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镇墓文与买地券、衣物疏同为重要的墓葬文献之一类。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主体的河西地区出土有大量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镇墓文,笔者多方蒐辑,得其中文字信息保留相对完整者60余件。今结合传世文献及田野调查所获,进行文字校勘和河西历史地理、丧葬风俗、民间信仰以及语言文字、书法、文学等诸多方面的考察,以探讨其文献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镇墓文与买地券、衣物疏同为重要的墓葬文献之一类.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主体的河西地区出土有大量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镇墓文,笔者多方蒐辑,得其中文字信息保留相对完整者60余件.今结合传世文献及田野调查所获,进行文字校勘和河西历史地理、丧葬风俗、民间信仰以及语言文字、书法、文学等方面诸多问题的考察,以探讨其文献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镇墓文与买地券、衣物疏同为重要的墓葬文献之一类。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主体的河西地区出土有大量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镇墓文,笔者多方蒐辑,得其中文字信息保留相对完整者60余件,结合传世文献及田野调查所获,进行文字校勘和河西历史地理、丧葬风俗、民间信仰以及语言文字、书法、文学等方面诸多问题的考察,探讨其文献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地区的两宋墓葬中,曾经出土过几种形制特殊、文字奇异的刻石,即所谓“敕告文”、“华盖宫文”和“镇墓真文”。这几类刻石的性质和作用,已有同志指出“可能是一种用于辟邪的道士字”,或为与道教迷信有关的一种“镇墓石”,这些推论,都是正确的。本文拟进一步对这几类刻石的内容及其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以就教於识者。 一、敕告文  相似文献   

5.
黄景春 《民俗研究》2006,(2):190-203
买地券、镇墓文从东汉开始出现,历代传承不绝,宋人笔记有记载,明清文人有收藏著录,1949年后的考古作业也有不少发现。在考古报告和文物研究文章中,一般都把随葬买地券、镇墓文当作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古代民俗,不曾设想它是民间仍然活着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文化制度。本人一开始也把买地券、镇墓文  相似文献   

6.
镇墓罐也叫镇墓瓶 ,是中国古代墓葬中的随葬物 ,流行于东汉中后期 ,陶制。罐上有朱书、墨书文字 ,多有固定题文 ,其作用在于使生者家宅安宁 ,死者冢墓稳定。以“天地使者”的名义为主人解罪 ,为死者求福 ,安慰并约束亡灵 ,使其认识生死有别 ,勿事纠缠。罐上除了这些题文外 ,还要详记死者姓名 ,卒时年、月、日、时 ,纪年准确 ,可考古断代 ,有极高的补史、证史作用。东汉晚期 ,巫道盛行 ,镇墓罐应与巫术有关。1980年 ,在敦煌市佛爷庙头层台一夫妻合葬墓中 ,出土了两件朱书镇墓罐。其中M3∶15镇墓罐上有朱书题文 :“麟嘉八年闰月 ,甲辰…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作祟的畏惧,排斥死者亡魂的表述在东汉买地券、镇墓文中比比皆是。买地券、镇墓文强调死生有别,通过直接的、委婉的、决绝的或含蓄中带决绝的语句,要求死者不得返回阳间与生者交往。日本学者池田温认为买地券、镇墓文中畏惧与排斥死者的内容"五、六世纪以后逐渐消失"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排斥死者的文字在隋唐以后确实减少了,但并没有消失,而是长期存在于丧葬仪式和随葬文书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咸阳师院附中西晋墓发现的5件镇墓瓶上的朱书文字进行了考释,5件镇墓瓶代表和压镇五方。为研究汉晋时期的道教信仰及流传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镇墓神兽分为木、泥镇墓神兽两种。晋至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出现的木镇墓神兽及随葬习俗应是由河西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的。而泥镇墓神兽及其随葬习俗则主要是在唐灭高昌置西州后,由唐代中原两京地区逐渐传入的,均承袭于祖国内地的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动高台魏晋墓和河西历史文化研究,由高台县委、县政府,甘肃省敦煌学会,敦煌研究院文献所、河西学院主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省历史学会、兰州商学院敦煌文化研究所协办,于2010年8月13至15日在甘肃省高台县召开“高台魏晋墓与河西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早期道教文献资料可知,南京、两广地区东晋至南朝墓葬中所出符文牌(砖),与这一时期流行的道教真文关系密切。这些符文牌(砖)在墓中有禳煞镇墓之用,很可能是从两汉“五石”镇墓到唐代“五方镇墓真文”镇墓方式的过渡。结合墓葬年代等信息,推测在墓葬中放置道教符文牌(砖)这一葬俗,应是由当时都城建康向两广地区传播。  相似文献   

