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小伟 《旅游纵览》2015,(1):286+288
敦煌是我国佛教艺术的殿堂,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早在千年以前,二者就因佛教文殊信仰结缘、互动。本文简要追述了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历史渊源,并对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第61窟"文殊堂"西壁进行深入分析,为我们研究五台山历史以及我国的建筑史、佛教史等方面提供了崭新视角,同时对我们了解文殊信仰在敦煌广为流传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晚唐五代至宋初敦煌地区流行的东岳泰山信仰,首先通过《发病书》中泰山信仰及其与道教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普通民众层面的泰山信仰。其次通过对佛教发愿文、写经题记中泰山府君信仰的分析,反映了广大佛教信仰者层面的泰山信仰,并揭示了其中的佛道融合情状。文章认为,中土根深蒂固的泰山信仰是佛教在中土传播中必须面对和接受的重要内容,也是接引佛教地狱信仰,并在相融合中促进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内容。这种传统信仰在敦煌地区的扎根和传衍,对于维系边疆地区汉民族对中原王朝的文化向心力,并以宗教文化特有的渗透力促进民族融合和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敦煌佛教愿文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敦煌汉文写本中佛典占了95%的内容的事实,提出并界定了敦煌佛教愿文这一概念;将敦煌佛教愿文分为:佛教礼仪愿文、佛教修持愿文、佛教祈福禳灾愿文、佛教丧葬愿文和综合类愿文五类;并重点论述了前两类愿文;最后对敦煌佛教愿文的特质进行了理论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敦煌佛经略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是佛教传入我国的最早落脚点,也是我国最早从事佛经翻译的地区之一。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至宋代前期藏经洞封闭的八、九个世纪里,敦煌的佛教信仰,历久而不衰。敦煌的写经事业,亦始自晋代,扩于六朝,盛于隋唐,终于五代宋初,历时六、七个世纪之久。敦煌藏经洞遗书,以佛经文献为最丰富,敦煌遗书,严格地说,亦可以称之谓佛经遗书。现就敦煌佛经的某些问题,作初步的考察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宾头卢信仰及其在敦煌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头卢信仰是晚唐五代敦煌地区流行的佛教民间信仰之一。本主要利用敦煌书,结合传世献,对宾头卢信仰的源流传播及在敦煌的流传情况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敦煌大族与佛教问题分为三期。汉晋之际,初居敦煌的大族主要独尊儒家文化,他们并未真正信仰佛教;十六国时期,他们在尊奉传统儒家文化的同时,开始接受佛教,在思想信仰方面儒释兼行;北朝时期,其佛教信仰有了长足发展,且有压倒儒学之势。这个时期,敦煌大族的思想信仰和文化代表了敦煌宗教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殊信仰是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盛行的佛教民间信仰之一。本主要依据敦煌献,结合考古资料及传世献,对五台山殊信仰的兴起及其在敦煌的流传情况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8.
安毅 《敦煌学辑刊》2006,2(1):30-33
敦煌石窟佛教艺术的发展规模和艺术水平深受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影响,而画样传入是影响的主要渠道,五代时敦煌佛教艺术风格程式化严重,这种情况与画稿单一不无关系。是敦煌与外部联系不畅还是其他原因,经研究,五代敦煌与中原仍存在画稿交往,程式化是当时中国佛教艺术的趋势在敦煌地区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佛教重视沐浴,将沐浴看做"净身、净心"的重要途径,敦煌莫高窟中出现多幅以沐浴为主题的壁画。它们多以经变画的形式展现,主要包括:剃度、洗头、灌顶、净齿等。画面生动活泼,极具戏剧性和观赏性。充满生活特色的沐浴图也是中古世界佛教庶民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晚唐五代敦煌佛教的世俗化问题近年来为学界所普遍关注,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以占卜术数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世俗信仰与佛教的互动关系、借以审视敦煌佛教的世俗特征,可以说是拓展敦煌佛教世俗化研究的一条重要学术思路。抄写于唐五代宋初的敦煌占卜文书,据黄正建先生统计大约有274件左右,内容丰富多样,是研究占卜、佛教关系的重要资料。但在敦煌占卜文书研究历程中,长期存在某种理念偏差:已有研究往往站在各自的学术立场来定性敦煌占卜文书,过于强调其宗教归属的的单一性,缺乏对文书中多重宗教因子的细致分析,从而不能再现世俗信仰与道教、佛教等宗教在中国古代及敦煌地区长期并存融通的历史事实。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曾在对敦煌写本宅经的研究中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道教的关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展示敦煌各宗教因子在大时段中(唐五代宋初)混通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它们各自在吐蕃占领前后存在状态的升降变迁。  相似文献   

