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夺取长征胜利和努力实现中国革命由低潮向高潮转变的斗争中,取得的主要成就为:一是重新确立了正确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并形成了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路线;二是组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坚强领导集体;三是促成了全党、全军,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统一。遵义会议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道路。  相似文献   

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写就的。当时他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将满腔的战斗豪情化为壮丽的诗篇,充分显示了这位伟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尽管当时红军处境极其恶劣,依然面临强敌"围剿",如何在陕北落脚尚无眉目,日寇的铁蹄已经践踏了我国东北,但是毛主席坚信红军长征必胜,抗日救亡必胜,中国革命必胜!  相似文献   

3.
《长征》     
正《七律·长征》是毛泽东长征诗词的巅峰之作,既是长征的史诗也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崇高革命精神的赞歌。19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原中国革命博物馆邀请李可染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为题创作一幅山水画。画面景物横向展现,重山叠积,如犬牙高低,参差错落,雄奇壮丽;红军队伍沿狭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画面。画家成功地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豪情与浪漫色彩视觉化,画中山体赋之浓墨重色,块面厚实稳重,  相似文献   

4.
正提到长征,人们往往着重讲红军的"三大主力"即一、二、四方面军的万里征程。其实,除此之外,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等人率领的红二十五军还进行了一次数千里的"小长征",从鄂豫皖根据地先期到达陕北。毛泽东后来一再称赞红二十五军的军长徐海东,说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采取了沿途建立根据地的"跳跃式"前进,长征结束时的人数比出发时不少反增。为何能取得这一成绩呢?鲁迅帮助成仿吾去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5.
陕西,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荟萃之地。“桥山秀峰埋人祖,公王岭下藏猿骨。骊山秦俑惊世殊,长安自古帝王都。”这些是从上古和中古方面讲的。在近代,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6.
1960年10月22日,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在采访毛泽东过程中,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特殊问题:"在你一生中,当你观察中国革命的命运时,哪个时期使你感到是最黑暗的时期?"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回答道:"我们是有过那样的时候的……在长征中……张国焘闹分裂,那是最大的困难。"~([1])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不仅要应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要解决党内张国焘的挑战。在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之后的一段时期之内,张国焘对中共中央的威胁甚至更甚于国民党:张国焘曾图谋以武力扣押中共中央,实现其掌控并改造中共中央的意图。用毛泽东后来的话说,就是张国焘"要用枪杆子审查中央的路线,干涉中央的成分和路线"~([2])。这个阴谋对中共中央和中国革命几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形势一度到了千钧一发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高度对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出评价。陕甘宁边区既是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出发点;它的作用是给全国树立一个模范。  相似文献   

8.
革命老区江西省兴国县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苏区模范县”。全县共有长征老干部500人,培养造就了肖华、陈奇涵等54位共和国将军,被人们誉为“将军县”。其中少将毛会义、魏洪亮的战斗事迹被当作原型搬上了新中国的银幕,少将谢立全吹号时的勃发英姿更随《西行漫记》走遍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邱长福 《文史月刊》2004,(12):32-33
“英国、美国不如兴国”。苏区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兴国县可谓情有独钟,从1929年1月,毛泽东率红四军进军赣南到红军离开苏区长征,在短短4年多时间里,毛泽东五进兴国县,他走村串户,搞调查、察民情,指导兴国革命,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统计,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有32次。从这些会议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长征历程的艰险、敌人处心积虑的图谋、党内思想斗争的激烈,同时也能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智慧。尽管历史不能假设,但如果毛泽东不在苟坝会议上力排众议,撤销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那么党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的处境将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1.
11岁投身革命、17岁参加长征、39岁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土地革命时期有军中“赤崽”之称的萧华将军,戎马一生,备受毛泽东、周恩来、罗荣桓等领导人关爱。长征胜利30周年之际,抱病写下了脍炙人口、至今吟诵不绝的《长征组歌》。周恩来总理高度赞扬萧华此举“为党和人民做了件好事,为子孙后代做了件好事”。  相似文献   

12.
王劲松 《沧桑》2011,(6):37-39
长征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工农武装必须服务于工农群众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长征时期党和红军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群众工作,广泛宣传群众,争取群众,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争取少数民族的支持,开展了灵活多样,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为以后党的群众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在中共历史上曾犯过“左”倾错误,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他为自己奋斗的事业始终是恪尽职守,竞竞业业地工作。在长征期间,他被留在了江西苏区,后被敌人逮捕牺牲。毛泽东同志对此十分痛惜。《长征期间的毛泽东与瞿秋白》讲述了他们之间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4.
由于毛泽东与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存在矛盾与分歧,所以许多关于长征著述都提到当时博古并不准备让毛泽东随队转移,是经过周恩来的争取毛泽东才走上了长征路;当时干部的去留博古有很大的发言权,但不能说是"博古设阴谋,借蒋介石之手除政敌";博古是革命者犯错误,与毛泽东是同志而不是敌我,他们之间的分歧不是要不要革命而是如何革命。  相似文献   

15.
卢成 《文史月刊》2006,(12):1-1
他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他参与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率部万余人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共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在长征途中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  相似文献   

16.
一、毛泽东读《永昌演义》 早在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对刘志丹说:“陕北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是有革命传统的。李自成、张献忠就是从这里闹起革命来的。这个地方虽穷,但穷则思变,穷就要闹革命。”抗日革命时期,毛泽东谈到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时说:“我们历来的造反领袖,后来都腐化了,做了皇帝的都不好了,但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方阶级造反。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16,(5)
红军长征在阿坝时,得到了藏、羌、回族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些少数民族群众积极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主动为红军筹得大量物资,悉心照顾和掩护红军,给红军提供了极大帮助,为红军成功翻越雪山和走出草地贡献了重要的力量。这充分展现了被毛泽东高度赞扬的中国革命史上所特有的"牦牛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8.
刘乾坤  任大跃 《旅游》2005,(5):74-79
毛泽东主席在《长征》诗中写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组歌》里有一段: "雪皑皑,野茫茫",这就是阿坝,这就是雪山草地。1935年4月下旬至1936年8月中旬的16个月时间里,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相继经过阿坝州。红军在这里经历了长征途中最艰苦、最漫长、最危险而又最辉煌的战斗历程,有不少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发生在阿坝州,红军在这里创造了"爬雪山,过草地"等许多惊天动地、悲壮雄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人间奇迹和英雄业绩。阿坝州是最能集中体现红军长征精神的地方。美国作家索尔克兹伯所作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最精彩的篇章是在阿坝州写成的。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12,(4):81
正20世纪30年代初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西和甘肃交界地区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陕甘边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长征落脚点。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  相似文献   

20.
艾和欣 《神州》2014,(14):1-1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史诗,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烙印,记录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程。毛泽东诗词在政治,文化,社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意在通来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来研究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分析和研究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宏杨爱国主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