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次多 《中国西藏》2009,(4):48-55
佛塔在藏区随处可以见到。它作为佛教信徒的崇拜物与寺庙并存,但也有离开寺庙独立存在的佛塔或佛塔群。  相似文献   

2.
藏文《大藏经》是藏文佛教典籍汇编而成丛书的总名。它分为村珠尔(可译为佛请部)和丹珠尔(可译为论疏部)两大部分,其内容广博,既是佛书,也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包罗宏富的古籍。《大藏经》的翻译和编目藏传佛教的传播,是伴随着佛教典籍的译介展开的,藏译佛教典籍绝大部分是在西藏佛教前弘期和后弘期翻译的。从佛教前弘期的第一位译师吞米桑布扎到洋师南喀迎共有引位;从佛教后弘期的译师仁钦桑布到敏珠林大洋师达玛室利共有171位,他们把梵文、汉文、象雄文、下图义等经典和论著译…  相似文献   

3.
藏事宝典     
西文 《中国西藏》2013,(2):90-91
藏传佛教的开光仪式又称"安神"或"善住",就是为神佛等的住处和佛像、佛塔以至经典等举行的灌顶仪式。经过开光仪式迎得神灵安住,这些法物或宗教艺术品才能成为信徒崇拜的对象。开光仪式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装藏。佛塔、佛像等有内膛的法物要装入以下三类物品:(1)作为法身藏物的经卷;(2)作为佛身藏物的舍利;(3)谷、芥舍利。经卷所选经文多为陀罗尼咒文,可由佛像的头、颈、莲花座等处装入。  相似文献   

4.
擦擦     
擦擦:神性的脱模泥塑 擦擦在藏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藏传佛教传入西藏的时候,这种造像艺术随莲花生大师、阿底峡大师进藏弘扬佛法而传入藏域,在寺庙里逐渐盛行,慢慢流入民间.  相似文献   

5.
王辉 《文物春秋》2001,(4):54-62
托林寺又名托丁寺、脱顶金寺等,意为飞翔之寺,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是藏传佛教后弘期非常重要的一座寺庙,它对西藏后期建筑及内地密宗建筑都有深远的影响。1997年-1999年,根据国家物局的安排部署,河北省古建研究所、陕西省考古所、西藏物局等单位共同对其进行了调查、发掘和维修工作。托林寺和河北省承德市的普宁寺一样,均以西藏山南地区的桑耶寺…为蓝本,深受印度早期寺庙建筑的影响。但托林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在建筑艺术上有很多独到之处。现对托林寺的主体建筑迦萨殿  相似文献   

6.
正元朝的帝师之家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之始,吐蕃王朝不复一统,处于许多大小不一的世俗政治势力割据而治的局面。刚刚复兴的西藏佛教,也难以齐心协力,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派别。萨迦巴就产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萨迦巴创立于阿底峡入藏后噶当派的兴盛时期。  相似文献   

7.
西藏西部地区大致范围为今天的阿里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为历史上名的象雄明发祥地,后主要为古代古格王朝势力范围。此地域在公元10世纪-11世纪期间兴起了伟大的佛教复兴运动,一度使古格王朝佛教发展及其名佛寺托林寺名声大噪,成为“上路弘法”的根据地,史称藏传佛教后弘期,在藏西地区化史乃至西藏佛教发展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公元七世纪,佛教分别从印度和汉地大规模正式传入西藏。为使佛教在西藏驻足并得到宏传,于是佛教道场的兴建也随之而初兴。其时西亚、南亚和我国汉地的建筑风格与建筑艺术也不约而同地传入雪域圣地。现存于西藏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就是汉地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首次在藏区佛寺建筑中与藏式建筑结合的成功尝试。藏传佛教形成后,特别是自元代以来,由于历代中央王朝在对藏区的施政中,皆对藏传佛教采取扶持政策,加之藏区与汉地以及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致使藏传佛教开始向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  相似文献   

9.
在青藏高原,无论在古刹圣地,还是山道小村,随处都可看到姿态挺拔、雕饰精美的佛塔。自从有了佛塔,也就有了藏民族转佛塔祈祷这一日常宗教行为。 佛塔藏名称“侨旦”,在有些藏区(比如拉卜楞)因其表面呈白色,又称“侨旦尕绕”,汉意为“白色佛塔”。寺院建塔起源于印度。据有关史料记述,吠陀时代印度诸王所建的半圆形坟墓是后来佛塔之雏形。佛陀释迦牟尼圆寂后,信徒们将其遗体火化收取舍利,建造了第一座有舍利的佛塔,以示纪念。 公元7世纪中叶,佛教正式传入西藏后,藏王松赞干布在昌珠寺内建一座有五顶之佛塔,另在拉萨红山顶上…  相似文献   

