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1):69-71
根据考察、考证,“女娲神话传说”所记载的“炼石补天”、“断鳌立极”,乃是反映女娲“煅烧石灰”和“立柱架梁”,即在“建筑材料”和“土木建筑”方面的两项科学发明创造,而“杀黑龙以济冀州”则是以生动的“比喻”手法,反映了女娲在“水利工程”方面的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2.
根据考察、考证,“女娲神话传 说”所记载的“炼石补天”、“断鳌立 极”,乃是反映女娲“煅烧石灰”和“立 柱架梁”,即在“建筑材料”和“土 木建筑”方面的两项科学发明创造,而 “杀黑龙以济冀州”则是以生动的“比 喻”手法,反映了女娲在“水利工程” 方面的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万荣县的后土祠,据称是华夏第一祠,远从黄帝时即已在此“扫地而安九土”。然而这位“后土娘娘”究竟是何人,却是众说纷纷。万荣县的同志根据《后土祠庙像图》碑上将后土尊为“后土皇地祗”,和《风俗通义》中称女娲为“土皇”,同属大地之神为由,断定“女娲和后土是同一位女地皇的两个称呼”(万荣县地方志办公室、万荣县史志研究学会编著之《后土文化源流》第2页)。笔者以为,这样论断太过武断。先从时间上说,黄帝和女娲应是同时代人。《楚辞·天问》里有“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作注云:“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这个“七十…  相似文献   

4.
女娲城,是一座残存地下的春秋时期古城旧址,地处豫东黄河冲积平原的西华县聂堆乡司都岗村,春秋以降,形成女娲城为中心的女娲文化与信仰传播信仰文化区域;在今日庙会盛传的创世神话故事及内容风格多样的祭祀歌舞中,关于补天故事,有诸多区域性异文与衍生故事;这些故事标示了女娲的始母神格及以女娲为代表的龙崇拜的民族信仰,表现出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宗根情结”的必然;故事载存了黄河文明滋养的“中州本土”观念及农耕部族的黄土崇拜信仰,也昭示着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恋土情结”这一民族意识的具化;故事补天母题中展现的英雄主义民族文化精神和积极浪漫主义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从洪荒走到今天与走向未来的本质精神。  相似文献   

5.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5):70-72
通过对女娲神话传说丰富内容的实地考察和科学诠释,一系列重要事实证明:母系部族社会女娲时期的巨大洪水灾难,以及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等不朽功绩,都是发生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山西“冀州”境内,这就为进一步澄清和判断这位伟大母亲的治所(都邑) 所在,基本确定了一个大致可靠和稳定的范围。有关女娲及其治所的记载,主要见于南宋罗泌《路史》卷十一“太昊纪·女皇氏”:  相似文献   

6.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4):72-74
女娲、伏羲“兄妹成婚”是女娲神话传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女娲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但是,对于他们二人究竟是否真正的“兄妹”关系;她们的“成婚”情况如何等等,人们却基本上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7.
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位于北溪中游。江的两岸有三座土楼.即左岸的启丰楼、鳌凤楼和右岸的高明岩楼.在山巅之上形成三角鼎力之势。夜晚,船行江中.望土楼里透出的灯光.若巨星挂天.“三星拱照”.是华安土楼群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8.
“三花”即鳌花、鳊花、吉花三种名贵鱼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任杰  管越 《沧桑》2013,(5):146-148
山西,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摇篮,上古文明与山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拥有像“女娲陵”、“人祖山”、“炎帝陵”、“稷王山”这样的中华民族伟大祖先们的活动遗迹。女娲,上古文明中伟大的先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与山西有着不解之缘,在山西境内有着众多的女娲庙、女娲墓和女娲活动过的遗迹。众多的古籍中也记载着山西与女娲有着紧密的联系。笔者就从历史传说、地理信息和文献资料三个方面来说明女娲与山西的特殊关系,进而展现山西在上古社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很多人知道,可是女娲在哪炼的五彩石?补的是哪一方苍天?知道的人或许不是很多。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地方在太行山南部的一座叫“凤凰山”的地方。远古时这一带是莽莽大松林,林莽间出没着各种凶禽猛兽。女娲在这里补天,愚公在这里移山,...  相似文献   

