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敦煌本《灵宝经目》究竟是陆修静编撰于元嘉十四年的经目,还是属于其《三洞经书目录》中洞玄部灵宝经的目录,国际学术界一直都有很大的分歧和争议。我们通过对敦煌本《灵宝经目》形成过程及其内在结构的考察,认为这部经目与古灵宝经最核心的教义思想具有高度的连贯性。现存《灵宝经目序》和敦煌本《灵宝经目》则属于两种具有内在关联而且相互高度倚存的文本。因此,陆修静《灵宝经目序》所说的《灵宝经目》,其实就是指现存敦煌本《灵宝经目》。而敦煌本《灵宝经目》亦证明,在公元437年陆修静整理古灵宝经之前,所有古灵宝经均已出世。至于陆修静本人及其"身边的道士们"则均属于古灵宝经的尊奉者,并未参与过古灵宝经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敦煌本《灵宝经目》究竟是陆修静编撰于元嘉十四年的经目,还是属于其《三洞经书目录》中洞玄部灵宝经的目录,国际学术界一直都有很大的分歧和争议。我们通过对敦煌本《灵宝经目》形成过程及其内在结构的考察,认为这部经目与古灵宝经最核心的教义思想具有高度的连贯性。现存《灵宝经目序》和敦煌本《灵宝经目》则属于两种具有内在关联而且相互高度倚存的文本。因此,陆修静《灵宝经目序》所说的《灵宝经目》,其实就是指现存敦煌本《灵宝经目》。而敦煌本《灵宝经目》亦证明,在公元437年陆修静整理古灵宝经之前,所有古灵宝经均已出世。至于陆修静本人及其"身边的道士们"则均属于古灵宝经的尊奉者,并未参与过古灵宝经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外道教学界对古灵宝经有两种分类法.本文通过对古灵宝经中《灵宝赤书五篇真文》与《道德经》关系的考证,证明了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有关“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符合古灵宝经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诗古微》(校点本)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湖南岳麓书社出版了何慎怡先生校点的《诗古微》,它是《魏源全集》最先出版的一种。读后有些感想,写在下面。 《诗古微》是魏源的经学著作。魏源的经学著作有《诗古微》和《书古微》(《公羊古微》未见传本)。二书均以“古微”为名,说明魏源在书中所阐发的是古代经学家对于《诗》、《书》二经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5.
现存最早的纸卷算书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一批古代数学史料,其中包括算书、算经、算表等手抄本,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计量、衡量等史料;此外,还有古藏文数码、古藏文乘法九九表及回鹘—粟特文转写的汉数文字等珍贵资料;共计17件,均系唐宋写本,是我国现存纸卷算书的...  相似文献   

6.
《敦煌秘笈》最新刊布的日本杏雨书屋藏敦煌"羽037R"《算经》残卷与S.19及Дх.03903为一卷之裂,与P.3349/S.5859《算经》写卷同为一书。两《算经》写卷有多处完全相同的错误,至少可以判定二者"师出同门",甚至有可能其中的一卷就是另一卷所据之底本。  相似文献   

7.
马王堆帛书四种古医学佚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5,(6)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四种关于医学理论的著作,即两种古经脉学佚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两种古诊断学佚书——《脉法》和《阴阳脉死候》。《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均与《五十二病方》的前半部五种医书一起抄录在一幅长帛上。除《五十二病方》外,其余四种见本期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六一诗话》引用“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却未说明作,有学遂对其出处提出疑问。有《同官志》的记载,加上《诗缉》的旁证,此二句当是杜甫的佚诗。  相似文献   

9.
前人认为郑玄《尚书注》"兼采今古文",但是单凭存世文献,辨别郑注哪些属于今文经说、哪些属于古文经说是个难题。而近年新出的清华简《金縢》篇是战国中晚期的古文本,通过文本对读等方法,可以推断郑氏经说主要采用了古文,亦可确知《史记·鲁周公世家》述《尚书·金縢》兼采今古文经说,构成了《史记》采用古文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0.
<正> 前此我曾撰写《古地理书辨证三题》一稿,考证了刘宋孔晔《会稽记》与孔灵符《会稽记》、唐陆羽《吴兴图经》与《杼山记》、以及元李好文《长安志图》几种古地理书,其后于古地理书又续有一些心得,爰辑为此札,以续前稿。  相似文献   

11.
指正《中国古方志考》《广西方志编纂史》中一些方志时代归属、类别归属的错误。两书认为《广西会要》《广西郡邑图志》属于通志类方志,无据可证。《广西方志编纂史》列举了21部唐代广西的图经,但事实上《邕州图经》等图经不一定是唐代的。两书对许多方志有所考释,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补充考释之处。将《邕管杂记》等列为方志类,是错误的,应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出土文献中的《易》类相关材料,对宋代的恢复“古《易》”运动及宋人编定的“古《易》”文本作了新的审视与评估,认为宋人离析经传的基本思路大体无误,但由于缺乏真实的“古本”材料,宋人所恢复的“古《易》”的文本形态上限止于经传十二篇;同时,各家在十二篇的具体分篇、篇次和篇题上存在不少分歧意见,我们通过参考史传记载、出土简帛及汉石经等,结合书写载体的变迁情况,发现吕大防、吕祖谦二氏编定的“古《易》”文本最接近汉代“《易经》十二篇”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论证了自东汉以来关于费氏易传古经的传统结论实属传讹。中列举了新近出土的古本《易》与今本《易》仅一字有别而反映出的事实和义理大不相同的例子,阐明亟待复原出一部古易经本,以清除古人在今本易经的形成过程中对经的误识、误定。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里的《海外》和《大荒》两经;笔者以为是同一部书的两个不同版本。上古书籍在传抄过程中不断增删改易,是常见的事,所以很古的书中也会混进稍晚的材料。该书主要是我国西部的地理书,大致以昆仑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四部分。从内容来看,《海外》四经所记比较原始,并且有系统性;而《大荒》四经则次序杂乱,又混进一些较晚的材料。不过,有些信息却十分珍贵,能弥补《海外》之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考定东晋南朝道教《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的两件敦煌残抄本。其次考定一件《九天生神章经义疏》抄本的残片 ,并指出此残片证明《正统道藏》收入的三种古灵宝经疏 ,可能是南朝道士宋文明所撰《灵宝经义疏》。  相似文献   

16.
刘知几的史学思想和批判精神主要是通过其代表作《史通》体现出来的.其中《疑古》《惑经》篇表现尤为突出.刘知几主要是通过对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书的怀疑和对孔子治史态度的批判,来表现其史学的批判精神的  相似文献   

17.
保定古莲花池是我国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清代曾先后多次绘制过古莲花池图,现存有四种,即乾隆二十五年《保定名胜图咏》、咸丰十一年重绘《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光绪年间《古莲花池全景图》和光绪三十四年《慈禧行宫御苑全景图》,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清代不同时期古莲花池的历史风貌,是研究、保护和修缮古莲池的重要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8.
宋朝是地方志迅速发展的时代。宋初曾规定地方每三年一上“图经”,后来又有十年一上之说:大中祥符三年,翰林学士李宗谔等上《新修诸道图经》一千五百六十六卷,这是全国性的大型《图经》。同时全国许多地方也都修过志书,不少地方还曾多次修志:据张国淦先生《中国古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上期《羊城今古》杂志发表了《一代名医梁毅文》后,经进一步对梁毅文家属深入采访,现将有关史实作更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20.
古本《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传"是:"《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