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戚永晔 《风景名胜》2012,(7):108-122
我蛮喜欢听江南小调,“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得益于太湖的城市,有苏州、无锡、与湖州。但苏州与太湖接壤的是西山与东山,湖州也是市郊连接太湖,真正享受太湖之美的城市只有无锡了。  相似文献   

2.
正2002年,提出太湖岸线一公里内不建工厂,退渔还耕的政策,所有养殖、奶牛场也迁出滨湖区域;2004年,高新区投资10亿元实施太湖清淤取土工程,太湖湖面重现碧水蓝天;2005年,建设长25公里的太湖大堤,100万平方米的绿化景观成为了一条靓丽的生态长廊;2008年,总长8公里的太湖大道高架桥工程开工,从此市区到太湖边的车程仅需15分钟;2010年,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园;2012年,启动农村环境及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2013年,马山游客中心、太湖大堤文化驿站建成使用,  相似文献   

3.
李勇 《安徽史学》2013,(5):125-128
太湖,自古有"震泽"、"雷泽"、"笠泽"、"具区"、"泽薮"、"五湖"等名,"太湖乃五湖之总名"①,是一个庞大的水系.本文的"太湖"是指扬子江以南五大湖群组成的"太湖水系".太湖文化从产生至今已经逾1万余年,是有史以来太湖流域的民众在长期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太湖文化是太湖流域的文化母体,经过万年的融合、创新,嬗变出了吴文化、蘇文化、海派文化、金陵文化等子文化.  相似文献   

4.
溧阳神墩     
《文物》2016,(5)
正溧阳神墩遗址位于太湖西部,发现了马家浜文化相对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该遗址的发现是继宜兴骆驼墩遗址、西溪遗址之后再次确认了太湖西部存在着以平底釜为中心的马家浜文化早期类型和以三足平底鼎为中心的马家浜文化晚期类型,展现了太湖西部地区马家浜文化长达千余年的动态的变迁过程。神墩遗址内重要遗物的出土,确立了太湖西部马家浜文化的年代标尺,确定了太湖文化区和  相似文献   

5.
东太湖是太湖主要出水区,生态环境敏感。光绪十六年河南客民迁入,吴江东太湖兴起围垦潮。此后到抗战前,对其治理政策经历了从光绪中后期招垦弛禁,到1914年禁垦、停补荡粮,再到1925年有限放垦的变化过程。这看似是从以财政考虑为主,到重视水利等问题,再到注重合理开发的变迁过程。然而,1914年后,由于财政需求以及治湖经费不得不依赖湖田放领的现实,官方不仅未能限制和引导围垦,设局放领和下调湖田领价,反而推动围垦无序发展,使水利状况日趋恶化。1935年大规模私围后,官方不得不拆围以避免极端后果,并制定善后方案。总之,近代转型过程中,技术和理念有所进步,却未必能真正推进环境治理,财政能力是影响治理落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无锡美食     
<正>太湖船菜:饕餮湖光山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千百年来,淳朴的中国人始终恪守这个法则,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人们怀揣对自然的理解与崇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福祉。对守着万顷太湖旖旎风光的无锡百姓来说,太湖就是他们所依附的自然,而太湖赐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秀美的湖光山色,还有湖水中最感性的味道。太湖,2200多平方公里的湖泊连接着大小河流、水泊240多个,形成了东南地区水网最为密集的生态  相似文献   

7.
Davidwang  汤菁 《风景名胜》2009,(10):98-101
太湖出产两种东西,截然相对,又休戚与共。一种是太湖水;一种是太湖石。与生俱来的苍凉之美,浩淼之形与寂寥之意,使太湖水拥有足够的耐力和坚毅的品格,把身边的顽石打磨成造园主的“心头爱”。  相似文献   

8.
太湖三白     
太湖水里,据说有一百多种鱼类湖鲜,堪称一个庞大的家族. 就像芸芸众生里总有出人头地的一样,太湖三白,是湖鲜里出人头地的一部分.太湖三白其实是个小分队,分别是白鱼、银鱼、白虾——最初,太湖三白是银鱼、梅鲚、白虾.后来,因为梅鲚产量太少,太湖三白就渐渐演改换门庭,变成了银鱼、白鱼、白虾. 差不多枇杷熟了的时候,银鱼也就肥了. 苏州民谣“五月枇杷黄,太湖银鱼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可见其历史之悠久.宋人有“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将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太湖银鱼,煎、炒、熘、炸、蒸、煮、烩、炖,皆可,是苏州人餐桌上的家常菜.这些年,我吃过的,最常见的就是银鱼炒蛋了,但稍有讲究的人家,就会做银鱼煎饼、香酥银鱼、芙蓉银鱼、银鱼蛋羹、三丝银鱼羹、菲菜炒银鱼、银鱼豆芽、花生小银鱼.其实,最富有诗意最有时令特色的却是“银鱼莼菜羹”——银鱼上市时,恰逢太湖莼菜的采摘季节,它们是初夏的一场美好相遇.  相似文献   

