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年代末6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先后不同程度地推行教育同化政策,对华文教育逐步控制、限制乃至于消灭,加之华文教育本身所存在的重重困难以及华人社会的复杂变化,致使东南亚华文教育日益衰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论文梳理了西班牙华裔子弟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借助实地调研、问卷与访谈等手段对当地华文教育现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西班牙华人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华文教育新趋向。研究显示,西班牙的华文教育具有起步晚、发展迅速的特点,并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西班牙华人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需求的转变,促使当地华文教育由传统的以教授华语为主要目标的留根教育逐渐向旨在帮助华人二代移民适应当地社会、提高群体竞争力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型。华文教育的变革折射出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发展变迁,为二代移民建立跨文化视角下的双向族群认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进程,已充分显示与华侨华人所在国的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所谓主观因素,即华侨华人所在国华族为争取获得享有开展本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权利所进行的主观努力;所谓客观因素,即华侨华人所在国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及政府的政策,以及祖籍国——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及政策所施加之影响。本文着重论述客观因素对东南亚华文教育之影响。一“华文教育”的界定“华文教育”,顾名思义系指“对华侨、华人子女以及其他要求学习中文的人士施以中华民族语言文化课程的教育”。①此界定内涵着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国内(包括…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是海外华侨社会最早形成的地区,在历史上也是华文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20世纪20-30年代,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曾经出现最鼎盛的时期。不仅华文学校的数量空前增多,教育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日本侵占东南亚时期,华文教育受到严重的摧残。战争结束之后,各地的华文学校纷纷恢复。在战后大约20年间,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东南亚各国华侨相继加入当地国籍,华文教育又逐渐走向衰落。这是战后东南亚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半个世纪以来,东南亚华文教育由盛而衰的历史,是战后东南亚华人…  相似文献   

5.
从华文教育到华语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4年8月,笔者赴广州参加海外华文教育交流会时,向大会提交了名为《关于海外华文教育的转型问题》的学术论文。①文中详细论述了海外华文教育转型的几个特征,并且表示今后华语(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汉语)的实用价值,是海外华文教育兴衰的外在条件,而是警走与非华人的华语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则是海外华文教育兴衰的内部因素。至于华人的华文教育与非华人的华语教育相结合的过程,我称之为从华文教育到华语教育的过程。本文拟就此点做进一步的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大多陆续地加入了当地的国籍,转变成为…  相似文献   

6.
从华人的宗教信仰 探讨印度尼西亚的同化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来西亚萧依剑在《这一代印尼华人》一文中说:“华人通过宗教来维持他们的特性”。这一情况的出现,归因于印尼政府的同化政策。自60年代以来印尼政府借助政治权力,强制推行全面同化政策,取缔华人社团,封闭华文学校、华文报刊,禁止讲华语使用华文和宣扬中国文化,禁止举行传统宗教和习俗节日活动,禁止输入、销售、散布华文书刊、印刷品和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后期,东南亚华文教育重新出现生机,到近一二年又有所发展,特别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这种势头比较明显,而且开始了重新定位。如何看待目前该四国的华文教育?首先~点应明确,它已不是原来的华文教育——侨民教育,已成了居住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或受重视的一门外语。引人注目的是,华文教育的实用价值明显提高并受到各国的重视,出现了政府和华人共同推动华文教育的局面。及时了解和把握华文教育新的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相关的问题。一重新定位的背景华文教育的兴衰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多重关系纠缠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华文教育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各国都有数量不等的华人,而新加坡是唯一华人占多数的国家,且比重高达3/4以上;华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居主导地位。循常理,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似乎不成问题,而实际上却是有成绩,也有不足,甚至有过明显的失误。一双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中的偏差50年代中期以来,新加坡一直奉行多元文化和双语教育政策,这种政策在东南亚诸国中最为宽松。它基本体现了新加坡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战后直至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的内外形势相当严峻。国际上,小国寡民,强族夹峙,邻国民族主义政策的排华浪潮此起彼伏;又被…  相似文献   

9.
耿虎 《民族译丛》2007,(1):50-55
伴随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出现和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以学习民族语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华文教育也得以兴起,并不断发展。华文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既是海外华侨、华人客观需求的具体反映,也是他们民族感情的寄托和民族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华语文学的历史变迁、社会意义及其文化特性。美国的华语文学初始于19世纪中叶华人首次大批移民来美之际。时至今日,美国华人社会已成为亚洲之外最大的华语文学中心。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及跨国文化交流之影响,更使得美国华语文学风行于世界各地华人社会。那么,美国华语文学有何特性?其作品对华人生活有何影响?与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相比,华语文学有何异同?其作品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之间有何关联?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晚清政府的兴学措施与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开始前华侨华文教育的一般状况华人移居国外大多为农、工、商,最初以温饱为目的,再图发展。随着海外华人数量增多,华人社会逐步发展,富裕的华人家庭也开始聘请家庭教师教习华人子弟中文,以防数典忘祖。但能延聘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人文化教育问题刍议蔡振翔教育学与历史学、经济学一样,都是华侨华人研究中的重点学科。然而,从教育学角度研究海外华人的学术论著,谈论的却基本上是华侨教育与华文教育,主要是从民族意识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探讨海外华文教育的兴衰变化,着重研究促进华文教育向...  相似文献   

