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中国古代画家的学习与研究中,我对郑板桥尤感兴趣,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有《郑板桥书画艺术》、《郑板桥书法集》、《郑板桥年谱》等.随着学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郑板桥及其艺术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就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求教于诸位专家学者.一、关于“去官”说郑板桥是在乾隆十七年60岁去官,第二年春离开山东潍县南归扬州的.关于“去官”的说法,记载不一:一说:“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清史列传·郑燮传》、《清代学者像传》)一说:“因邑中有罚某人金事,控发,遂以贪婪(?)职.”(《小豆棚》卷十六)一说:“以病归.”(《国朝画征续录》卷下、《榆园杂录》卷一)一说:“乞休归.”(重修《兴化县志》卷八)  相似文献   

2.
据潮汕古今史籍的记载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揭阳令史定闻汉兵至 ,遂降汉 ,被封为安道候 ,仍任揭阳令。”前些时候 ,广西南宁桂迪合纤有限公司总经理揭家良先生来揭从事商务活动 ,并向揭阳的客户林凯兵先生询问并讲述 :“贵地在汉初时是否有个县令叫史定?他是我们揭氏的始祖。据我们《揭氏族谱》的记载和族人相传 ,我们的始祖原姓史名定 ,汉初时曾任揭阳县令 ,是个智勇双全、屡立战功的人。后因“史”和“屎”偕音 ,认为不吉利 ,遂请汉帝赐姓改名。汉帝认为他在揭阳任职 ,作战又多谋勇猛 ,便赐姓揭 ,赐名猛。后林凯兵先生将此事转告…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于1907年曾经投考两所军校,即浙江讲武堂和河北保定陆军部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但据历史记载,却只有“公元一九○七年公二十一岁,夏赴保定肆业陆军部全国陆军速成学堂”(引自1948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宗谱》,其他所有史籍均未提投考浙江讲武堂)。另外,蒋介石投考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有人曾说由其乡人孙星环代考,但语焉不详。最近笔者采访孙氏后人孙焊先生,才揭开了蒋介石两次投考军校的内情。  相似文献   

4.
吴奇伟(1890—1953年),是一位出色的抗日“铁军”名将,有“铁军之母”之誉称。 吴奇伟,字晴云,号梧生,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人。出身于贫苦家庭。他十四岁进入黄埔陆军小学,后升入陆军中学。陆军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第六期。毕业后,曾在陈炯明部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0年8月,孙中山先生为准备北伐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一面命令  相似文献   

5.
《江南通志》载: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置武进县,县治设万绥一带。1988年新编《武进县志》118-122页载:“奔牛区,万绥镇早年称阜通镇.后改兰陵,称‘齐梁故里’”。“万绥乡,这里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故宅所在,因名万岁镇,绥与岁谐音,后遂名万绥”。《二十四史》的《南史·齐本纪》载:“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小字斗将,姓萧氏。  相似文献   

6.
吴国桢传略     
吴国桢,字峙之,1903年10月21日(清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初二),生于湖北建始凉水埠。父经明,清季秀才,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任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教官、步兵剧军校、陆军部科长等职;曾密谋响应辛亥革命。辛亥后,位至陆军部军学司司长,补陆军中将衔;母朱芷英。吴国桢3岁入家乡私塾读书,性聪慧,《三字经》能背诵如流,族人称为“神童”。5岁随母去北京父亲身边,先后就读于辅学胡同小学和大兴县两级小学。7岁时,能提笔作文。  相似文献   

7.
智旭(1599—1655年),号蕅益,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木渎镇人。他十二岁时读儒书,以传千古圣学自任,并要“誓灭释老”(《八不道人传》),曾作论数十篇辟释老之学。十七岁时,由于读了袾宏的《自知录序》和《竹窗随笔》,才不再谤佛。二十岁时诠解《论语》,至“天下归仁”句,深思三昼夜,自谓“大悟孔颜心法”(同上)。是年冬,父死,遂有出世心。二十二岁始专志念佛,次年因听《大佛顶经》中谓“世界在空,空生大觉”而生疑,于是“决意出家,体究大事”(同上)。二十六岁,受菩  相似文献   

8.
我国早期的刊物中有本《东方杂志》。它的第8期有篇文章《向国华系狱记略》,此系作者本人讲他坐洋牢的经过。中国人坐洋牢不算稀奇,奇的是作者向国华的非凡经历引人注意。他是我市彭家场人,不仅留学数国,而且头上还有顶“举人老爷”的帽子,这就很不一般了。向国华生于公元1878年,少年时到武昌两湖书院读经史,被张之洞选派去日本留学。24岁(1902年)时又应清廷之召,回到国内参加乡试,因“策论”立足点高,视野开阔,文风活泼,因中光绪壬寅科举人。张之洞身为湖广总督,为得此“门人”而高兴,遂又派他和石破等数名举人去英国留学…  相似文献   

9.
《明史》卷八二《食货六》织造条载 :“自万历中 ,频数派造 ,岁至十五万匹 ,相沿日久 ,遂以为常。”李洵《明史食货志校注》出注 :“岁至十五万匹 ,据《明神宗实录》万历十五年六月申时行题奏 ,则作十二万匹。”黄云眉《明史考证》谓 :“惟云岁至十五万匹 ,岁至字不妥 ,以十五万匹 ,非一岁所完之数也。”一年加派 1 5万匹 ,黄云眉已看出问题 ,视为表述不妥。惟论者不察 ,如彭泽益、吴承明、徐新吾、蒋兆成 ,以及《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等 ,均视《明史》所言为实 ,主张万历中丝织品加派每年多达 1 5万匹。加派 1 5万匹之说 ,仅见于《神…  相似文献   

10.
传本《旧五代史》和《醒世恒言》中存在“账”和“帐”两字并用的语言现象.一些辞书遂据以为证.似乎“账”字早于明代已出现。然而现存《旧五代史》是失传后的重辑本.不足以作为“账”字在宋代已经出现的依据.且现存最早的明叶敬池刊本《醒世恒言》中亦未见使用“账”字。因此.传本《旧五代史》和《醒世恒言》中的“账”字是后人传抄时的改字。本文据此指出整理校点古籍和研究语言现象时首先要鉴别所用文献语料的实际年代.尤其要注意考察传本中后人改动的情况.从而避免根据时代较晚的已经过后人改动的本子将后一时期的语言现象当作前一时期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