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阶段性的产物;城墙文化,伴随城墙自始至终,是人类城市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当物质城墙消失以后,城墙文化仍然肩负着解读城市历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明清城墙继承了中国6000多年来的筑城技术和以城墙为载体的中国传统城市文明成就。从古代城市规划及工程建设而言,城墙并不是简单的一道墙体,而是城市的核心要素,是城市选址、城市防御、城市风水、城市礼制等级及城市规模、城市交通、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给排水、城市防洪抗灾等几乎所有重大城市生活事项的主要工程实体和控制系统,是城市文化的核心设施与最鲜明的地标性景观。实物资料证明,明清城墙的规模大小有基本的规定,荆州城墙和襄阳城墙都是在遵循等级有序的制度下形成的"府城"规制,也是同类明清城墙中极其珍贵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城墙是构筑中国城市的框架,设有城墙的城市正如没有屋顶的房屋。古代城墙面对空旷的大地,在护城河畔升起,临高眺远视线无挡,气势雄壮,是古代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墙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被列为一种建筑  相似文献   

4.
张国硕  张婷  缪小荣 《考古学报》2021,(1):25-26,中插1,27-56
一 引 言 早期城是城发展历史的早期或初期阶段,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和独特性.具体到中国古代来说,早期城址是指史前至夏商时期的城址.城墙又称"城垣",是指围绕在城四周或内外的大型墙体,大多呈闭合状态,或与自然屏障连接成闭合状态,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或防洪,也兼有防盗、防野兽侵袭等功用. 城墙结构则是指城墙本体各部分的组成与安排,主要包括城墙形态结构、技术结构、墙基结构等.城墙形态结构可区分为上下形态结构和左右形态结构.上下形态结构或称"纵向结构",是指城墙上下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如城墙是单独的地面墙体,或是由多部分组成;地面墙体与基槽的对应关系如何,如上下一致或是错位.  相似文献   

5.
老北京的城墙既是古城的城界,明清帝都的重要城防设施,也是皇权时代等级权力的象征。八国联军之役后,特别是进入民国以来,随着城墙对外防御功能的削弱,如何解决北京的城市现代化发展与保留城墙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人们争论较多的问题。而官方的决策及其付诸实施使北京的城墙不断发生着变迁,城墙体系遭到破坏,四重城墙中的皇城城墙甚至在20年代就已遭到整体性毁坏。由于拓展城市的近现代功能、城市整体布局等老问题始终没能得到科学解决,近百年来北京城墙一次次损毁,除紫禁城外,内城、外城城墙都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消失了。  相似文献   

6.
梅城历为睦州、严州州治及建德县治所在地,是唐代以来江南的重要州府之一。城墙为严州府最重要、最具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本次城墙考古发掘是第一次对明清时期严州府城墙、城门等遗址进行的科学发掘。通过对城墙的解剖,有助于了解严州府城市的变迁、明清时期严州府城墙和城门的形制结构,为深化明清时期江南城址考古和中国古代城市研究增添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城墙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即龙山文化时代。它是由壕沟演变而来的防御工程,并逐渐代替壕沟而成为城市防御的主要手段。
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西周时代已普遍筑城,城和国已成为同义词。而且筑城技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今天的筑城方法十分相似。
城和市都兴起很早,二者之间也没有关系。由于西周时代城内设市,就出现了中国早期的城市。"城市"一词起源于战国,即设市之城邑谓之城市。  相似文献   

8.
《大众考古》2020,(2):95-95
《中国城墙》是由中国城墙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以深入持久挖掘、研究、推广、保护、利用中国城墙遗产,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助力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现有"城墙学研究""城墙考古""城墙历史""城墙保护""城墙利用""世界城墙遗产观察""成果评介"等常设栏目。诚向广大学者及关注城墙的有识之士征集以上方面的优秀稿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9.
陆谭时期是南宁城市建设和近代南宁城市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1912年广西省会迁往南宁后,南宁的城市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开始由桂南中心向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变,市政建设也在此时全面开启.政府通过填壕池、拆城墙、修筑马路,开启旧城改造.迁省南宁,南宁城市功能更趋多元化,叠加效应的作用使得南宁加快了发展速度.南宁市政建设管理和社会控制近代化,打破城乡合治的传统行政体制束缚.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近代南宁城市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城墙从原始聚落时代的壕沟发展而来,目前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城墙出现在大溪文化一期。至汉代,继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春秋战国时代两次筑城高峰之后,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三次筑城高峰,筑城活动十分活跃,城墙的修筑规模亦不断扩大,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城墙防御体系,为以后各代城墙防御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开封城墙源于唐汴州城,北宋时期为东京城的内城,金代末年曾将其南北两墙稍加拓展,后经明、清之际的多次重修,一直沿用至今.2000年5月至7月,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在开封城墙西门的北侧进行了勘探和试掘,发现有三层不同时代的马道相叠压,为研究开封城墙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2.
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古城寨遗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与新郑市交界处 ,在新密市东南 35公里的曲梁乡大樊庄村古城寨村民组周围。遗址规模宏大 ,城墙高大 ,气势雄伟。城内地面高于溱水河床 1 0米 ,高于周围地面 2米~ 5米。 (图一 ;彩版二 ,1 )原据密县地方志认为古城寨城址是西周郐国都城 ,故定为郐国故城 ,1 98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过近年的钻探调查与试掘 ,被确认为龙山文化城址后 ,于 2 0 0 1年 5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997年夏季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密市炎黄历史文化研究会和新密市文物保管所的…  相似文献   

