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工年戟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安徽省霍山县发现古墓一座,出土戟1、戈1、殳1和(车口)2、马衔2。按此乃二马一车制之埋葬。戟、戈均有错金文字,得知戟为"攻敔"戟,戈为"蔡侯"戈,王步毅同志已作了详细报道,并对戟、戈铭文有所释读。余觉此亦重要发现,因跋数语记其要也。戈铭"蔡侯之用戈",此蔡侯名字与寿县蔡侯墓中出土铜器铭文的蔡侯名字相同。余曾以陈侯午(钅臾)铭证之,知其为蔡昭侯臾(详见《寿县蔡侯铜器的再研究》,《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4期),兹不再赘。戟为戈、矛分体,于戈胡正反面错金八字。文曰:"攻敔工年,自乍用戟"。正面胡文"攻敔工年"四字皆反文,王步毅同志  相似文献   

2.
《文物》1959年12期上登载了湖南省博物馆从废铜中拣选出的铜戈一件,此戈形制颇异,其内上有"楚公?秉戈"铭文。高至喜同志根据郭沫若院长对"楚公?钟"的释文,断定"此戈大约也是西周末年时的",并言"这无疑是一件研究楚国早期兵器和文字的一件重要资料。" 于省吾和姚孝遂两先生则根据此戈的形制、铭文等,举出六项理由证明此戈及其上的铭文均是伪作,并说:"我们完全有理由可以肯定,‘楚公?戈’的铭文是伪造的。从戈本身的形制、银饰来看,器物本身也当是伪制的。"(《文物》1960年第3期)其论证甚为精覈。不过此戈既非"越戈",更非殷戈,亦非中原地区西周时期的戈。细察此戈的形制,乃系四川所谓"巴蜀"时期的戈。此戈本身当系真品,其内上的铭文或系后来的伪制。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同志在本年《文物》第6期发表了《师克盨铭考释》一文。我从前曾疑此器为伪制,事实经过是这样:1967年《人文》杂志第3期刊登了段绍嘉同志《师克盨盖考释》,附有铭文。我当时因为铭文中"干"字的上两划笔力穉弱,其它文字也有类此者,遂疑为伪,并以此告姚孝遂同志,他也以为然。1960年3月,我和姚同志合写《楚公(?)戈辨伪》一文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文物管理处拣选、入藏秦戈一件,戈内刻铭文四行共十九字,文曰:十七年,丞相启、状造,郃阳嘉,丞兼、库(月隼)、工邪。郃阳。《文物》1986年第3期刊载田凤岭、陈雍同志《新发现的"十七年丞相启状"戈》一文,考证此戈铸于秦王政十七年。关于戈铭中的"丞相启",文章认为:"(秦始皇)十年至二十六年之间的丞相,《史记》失载。值得注意的是秦王政九年平定嫪毐的相国昌平君,《史记》未言何时免相,只说‘二十一年,……新郑反,昌平君徙于郢’  相似文献   

5.
刘体智善斋旧藏"元年师兑簋"两件,《殷周金文集成》编号分别是4274、4275。通过比对字形,知4274之盖铭当为伪作。"三年师兑簋"本只有一件,归丁麟年,丁氏在未除锈前对器铭施拓,除锈后再施拓。罗振玉误以未除锈时之拓属另一器,《集成》将此之作为另一件三年师兑簋的拓片,编号4319。此二拓均有问题,权威金文著录书籍如《殷周金文集成》等当予存疑。  相似文献   

6.
《文物》1982年第5期刊载了安徽南陵县出土的吴王光剑,释其铭为:"攻敔王光自作用剑以战戉人"。按:其中"战"、"戉"二字释文与字形不符。剑铭"(?)"应隶定为"(尚戈)"。"(用戈)"应隶定为"(戈用)",即"勇"字。《说文》卷十三"勇或从戈用"。"勇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9年第12期博物馆藏品栏内载有高至喜同志的"楚公籇戈"一文,对"楚公籇戈"作了详细的介绍.据说这件戈是湖南省博物馆从废铜中拣选出来的,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据文中关于"楚公籇戈"的描叙以及所附的图片看来,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件赝品.其理由如下:一、这件所谓"楚公籇戈",其铭文"楚公籇秉戈"五字,自左而右,绕列于"内"上.其中"秉戈"二字,尤其是"戈"字,在纳柲之后,势必为夹柲所掩.凡戈类铭文的部位适当于纳柲处者,其铭文必伪无疑.例如,"周金文存"卷六第四十页之一的所谓"作?右戈",同卷第四十四页之二的所谓"陵右戈";又"三代吉金文存"卷十九第二十七页之二的所谓  相似文献   