11.
女娲、伏羲“兄妹成婚”是女娲神话传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女娲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但是,对于他们二人究竟是否真正的“兄妹”关系;她们的“成婚”情况如何等等,人们却基本上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12.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5,(10):70-72
“东方有伏羲、女娲;西方有亚当、夏娃”。有关他们的故事,是地球人类“创世神话”中最为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在希伯来人的创世神话《创世纪》书中,“亚当”是上帝用“红土”创造的第一位人类祖先,随后,上帝觉得“亚当”一个人过于孤独,又用“亚当”身上的一条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夏娃”。并让他们住在鲜花盛开、果实累累的“伊甸园”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他们违背上帝的告诫,偷吃了“伊甸园”里的禁果,引发情欲,生育了人类子  相似文献   

13.
“■顶”源于金陵乐华云在出家人头顶上烧点,俗称烧香疤,佛家称之为“顶”或“火烧菩萨头”。这种受戒仪式叫“燃香”,它分为燃顶、燃臂、燃指三种,常见的是燃顶,以表示信徒的决心,愿将自己的身体象香烛一样燃烧奉佛。具体做法是法师将约一厘米长,底部有蜡的香点着...  相似文献   

14.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2):70-72
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积芦灰以止淫水”乃是“往古之时”女娲所建立的又一件伟大功绩之一。在后来的一些古代典籍里,把这件事省略记载为“湮灰止水”或“积灰止水”;更有时间在后的《补史记·三皇本纪》把它记载为“聚芦灰以止滔水”。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水产资源丰富,盛产各种鱼类。三花五罗就是八种淡水鱼的统称。这八种鱼是:鳌花、鳊花、鲫花和哲罗、法罗、雅罗、铜罗、胡罗等。鳌花的学名不是“鳌”。“鳌”是传说  相似文献   

16.
清华简《良臣》中的"女和",可能就是《世本·作篇》中的"女娲",与大家所熟知的"女娲"是两个人。"女和"与"女娲"相混,可能是由于"和"、"娲"二字音近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女和"本作"女娲",是远古"女娲"部落的后裔。  相似文献   

17.
傅湘 《中华遗产》2012,(7):18-19
近日,考古发现的新闻显得十分热闹:比如山西吉县宣称自己发现了“三皇时代”的女娲遗骨,南昌市的明代古墓又现宁王后裔的干尸。公众或好奇,或质疑,让考古看起来颇有市场。  相似文献   

18.
“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1000年看北京,5000年看西安,8000年看秦安。”地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45公里的陇城镇,相传为女娲出生之地。“女娲,风姓,生于成纪,长于风台,是伏羲的妹妹,母系氏族社会的首领。”《水经注》记载:秦安县城北面,山上有女娲祠,此地有风姓命名的风沟、风台、风莹等地名,娲皇、凤尾、龙泉等村名,传说女娲出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莹。2006年4月12日,秦安县陇城镇女娲祠彩球高悬,龙旗飘扬,天水市首次由市政府主持公祭女娲大典。伏羲和女娲是华夏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而民间对女娲的尊崇和敬仰更具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泥泥狗”是一种在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独特的民间艺术,是淮阳县特有的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据说“泥泥狗”是为纪念伏羲、女娲抟土造人,哺育万物而制作的,被誉为“天下第一狗”。“泥泥狗”又称“陵狗”或“灵狗”,题材十分广泛,上至天上的飞禽,下至地上的走兽,可谓无所不有。“泥泥狗”造型怪异、神秘,有九头乌、人头狗、双头狗、人面鱼、猴头燕、独角兽,多头怪、翼鱼,翼兽、人面猴、四不象、猫拉猴,草帽虎、怪狮,驮子斑鸠、鱼蛙、龟、蟒、蛇,狗、熊、蟾蜍、蜥蜴、豆虫、蝎子等等,还有各种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  相似文献   

20.
《沧桑》1994,(5)
“的对”一词在家乡俗语中使用频律颇高.它的意思是:反应敏捷,对答如流,顶撞的对方无话可讲.多用于晚辈顶长辈,年少顶年长,或群众顶领导.在一些权威工具书中也列了这个条目,释义为恰当的对句,并无适应范围的限制.“的对”一词,在使用方面恐怕各地有一定差异,但使用的地区却比较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