11.
敦煌写本斋文作为要在佛教斋会上宣读的仪文,大多采用骈体为体裁,是由于创作和传播的需要。它在具备骈体文的五大文体特色之外,在情采、词句、风格、文字等几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特征。另一方面,斋文作为骈体文在宗教仪文中广泛应用的一大体现。同时彰显了佛教中国化过程中文学和佛典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敦煌藏经洞为什么要封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9)
读《文物》1978年12期马世长同志《关于敦煌藏经洞的几个问题》一文,深受启发。文中认为封闭藏经洞的原因"或许与西夏对瓜州等州的控制进一步加强有关",但西夏崇信佛教,何以敦煌的和尚又要封藏经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医学的最具代表性的疗法,针灸和艾灸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传统的重要传承,也与各个时期及地域独特的文化、信仰与习俗息息相关。在存世的敦煌写本中就保留了大量与针灸、艾灸相关的文献,其中涉及到大量"人神"禁忌的内容。人神这一概念与整个人神禁忌系统虽然都可溯及早期的医学典籍,但除此之外,敦煌写本中的人神还加入了隶属于民俗范畴的禁忌方式,在禁忌体系、文本载体两个层面带有阴阳术数等浓重的民间色彩,这也与唐宋之际民间信仰蓬勃发展及敦煌本地阴阳家的推行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元明清时期的敦煌佛教虽趋衰微 ,但也有所发展 ,明代对敦煌无有效管理 ,其佛教发展几为空白 ,本文主要是探讨元、清两代敦煌佛教的发展情况及特点。元清两代 ,由于统治阶级热心倡佛 ,促进了敦煌佛教的发展 ,主要表现为继续在敦煌开凿、重修洞窟。由于佛教的发展 ,吸引了大批佛教信士来敦煌礼佛、进香许愿 ,做佛教功德 ,使敦煌佛教日益渗入中下层民众的生活 ,大大加深了其世俗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吐蕃的统治带来了敦煌图像史上的巨大变革,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敦煌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味地追求两京风貌,在艺术上出现了多种异域题材与风格。此时的吐蕃正处于佛教的前弘期,多种佛教信仰流入吐蕃,吐蕃在佛教上呈现多元化的倾向。相应地,吐蕃治下的敦煌佛教也带上了多元化的特征,这一点在密教艺术中有着突出的表现。以往,对吐蕃时期敦煌异域风格的作品往往概称之受印度波罗风格的影响,实际上在此时的敦煌几乎找不到一件纯粹的波罗风格的作品,绘画品往往呈现出多种风格影响的痕迹,特别是在吐蕃统治的后期。  相似文献   

16.
陈旭  姚泓泽 《西夏研究》2022,(4):101-110
唐宋时期敦煌佛教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世俗化,虽然僧人学有所宗,不同宗派佛教经典的译注、诠释有所不同,但民众所学所用却是无宗无派的世俗佛教。业报轮回、因果报应等原始佛教思想在为民众所知的同时,也改变了民众对生死的认知模式和日常生活方式,呈现了敦煌地区民众佛教信仰更真实、丰富的层面:一方面,民众重新审视生离死别,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积德行善等行为祈愿后世安乐;另一方面,佛教思想也对民众日常行为起到了一定约束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彭建兵 《敦煌学辑刊》2009,4(4):140-146
本文主要从石塔供养人及其发愿目的、石塔修造者、佛教结社、石塔存放处所等方面来考察敦煌杂密信仰的民间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表明,北凉时期,杂密信仰在敦煌民间十分流行。  相似文献   

18.
敦煌写本P.3973《往五台山行记》残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敦煌写本P .3973《往五台山行记》残卷的研究 ,探讨了该文书与《诸山圣迹志》的关系 ,以及该文书所反映的晚唐五代敦煌与五台山之间的北方交通路线 ,敦煌僧侣巡礼五台山及其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等。笔者由此认为敦煌与五台山关系密切 ,五台山佛教对晚唐五代敦煌地区佛教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有明一代的敦煌,自1372年至1516年之间,属于蒙古后裔统治时期;1516-1715年为吐鲁番回鹘统治时期。在蒙古后裔统治敦煌时期,仍有不少回鹘、蒙古、藏族信众时有礼佛及举行佛事活动,另有不少回鹘、蒙古、藏族高僧演习佛学,礼佛弘法。于敦煌从事军务的明代军人亦巡礼过莫高窟,明初蒙古瓦剌部的首领顺宁王脱欢的一位"医工"在宣德、正统年间到过莫高窟巡礼。吐鲁番统治敦煌时期,敦煌处于崇信伊斯兰教的吐鲁番回鹘的统治下,其统治者对佛教极为反感,因此有明一代,敦煌佛教极其衰微,但也有笃信佛教的回鹘人在明代的敦煌有巡礼佛教洞窟及抄写佛经的佛事活动。有明一代,整个敦煌石窟并无绘塑之举。  相似文献   

20.
佛教自汉代入传中国以来,通过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期间,佛教弘法者针对不同阶层的受众采取了"分众传播"的策略。敦煌本佛教灵验记恰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传布佛法的"宣传案例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佛教传播的原貌、见证了佛教的传播过程。因此,以敦煌本佛教灵验记为核心分析佛教的传播技巧,或可有益于中国佛教传播史的研究,并有助于宗教传播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