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嘉时期,随着清朝对新疆的统一,中亚与清朝的贸易关系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贸易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朝贡贸易、民间贸易。文章认为,这种贸易关系对发展中亚的社会经济、中亚与清朝的关系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对清朝而言,这种贸易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西路边茶贸易是一条沿着松茂古道,以茶马贸易为主要贸易内容,内地与边疆各民族部落间进行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清朝时期的西路边茶贸易承载着汉藏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任建兰  张伟 《人文地理》2003,18(2):79-82
本文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环境观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在贸易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发达国家的贸易环境保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却遭受了许多不平等待遇。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协调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五代十国时期商业贸易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十国时期商业贸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国内各区域间的贸易比较兴盛,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贸易有所萎缩;陆上对外贸易萎缩,海上贸易有所发展;官营商业有所发展等方面。用于贸易的商品种类与唐代相比,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不断扩大上。这一历史时期商业贸易的局限性表现在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商税繁重;战乱和混乱的政治秩序,影响了商业贸易的正常进行;币制杂乱,钱币紧缺,制约了商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王朝统治西州时期,粟特人大量聚集于吐鲁番,他们依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语言优势,在西州地区立足并从事商业活动.西州的粟特人长期从事着三种贸易活动,即丝绸之路上的长途贸易,西域各绿洲之间的短途贸易,以及代表唐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间贸易.其商贸活动主要分为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官方贸易包括入贡贸易和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则种类繁多.同时,粟特人的贸易活动与整个西州社会紧密联系,对西州乃至整个西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国外学术界,对17-19世纪武吉斯人航海贸易的研究较多.在国内学术界,研究十分薄弱.本文①通过对武吉斯人与望加锡人的关系、以及武吉斯人在马来群岛进行贸易的深入考察和分析,主要阐述了武吉斯人海外贸易从苏拉威西本土的兴起到蔓延整个马来群岛贸易网络的建立过程,深入分析了武吉斯人航海贸易发展的内外因素,并阐明了他们在马来群岛岛际贸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内区域贸易、国际贸易与国家竞争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怀峰 《人文地理》2005,20(1):86-89
大国国内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替代的关系;二是国内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国内区域贸易能提升大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主要从财经工作领域参与了全国民族工作。在和平解放西藏谈判期间,他与当时西藏上层人士频繁进行工作交往,开展了上层统战工作;在民族贸易工作中,他倡导民族贸易应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重视民族贸易干部的培养,推动了民族贸易发展;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中,他参与指导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财经体制建设。这些思想与实践,表现为全国与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结合、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与财经工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唐天宝年间通往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中断,海外贸易成为唐朝与海外诸国进行商贸往来的主要渠道,中外经济交流重心逐渐向东南沿海转移,这种形势为福州与中原文化交流和海外贸易的大发展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时机和条件,使福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并与广州、扬州并列为唐代三大贸易港口。  相似文献   

10.
有清一代中国东北与俄国的贸易大致可以分成自由交流、边境互市贸易、商埠贸易三个阶段;在贸易性质上,从作为外交关系的副产品转变为近代经济行为;在贸易规则上,由自发无序到法制有序;主要贸易场域则由边境蔓延至东北腹地.清代晚期中俄间的贸易始终是在俄国侵华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俄国为获益最大方.但中俄间经济联系的长期存在,对清代中国东北的开发及东北亚国际关系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奶业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奶业贸易的各项指数的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了中国奶业贸易在世界的竞争力较弱,运用钻石模型,寻求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山丹贸易"是指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由山丹人在山丹地区和库页岛进行的以貂皮、丝绵织物为主要商品的贸易活动.山丹贸易的基础是清王朝对东北少数民族实行的贡貂赏乌林制度.其实质与明王朝的定期朝贡制度一样,属于赋税制度.19世纪以后,随着日本和俄罗斯势力的渗入,山丹贸易的实质和具体贸易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更使清王朝对山丹地区的统治渐趋弱化,山丹贸易也因此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3.
清代茶马贸易作为汉藏民族经济交流的主要手段,存在官营与民营两种基本形式.在官营与民营的博弈中,民营贸易成分逐渐取得优势地位,迫使清朝不得不对茶马贸易制度进行改革,实现了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变迁.因而,清代茶马贸易制度虽然在历史的纵向比较中,促进了汉藏民族经济交流,看似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然而由于清朝政府总体制度框架的约束与具体民族政策的影响,终究还是未能满足汉藏民族经济交流的基本要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汉藏民族交流.  相似文献   