8.
一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凡28行,行50字。中间驳落殊甚,字体古拙,介乎隶、楷之间,最为雄健。传世旧拓,以"剖"字不损本为最古,更前墨本,绝未见过。罗振玉《雪堂所藏金石文字簿录》65页云:"予往岁在上海,见亡友章硕卿大令所藏明以前拓半截本,存字甚多,以值昂不能得,后归蒯履卿京卿,履卿亡后,今不知何所往矣。"此半截本,今亦  相似文献   

9.
《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一部工程巨大的集字碑,它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此碑的艺术价值、内容及怀仁为此碑所付出的巨大劳动,前人、今人都有许多评介,这里不再赘述,只谈谈流传下来的它的拓本之一"墨皇本"圣教序(见图)。 "墨皇本"圣教序近年曾屡见文章提及。张彦生同志在《文物》1963年3期《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拓本概述》一文中列举了许多拓本,"墨皇本"亦在其内,并称:"崇恩旧藏,称墨皇本,白麻纸,拓工精,用墨重,字肥润,可惜经过重装,字口破伤,多出现纸毛"。又,章归在《文物》1979年1期《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整幅的发现兼谈此碑的一些问题》一文中,称"现在流传的最早的宋拓本,要推清代崇恩旧藏的‘墨皇’本。……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86年第2期发表报道新出吴王光剑的简讯,铭文隶定有两处可商。一、"允",语中助词(《词诠》603页),简讯误释"以"。二、"■",简讯误释"肇"。细审拓片,字右从"(?)",象"伸两臂与杖齐长"之形(《天壤阁甲骨文存》42),与甲骨文、金文"■"字吻合。剑铭从"戈"的  相似文献   

11.
楚玺考释(六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新蔡大夫之? 旧著录于陈介祺《陈簠斋手拓右印集》,后收录于罗福颐主编的《古玺汇编》,编号为0102。此玺为近方形白文玺,带有边框。字刻得十分草率,笔划纤细.“大夫”二字不合书,“玺”字是典型的楚文字写法.《古玺汇编》识出“大夫之?”四字,前两字不识.按  相似文献   

12.
湖北出土两件铜戈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见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第17册。该册图录为兵器部,其中有两件铜戈,分别出自湖北的江陵与枝江,是首次披露的新资料。数年前,我曾得到江陵所出的一件铜戈拓片,因该戈尚未正式发表,故未收入拙著《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辑证》。枝江所出的一件,杨权喜先生曾在其论文中提到,但未附拓片。我曾去信湖北省文物商店,请协助作一拓片,函复该店仓库有待清理.一时难以满足要求,故在上述拙著中也未收进该戈拓片,仅附杨权喜先生提供的临写本。由于未能见到此戈拓片,对铭文的某些字不敢肯定,故多缺释。今草此小文,对上述二戈铭文作简短考释,也算对拙著作一点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13.
北京图书馆最近收集一本"唐柳公权书神策军碑",即世所称宋拓孤本。此碑为崔铉撰文,记唐会昌三年李炎(武宗)"巡幸"左神策军事。因碑立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捶拓,当时就流传很少,自明代以来传世只此一本,至"来朝上京嘉其诚"的诚字止,为碑文的前半,(图一——五),以下全缺。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未见著录,盖此碑在北宋时即已不存,而此拓本,很可能为宋以前——五代所拓。宋赵明诚《金石录》分此碑拓本为"第一千八百六十三唐巡幸左神策军碑上"(又以小字注其下"崔铉撰柳公权正书会昌三年");"第一千八百六十四唐巡幸左神策军下"。现存上册无年款,会昌三年年款可能在下册,更可见此碑宋代就已分装两册。这一本是否即是赵明诚所藏,固不能知,但它分册装裱之旧,仍是宋代库装,却是非常明显的。此碑字大4.5厘米,有些字微有剥落,但完整的字,非常精彩。清安岐说:"锋铓棱  相似文献   