13.
论文在梳理北美和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阐述了海外华人基督教的一些特征。受多元异质文化的影响,海外华人宗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不仅中国传统宗教和民间信仰得以在海外传播和发展,西方基督教文化也在深刻影响着华人社会,华人基督教由此得到发展,尤其在北美和东南亚。北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文化,华人基督教发展最盛;东南亚华人主要信仰中国传统宗教,但基督教的跨族群传播能力使其能够在华人社会中广泛传播。因此,华人基督教的发展程度受所在国宗教特性和政策的影响、华人基督徒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海外华人基督教信仰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传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从华人新移民的文化自觉、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近十余年迅速发展的海外经典读诵教育兴起的原因、背景及其作用进行了梳理和阐述,认为其兴起主要原因在于华人新移民在西方社会中普遍遭遇的文化冲突和认同危机,尤其是子女在华文学习中遇到的诸多现实困境。新移民积极创办的经典学习社团——"读经学堂",在海外华文教育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宣导、组织与教学功能。他们在课内外活动中主动选择和传承了跨国文化中具有日常实践性的"中华传统",如礼敬师长、身心合一、感恩、孝亲、终生学习等观念,在西方语境下努力重构东方"君子"式的儒家理想人格,从而帮助自身及子女实现文化上的"安身立命"。读诵经典不仅是海外华人积极开展的华文教育内容和思想形态,也是彼此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实现跨文化交流、达成族群认同的重要桥梁。由于海外新移民群体有着较为迫切的家庭教育、族群认同与思想交流等现实需求,此类读经社团未来可能会在华人聚居的更多国家和城市间蔓延。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民族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好比是无根的树木。要消灭一个民族,必先消灭其语文。若要保存文化,薪传不绝,必须从教育做起。——沈慕羽华人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民族,对于这个民族来说,华文是其生存发展的精神源泉。诚如华人团体发表的《国家文化备忘录》所指出的:“语文是民族的灵魂”,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对于华文教育倍加重视。几十年来,华文教育血泪兼程,风雨曲折,至今,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已成为一面旗帜。故而,华文教育的发展战略,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在当今世界性华文热的形势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也迎来了政策上“…  相似文献   

16.
运用华文报刊与华人社团会讯的报道与记录,论文探讨新世纪以来由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推动的华人文化发展状况。研究显示,宗乡社团在现有教育体制外推动展开与中华语言文化相关的活动,为保留与传承中华语言文化而艰难奋斗;华人宗乡社团关注方言文化的重振问题,以唤起宗乡社群的历史记忆并增强社团的内在凝聚力;透过同庆华人传统节日与不同种族同台表演歌舞等形式,华族与非华族进行文化交流。新加坡华人文化在重振进程中所显示的跨种族、跨国界的发展趋向,强化了华人文化对于新加坡多元种族国家文化建构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为新加坡华人文化的未来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福建会馆借助教育,通过设立多种华文教育奖学金、资助属校举办各种华文教育活动的措施,鼓励学生学习华语和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具体措施表明,会馆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华文文化教育,注重对中小学教师的华文素质的培养,同时在其他族裔中传播中华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成立于 1 980年 ,其前身是华侨大学华侨史研究室。 1 986年升格为华侨研究所 ,1 995年改名为华侨华人研究所 ,是直属于学校的科研机构。现任所长为蔡振翔副教授。华侨华人研究所的研究范围颇广 ,涉及到华侨华人的历史、现状、经济、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 ,但是教学与科研的工作重点 ,则一直是华侨华人历史文化与海外华文教育两个方面。多年以来 ,华侨华人研究所先后讲授了《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专题》、《海外华侨华人史》、《海外华文教育概论》、《侨务政策研究》、《台湾社会研究》等研究生或者本科生课…  相似文献   

19.
在海外的华文教育中,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一直呈现着自己的特色。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虽然在发展环境、规模、形式等方面有着差别,但在近几十年几起几仗的发展过程中,也反映了若干带普遍性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正是国内的华文教育研究者们所关心的。本文拟对其中几个问题作出一些讨论。一对东南亚各国政府50—70年代压制华文教育的看法和评价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都已有相当大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步伐也较整齐。战后初期,由于受中国成为战胜国“五强”之一的鼓舞,海外华人的民族激情空前高涨,东南亚…  相似文献   

20.
论文梳理了欧洲华文媒体的发展历程、华文媒体的分布类型与华文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探讨了华文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认为这种跨文化传播不仅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当地华侨华人社会,更重要的是传播到欧洲主流社会,从而推动欧洲对中国的认知,增进中外文化的了解、交流和互信。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融合发展成为大势。华文媒体在强化其新闻性的同时,文化传播功能必将得到更多的体现,这是适应中国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鉴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