9.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渔业历史悠久。在太湖渔民众多的崇拜偶象中,夏禹具有特殊的意义,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保护神。建有禹庙的平台山,旧时每年正月、清明定期举办禹王庙会,祈求平安、丰收。除了太湖渔民,还有上海、浙北等地的渔民来赶会。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4,(5)
<正>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同行的前辈、同辈们:上午好!这几天京城大热,江南大热,来之前我还在为这份热抱歉,怕给诸位的出行带来不舒服,没想到一到苏州昨夜下起了雨。清晨,这雨还在下,此刻又停了。可见老天是眷顾我,眷顾我们在场的每一位的!我给大家鞠个躬,感谢大家的光临!雨是江南的灵魂。江南的灵性全在这水里,尤其是太湖水,更是充满性灵,充满灵性的太湖水养育了倪云林,养育了在场的每一位,也养育着我。我是南京人,为什么说也养育着我呢?后面我再告诉大家。"苏州是个好地方,"已经是一句成语了。苏州好在哪里呢?我想好在它的文质彬彬。苏州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在太湖湖流的作用下,太湖南岸形成一条地势较高的滨湖沉积带,吴越时在太湖湖滨开挖溇港,创建湖堤。入宋以后,在太湖南部碟型洼地的平原地形中,产生了横塘纵溇的水利结构?崽劣胱轀鞠嗯浜现饕?是为成功地向太湖排出平原洪涝水,两宋时对横塘纵溇结构的完善主要体现为溇港的设闸与横塘的加筑扑问逼诘?水利建设奠定了后期太湖南岸地区农田水利开发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2.
太湖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来可泓由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政协苏州市委员会、政协吴县市委员会、苏州市太湖历史文化研究会举办的太湖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18届年会,于1997年8月26日至29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市召开。来自我国...  相似文献   

13.
明代前期太湖流域上游改筑东坝等大工程的实施,令太湖来水情势发生突变,促使太湖以东以黄浦江为泄水主干的局面最终奠定,形成了江南水利的新格局。这一新格局伤及太湖以西的地方水利,却换来太湖向东泄水的稳定趋势,它改变了江南圩田开发的水环境,也提供了太湖以东进一步围垦土地的便利,水利徭役等赋役制度的改革亦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4.
方志情缘     
我一直比较喜爱学,也写稿投稿。章在《新华日报》发表后,被领导当成“秀才”,从副乡长的岗位上调到区委搞秘工作。1958年3个水上区合并建立太湖人民公社,我调去继续做秘工作,即收集原来三个区的资料。以后,太湖渔业的管理体制屡次调整,但我一直留心太湖资料的收集,并将解放后到1983年太湖历年的基本情况、渔业分类产量、收益分配、水产购销、气象水数据等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在吴文化研究中,吴文化发源于太湖地区还是宁镇地区,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学者根据太湖与宁镇地区印纹陶某些特征的一致,认为西周后期两地区的文化面貌已“融为一体”,并以此作为吴国由宁镇地区东进到太湖地区的论据。笔者认为全面准确认识太湖地区周代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6.
《铁军》2020,(3):27-27
抗日战争时期,以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为主力的苏西南抗日武装力量,活跃在西太湖中的冲山岛一带,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军民团结斗敌伪顽匪的英勇壮举。为了纪念新四军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2009年由吴中区政府在当年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活动核心区域——光福镇冲山村建起了"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纪念馆".  相似文献   

17.
7月 1日 全国第一部关于软件产业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在全省正式实施。 6日 梁保华省长主持召开座谈会,就《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征求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意见。7日,省委、省政府在无锡召开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对彻底治理太湖进行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8.
正地处苏州城西南太湖边的洞庭东山与太湖中的洞庭西山(现称金庭),古名莫厘山与林屋山。莫厘山以隋初丞相杨素部将莫厘驻兵而名,林屋山则以有林屋洞故名。明初因林屋洞中有金庭玉柱,称洞庭山。明王鏊《震泽编》载"稍东为洞山,林屋洞在焉,有金庭玉柱。"山之东称东洞庭山,简称东山,是太湖东北部的一个半岛;山之西世称洞庭西山,古称包山、西洞庭,是太湖东南部的一个岛屿。1956年苏东(苏州—东山)公路通车及2016年太湖大桥建成,东山和西山直接连通。  相似文献   

19.
江苏大事     
2007年7月~8月7月1日全国第一部关于软件产业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在全省正式实施。6日梁保华省长主持召开座谈会,就《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征求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意见。7日,省委、省政府在无锡召开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对彻底治理太湖进行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20.
周艺 《风景名胜》2016,(3):150-153
尽享一片太湖的秀水青山 浩浩太湖方圆800里,湖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南岸的一颗明珠.这里山水优渥,丰饶富足,是人人向往的度假胜地.湖州的主山弁山南牵苕溪,北依太湖,面积约80平方公里.挑个晴朗的日子登上弁山主峰,万顷太湖烟波浩渺.弁山的景色众多,法华寺、黄龙洞等都是最受游人钟爱的去处.美丽的弁山胜景也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目光,颜真卿、苏轼等人都在此留下诗篇,而王蒙的“青弁隐居图”,更是书画史上不朽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