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清代庆阳科举兴衰与西北社会嬗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从与明代比较的视角,对清代庆阳科举人才总量的下降、时空分布的变迁及社会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清初陕甘分省造成的省治中心转移、书院教育发展滞后、明末陕北起义、清初王辅臣变乱和同治陕甘回民事变等,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最终导致清代庆阳科举下滑。  相似文献   

2.
魏静 《丝绸之路》2012,(10):7-9
清代的乡试是介于童试和会试之间的一级科举考试,其应中者为举人,是清代极为重要的~级科考。清代甘肃建省后,直到清末陕甘分闱,甘肃乡试一直和陕西合闱。本文就以陕甘分闱为界限,对甘肃乡试的历史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今后此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清代甘肃进士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甘肃进士的区域分布总体上受自然地理条件、民族构成等因素的影响;秦州和武威两地进士中式较多,地方书院教育和在任地方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其他省份相比,清代甘肃进士中式数量偏少,其中陕甘长期合闱影响甚巨,同时甘肃地方社会支持乏力,以及本土的经济状况、社会动乱等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付琼 《黑龙江史志》2013,(21):43-44
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争取民心,往往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进行救济,而养济院制度就是这种社会救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统治者在治国安邦的过程中总结吸取了前代抚恤孤老废疾之人的经验教训,从而使养济院制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清代养济院从恢复重建到蓬勃发展再到衰败毁坏的三个阶段进行具体考察,评估其利弊,使读者全面的了解清代的养济院制度,不仅为读者清晰的呈现了清代国家社会救济的主张与实践,更为今天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福利和救助事业提供了一些借鉴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黄鸿山 《史学月刊》2008,19(2):48-59
清代的栖流所是以收容流民为职能的慈善组织,但其中又可分为不同类型,在职能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不能一概视之.江浙地区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的栖流所,主要是作为地方社会应对胥吏滋扰的手段而出现的,其救助对象和救助手段均非常有限.但随着近代以后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和西潮的冲击,栖流所救助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救助手段也颇显积极,已开始近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清代会党的地域环境与清政府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龙起 《史学月刊》2004,5(4):88-94
清代会党是清代社会经济变迁的产物,它是以破产劳动者、移民、游民为主要成分的组织。从行政区位角度来看,其活动地区大致可分为两类地区,即远离行政中心的边陲地区和横跨多个行政区划的交界地区。由于会党活动地区地形复杂,政府难以稽查与控制;地跨多个行政区划,地方政府之间各自为政,行动难以取得统一;远离控制中心的边陲地区及交界地带,行政设置滞后,政府控制力量薄弱。  相似文献   

7.
2020年9月7日,民政部和财政部联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草案)》,征集广大民众意见,其中基于紧急公共事件设置的应急救助应急机制引人关注.本文所讨论的社会救助法中的应急机制是指社会群众因突发事件导致生产、生活遭遇异常困难而所需的应急救援.应急机制是行政法中一种相对成熟的机制,行政应急原则同时也是行政法的...  相似文献   

8.
王奇 《黑龙江史志》2014,(5):320-321
玉树4.14地震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玉树展开积极救助,目前,玉树州三年灾后重建期已经结束,本文从重建救助资金、组织、措施三个方面,对玉树震后重建救助机制进行总结性研究。得出玉树灾后重建是在政府主导下,结合社会各方力量,在考虑玉树灾区存在特殊困难基础上,通过不断理顺各种体制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政策优惠和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对群众进行救助,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中期陕甘地区的人口西迁是在清朝势力不断向西北推进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西迁人口主要有官方移民、民间自发移民和绿营兵丁及其眷属三种类型组成,官方组织陕甘人口西迁的主要动力先后经历过三次大的转折,因时而异的移民管理体系为移民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至嘉庆末,迁入安西地区的陕甘移民及其后裔约10万人,迁入新疆地区的陕甘移民及其后裔可能接近或超过55万人,其中大约有六成左右的西迁人口不在官方户口统计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边缘地带的行政治理:清代厅制再研究》一书,以清代独有的地方行政制度——厅制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形成过程、各种制约因素以及与区域社会的互动关系,揭示了厅制是清王朝为解决“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超大规模”与“有限政府”这两对结构性矛盾,在各种“边缘地带”实施国家治理的弹性制度与空间。该书推进了清代地方治理和政治地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厅制是清代回应旗民蒙汉之间跨族群纠纷解决需求的官方建制之一。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厅较为独立,旨在突出“重视其地”,实行“变通之策”,解决边地跨族群纠纷问题,实现统一国家之于边疆多民族杂处区域的社会治理功能。厅之司法功能运作,是清统治集团权力下沉至边疆多族群杂居地区的适应性调整,在边疆法律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以厅的机构设置、解纷主体、司法程序为样本,分析清代特定区域族群间纠纷解决机制的创造。  相似文献   

