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朋友不理解我怎么会写这样一本书——我是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一直做的是财经类记者,对于书中所记叙的那些形形色色的女性“一夜情”故事,我是陌生的。我以前一直以为,那是别人的生活,他们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更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会如此“痴迷”地采访和完成这些故事。的确,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个意外。 我还是要感谢欧阳雪,我书中的第一个叙述者。一个酷夏的夜晚,我在三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朋友     
我有一个习惯,在使用一个概念时,总想把它抠个清楚。  相似文献   

3.
鞋匠考状元     
《中国土族》2002,(4):47
很早以前,有两个秀才要上京考试,雇了一个鞋匠当脚伕。 一路上,两个秀才不管见到什么,都要咬一阵文嚼一阵字。鞋匠听了感到非常新鲜,好奇地问:“你俩说的是啥话呀?”他俩得意地说:“这话是我们文人说的,你听不懂。”这一说,鞋匠也就注意上了他俩说的话。 他们来到一个村庄,看见路边的打谷场碌碡吱吱扭扭地滚着,俩秀才就把它叫做“磙子塄经。”鞋匠听后记在了心里。  相似文献   

4.
我很晚才得知马丁·加德纳去世的消息。 最近在翻译一本他作序的书,每天带在身边,上下班坐地铁时都读上一段。世界杯开幕那天,约了帮朋友到麦当劳熬夜看球。一位北大数学系的朋友翻翻那本书,指着封底马丁的名字告诉我:弓公已于上月仙逝。我无法接受,以为是在骗我.直到朋友用手机查到网页给我看才死心。  相似文献   

5.
解放以来,我国还没有出版过自编的拿破仑传记,因此当我们看到这本书时,感到非常高兴。可是读完全书就发现书中有不少错误,现就几个方面提出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50年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大教授语言学。一天,有个叫陶汉清的学生来办公室找他,想借一本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季羡林看到陶汉清恳切的目光,犹豫了一下说:“这本书我在看,下周借给你行吗?”陶汉清高兴地离开了。一周后,陶汉清来取书。可季羡林递给他的却是一叠厚厚的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陶汉清仔细一看,原来是那本书的手抄本。他疑惑地问:“您为何不把书借我,还花这么多功夫抄书?”季羡林笑着说:“我也很喜欢这本书,这两  相似文献   

7.
许晨 《南京史志》2014,(12):22-22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手绘书,书中记录着一个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但是却只画到了女孩开始上小学,后面就都是一些空白页,这本书……没有结尾? 我对此很是疑惑,不解的我曾拿着书去问过妈妈,妈妈只是笑着抚摸着那些空白页,对我说:“会有的,以后就有了。”我总觉得妈妈的话也许有着什么意思,但年幼的我真的体会不出。渐渐地,那本书被埋没在了生活的种种喧嚣里。  相似文献   

8.
张群 《钟山风雨》2012,(6):50-51
因为要写一篇涉及几位辛亥人物的文章,一时找不到资料,有朋友推荐,说是江苏凤凰出版社近期推出了一本《辛亥人物碑传集》,可以找这本书查查看。于是,笔者找到了凤凰出版社副社长卞惠兴。卞社长告诉笔者,这本书是卞岐先生编的,但此前这本书则是卞岐父亲卞孝萱生前和友人合作编著的。  相似文献   

9.
我从来不曾计算过,自己从小到大读了多少本书,也记不得已经多少次为了书中的故事而感慨忧伤,狂喜惊叹。只是一直沉迷于徜徉在书海中那种心神飞扬的感觉,那种虔诚体会的心情。我与书,是最好的朋友,从开始到现在。当我还是个学步的孩童时就对书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不顾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所写《成欤斋近代文学丛稿》的代序《"学术自留地"耕耘四十年》开头曾说过,本来我是未曾想到要编那本论文集的,只是由于我所在单位财务处通知说,账面上我还有一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余款,如果不用,将被收回,这才决定编之。现在这一本呢?同样也是未曾想到要编的,但终于还是动手编了起来,而原因则有所不同。原来,那本论文集出版后,有朋友说:你那本论文集编得挺不错,相当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你在"学术自留地"断断续续耕耘40年的历程,何不仿而行之,从你跻身敦煌学研究断断续续30多年间所写诸多论文中选出若干编为一集,既反映你走过的30多年"预显学"之历程,又使之成为那本论文集的姊妹篇呢?我觉得朋友此说颇通情理,这才有了个对自己数十年敦煌学研究生涯加以回忆和总结、选编现在呈现在诸君面前的这本论文集的念头。结果呢?便有了诸君面前的这本书稿。至于书名,想了许久,决定仿照那本论文集书名,就叫问作《成欤斋敦煌文化丛稿》了。现在,书稿已经编好,自然还是免不了写篇序言,以说明选编原由以及选编情况。  相似文献   

