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攀登》2014,(1)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写照。"两弹一星"精神对青海有着特别的意义,进入新时期,被赋予了新内涵的青海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本文中笔者将青海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坚韧、自信、实干、创新"。  相似文献   

2.
黎丹是青海民国史上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曾为割据青海的军阀马麒"智囊团"首脑。出任过西宁道尹、省政府秘书等要职。黎丹在官居青海的数十年中,为经营、开发青海做出了贡献,对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边陲社会安定做出了努力,尤其在倡导青海地方文化教育、推动汉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业绩卓著。  相似文献   

3.
新青海精神是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在青海大地的具体展现,是激励青海各族人民夺取"双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青海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支撑。探究新青海精神的生成逻辑、鲜明特征及时代价值,既是着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确保青海同全国人民一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构筑新时代青海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断激发建设新青海精神动力的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5,(4)
历史上丝绸之路青海道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国家实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战略为促进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借助"点—轴"理论,在分析丝绸之路青海道沿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构建了"点—轴"模式的丝绸之路青海道旅游空间开发格局,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旅游开发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治理能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在国家治理理念、治理原则和治理方略的引领下,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及基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因地制宜,探索"枫桥经验"本土化路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书写社会治理的"青海故事"。本文根据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实践,梳理了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八个坚持"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 郭晓芸)近日,杨生顺《河湟"花儿"综论》由青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杨生顺,青海开放大学副教授,青海花儿研究会秘书长.20年来,他深入西北、江南与江淮,深度调研访谈,搜集、整理、研究"花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6年,主持完成青海社科规划项目"基于青海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花儿'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青海歇家是从事青海地区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交易的中介人。歇家的出现填补了"茶马互市"终止后所导致得青海贸易链条上的空缺,对青海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二十世纪初随着外国资本的介入,在"西宁毛"出口贸易中歇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由于青海官僚资本的垄断经营,歇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
《攀登》2017,(2)
追溯青海的红色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班玛地区,广大红军指战员以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和不可磨灭的革命斗志,在青海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留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留下了红军长征在班玛的伟大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在班玛的伟大精神,是铸就新青海精神高地、建设民族团结先进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青海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阿朝东 《文博》2010,(3):72-76
青海位于中原、西域、北方草原民族等文化圈的交融地带,出土了大量的隋唐时期联珠纹饰样的文物,生动地反映了隋唐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萨珊联珠纹在青海地区的流行,对研究隋唐时期中、西亚文化在青海的传播发展,以及"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中西交通史上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强调,青海最宝贵的财富是精神,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青海,要有新精神。省委对新青海精神的概括,体现了中华文明传统,贯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青海人民独特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新时代奋力开创青海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从文化视域探讨了新青海精神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建构,阐释了新青海精神在文化内涵和核心要素上突出的文化特征及其在锻造新时代青海各族人民积极向上的文化心态和精神人格上产生的相应的时代价值,以期更加全面深入理解和把握新青海精神的历史渊源、事实建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全面实施"一优两高"战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贾伟  李臣玲 《攀登》2016,(4):77-82
青海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三一"总体要求,其中,打造"一个高地"就是弘扬党的优良作风,铸就青海精神高地。基于此,本文从历史上青海省最为著名的小高陵村及其小高陵精神为田野调查的切入点,梳理了小高陵精神形成的历史,讨论了小高陵精神时代价值,挖掘其所蕴含的青海精神,认为小高陵精神诠释了"铸就青海精神高地"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21,(1)
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青海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本文围绕"十四五"期间青海如何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一主题,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四条主攻方向和战线,即尼泊尔、巴基斯坦、中亚五国和湄公河五国,并分析了青海的优势条件,阐述了开展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素夫 《中国土族》2010,(Z1):32-33
半个世纪前花儿研究者张亚雄先生在《花儿集》中称":青海是花儿的家乡!"的确,在青海有山的地方就有花儿,有水的地方就有花儿,有田的地方就有花儿,正如花儿所唱":一把儿芝麻撒上天,脚夫哥,会唱的花儿有几千?从青海唱到天地边,唱不完,回来了还唱它三年"。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14,(6):47-54
青海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三基"建设成为青海探索治青理政规律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青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确保长治久安,建设法治青海以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实践创新;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王青天"青海纠"左"1958至1961年,青海省以省委第一书记高峰为首的领导班子,在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强制推行"大跃进"。在牧区,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一步走,向共产主义过渡,引起社会极大震动,使青海人民吃尽苦头。1957年底统计青海人口265万,到1962年降到205万,减少60万。减去从劳改单位释放回内地的5  相似文献   

16.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作为一项战略目标,进入了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之中。青海的文化产业开发应该建立在青海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基础上,围绕文化资源潜质、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关联性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17.
百年风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青海革命时期点燃星星之火,在建设时期探索奋进,在改革开放时期锐意进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破浪前行,团结带领青海各族人民书写了英勇顽强、迎难而上、突破创新、不懈奋斗的恢宏史诗,铸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往光明"的辉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新纪元"的辉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8.
《攀登》2017,(3)
"四个转变"新思路,作为新形势下青海改革发展的最新创新性成果,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体现了辩证统一的哲学思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努力实现"四个转变"的实践中,应把握好几个重大关系,才能实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推动青海改革开放的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前沿资讯     
《丝绸之路》2011,(7):76-79
甘肃、青海、宁夏携手建旅游环线2011年3月9日,2011"大美青海·风情海东"旅游推介会在西宁举行,海东地区旅游部门及部分景区、旅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族》2012,(2):79-79
青海银行自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立足区域经济、面向中小企业、服务广大民众"的市场定位,以"诚信包容、务实奉献、开拓创新、和谐奋进"的核心价值观,秉承"真诚、贴心、精细、高效"的服务理念,稳健经营,规范管理,提升品质,改革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连续入选青海企业50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