14.
赵秀荣 《史学月刊》2004,4(2):85-88,94
17世纪,英国与西欧、北欧呢绒的贸易趋于衰落,而与利凡特东印度以及北美殖民地的进口贸易却繁荣起来。进口的目的是为了再出口。这种输入与再输出的贸易越来越发达,而呢绒出口贸易则逐渐走向衰落,这就是所谓的贸易转型。17世纪英国的贸易转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的是与利凡特—东印度的贸易;第二阶段发展的是与殖民地的贸易。这种以再出口为目的的新型海外贸易,是17世纪英国巨额财富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华人网络与文化距离对中国食品行业贸易地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首先展示中国各省份食品贸易地理网络格局及其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东部省份以东亚和北美为主要出口目的地,中西部省份贸易网络的空间不均衡性较强,且各省份食品出口均有贸易联系强化和目的国多样化特征.其次,构建...  相似文献   

16.
朝鲜王朝前期,与明朝间贸易形态多样化,双方在使臣往来过程中,有政府主导和认可的朝贡贸易及使臣贸易,也有被政府禁止的各种贸易方式,一般被称为"违禁"贸易。其中被禁止的贸易物品主要包括明朝政府禁止的军需用品和朝鲜国内稀缺的珍奇土物山货,违禁贸易不仅交易品数量巨大、参与者身份复杂,而且朝鲜王朝政府也是外紧内松给予很多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于洪 《史学集刊》2012,(3):66-73
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主要包括通过法律约束国王颁授垄断特许权、维护臣民的贸易自由以及鼓励臣民从事合法贸易等内容。柯克秉持普通法传统和贸易自由思想,对国王颁授垄断特许权进行了长期的抗争,最终推动议会通过了《反垄断法》。这部法令集中体现了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否定了大多数垄断特许权的合法性,保障了臣民的贸易自由,并创设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制度。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有利于消除贸易领域中的封建因素,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向资本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杨帆  余海岗 《沧桑》2013,(1):76-78,139
1889年桂越边境开放通商后,桂越双方的海关贸易取代了传统的朝贡贸易,客观上得到了长足发展,且不再局囿于古代双方边民互相调剂、互补有无的范畴。但与同期的中越贸易和滇越边境贸易相比则显得发展相当缓慢。这主要是由广西边境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跨国铁路干线的缺失等障碍性因素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大灾荒与贸易(1867—1931年)——以天津口岸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希望着眼于具体的实践过程,关注未曾被表达的实践逻辑,转换分析视角,以天津口岸为中心,选取区域分析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区域灾荒与口岸贸易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验证区域结构在塑造口岸贸易演变中的重要性,以及开埠之后口岸贸易的本土发展逻辑。文章认为,灾害作为区域结构变动中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贸易结构和趋势的演变。长期以来,关于口岸贸易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大多强调口岸贸易在塑造区域社会中的重要性,然而通过分析区域灾害与口岸贸易之间的内在关系,可知这种联系并非单向的。灾害作为区域结构变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集中体现了区域社会在塑造口岸贸易演变中的作用力。“冲击—回应”、“帝国主义”、“传统与现代”等分析范式赋予西方如此大的作用力,而对于区域结构的作用力则估计不足,显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0.
王华 《史学集刊》2020,(6):92-105
北太平洋被纳入近代世界经济体系,实现早期全球化,是国际贸易不断拓展影响的结果。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最早开辟了西欧—拉美—中国之间的跨洋商业联系,北太平洋在其中主要体现为一条海洋贸易往返航线,而远非一个由频密的商贸网络支撑的整体经济区域。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北太平洋上发展起了新的跨洋国际贸易——美国贸易商主导下的对华海洋动物毛皮贸易和檀香木贸易。两种贸易共同作用,最终开辟成直接联通北美西海岸和中国的北太平洋国际贸易商路,并与西欧—北美、西欧—东亚两条传统世界贸易线相衔接,形成新的三角或多角贸易,在此基础上初步开启了北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北太平洋的早期贸易全球化,更新和发展了全球贸易网络,并为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经济"去大西洋中心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