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初,吐蕃崛起,至高宗时期占领吐谷浑、击败前来讨伐的唐将薛仁贵,对唐的威胁日益严重。失去了吐谷浑这一屏障,唐政府不得不在防御真空的陇右地区布置新军,仪凤二年置河源、积石和莫门三军,次年就对吐蕃发起大战,史称"青海之战"。本文考证了青海之战的时间和战役细节,并分析了唐政府新置的三军。虽然此役以唐军的失败告终,但战前所置三军为唐守住了西北防线,为陇右节度的设立奠定了基础,使唐与吐蕃在陇右地区达到一种军事上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吐蕃是我国西部古老的民族——羌族的后裔,羌族在青海建立吐谷(yu育)浑国后,陆续自青海进入西藏,成为今天藏族人民的祖先。唐朝时期,吐蕃国渐兴,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对开发广阔遥远的中国西部作出了贡献。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遣使来唐,请求联姻,贞观十五年(641年)唐与吐蕃和亲,唐以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相似文献   

3.
也谈敦煌文书中的唐五代“地子”、“地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赋税制度受唐两税法的影响,征收户税即“突税”与田亩税即“地子”。此外,“地子”可能也被称为“突税”。归义军政权承袭吐蕃统治,赋税制度是唐制与蕃制的混合,向民户征收“地子”即田亩税,征收的“地税”则从吐蕃时期的“突税”演变而来,其性质还是户税。归义军政权赋税制度中的“地子”和“地税”是两种不同的税目。  相似文献   

4.
从公元7世纪起,亚洲大陆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唐帝国进入西域起,吐蕃于638年入寇松洲开始扩张,唐与吐蕃双方或战或和,唐与吐蕃对峙的战线从葱岭一带沿青藏高原的外沿一直延伸到川西高原横断山脉一线,最终决定唐与吐蕃两方对峙格局的则是两场决定性的战役---大非川之役与青海之役。因而对大非川之役的研究对于唐与吐蕃关系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和南诏存在的时间基本相随,南诏的兴亡和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唐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唐与吐蕃的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南诏持观望态度,时而臣服于唐,时而叛唐归附吐蕃。南诏利用唐王朝和吐蕃之间的斗争实现了在夹缝中割据,绵延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6.
吐蕃占领教煌时期,汉地佛教通过敦煌等地向吐蕃本部传播,对吐蕃佛教产生重要影响.吐蕃曾在敦煌等地举行释放唐朝战俘、两国通好、礼佛祈愿等活动;敦煌蕃汉官员与唐朝中央政权也曾发生过一些联系与接触;吐蕃在河陇推行的各项制度大量模仿唐制,唐朝文化礼俗在敦煌地区仍然被官方和民间一定程度上加以保留和吸收;落蕃唐人及其后裔仍然保持着很强的对唐朝中央政权的向心力.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有了公元848年敦煌世族张议潮率众起义,驱逐吐蕃,建立归义军政权,遣使归唐的壮举.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敦煌文书与正史记载相结合,首先论证了沙州寿昌县几番废置的历史背景和缘由,认为寿昌县的废置与唐的整个西域形势息息相关,且二者又可彼此参照,印证出该时期各民族在西域纷争的历史;其次论证了唐前期对西域石城、播仙二镇地区的经营统治情况,认为在唐前期至建中初年的一百多年里,该地区除几度短时间沦陷于吐蕃和藩属于吐谷浑政权外,大部分时间在唐沙州寿昌县的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8.
唐《盖巨源墓志铭》不仅记载了盖氏的来源、盖氏家族人物的宦历及生平,还反映了中晚唐时期朝廷为抵御南诏入侵,不断加强剑南西川军事力量的史事。盖巨源曾多次参加唐与吐蕃、南诏的战争,特别是志文中提到的几场中晚唐时期唐与南诏的战事,未见于传世史料。通过对盖巨源墓志的深入解读,加深了我们对唐代中晚期剑南西川军事形势的了解,同时也可了知中晚唐时期的部分地方将领倡导军事与文化修养并重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吐蕃与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的建置与沿革情况,分四个时期:吐蕃初期、吐蕃后期、归义军前期和归义军后期。吐蕃初占沙州,始有九僧寺三尼寺正常运转,后来兴善寺、安国寺、禅定寺恢复启用。但是兴善寺、禅定寺不久被废置或者改额。吐蕃后期,新建永康寺、永寿寺、圣光寺。重启三界寺和净土寺,此时敦煌官寺有十三僧寺五尼寺。永康寺、永寿寺是以吐蕃僧人为主的寺院,随着吐蕃统治的瓦解,两寺消失不见。归义军前期的近百年时间,敦煌一直保持有十一僧寺五尼寺。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显德年间始建显德寺,969年前建乾明寺。敦煌官寺至此再次达到十三僧寺五尼寺的规模。除官寺以外,吐蕃时期和归义军时期还有一些民间寺院,如灵树寺、奉唐寺、龙光寺、圣寿寺、法门寺、端严寺、大悲寺、大业寺等。这些民间寺院与上述官寺存在什么样的联系,由于材料的缺乏,很难得出定论,有待深入研究。总之,不同历史时期,敦煌寺院的数量不同。弄清每一时期寺院的存续与废置,对于研究敦煌佛教历史以及写卷断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朝边将韦皋在西南地区执行唐德宗的新民族政策,在南诏归唐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韦皋采取多种措施招抚南诏,包括开路置驿,为抚南诏、抗吐蕃打下基础;采取"联蛮通诏"的策略,通过东蛮来了解南诏的情况,使南诏归唐的可能性大大增强;用反间计破坏南诏与吐蕃的联盟等,最终使南诏抛弃吐蕃而彻底转向依附唐王朝,实现了南诏归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石像生又称“翁仲”,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或贵族均在自己的陵墓前设置石像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吐蕃石像生是指以吐蕃人物为原型而建立的石像生,这类石像生为唐代帝陵所独有,在其他朝代的皇帝陵墓前未曾见到,故而吐蕃石像生为唐代帝陵所独有的原因也是吐蕃石像生的调查与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文章主要以唐朝时期独有的社会历史现象为切入点,来展开对“吐蕃石像生为唐帝陵所独有的原因”一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一批流散海外的吐蕃文物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蕃文物曾通过不同途径流散于海外,主要包括金银器与织锦。从中反映出吐蕃作为七世纪以来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强大政治集团与唐、粟特、萨珊波斯等都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并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金银器制作风格;以对兽纹为主题的织锦是吐蕃人最为喜好的"番锦"之一,有可能为粟特锦,也有可能为包含粟特锦、波斯锦等中亚风格在内的"胡锦"。吐蕃银器上的纹饰更是多见于吐善时期的装饰性图案当中,并且影响到以后的藏族艺术。  相似文献   

