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汉代王侯、贵族墓的不断被发现、发掘,大批珍贵的随葬品的出土,尤其是“玉衣”的出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目。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出土了两套完整的金镂玉衣,[1]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丝缕玉衣[2]。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出土完...  相似文献   

2.
2002年4~10月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为配合西部大学城建设 ,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西北政法学院南校区进行考古发掘 ,清理古代墓葬数十座。其中M20为斜坡墓道土洞墓 ,出土随葬器物主要有铜器和铁器。墓中出土2枚铜印 ,一枚印文“张汤”、“张君信印” ;另一枚印文“张汤"、“臣汤” ,应为墓主之印。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出土器物等特点 ,以及文献中有关记载 ,M20的墓主可推断为西汉时期御史大夫张汤。  相似文献   

3.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部分玉片的质材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玉衣的玉料均主要为透闪石质,从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玉衣中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南越王墓所使用的切割工具可能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可能存在中原交换来源的玉材,无法排除南越王墓玉衣全部或部分在当地制作的可能;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 “玉作”体系加工完成,汉代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玉作体系,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4.
天马——曲村遗址 北赵晋侯墓地第四次发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四次发掘为1993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64、62、63号墓是一组以“邦父”为中心的夫、妇、次夫人合葬墓。64号墓出土的“楚公逆”钟为探讨晋、楚的早期交往提供了线索。63号墓出土的铜方座筒形器、鼎形方盒造型奇特,有“杨姞”铭文的铜方壶是首次出土的杨国铜器,同墓出土的大量玉器,如玉马、伏牛、鹿、螳螂为西周玉器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5.
<正> 窦绾其人,史书无记载。196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在满城陵山发掘汉中山靖王刘胜墓时,在刘胜墓北侧约120米处发现另一座大墓,根据汉代“同坟异藏”的习俗,断定其为刘胜妻子之墓。墓中出土了一方铜印,两面印文分别为“窦绾”、“窦君须”,由此得知其姓名。又根据出土器物上有“长信尚浴…… 今内者卧”等字样,推测其可能为汉武帝之祖母窦太后族人。  相似文献   

6.
1952年,当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被发现于广州市西村石头岗一工地里的一座木椁古墓时,发掘出了一件保存完好的椭圆长方形漆盒。它便是现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的镇馆之宝:烙印“蕃禺”漆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汉南越国墓出土的三则存疑的铭刻文字作了新的论证.作者认为:“家啬夫”是主管王侯国内部家事和各种经济事务的家官,它相当于县级政府的“县啬夫”职官;南越王墓出土的“泰子”印章,可说明墓主生前曾被立为太子;“秦后”铭文可证明墓主身份就是南越国苍梧王的王后.  相似文献   

8.
从张庄桥墓出土铜器谈“蜀西工”诸问题郝良真70年代初,文物工作者在邯郸市南效张庄桥村北发掘了二座砖拱多室墓①。其中,在一号墓出土了1件鎏金银铜酒樽;在二号墓出土了1件带刻铭的铜酒樽托盘和1件铜酒樽盖。三器现藏邯郸市博物馆。该墓出土的这三件铜器,均通体...  相似文献   

9.
洛阳北窑M120墓主人的身份及相关问题陈新献本1971年,洛阳博物馆在洛阳北窑西周铸铜遗址作坊区内西侧发掘一座西周初期的墓葬①,编号为120,墓内出土铜器内铭文多有“登乍尊彝”的字样,故名“登墓”。该墓出土铜器具有殷商铜器的特征。弄清这座墓主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0.
南越王墓银盒舶来路线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年发现的广州南越王墓,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古墓,被称之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尤以列瓣纹银盒倍受世人瞩目(封面),被认为是岭南发现的最早的“舶来品”。南越王墓的银盒造型及纹饰都与中  相似文献   

11.
洛阳后梁高继蟾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95,(8)
后梁高继蟾墓出土墓志和越窑青瓷以及有“新官”款的定窑白瓷碗等。洛阳地区五代墓葬发现极少,有明确纪年的后梁墓尚未见于报道,高继蟾墓的发现为这一时期的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南阳市郊王庄汉画像石墓,根据墓葬形制、出土货币、画像石刻在墓中有画幅颠倒和使用位置颠倒的现象,发掘报告中认为:“说明建墓所用的材料,系使用前人的建墓材料。从这些画像的雕刻技法和艺术风格看,应是东汉时期的石刻。”“这座墓的所属时代应是魏晋时期。”此墓共出土画  相似文献   

