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马老先生     
我通过马绍成的介绍认识了马老先生。马老先生姓马名义德,人如其名,显得中正淳厚。小马对于没直接给我马老先生的电话是这样解释的:“不用电话,到了那儿(勤奋巷),你就打听马义德老先生,随便谁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2.
张丽 《收藏家》2003,(10):41-43
所谓“三清茶”碗,就是以乾隆皇帝赞咏“三清茶”的诗文作装饰,又专门用来饮用“三清茶”的碗。它既是宫廷所创,又为宫内专用;既是实用之器,更是精美的工艺品,同时它还记录了一段君臣茶宴作诗联句的历史典故。“三清茶”诗文碗由乾隆皇帝一人促成,是他的得意之作,因而曾命御用作坊反复制造。就目前所见的传世品有瓷器、玉器、漆器三大类。其中瓷器有青花、红彩之分,漆器有雕漆、描漆之分,加起来应该有五个工艺品种。“三清茶”碗无论什  相似文献   

3.
唐代以前,“茶”字还没出现,那时,茶的名称五花八门。《诗经》里有“荼”字,《尔雅》称茶为“槚”,《方言》称“蔎”,《晏子春秋》称“茗”,《凡将匾》称“荈”,《尚书·顾命篇》称“诧”。陆羽《茶经》总汇诸称:“茶,南方之嘉禾也……,其名一日荼、二日槚、三日蔎、四日茗、五日荈。”另外.还有一些别称,如水厄、酷奴等等。可惜没有一个字其原本含义是指茶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叶的源产地,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中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一点不为虚谬。在源远流长的茶史中,留下了丰富的茶文化遗物:文字记载和实物资料。条最初名之闩“茶”,后来又有茗、苦茶、芳菜等。“茶”在《诗经》中已有记载,凡九见,兹举其三:“准调余劳,其付如养”(《那风’谷风》);“采茶薪掉”(《由风·七月》):“单菜如信”《大雅·隐》。程俊英先生在《诗经译注》中皆释为苫菜。可见当时“茶”未必确指为茶。在稍晚于《诗经》的《尔雅》中即有确指:“磺,苫茶,”晋郭噗注:“个呼…  相似文献   

5.
书与人     
《漫步文学伦敦》这本书又叫“25条带您深入探访伦敦文学遗产的步道”,其中就有著名的查令十字街。如果你想探寻狄更斯走过的足迹,  相似文献   

6.
饮水遐思     
近来,每当喝一林茶,呷一口可乐,捧一瓶矿泉水,我便会对人类的饮水问题顿生绵绵遐思,心头也不免游出一些淡淡的哀愁来。人之初,饮用的是河水,而河水则是碧绿的,清澈的,《诗经》里描绘的是“河水清且涟漪”,唐诗描绘的是“白水绕东城”,甚至在毛泽东的早年,笔底的水也是“漫江碧透”。以这样的水烹茗,是何等的享受!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河水变得浑浊了,甚至田间沟渠的水也  相似文献   

7.
“我唱红的歌有上百首,但哪首都比不上《祝酒歌》!”81岁的李光羲刚从哈尔滨演出回来,老先生挺拔硬朗,看上去顶多六十出头。退休后,单枪匹马,满世界演出,到现在一年还要参加一百多场演出,《祝酒歌》是场场必唱的保留曲目。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爱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毛泽东自述的少年经历:“……我开始想到长沙去。听说那是个大城市……我很想到长沙一个专门为湘乡人设立的中学。在那一年冬天,我请求一个高等小学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他允许了……”当时的欺诺先生和后来的中国人并不清楚毛泽东所说的这个“他”是谁?其实,既不是徐特立,也不是杨昌济,而是鲜为人知的张有晋。 遗撼的是,张老先生已于40年前驾鹤西归,今天我们只能找到他的侄儿——洛阳师专张人表副教授代言,请他讲述张老先生和毛泽东的师生之情以及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9.
《谏果回甘》是岭南晚清著名的民间小说家邵彬儒编撰的短篇小说集,是岭南弥足珍贵的文学遗产。历来,研究者们均认为此书已亡佚,孙楷第先  相似文献   

10.
《纵横》1996,(1)
编辑同志: 您好! 很感谢贵刊在95年第一期发表拙作《日皇座机“天皇号”被俘始末》,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复印了若干份寄给在台中的黄渭熊老先生,他今年已95岁高龄,当他收到发表的文章后,立即命其长子复信给我。信中写道,当其父细读拙作数遍后,悲喜交加、老泪纵横,哽咽着说:“只有大陆才这样重视我在抗战时为国家贡献的绵  相似文献   

