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史学家屠寄,终生以著书、刻书、藏书为业,曾为黑龙江的史志事业作出显著的贡献,著有《黑龙江舆图说》、《黑龙江驿程日记》、《黑龙江舆地图》、《黑龙江水道记》等多种,惜多已失散.  相似文献   

2.
刘宪标 《旅游》2004,(12):62-68
都柳江发源于贵州独山县的更顶山,是柳江的上游。老堡以上到贵州称都柳江,老堡以下到柳城称融江,这条横跨广西、贵州边界的水量充沛的大河是过去从广州逆江而上进入贵州的重要水道,从广西柳州到贵州的古洲(榕江县的古称)河段过去被称为黄金小道。各种物资从这条水道一直可以运到贵州黔东南,黔东南及广西三江等地的桐油、木材,竹子也要顺着这条水道运出。后来随着沿江321国道的修通,这条水道已显得不是那么重要,现在这条江除了留下了古商水道的历史烙印之外,还有纯正的侗族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3.
<正>瘦西湖是一条水道,总长约4.5千米,水道窄处只有13米,最宽处仅116米。现在人们所说的“瘦西湖”还包括沿着这条狭长水道两岸建成的园林群。水道从明清扬州府城西北角城濠曲折绵延至北郊蜀冈,园林也随着曲折的水道“一路楼台直到山”。瘦西湖水道中含有邗沟的一部分,故自古以来与运河连通,被视为大运河的内城支流。2014年,瘦西湖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个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12世纪末期开挖的泰伯渎(伯渎港)是江南最早的运河。这条河渠在句吴时期最早用于农业排灌,初步具有运河的基本要素。吴国从无锡梅里迁都苏州后,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条人工水道上升为古江南河(吴古故水道)的核心河段,成为贯通江南北部全局的真正意义上的运河。后因古江南河的运能不足,夫差把吴古故水道的南、北二段改线开挖了新的江南河(中段仍走芙蓉湖,后由黄歇开始改建成独立河道)。考察这一历史过程,可以看出伯渎港、吴古故水道和江南运河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同一历史事物起源、变迁和发展的关系。伯渎港的开挖一定意义上是江南运河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12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下发黑发[2004]8号文件《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实施意见》,文件共18个方面50条。在“发掘和弘扬黑龙江流域文明”一条中指出:“注重对黑龙江流人文化、外来文化以及名人文化的研究,加强地方志的修订和编辑工作,展现黑龙江流域文明特质,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黑龙江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热爱黑龙江、建设黑龙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一条中要求:“制定重点标志性文化场馆建设计划。完成省文化艺术中心、省博物馆、方志馆的规划和建设。各市(地…  相似文献   

6.
朱超龙 《文物》2022,(4):71-79
<正>唐代的扬州能够成长为“雄富冠天下”的商业中心城市,被时人誉为“扬一”,主要就是两条水道的功劳。这两条水道,一条是横向的,一条是纵向的。横向的是联系东西的长江,扬州作为重要港口之一,内陆的商品经其向海外运输;纵向的是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将扬州与洛阳相连接。也就是说,唐代的扬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1],这是其能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南端、从高旻寺三汊河口向南至瓜洲长江边,有一条以“伊娄”为专名的人工水道—伊娄河,亦称新河、瓜河,今称瓜洲运河。唐代中期,因江中沙碛形成的瓜洲与北岸相连,堵塞了扬子津渡口,有碍漕运,润州刺史齐澣于开元二十六年(738)主持开凿这条水道,初长25里。光绪十年(1884)瓜洲全城坍入长江,古镇移至城北的四里铺,形成今瓜洲,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这条美丽雄伟的江水,自古以来,日夜不息地奔泻在我国北部的疆土上。我国古代的史籍上,对这条著名的大水一直有着详细的记载:隋、唐称它为黑水,辽朝始称为黑龙江,明、清兼称为乌龙江。黑龙江流域的历史,历来是包括我国东北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祖先缔造的。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同我国的其他地区早就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交通联系。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记载,证明了这一铁的事实。苏修编造所谓黑龙江两岸"历来就是属  相似文献   

9.
龙江三峡,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之界江——黑龙江中游江段。其中方行政区为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太平沟乡,俄方行政区域为阿穆尔州比罗比詹犹太州十月区。中俄异域.内外兴安,层峦叠翠,山势嶙峋,一条神秘、清澈、奔腾、浩荡的黑龙江水将异域山川紧紧相连。千百年来,黑龙江各族人民用辛勤的汗水  相似文献   