13.
周波  刘聪  周黎 《四川文物》2020,(3):60-65
殉人现象在西汉诸侯王墓葬中时有发现,如徐州的狮子山楚王陵墓、广州的南越王墓等。狮子山楚王陵墓墓道内发现陪葬墓1座,墓室内2座。其中位于墓道内陪葬墓未被盗扰,出土印文为"食官监印"的铜印一方。据此,发掘者及相关研究学者多将其称为"食官监"陪葬墓,认为墓主为负责楚王饮食的食官监。该陪葬墓出土铜鼎、铜印、玉枕、玉璧、玉璜、铁剑、无字玉印等随葬品,出土器物数量及组合说明墓主生前具有较高的等级地位,与"食官监"一职不甚相符。因此,墓主生前当有更高的职位。墓葬内出土一方无字玉印,玉印原应朱书或墨书官职名称,此印或能代表墓主生前最高身份。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对部分邺城遗址周边东魏北齐墓志出土地点的记述不一,将志载墓主下葬地点与前人记述的出土地点相对照,可以判明墓志的出土地点,并可得出以志载墓主下葬地点推断墓志出土地点的标准:志载葬地为“邺西北X里”且X大于等于5,或有“魏之西陵”“武城之北(西北)”“漳水之阳(北)”“紫陌河之阳(北)”等语,其出土点当为河北省磁县;志载葬地有“邺西南”“野马岗”或“西门豹祠西(东)南”等语,则出土点当为河南省安阳县。  相似文献   

15.
玉龙的轨迹     
玉器中龙的形象,最早见于中原和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如距令七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就有玉龙出土。其玉质为岫岩玉:形体宽厚,素身蜷曲成图形;断面呈椭圆形,边缘有刃;头部较大,眼睛隐约凸起,触角边棱处不明显:颈部向后飘动一宽带式龙发;背部正中有一穿孔,用于配挂,属于装饰玉类。商代玉龙,多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文化遗址“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龙最为典型。商代玉龙常呈片状,也有少数简状玉龙,如“妇好墓”出上的玉龙就是圆身。这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时日写了一篇关于甘肃墓葬出土简牍的短文,主要是探讨甘肃墓葬出土简牍与社会习俗的关系。经过对出土简牍的排比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甘肃墓葬出土的简牍大体以汉代为界,汉代以前(包括汉代)出土的简牍文书以死者生前用品为主,是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死后作为随葬品一并埋入墓中;汉代以后墓葬出土的简牍文书多是为了陪葬而做成的简牍,或称“遣策”、或称“衣物疏”。  相似文献   

17.
1944年5月,由历史语言研究所发起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在敦煌等处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由向达、夏鼐以及阎文儒等人在佛爷庙东区前后发掘了墓葬三十座①。其中一座单室砖墓,墓门以上有高大的砖筑照墙。照墙上有艳丽的彩绘。因出土“翟宗盈”镇墓文陶罐,称为翟宗盈墓。现墓  相似文献   

18.
10月29日~30日,河南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在河南博物院联合举行“海峡两岸《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首发式暨辉县甲乙墓学术资料交流审定会”。海峡两岸30多位专家、学者对新郑郑公大墓出土青铜器的学术价值和两岸合作的积极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辉县甲乙墓的资料进行了交流和审定,并对河南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合作研究辉县甲乙墓拟定了日程表。河南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于1923年出土。这批青铜器是春秋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承前启后的器物群,它的出土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新郑彝器”名…  相似文献   

19.
<正> 满城汉墓出土封泥两种,共五件。即一号墓(刘胜墓)出土的“中山御丞”封泥一件;二号墓(窦绾墓)出土的“中山祠祀”封泥四件。这两种封泥的内容和作用都很不相同。 “中山御丞”封泥 “御丞”是“御府令丞”的略称,是“少府”的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属于宫廷内部服务官的性质,所谓“少府以养天子也。”宫廷服务内容庞杂,故属官也较多,如“中山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等,各司其事。其中“御府”的职责据颜师古的注是“主天子衣服也。”  相似文献   

20.
"摇钱树"的定名、起源和类型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从分析“摇钱树”的时代特征和树上的“钱”的意义着手,认为它和长江三峡地区东汉墓中出土的另一种类似“摇钱树”的“灯树”,都是在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西汉墓出土的陶质神树基础上,经由不同的途径向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与当地宗教民俗内容结合的产物。所谓“摇钱树”上的“钱”,并不具备任何财富观念的意义,而是天和地的象征,“摇钱树”是人们希望墓主通过神树由地面升天成仙的一种宗教性随葬品,应当定名为“升仙树”。三峡出土则是“升仙树”的另一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