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嗜好。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日本文学,都不例外。但是,文学所反映出的民族嗜好,都不是在一瞬间突然形成的,而是在一个民族漫长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风土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张琼 《沧桑》2008,(5):246-247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一个民族行为方式的背后也都隐藏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它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人们的言行,也规定着一个民族的基本性格,日本民族也不例外。日本的戏剧与其民族文化之间就有着很深的关系,在日本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文化中幽玄的美学意味,物哀的美学传统和耻感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李安一 《神州》2012,(33):27-27
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源氏物语》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巨蓍。作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它创立了对后世日本民族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物哀”文学传统,对日本民族文学的崛起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系统阐述《源氏物语》“物哀”精神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4.
肖霞 《民俗研究》2009,(4):239-244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或文化表现形式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多种因素的合成。“道”既是日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对日本“道”的认识与了解,是认识日本社会的一把钥匙。本文从“道”在日本社会中的表现出发,揭示了日本“道”的来源及文化表现。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或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以及生产方式的不同,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思想文化,而这些心理、性格、思想文化则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创造活动,在人类长途跋涉的旅程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反之,那些创造活动的成果,特别是那些人类文明的象征和标志,又以姿态各异的形象,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折射出时代的精神和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6.
文化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某种特征、具有统一表现形态的个人和社会的性格。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崛起首先就要了解明治维新到大正初期的文化模式,从这一时期日本文化模式的变迁表现分析其原因,新确立的文化模式---"和魂洋才"带给了日本这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思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而每一个民族都有一定的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也就是“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或者也称“民族性格”的具体表现。当然,“心理素质”包括的内涵要更广泛、更抽象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不仅仅是人际沟通的工具,也内蕴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道统与文脉。不管是古代中国以“雅言”为尚的语言传统还是近代中国以“白话”为尚的语言变革,都承担着“文以载道”的道统意识,关涉官民互济的文脉建构问题。面对帝国列强的武力侵略和欧风美雨的文化渗透,朝野双方在互动中将文言/白话打造成“国文”“国语”建构起的新的语言统绪,以凝聚民族认同,应对文教危机。学统、政统与道统历来是语言与文脉绕不开的命题,及至近代文白变革朝野互动更显其缠绕与紧张。在官民互济视野下反思汉语之文化复兴之路,我们会清晰地看到现代性演进过程中,语言统绪所面临的紧张与焦虑。  相似文献   

9.
旗袍是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它从满族的袍服,发展变迁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集中了东方的美与神韵,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本文沿着历时性脉络考察旗袍的产生及其历史变迁,从中总结旗袍本身所表现出的中华审美意识的时代变迁,同时兼顾日本传统服装中所体现的本民族审美情趣的变化,以期说明任何民族的传统服饰与各自民族或国家的审美意识的紧密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刘畅  王艳 《神州》2012,(8):22-22
经典既是实在本体又是关系本体,是那些能产生持久影响的伟大作品,它具有原创性、典范性和历史穿透性;文学经典更强调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来理解“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历史时段的文学取得合理性存在价值,并形成独特的思想艺术传统的根本依据和保证。本文将从爱国情怀及对民族道德传统的认同两个方面来阐述中国文学经典传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尚武又爱美,蛮横又文雅”是日本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的抽象概括,那么艺妓和相扑则无疑是与之对应的最生动的写照。这一静一动,恰恰代表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矛盾复杂的两极。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纪伊山地则是日本人的灵魂归宿,是日本佛教和本土宗教融合发展的圣地。在秀丽而神秘的风光掩映下,纪伊山地召唤着无数信仰神灵的日本人前来顶礼膜拜。 通过日本“三宝”——艺妓、相扑、纪伊山地,我们可以另辟蹊径,触摸到日本文化中那些隐秘和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刘汶琳 《神州》2012,(6):20-20
马克思曾说过:“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他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几乎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地区、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通过对《音乐鉴赏》的学习。我深切感受到:欣赏民歌,探究与之相关的知识,能使人们足不出户而神游万水千山,手不扶书而邀游知识的海洋。  相似文献   

13.
《神州》2006,(3)
多民族聚居的甘肃省,伴随着各民族人民长期的交融,形成了文化的独特形态和丰富内涵。“花儿”民歌、藏族的民族风情、东乡族的民间文学、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裕固族特有的传统婚礼等文化表现形式都极具特色;民间剪纸、傩面制作和香包刺绣等民俗艺术绵延不绝。有“天下第一鼓”之  相似文献   

14.
神道是日本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神皇思想”是其核心内容,也是日本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源泉。在近现代化进程中,“神皇思想”是日本民族国家形成、经济增长的精神动力,但同时又成为其走向畸形发展道路的思想根源,发挥着双刃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一个民族的现代化,最终要落脚到民族思想和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中国的“百家争鸣”时代是中华民族主体思想的形成时代,百家传统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对后世影响甚大。研究百家传统与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进而思考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协同,对中国的现代化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当今世界上,一切先进国家大都重视博物馆事业,它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科学文化、教育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反映其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窗口。廊坊地处京津之间,历来就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当地人民都为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作出过卓著的贡献。尤其使廊坊人民骄傲的是发生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的“廊坊大捷”,它是中国人民面临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生死存亡迫在眉睫的严峻时刻,产生的旨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反帝“圣战”;它打响了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的第一枪,并取得了第一次重大胜利,其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为中华民族反帝斗争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史: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全球化呼唤着全球史。但是,就如同不存在“文化全球化”一样,也不存在“全球化”的全球史。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全球史的多样性,即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心灵中的全球史。历史是一种记忆的形式,在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的基本功能是保存和传承自己的历史记忆。全球化和“全球史”并没有中断每一个民族自己的历史记忆的延续。任何一个独立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历史记忆。这种记忆既包括对本民族历史.也包括对其他民族及整个世界历史——全球史的认知和判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西方“文化”概念成为整理传统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概念工具。国人编纂文化史有意展现传统中国的文化成就,反映出中西文化竞争下,国人隐秘的文化争胜意识。“文化”与“历史”结合,逐渐成为历史叙事的核心概念。文化史在史学研究的对象、价值判断、时代分期、研究方法等方面发展出自身特征,亦反映出西方文明史、文化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中国“新史学”的影响。文化史在实践中注重对民族历史生活的呈现,表现出民族史的特征,其叙述特定群体或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揭示群体的精神内核。历史、文化与民族融会一体,在西学东渐、传统文化权威失坠的情况下,文化史构建了一种彰显社会凝聚力的叙事。  相似文献   

19.
戴逸 《清史研究》2004,(2):123-124
“中华文史网”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今天正式开通了。它旨在发布以清史编纂为主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资料和各种信息,其范围将涉及史学、文学、哲学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清史纂修工程的启动,是认真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表现出国家对社会科学的极大重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华文史网”作为清史纂修的一个辅助性工程,其成功开通预示着清史项目将高质量地如期完成,也预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宏扬。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任何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建设事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借助网络平台介绍、宣传自己,展开各种活动。“中华文史…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中国是一个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习惯于将一切同伦理道德挂钩,它造成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与此相适应,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所展示出来的,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着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执着关注。我们若从这样一个更为宏观的文化视角去审视《水浒》,就不难发现,在《水浒》一书中,也同样积淀和储存了我们民族大量的历史文化观念,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的伦理观念。本文试就这方面的理解略陈管见。一、“官崇拜”的民族文化观念“官崇拜”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有其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