地藏信仰开始在九华山民间传播,与本土信仰和文化相融合,成为九华山民俗的信仰核心.地藏信仰渐渐深入影响到九华山民众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九华山民俗活动的内容,形成了以地藏菩萨为中心的民俗活动,其祭祀方式也因此与众不同.作为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自然成了民间组织和开展民俗活动的基她,寺庙是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九华山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地藏信仰逐渐积淀成为一种审美心理,形成了九华山民俗的独特审美观。  相似文献   

20.
孙晨 《大众考古》2023,(12):25-29
<正>烧纸钱祭祀祖先在中国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其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在古代,孕育于农耕社会的烧纸钱祭祀习俗起到了团结族群和构建互助共同体的作用;在当代,烧纸钱仍具有维系家庭关系和维持共同记忆的意义。纸钱形式的变化也是社会变迁的见证。关中地区烧纸钱习俗纸钱又称鬼票、冥币,是现实世界货币和财物的纸质仿制品,经过一定的祭祀仪式从阳间到达阴间并具有与被仿制对象同等的实用价值。中国各地都有在重要传统节日烧纸钱的习俗,尤其是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冬至和春节等。这一习俗是古代农耕社会的产物,随着全球化的步伐无数华人也将这一习俗带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