12.
张景宇 《文物春秋》2010,(4):53-55,F0002
玉田县王氏宗祠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北方四合院式建筑,是唐山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宗祠建筑,其主体建筑包括秩祜堂、东西耳房、东西厢房及二道垂花门楼和正门楼,现西耳房、西厢房及二道门已不存。其建筑形式与布局反映了清代北方宗祠建筑的特点,对于研究我国北方民居与宗祠建筑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考察清代史学思想的特点,既要注意清代社会对清代史学的影响,又要研究清代史学与汉学、宋学的相互作用,以便更准确地揭示清代史学思想发展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恤嫠事业是中国传统慈善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以清代江南地区最具特色。"恤"含有怜悯、救济的意思,而"嫠"旧时专指寡妇,所谓"恤嫠"即对寡妇的怜悯和救助。清代江南地区的恤嫠事业发展兴盛,从官方到民间,均给予寡妇较多救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寡妇的生存困境,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养育兵制,是以月给一定钱粮米石为形式,特为养赡无产业孤独旗人而设,带有基层救助性质的清代旗人恩养政策。自雍正二年(1724)设立,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逐渐为历史裁汰,期间虽出现过冒顶、冒领等现象,但其在缓和八旗生计问题、补充八旗兵制、增强满族自身民族身份认同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清代河西走廊建立了渠坝 ,进行农业灌溉。水利纷争是清代河西走廊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这种争水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同一流域上下游各县之间的争水 ,一县中各渠坝之间的争水。争水矛盾产生的原因 ,有自然因素 ,也有许多社会因素。水资源短缺限制了河西走廊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与历代诸多代人受刑的案件相比,清代命案中的顶凶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顶凶案发生的原因和情节错综复杂,成为一种危害深重的畸形社会现象。发生时间表现为乾隆以降,数量逐渐增多;发生区域以福建、广东地区的械斗顶凶案件最为典型;立法过程表现为例文与司法的相互调适并趋向宽纵。从一手史料出发,对顶凶案件背后的生成机制和司法实践进行探寻和考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清代社会民众的政治生态、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透视出官方与民间的互动实态。  相似文献   

18.
清代旗人有编修家谱的传统,各地驻防旗人因其特殊需要,对家族谱书尤为重视,存世的家谱资料丰富.出于民族与等级统治的需要,谱书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驻防旗人谱书与汉族谱书同异参半,反映出旗人社会生活与变迁、各地旗人的差异和通婚、族裔联系等内容,也折射出汉文化对旗人社会的影响.与正史记载印证,谱书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清代旗人尤其是驻防旗人社会生活其及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军流犯经营小押的现象十分普遍。在配军流犯经营小押,同清代流放制度及当时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清代流放制度的变革为军流犯经营小押提供了前提条件;小押的行业特征对军流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军流犯之间、军流犯与当地黑势力、地方政府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这个网络为军流犯经营小押提供支持;地方政府采取"疏纵"策略来防止军流犯逃亡,为解决其生计问题,对军流犯从事灰色行业采取默许态度。  相似文献   

20.
马幸子 《清史研究》2015,(2):97-110
积储备荒历来为国家养民要政,地方备荒仓储实践深受中央政府仓储政策的影响。本文选择从国家视角出发,在对清代广东备荒仓储的发展脉络和基本面貌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就仓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国家角色与作用、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对以"华南学派"为代表的区域社会史研究中过于重视地方而忽视国家的研究路径进行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