12.
1944年5月,由历史语言研究所发起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在敦煌等处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由向达、夏鼐以及阎文儒等人在佛爷庙东区前后发掘了墓葬三十座①。其中一座单室砖墓,墓门以上有高大的砖筑照墙。照墙上有艳丽的彩绘。因出土“翟宗盈”镇墓文陶罐,称为翟宗盈墓。现墓  相似文献   

13.
东汉镇墓文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墓文是指东汉中后期出现的用朱砂写在镇墓陶瓶陶罐上的解殃文辞,目的主要是为世上生人除殃祈福,为地下死者解适祛过,免再受罚作之苦;同时也是为了隔绝死者与其在世亲人的关系,使之不得侵扰牵连生人。对东汉镇墓文的数量、著录、内容、功能、书体及其与早期道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4.
<正>唐墓里经常出土一些形体高大、造型怪异的陶俑,人们通常称之为"镇墓兽",或者"镇墓神煞",也有人称之为"天王俑""武士俑"。这些名称都是人们按其功能或形象所定,并不见之于唐代文献之中。20世纪初,唐墓中的大型镇墓俑类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罗振玉先生最早把唐墓中常见的镇墓兽和文献中的  相似文献   

15.
镇墓武士与镇墓兽构成镇墓神物组合。这组器物在汉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东汉魏晋、北魏平城时代、北魏洛阳时代至唐早期、盛唐共四大阶段。镇墓神物的文化构成包括华夏传统和外来文化两大部分;镇墓神物样式的变化源于对华夏传统的反复解读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两大过程。民间习俗和官方规定在镇墓神物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葬俗和礼制可以相互启发。镇墓神物的呈现形式,映照出现实风尚中两种文化的地位和关系。  相似文献   

16.
崔宁  姜欧 《西夏研究》2020,(2):49-55
西夏文字以其字形方块平整、类似汉字、主要使用毛笔为书写工具的特点,使其具有了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的独特魅力。目前存世的西夏文文献以佛经为主,故写经书法是西夏文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中国境内收藏的西夏文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及与其一同出土的佛经写本残片入手,对比得出西夏文写经书法具有传承自唐代楷书写经并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的结论,分析了形成这一风格的的原因,即受到河西走廊佛教传播与写经传承、西夏文化教育制度、宋人尚意书风、西夏境内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书写风格等四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发现的汉中平五年雒阳县男子□□卿买地铅券是冥世的土地私有权凭证和早期道教实施镇墓安魂、驱鬼解谪活动的遗物。买地铅券的实质是镇墓文,它袭用阳世土地买卖契约的格式,注入了冥间隔断死生、厌镇鬼神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咸阳市渭城区东乡新发现的3件东汉时期的镇墓瓶,并对镇墓瓶上的朱书文字"天李子解尸注"和"大一六丁解虚星"含义进行了考证和研究,为了解汉代的道教信仰与丧葬习俗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杨爱国 《中原文物》2022,(5):137-144
明清时期以绘符箓的镇墓瓦为代表的镇墓术是当时丧葬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镇墓术传统的延续。镇墓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宗教,尤其是道教因素,丰富自身的内容。以镇墓瓦为代表的镇墓术反映了古人对墓葬安全持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周苗 《文博》2011,(1):37-41
1972年发现的唐阿史那忠镇墓石与其他唐墓出土的镇墓石上的文字内容有较大的差异。目前,学界对于该石上的文字内容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本文利用《大汉原陵秘葬经》和《地理新书》两部传世史料对阿史那忠镇墓石上的文字做进一步地释读,进而分析阿史那忠镇墓石上所反映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