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俊峰  李杰 《民俗研究》2022,(1):94-108
隋唐以降,"江南"不仅是地域概称,亦作为一种美称在北方地区广泛流行。根据各地被称为"江南"的缘由,可大致分为水利型、稻作型、文化型、富足象征型以及景观型。各种类型的"江南"并非泾渭分明,北方各地之"江南"多是几个类型的集合体,是为复合型"江南"。北方"江南"多位于自然条件优越之地,多数"江南"指代地域为一县之隅。"江南"本是对某地社会之赞美,但美称亦会转化为"实累",明代宁夏即为此例。综合来看,传统时代北方民众对"江南"美誉的认可,缘于江南地区的繁荣兴盛,其本质上体现的是对于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亦是传统时代北方民众对于"何谓江南"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探究江南文化,首先要辨明江南的概念。虽然学术界对于江南及江南文化的概念总是时空有别,仁智互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江南,远观有气势,近看有气质,细读有故事,回味有悲喜。我们从"江南"地区的各种方志中,最能读出故事来。一、江南文化的意象江南不断在变化。在近现代,人们心目中的江南模样,是小桥流水、春雨杏花的水乡,是稻鱼蚕桑的农副经营,是科举昌盛的簪缨世家,说不尽的才子与佳人,争妍斗奇的工艺与财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江南文化的讨论相当活跃。人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或就江南文化的发展形态和地域特征进行历史透视和解读,或就江南文化的有关现象展开具体考察和分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过,有一点似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那就是江南文化的海洋特性问题。事实上,江南文化虽不是典型的海洋文化,但濒海而起、依海而兴的历史传统,使之呈现出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4.
“家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在中华文化史上悠远绵长。家学在江南发展甚早,清代是江南家学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家学发展的极盛阶段。本文试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家法族规,科举制以及江南儒商贾而好儒的社会风气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清代江南家学兴盛之原因,为进一步纵深研究清代学术史作铺垫。  相似文献   

5.
《垂虹问俗》是吴滔与佐藤仁史继《嘉定县事》一书之后讨论江南地区的社会与文化的又一部著作。该书利用田野调查所得口述资料与地方民间文献,对吴江县部分地区自明代至今的社会变迁加以审视。由此书所论可以尝试提出一系列新的假设:既有江南研究是否存在同质化的问题;现存吴江的社会文化传统是否可以置于一个水上人向岸上人转化的脉络中进行考量;既有江南研究的"市镇史脉络"或"现代化路径"是否是理解明清以来江南社会的唯一方式。这些都值得学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6.
申万里 《史学月刊》2008,(10):41-50
元朝大量江南儒士来到都城大都,成为大都政治、文化舞台上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会群体。尽管江南儒士在大都的生活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坚持了下来,一些人在京城做了官,更多的得官而归。京城大量江南儒士的存在,不仅在蒙古、色目人占优势的元朝都城传播了传统儒学文化,也为元朝政权实行汉法提供了重要的舆论支持。元代江南儒士游京师现象,反映了江南儒士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改善自身生存状况、实现人生价值的努力,也表明了中国土人精英顽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传统儒学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正(一)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千百年来累积下的精粹,它包括了水土、风物、民俗、建筑、工艺、生活等等。文化具有地域性,它是由一方水土孕育而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育一方物"。文化是精神,精神源自物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江南文化源自江南水土。江南,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江南文化之水土、之风物,最核心的是一条鱼、一颗稻谷、一片水。三千多年前,泰伯、仲雍告别"周"(陕西、宝鸡、岐山),奔吴而来。这个"吴",  相似文献   

8.
太湖流域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由以太湖为中心的各水系河流湖泊所组成的一个碟形洼地区域。该区域内部社会文化相近,社会经济连成一体,行政沿革上也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因此在区域研究中往往被视为一个整体对象。但是在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学者习惯以"江南"等同于太湖流域的概念,诚不甚允当。作为地理和历史概念的"江南",自秦汉以来从未真正与太湖流域相重合,与太湖流域等同的"江南",其实是一个文化心理上的概念,且开始于近代。以"江南"为名开展研究,容易造成研究范围的混乱。相比之下,"浙西"作为历史上存在过的行政概念,区划范围上承东汉吴郡,与太湖流域高度一致,迄明初乃分属直、浙,时逾1200余年,而传统的"浙西"概念在明清时期仍然有其影响力。从"浙西"入手本地区的区域历史研究,更有利于增强学术的严谨性。为使这一观点立足于更为坚实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浙西"的历史作一番详细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周晶 《神州》2007,(11)
11月8日,"江南第一家"的开游节仪式在其牌坊群前的广场上胜利召开,喧闹的锣鼓、游走的板凳龙无不向四方宾客展示着主人的热情好客。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叶建国在开游节开幕式上,由衷地称赞浦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浦江"江南第一家"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典范,弥足珍贵。浦江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加大投入,深入实施"江南第一家"古镇保护开发工程,新建成了九座牌坊群,重现了白麟溪两岸明清古民居建筑风格和"十桥九闸"的独特景致,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了"江南第一家"孝义文化、儒家文化、和谐文化三大特色文化,一个古色古香、充满历史文脉的郑宅古镇展现在我们眼前。他表示,"江南第一家"开游节涵盖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活动,这是一个全面展示浦江旅游形象的盛会,一个加强与省内外各界朋友增进友谊、合作交流的盛会,一个推动浦江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盛会。  相似文献   