10.
蒙可 《世界遗产》2014,(7):39-44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里,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用朴实的话语阐述了宇宙万物都在变化的观点。这位约生活在公元前530年到公元前470年的哲学家可能想不到,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古老东方有个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正在疏通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开凿邗沟,打通从长江到淮河的水道。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为当代黑龙江史学会,简称省国史学会。 第二条 本学会业务主管部门是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是当代中国史学会的团体会员,又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第三条 本学会是以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理论,交流国史学术研究成果,开展国情调查、研究,促进当代黑龙江简史和当代黑龙江地方简史丛书编纂工作为宗旨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第四条 本学会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工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行民主平等的原则,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 第五条 本学会努力宣传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思想,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利益和荣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统一,维护省内各方面的团结和协作。 第二章 任务 第六条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和撰写黑龙江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国以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以真实、确凿、生动、具体的历史事实,提供一种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的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材。 第七条 广泛地团结我省从事国史调查、研究、编纂、教学、出版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培养有志于国史编写和研究的人员,以扩大国史工作的队伍。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将军驻地迁移新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黑龙江将军初驻黑龙江左岸的瑷珲旧城,续迁黑龙江城、墨尔根城及齐齐哈尔城.这3次迁移备受后人指责.雍正初年,黑龙江将军驻地得到了第四次迁移机会,但在黑龙江将军陈泰的反对下,雍正皇帝放弃了第四次迁移黑龙江将军驻地的计划.  相似文献   

13.
人们歌颂黄河,早就有了《黄河大合唱》。人们歌颂长江,现在又唱出了《长江之歌》。为了缅怀古往今来的变迁,反映时代跳动的脉搏,今天也很需要谱写一曲黑龙江赞歌。这并不是一曲单纯抒情的赞歌。这赞歌,应当谱写出黑龙江的磅礴气势。黑龙江,在中国是仅次于长江、黄河的大江,也是亚洲的一条大江,它自西而东,又折而向南,浩浩荡荡,象一条巨龙日夜不息地奔流在中国的东北部。它南源额尔古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5.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2,(12):33-36
<正>4.辽代的冰雪丝绸之路4.1五国鹰路——海东路距今1000多年前的辽王朝初期,在唐黑水路和辽契丹道的基础上,黑龙江地区逐渐形成了一条海东路,史称"鹰道——五国鹰路"。辽代的这条"鹰路"指的是上京临潢府——黄龙府——五国部交通路线。辽时称生女真部以东地区,渤海国黑水靺鞨后裔,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以北以东,松花江及黑龙江下游散居的土著部落为"五国部"。辽属国、属  相似文献   

16.
吉林乌拉通往瑷珲驿道是清代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驿道之一。它北通黑龙江畔,南通吉林、盛京,并直达京师,把盛京、吉林和黑龙江地区沟通起来。它对抗击沙俄入侵,加强东北部边防,开发黑龙江和对东北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和,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清代和民国初年出版的东北三省和临近该路线的一些府、厅、县的地方志,对这条驿道  相似文献   

17.
本土的地域文化内核是地域文学生存、发展的真正源泉。就黑龙江流域文学来说,原始萨满教文化是其重要的生发原点。萨满教文化因素在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中经历了一条从批判到爱恨交织,再到敬畏颂扬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格节河考     
格节河亦称葛金河,发源于小兴安岭支脉黑青山东麓,今鹤立林业局二林班作业区,东南流30余公里,经莲望水库东端,南流入松花江,成为黑金河、太平川、胜利三个乡与望江乡的界河,宽度约5—126米,平均深度3.5米。格节河在辽金时代称徒笼古水,又名多龙乌河。《黑龙江志稿》载:“多龙乌河,即金史徒笼古水。”《黑龙江舆地图说》也载:“多龙乌河,即金史徒笼古水,东流六十里,分两道入松花江。”《水道源流考》也明确指出,汤旺河经固木纳城(金之屯河猛安、元代桃温万户府故城)流入松花江。松花江从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灿烂的冰雪文化,是千百年来居住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黑龙江各族人民拼搏、创造、传承、总结、发展、升华而成的.四季变换,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民俗风情是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上黑龙江流域多民族文明的不断发展,使得黑龙江具有丰厚的多民族文化底蕴,逐渐积累形成了黑龙江广博、深厚、凝重、丰富的冰雪文化风格.这其中,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赫哲族人民做出了彪炳显赫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盛雨 《中国土族》2012,(3):59-60
巍巍达坂山绵延数百里,一座座山川里都是葱郁参天的树木,一条条沟涧里都是肥美的水草。温柔善良、白净漂亮的女神——阿耶尕热玛是这方水土的保护神。天边的红霞是她衣裙上的色彩,雨后的彩虹是她披风的倩影;奔驰在山川水道上的梅花鹿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