13.
"古蜀文明"即"三星堆文明",形成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600年~前1500年之间。三星堆文明形成时期的代表性文明因素主要有3种:一是以三星堆城址城墙为代表的本土文明因素,二是以具有二里头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因素,三是以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甘青地区文明因素。后二者是通过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就已经形成的岷江上游地区的文化通道,由陇西南进入成都平原地区,并促使成都平原本土文化发生巨变,产生了三星堆文明,开始了古蜀文明的历程。三星堆文明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岷江上游地区在古蜀文明的形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建造年代,相关史料的记载或有疏漏、或相矛盾、或语义不详,造成了后世对明南京城墙建造年代的多种说法。本文根据史料并结合实地勘察,提出南京城墙建造的起至时间为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前后共计39年。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台州府城墙符合世界遗产标准的第Ⅱ、Ⅳ条,并对突出普遍价值进行综述。按照地域、功能、文化等标准,将《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军事遗产分为边墙、城墙、城堡、要塞和军事基地五种类型,并与台州府城墙进行比较研究。最终,对台州府城墙申报世界遗产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 vision of a world city influences local cultural politics, by looking at an attempt to construct a cultural quarter in Seoul, South Korea. The Hong-dae area of Seoul has a reputation as a vibrant place of urban amenities, emerging cultural forms, and neighbourhoods of cultural workers and artists. In 2003, the city government announced a policy to create a Cultural District in the area. Subsequently, local conflict over defining Hong-dae culture emerged, and the plan was later postponed. This study elucidates how the proposed policy, framed by a vision of Seoul as a world city, led local actors to territorialise, fossilise, ethnicise and capitalise Hong-dae culture. It argues that competition for world city status may politicise and territorialise urban cultural scenes, rather than enhancing the urban amenities of diversity, openness and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7.
文化都市:形象定位与建设策略--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文化都市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面向新经济时代的南京城市形象定位是:建设文化都市,并发展成为世界文化之都。以"学在南京、成功世界"的底蕴、"博爱之都" "世界第一城垣"的营销形象,创造"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品牌,建设"科技先导、古都特色、滨江人居、大学一流"为一体的世界文化之都。南京文化都市的建设策略是:立足文化产业经营、实施科技先导战略、构建五大特色工程、创新思维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白光润 《人文地理》2003,18(2):75-78,6
文章分析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产生的背景,指出技术文明经历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命过程成就和所带来的环境危机。论述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区别。生态文明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进步。指出个性原则具有永恒的价值,克服现代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文化多样性危机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迫切任务。论述了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认为文明过程的环境影响、地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叶超  陈明星 《人文地理》2012,27(6):31-35
城乡关系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对它进行文化地理的研究。影响中国城乡关系长期历史演变的主要是水域特征和政策-文化。中国和西方城乡关系历史的最大差异在于:地中海孕育了希腊化时代外向型的城市文明,而内河流域为主的地理特征奠定了中国内向型的农耕文明;中国农业文明对城市文明的牵制使得文化对政策的选择依附特征突出,从而形成长期的城乡融合,这与西方单线式的经由城乡对立达到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大相径庭。中国城乡关系变革的最终价值取向是实现城乡社会的平等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再论温江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考古新发现,对以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分布于成都平原的一支考古学遗存,进行辨析与研究,认为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所处文明发展阶段,应该从宝墩文化中单列出来,并根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基本原则,建议将这类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地区、距今4000~3700年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命名为"童凫村文化".相信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