14.
春秋代布考     
春秋时期晋区域内曾铸行过一种面文为“伐”字的平肩弧足空首布,丁福保所编《古钱大辞典》录有四品,其字形分别为:(?)、(?)、(?)、(?)。(《古钱大辞典》上编七十页)旧释“伐”,作纪功勒铭于币上解。《钱汇》谓:“古有勋劳曰勋伐,往往勒铭于钟鼎。此或亦纪功者欤?”近读李家浩同志所作《战国(弋阝)布考》(《古文学研究》第三辑一六○——一六五页)一文,颇受启发。我以为,“(戈阝)”字如可能是“(弋阝)”字,那“伐”字更可能是“代”  相似文献   

15.
陈雍 《文物》1989,(11)
在《新发现的"十七年丞相启状"戈》一文里,我们曾作出这样的推论:"疑监造戈的‘丞相启’即‘史失其名’的昌平君。‘丞相状’,很有可能是隗状。"胡正明同志对"丞相启"可能是"相国昌平君"的说法提出了商榷意见。胡同志的文章建立在下面这段经他重新标点的史料上: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4,(12)
<正>《文物》2010年第2期所刊陈松长教授《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藏宋拓兰亭序跋》一文,称卷末浅黄纸左侧有两方钤印,一为白文"许巽行印",其下为朱文"子顺"。并认为许巽行"或即是清代乾隆年间的文人",但字"密斋",不知与"子顺"是否同一人。其所未断之处,笔者谨补说如下。  相似文献   

17.
《殷周金文集成》12023号、12024号著录两件车辖铭文拓本,其中12024号车辖原器为罗振玉旧藏。本文指出,车辖铭文在内容上与《殷周金文集成》11036号"陈■散戈"十分相近,对戈铭中"■"、"散"两形体的旧有释读意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戈铭所表达的含义即此戈为齐国贵族"陈■"所有或由其督造的"杀伐之戈"。在厘清11036号戈铭文释读及含义的基础上,对车辖铭文的书写风格与内容进行了考察,指出铭文本身存在着很多疑点,并从辖铭"散"字书写方向、"月"讹作"夕"、文字笔画完整性及铭文含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从而认为车辖铭文很可能是根据《殷周金文集成》11036号"陈散戈"铭文伪作的。本文还讨论了《山东金文集成》著录的两件"陈散戈"及《殷周金文集成》11591号"陈■散造剑"铭文真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有一本甲骨拓本集,一函二册,没有题名。此拓本集曾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过,登记时间是1951年7月12日,登录名字可能是"甲骨文拓"(下文径称《甲骨文拓》)。每册首页钤盖有"中央历史博物馆藏书印"。此集第一册90页,第二册91页。拓片除第57页贴有两张拓片外,其余都是一页一张,共182张,汰除自重部分后,实为166片。《合集》组当年不知何故未采用此集。我  相似文献   

19.
《东方朔画賛碑》,晋夏侯湛撰,唐颜真卿书。原碑四面刻,碑阳碑阴各十五行,左右侧各三行,行三十字。碑文及碑阴记均为大字正书。阳额篆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賛碑",阴额隶书"有汉东方先生画賛碑阴之记"。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宋拓一本,装潢成册,计二十五开半。每半开纵30.6、横20.7厘米,三行,行四字。賛文"洁其道而秽其迹"以下四十八字及碑阴记均缺。此本与《文选》互校,"弃世登仙","神友造化",《文选》作"弃俗登仙","神交造化",字异义同。"世"字凡七见,  相似文献   

20.
二年主父戈与王何立事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第17册11364号著录一件战国赵“二年戈” ,原器曾为清末陈介祺(斋)旧藏 ,今不知下落。笔者见过该戈的两件全形原拓本(图一)[1],内部刻铭可释为 :“二年 ,(主)父攻(工)正明(?)我□ ,左工师邬许 ,马重丹所为。”胡部铸铭可释为 :“□奔。”(图二)从拓本看 ,戈阑侧加宽加厚 ,这种特征见于战国中晚期。铭文“我”字之上一字不能确释 ,其下一字仅余残画 ,铭末“所”下之字也有残损 ,但还可以看出应是“为”字。赵国题铭常在铭末有“所为”二字[2],这是此戈国别当属赵国的证据之一。戈胡部的铭文可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