10.
赵甜甜 《东南文化》2021,(4):171-177
传统的区域博物馆封闭性叙事固然能够强化对区域文化的集中阐释,但也有明显的"视野局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基于现代意识和全球眼光建设具有当代价值的"江南文化",强调区域文化间的交互联动,推动区域博物馆叙事模式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化.区域博物馆的开放性叙事建构可借鉴"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叙事创新模式,从叙事空间的开放性、叙事结构的对话性和跨媒介叙事三方面重构博物馆叙事机制,这既能够反映区域历史和故事,也能够表述当下,更具主动参与性.探索建构"江南文化"的博物馆整体叙事路径,可从全球对话、主题展览、当代性叙事三个角度给予区域博物馆实践例证,并探索女性史、文创展览、"物的关联"等开放性叙事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南宋楼璹《耕织图》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基本上又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唐宋以后"江南"的重要地位及其象征意义直接相关的。首先,农业经济的发达使"江南"成为重农、劝农的"示范"之地;其次,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加之创作者心目中的江南情怀与意识,促进了"江南"场景的表现与传播;再次,作为王朝统治合法性的重要隐喻与象征,使"江南"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这一现象背后,深刻体现出古人的地域意识与观念。  相似文献   

12.
《史学月刊》2013,(2):5
【编者按】位于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是我国传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极富特色和颇具影响的文化区域。从长时段的历史视角来看,江南文化经历了由原始的部族形态到成熟的地域形态、由僻处东南的边缘文化到引领全国的主流文化的发展过程,其中既有自身传统的积淀和传承,也有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与改造,还有与海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可以说,江南文化源于地域文明而  相似文献   

13.
江南文化书院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已于1988年7月5日正式成立.江南文化书院是由刘海粟、匡亚明、汪冰石、程千帆、梁白泉、李书有等人联合南京及江南各历史名城从事文化、艺术、学术、教育、新闻、出版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建立的.江南文化书院的宗旨是:通过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江南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承继和阐扬江南文化的优良传统,并通过对江南文化和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繁荣江南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南史研究始终是史学研究的热门领域。江南史的研究也经历了从早期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到对社会经济史、区域研究的探讨,再到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兴起之数次转向。如何把握江南文化的多样性特质,具体地揭示出江南地域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以及这一区域在全国发展中的意义?如何真正把区域江南带入整体中国,实现区域史呼应整体史,借江南日常生活揭示出传统中国社会生活的肌理?冯贤亮教授的新著《明清之际的江南社会与士人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在人类文明史上,"江南"是一个与经济富庶、风景优美、人文荟萃等等品质想联系的文化符号。在中国的各种区域性竞争里,"赛江南""胜江南"等等的赞美总是把"江南"作为最高水平的基准线。如果着眼于全球性的比较,江南也一样曾经是世界经济的一个中心。21世纪初美国学者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在《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了18世纪以前的世界多元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的理论。他认为:在工业化革命到来之前,古老的中国文  相似文献   

16.
有关江南传统文化的地域特征,人们的讨论往往集中于崇文重教的历史传统、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刚柔相济的文化品质、诗性审美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很少注意到这些特点实际上更多地属于精英文化的层面。从历史的角度讲,江南文化的形成是上层精英和下层民众合力作用的结果,有着鲜明的礼俗两重性。上之所倡谓之礼,下之所行谓之俗。如果说由精英阶层所主导的礼之教化使江南文化趋于理性,那么社会大众的  相似文献   

17.
<正>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即逐渐占据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并始终处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前沿。明清时代,江南地区为数众多的商业市镇广泛兴起,商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剧,更引起了为数众多的中外学者的注意。某种意义上讲,"江南"不但成为学者们了解唐宋以后中国整体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窗口",也成为他们施展"历史学技艺"的学术舞台。然而,天涯之大,何处才是"江南"?面对这个问题,历史地理学家可能会向我们娓娓叙说秦汉以来"江南空间意涵不断演变的故事①,经济史家则会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经济区域"的"江南"到底应该如何界定②,而在思想文化史家看来,"江南更多的可能并不是一个地理实体,而只是一个文化的"地理意象"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藏》2020,(2):74-75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是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素有"高原江南"之称,其自然景观融"险、峻、奇、伟"于一炉,集"高、雄、雅、秀"于一体,既有高原个性,又具"江南"风格。自然景观多样、文化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独特的巴塘令人流连忘返。巴塘县虽位于川西高原,但因海拔相对较低,被赋予了江南般的秀美。近日,格桑次仁家院墙外的山桃花已悄然开放,他将这分春意定格在了镜头之中。  相似文献   

19.
李栋 《神州》2013,(9):22-22
《江南style》是2012年知名度最高的文化产品之一,这首风靡全球的"神曲"确实是文化产业中一个值得分析的案例。一个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更好地传播,这是在打造一个文化产品时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以《江南style》为代表的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出了文化产品的国际化打造需要具备的三点要素:普世性主题或精神、民族性改编以及时代性传播。  相似文献   

20.
江南文化是华夏大地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板块之一,其谱系源远流长,她从史前款款走来,活跃于当代文化舞台,并在迈向未来之路中坚定自信。江南文化之所以永葆青春,其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密码,故特梳理江南文化的历史演进、当代嬗变,展望江南文化的未来蓝图,揭示江南文化生命体中神性、武性、美性、文性、诗性、红性、惯性、智性、知性、显性、恒性、通性的文化特质基因,解读江南文化贯通长江文明、连通江海文明、融通东西文明的文化密码,进而指向江南文化哲性的终级属性,并以“月文化”来定位和诠释江南文化及其构建的文化共同体的精神内涵,以期厘清江南文化的历史脉络,展示其当下的时代使命,阐析其新征程和未来的发展轨迹,对于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呈现江南文化的内在机理和外在效应,并作用其当代和未来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