11.
戴健 《江淮文史》2004,(4):127-143
名史掌故专家、有“补白大王”之誉的郑逸梅老先生在其《艺林散叶》中记有: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初,我到了澜沧拉祜族傣族自治县,同我的佤语老师三木刀会合,向蕴藏着丰富的佤族文学遗产的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进发,去搜集佤族神话史诗《西岗里》。佤族是云南省西南部的古老民族之一,属于宗色人种,现有人口二十六万六千多。分布在沦源、西盟、澜沧、孟连、耿马、双江、镇康等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岗里》就在这些地区广泛流传。佤族历来对《西岗里》有两种解释:西盟一带说“西岗”是石洞,“里”是出来,即人类从石洞里出来;沧源、澜沧一带说“西岗”是葫芦,即人从葫芦里出来。尽管两个地区的佤族人民对“西岗”的解释不同,但是  相似文献   

13.
丛绿 《中华遗产》2006,(2):142-142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82岁的张明申老先生床头高悬着唐代名士刘禹锡的《陋室铭》。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旅游》2012,(12):10-10
九十多岁的四川美食家车辐老先生,特别称道成都的小吃“锅盔”:手掌大小的烤面饼,洋溢着刚出炉的热面香气,夹上川北凉粉、兔肉丝、夫妻肺片等配菜,还未入口,就令人馋虫拱动,齿颊生津。每同重读车老先生名著《川1菜杂谈》中的这一节,我都恨不得立刻订张机票到成都,把书中提到的各色锅盔每样来一个尝尝。  相似文献   

15.
付超 《收藏家》2012,(3):77-79
普洱茶产自云南,而“普洱”二字,用的是地名,历史上早在元代云南的“步日部”汉译为“普洱府”之后就有了“普茶”这样的称呼。而真正的普洱茶是遍布云南六大茶山产茶的总称。至此云南茶叶有了固定的名称叫“普茶”,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普洱一地由于在茶马古道成为交易的重镇,改为普洱府。而普茶也改名为普洱茶。普洱茶随着历史的转换到了清朝,不但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而且一越变成了当时清宫廷皇亲国戚宠爱的贡茶。  相似文献   

16.
笑园     
《旅游》1994,(3)
填空爸爸:你们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怎么你 还有闲心看小说呢?小明:这可不是一般的小说,这是《废 都》,不看怎么行呢?爸爸:啊,《废都》这样的书你们中学生不 能看,看了会学坏的。小明:你知道吧,我们语文考试有填空练 习,我非看《废都》不可。爸爸:《废都》与你们考填空有什么关系?小明:你不知道呀,《废都》里有不少关键 的描写都是“空白”,我是一边看一 边练习填这些空。  相似文献   

17.
驰名全国备受赞美的孙髯翁题在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其中有一句话是:“唐标铁柱”。这是一回什么事?铁柱倒底在哪里?据《新唐书》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吐着及姚州变寇边,姚街道讨击使唐九征败之,建铁柱于滇池(今洱海)。”又据余嘉华先生解释说:此铁柱立于波州(今祥云)。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我有兴趣研究云南历史,曾问过大理和祥云的朋友,他们都回答洱海和祥云都没有发现过铁柱。因此,我怀疑孙髯翁老先生搞错了,也许他没有错,而是《新唐书》的编辑搞错了,以致以讹传讹。又据明代《云南通志》(李元阳编)载:白国有诸葛…  相似文献   

18.
李祖基、林满红的两部书《近代台湾地方对外贸易》(以下简称《近代》)、《茶、糖、樟脑业与晚清台湾》(以下简称《茶》)在论述近代台湾对外贸易,尤以大宗出口的茶、糖、樟脑业的发展对近代台湾社会经济之影响存在不少观点相对立的论述,在笔者看来,两本书都是研究近代台湾外贸方面的力作,只是由于研究所采取的视角不同,因而所观察的问题及所得出的结论就会有出入,从总体上说,后者并没有深入到近代台湾外贸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我是2000年~2002年连续编发邵长兴先生的《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及《新版方志学年鉴编著述略》而“初识”邵长兴先生的,至今仍未谋面,但从他每一年度的“独家新闻”专稿中就略窥到他“一夫当关”的智勇和“一马千军”的豪壮。近日承蒙邵老先生相赠大作《邵长兴方志文存》(以下简称《文存》),一口气浏览之后,钦佩、敬重之情油然而生,被他那种对地方志事业赤诚、执著到痴迷地步的境界所感动。  相似文献   

20.
《汉唐方志辑佚》(以下简称《辑佚》)一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书前有傅振伦老先生的《序》和撰的《前言》及《编例》。《序》称撰为“中国献学家、方志学家”,“从事地方史志工作多年,或书立说,·或编纂省志,成绩卓,蜚声全国”。《前言》自云:“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