13.
关于吐蕃统治经营河西地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吐蕃统治经营河西地区的若干问题刘进宝唐代的吐蕃政权是一个奴隶制政权,奴隶主贵族为了掠夺土地、财富和人口,不断向外扩张,并和唐王朝发生了一系列冲突。早在唐高宗时期,吐蕃就在大非川之役中击败了唐朝大军,并占领了“安西四镇”。此后,唐虽一度收复了“安西...  相似文献   

14.
唐末宋初敦煌土地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敦煌的田土亦纳入均团制的范畴。贞元三年(787)吐蕃占领敦煌后,曾在沙州实行计口授田,每口一突(即10亩)。这种土地制度并未贯彻始终,吐蕃占领敦煌的后期,土地实际上已经私有化,土地的继承、买卖,不受限制。大中二年(848),沙州重新归属唐廷。此后,敦煌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外学者很少论及。近见冷鹏飞同志《唐末沙州归义军张氏时期有关百姓受田和赋税的几个问题》与唐刚卯《唐代请田制度初探》两文,对归义军张氏时期户口制度、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吐鲁番台藏塔新出《永淳三年历日》和其他文献材料,唐代早期历日应定名为“历日”,而非“具注历日”。“历日”作为历书的自题名一直使用到唐武宗时期,自唐僖宗时期以后则使用“具注历日”。唐前期官颁历日历注中已有吉凶宜忌的内容,全国范围内的历书形制基本统一,这种形制一直延续到敦煌吐蕃和归义军时期。  相似文献   

16.
公元7世纪初,唐王朝迎来了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贞观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世界强国。几乎与此同时,在具有雄才大略的赞普松赞干布领导下,一个强盛统一、疆域辽阔的吐蕃王朝也崛起于青藏高原西南。随着吐蕃王朝的雄强,其政治、军事力量不断向北、向东扩展,成为唐王朝西北边郡的最大威胁。处于两大帝国接合部的吐谷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唐与吐蕃的关系中始终处于至为关键的地位,双方不遗余力地对吐谷浑所据有的青海地区反复争夺。唐代大量的边塞诗,翔实记录了这一时期唐、吐谷浑、吐蕃之间的战和信息。梳理和解读这些信息,可以  相似文献   

17.
炳灵寺石窟的开窟年代最早可上溯到《法苑珠林》所记载的"晋泰始年"(265),西秦—北魏时期炳灵寺的名称为"唐述谷仙寺",到唐代时称作灵岩寺或龙兴寺。据专家考证,"炳灵寺"一名出现唐宝应二年(763)以后,这时候正是吐蕃开始控制炳灵寺所在的河州地区,"炳灵"源于吐蕃(藏)语"仙巴本郎"的音译,意为十万弥勒洲。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关于炳灵寺名称来源的争论,"炳灵"在"十万佛"与"非十万佛"之间争论不休,徘徊不定,这应该是一场十分有意义的争论,此文就这一问题作以阐述,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18.
唐王朝与吐蕃交往的二百余年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唐蕃交往过程中,有摩擦,有战争,面对不断地战争,双方亦采取会盟的方式争以取暂时的和平,而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之间和亲,为双方带去了和平与安宁。唐代"涉蕃诗"作为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王朝与吐蕃交往过程中的战争、会盟、和亲等都有所描述,成为历史书写中的一种特殊的记载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刘增林 《中国土族》2010,(Z1):60-62
明清时期大通的行政区域演变大通,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随着各个时期政权的更替,归属迭变,自两汉、魏、晋、南北朝,经隋、唐、宋、元诸朝的一千五百余年中,时而内附,时而被羌、吐谷浑、吐蕃、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占领或割据。  相似文献   

20.
《吐蕃兵律》形制古旧、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是一件出自敦煌蕃占时期,或自敦煌流传至西藏阿里地区的古藏文文献,是目前所见历史最早、内容最具体、篇幅最长的吐蕃时期的军事文书,为研究吐蕃借鉴唐朝军事制度等提供了新材料。“战时禁止损毁佛殿等律例”的作用在于作战时期尽力保护佛教圣物,此律的颁布与吐蕃统治者倡扬佛法、遵奉佛教的历史息息相关。“琼(■)和库隆(■)的律例”中记载的人物信息可为写卷断代提供依据,“幻化王”为墀都松赞普,称其为祖父者为赤松德赞。文章通过分析这两类典型律例,认为《吐蕃兵律》极有可能是在赤松德赞时期制定,并以法定文书格式颁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