11.
马军 《文史月刊》2011,(9):44-45
卢多逊绝对是个聪明人。《宋史·卢多逊传》上说他“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卢多逊才20岁就中了进士。他看到宋太祖赵匡胤手不释卷,就买通了负责图书的官吏,皇上拿走什么书,他马上就知道了,也把这本书捧在手上,宁可一夜不睡,也要将书看完。  相似文献   

12.
有一句江湖上的话 :“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本人自己的年纪不小了 ,今年已满八十六岁。我的父母都活到八十以上 ,但早已不在世。因此就把这句话作了很小的修改 :把最后的“父母”两字改成“老伴”两个字 ,这样就能够确切地反映本人现在的状况了。“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这样话我早就听说 ,但是像我这样的革命干部是从来不用这样的语言的。当年我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社会职业、又与家庭不联系的“职业革命家” ,在国民党统治区 ,每个月的十元生活费是党发给的 ,到延安后是靠党发的津贴生活 ,有事找组织 ,怎么会有靠父母、靠朋友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在谈及考古学史时,许多文章总是介绍发掘和分析技术的新进展,引人注目的重大发现,以及我们对过去不断增进的了解.本文的目的是回顾本学科一些基本理论概念的演变,它可以生动地反映史前考古学在各个时期中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文化”和“社会”是两个值得回顾的概念.前者虽然在不同时期中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是自20年代以来一直是史前考古学的关键概念.后者只是近来才受到考古学者的关注.这两个概念是史前考古学和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所共有的,因此有必要把它们在前一学科中的作用作一回顾,并探讨人类学这些主要分支学科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胡绳是我最敬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1982年后,我有幸在他领导下工作。那时,我们是一群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对胡绳的大名是熟知的。中央任命他来当党史研究室的主任,大家自然想快些一睹风采。可是得见其面时,才知道他是个胖胖的和蔼的老头。当时,我们一般尊称他胡绳主任,有时也不惮冒昧叫他老胡。他总是慈祥地笑着作答。得知胡绳大名,是由读他的书开始的。记得在做知青的时候,就读过他的《帝国主义和中国政治》一书。但那时患的是“缺书饥渴症”,有书就抓住读,所以印象不深。进大学读了历史系之后,这本书才真正引起我的敬佩。  相似文献   

15.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这是陈天华在《警世钟》一书中提出的名言。陈天华的反帝爱国思想,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毛泽东在1936年与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回忆少年时代读了一本讲革命的书对自己的影响时说:“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说的这本书,就是盛行一时的《警世钟》。  相似文献   

16.
老作家巴金写了一篇建议设“文革”博物馆的文章。这是无可非议的,中央报纸也发表过。此文本已收进《讲真话的书》。但是1990年这本书出版时,都将文章全文抽去,只留一个题目。出现了共和国图书第一“天窗”事。最近出版的这部书,已将巴金的这篇文章补了上去。这样做是很好的,知错改错便好。但这中间是有发人深省的教训的,但愿今后再不要发生这些本不该发生的事了。  相似文献   

17.
一、投笔从戎青少年时代,伊俊山埋头读书,曾认为“把书念好了,就是我最大的希望”。①尔后,他耳闻目睹了许多共产党人,爱国师生在北平抗日救亡运动中,“无辜被捕入狱坐牢,受尽了严刑拷打、污辱和各种诱惑,但是他们永不变节,誓死不屈,坚决斗争到底。这一切都使我感到共产党的伟大是无可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年《人民日报》屡次刊载关于李先念主席出国访问的报道,随行携带赠送给外国元首的礼物是《国宝》(图一),电视台也播放过同样的新闻内容。曾有一位朋友问我:“顾名思义这本书的内容当然是国家之宝,但书店里从未见过,不知究竟是怎样一本书,也不知道是谁编的,哪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当时,我作了简单的回答。事后,我想到《国宝》在国外已成为畅销书,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州的县志编纂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编纂人员的努力,进展比较迅速。继1989年《黎平县志》出版发行以后,1992年又有《麻江县志》、《镇远县志》、《雷山县志》三部县志先后问世。由于本人在黔东南州工作期间,曾经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负责过志书编纂方面的工作,参加过这四部书中的三部志书的审稿会。因此,黔东南州志办负责同志专程约我对四部县志作点评。盛情难却,只能遵其所嘱,勉为其难,见笑于各位修志的行家里手。《序》写在卷首,但是,往往是最后才写就。一篇好的序会对全书添色不少。为什么有人写了一本书,编了一本书,要请闻…  相似文献   

20.
王大庆 《湖南文史》2013,(12):65-65
20世纪60年代末,我响应号召到“广阔天地”插队落户。临行之际。我找了一些包装箱板钉了一个小木箱,将平时爱看的书一股脑全装了进去。其中有我上小学时看的小人书,更多的是上中学时读的外国小说。当时带这些书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冒一定风险的,因为其中有不少小人书是“四旧”书,外国的那些小说大多是“黄色”书,都属于“禁读”之列。但是这些书在我“扎根”农村时却帮我消除了不少寂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