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法制是我国古代至近代之奴隶制、封建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国家维系家族世袭统治特权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等级制。有一个从奴隶制宗法制发展到封建宗法制的过程。那么,处于奴隶制宗法制向封建制宗法制转变阶段的秦国的宗法制情况究竟如何?下边笔者就此问题略述管见,以抛砖引玉。一、秦统一全国前的宗法制问题谈到秦的宗法制,史学界有争议。有人认为秦无宗法制,有人认为秦国实行着不严格的宗法制。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阶段予以分析。从上述可知,宗法制是贯串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城市发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西周初年,统治者据宗法制新分封的诸侯,纷纷筑城立国,从而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而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则是在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周之际,古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由使用木石工具的锄耕农业飞跃发展为使用铁木工具的犁耕农业。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带动了工商业尤其是私营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这就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燕下都与灵寿故城均是战国时期河北大地上的重要都城,本文主要就两者出土瓦当的形制、纹饰内容、构图艺术特征以及受外界影响情况等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揭示它们的思想渊源及承载的文化内涵。这对于研究燕国与中山国的历史渊源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及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等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山王墓出土的铜投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河北省文管会在配合农田基本建设中,对平山三汲公社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达一万九千余件,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和兴趣,为研究中山国的历史、社会性质和战国时期的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很  相似文献   

5.
长兴出土有商代至战国时期的青铜矛31件,型式多样。本文分析了这批铜矛的类型和年代,并就铜矛体现的文化因素作了概括说明。文章最后对小矛的功能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单独使用的小矛还可能用作旗竿头等。  相似文献   

6.
三、战国时期安徽在经济、文化领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春秋过去,我国历史上多姿多采的战国时期来临。战国尚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期,那时七国并峙,竞争剧烈,经济、政治、文化在各国各地都有较大的发展,安徽也不例外。在经济上,我们可以看到安徽淮北地区的水利事业,在战国时期,有显著的进步。特别  相似文献   

7.
曾国青铜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有出土,是反映曾国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材料。即便略去曾侯乙墓等出土的大宗战国时期青铜器不计,曾国青铜器属于西周和春秋阶段的仅礼器的数量就有30余批、近200件,这在周代诸侯国之中十分突出,曾国青铜器的特  相似文献   

8.
寺东高聚落遗存位于古圃田泽中的高台地上,文化遗迹和遗物较丰富,文化层堆积包含了西周晚到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矮三足盘等遗物具有鲜明的郑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出土材料,考证了青铜三棱镞、三翼镞在商代二里岗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纠正了过去对二者出现年代在春秋或战国时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我国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但过去学术界对宗法文化研究,往往局限在古代和汉民族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宗法制对少数民族是否产生过影响?如果少数民族有宗法,...  相似文献   

11.
巴蜀文化包括巴文化和蜀文化,巴文化的结构要素包括早期巴文化、春秋时期的巴文化、战国时期的巴文化;蜀文化包括早期蜀文化、鱼凫时代蜀文化、杜宇时代蜀文化、开明族时代蜀文化等。从不同时期文化结构要素中可以具体分析出:巴蜀文化结构模式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异质文化相结触的影响关系巨大。  相似文献   

12.
胡艳平 《沧桑》2012,(1):80-81
我国的祭祖文化源源流长。本文在对各个传统节日中祭祖的形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祭祖"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梳理,通过探究祭祀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制、孝道文化相联系,进一步指出祭祖文化现象的合理内核。祭祖文化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下东大街遗址是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重要的发掘工作和收获,时代自战国至明清,跨度大,内涵丰富。战国时期文化遗存出土大量陶器,其中尖底盏、绳纹圜底釜、圈足豆、平底钵、釜式三足鼎等具有强烈的巴蜀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略论鄂东战国楚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东部的战国楚墓,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一些发现。由于只有少数的墓葬资料发表①。而武(汉)大(冶)铁路发掘的一批资料尚未整理编写,因而多年来人们对这个地区的战国楚墓了解甚少。1983年先后发表在鄂城发掘的三十座楚墓②、黄岗发掘的五座战国时期楚墓③,这些资料的报道比较详细,并对年代分期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看法,使我们对鄂东地区战国墓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我们在江陵和当阳已经发掘了近二千座楚墓,它与鄂东地区的这些战国时期楚墓的文化特征有一定差异,本文主要以鄂城和黄岗两地的发掘材料为主,对鄂东地区的战国楚墓的分期、分类、文化特征等谈点肤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5.
2020年3~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洛川县月家庄墓地发掘了363座战国中晚期秦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月家庄墓地的发掘丰富了陕北南部地区战国时期的考古内容,对探讨秦人对陕北的经略,秦与戎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16.
汉代以前山东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记>等文献记载,山东与朝鲜半岛南部的文化交往始于秦代.本文从考古实物出发,在韩国出土的考古实物中辨别出来自战国时期齐国的铜剑和铜鼎等遗物,从而以确凿的考古证据证明山东和朝鲜半岛南部的人员与文化交往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了.战国时期齐国亡民应是从山东半岛出发,经海路直接东渡到达朝鲜半岛南部的,这对于纠正学界认为这条航路开通于南朝刘宋时期的传统认识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礼县四角坪城址的发现与勘探是早期秦文化项目的又一重大成果。总结这次勘探成果,可以为研究战国—秦小型军事城址的全貌、战国时期秦人军事设施建设和秦戎关系等课题提供相关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西方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封建制社会.但其他亚洲和欧洲国家的封建制遗留下来的痕迹大都已经泯灭不再存在.而在中国,却还时时令人感觉到封建社会的残余.这种情况有种种原因,其中之一,是中国所特有的宗法制度.宗法制与封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深入人心,至今还在起作用.在其他亚洲或欧洲国家,封建的生产关系消灭以后,一般都没有和它相联系的宗法制继续产生影响.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  相似文献   

19.
早在战国时期,地图就已经具备军事志元素。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南宋初期,作为综合性志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军事分志喷薄而出。明代初年,自成体系、独立成书的军事专志应运而生。清代中叶到民国时期,以特定部队、兵种为记述对象的专业性军事志又异军突起。历史充分证明,我国军事志具有源远流长、与时俱进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四川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一般称为晚期巴、蜀文化①。就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地区的晚期蜀文化来说,它是相对于约当商至春秋时期的早期蜀文化②而言的。它们都是以族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成都地区的战国考古遗存发现较早③,独特的器物组合构成了一个特征鲜明的区域考古学文化。有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④,本文运用考古材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就成都地区战国考古学文化的基本面貌与内涵、文化期别、年代及与周邻关系探讨等问题略抒管见。一、典型遗存分析与研究本地区战国考古遗存分遗址和墓葬两类形式,其中以墓葬发现的数量较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