10.
正不灭火种时下,对于藏传佛教后弘期具体起始于哪年还有不同的看法。起因在于对律藏上路弘传起始时间的不确定。梳理藏史可见,"朗达玛"的灭佛行动,其实并未在西藏大地上持续多久——他仅在位五年,前一年还非常崇敬佛教。在他被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吉刺杀之后,吐蕃的灭佛行动实际上就已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1.
西藏西部以象泉河流域为中心的古格王国,是西藏“后弘期佛教”的复兴基地,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保存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众多佛教寺院建筑,它们有的历经沧桑还仍然挺立在沙碛荒原,更多的则已经成为残墙断垣被湮灭在流沙坠石之中,成为永久的废墟供后人凭吊。  相似文献   

12.
藏民族自古就有了地区性或部落性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及图腾崇拜。藏区兴起本教以后,人们逐渐地信奉本教所提出的诸神。自佛教传入藏区后,佛本之间进行了相当一段时期的斗争,最后佛教大获全胜,藏区全面推崇佛法。与此同时,原来本教的许多仪式、仪轨及神灵,并没有赶下西藏宗教舞台,而是被纳入到佛教理论之中。于是就出现了既供奉佛教所倡导的众生皈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的原因,佛教在我国西藏具有很多的忠实信徒,同时藏传佛教对于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我国西藏民众信奉佛教时,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引导,让藏传佛教发挥积极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对藏传佛教对西藏社会影响的田野调查做出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中国西藏》2008,(5):88-88
深圳的李钰问:我想到西藏旅游,请问拉萨最著名的景点是什么?答:拉萨市最著名的建筑要数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它在信仰藏传佛教的信徒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它也是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大昭寺里因为供奉着唐朝文成公主携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而被众多信徒视为佛教  相似文献   

15.
东艺 《中华遗产》2007,(6):146-147
中国的佛教造像主要可分为汉传、藏传两大体系,其中藏传佛教艺术创始于7世纪,随着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先后入藏,作为佛教重要象征的佛像及佛教艺术也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入了西藏。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藏传佛教造  相似文献   

16.
布达拉宫,是西藏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它是西藏后弘期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五世达赖喇嘛的驻锡地和政教合一的场所。建筑特点是宫殿与寺庙结合,巧妙利用地形,就地取材,形成土、石、木的碉楼结构。其总平面布局不强调均衡对称,而是追求建立纵向延伸的空间序列结构,从而营造起主殿高于偏殿和佛堂,  相似文献   

17.
藏、汉两地佛教经典及佛学之传播,直承印度晚出之大乘佛学,但罗汉信仰却在两地佛教中均占一席之地,尤其是于汉藏两地家喻户晓的十六罗汉(后演绎成十八罗汉),不仅与佛和菩萨一样成为信徒崇拜的对象,而且以之为题材的绘塑作品更是广泛流传,及至帝廷内苑亦多有供奉收藏。清乾隆时期为安抚蒙藏势力而极力推崇藏传佛教,此信仰尤以宫中为盛,帝室庋藏、绘制及供奉有大量藏风浓郁的十六或十八罗汉唐卡组画,其名称、图像特征、排列顺序乃至绘画风格等与清官旧藏的内地各派罗汉图相比,同中存异。乾隆帝及藏传佛教大师们在对藏密佛像进行大规模系统化与规范化的同时,也涉及了汉藏两地十分流行的十六、十八罗汉,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乾隆时期清宫特色的十八罗汉图像标准。  相似文献   

18.
青海东部丹斗藏区作为藏传佛教后宏期初传及下路弘法的根据地,除了它举足轻重的宗教地位外,目前仍保留着极其丰富的佛教历史遗存,其中不乏后宏期初期珍贵历史遗物及多处遗址。该区域发现的绝版藏文手抄本及其他遗物、佛寺遗址等重要文物,对还原藏传佛教下路弘传当时的情况、汉地佛教及西夏佛教与丹斗藏区佛教的互动影响等有无可估量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林尚斌 《收藏家》2008,(6):23-27
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由此将佛推向神话。佛教传入藏区青藏高原时,大乘佛教已成定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藏传佛教自然拥有许多佛。特别是藏传佛教形成时期正是佛教金刚乘极盛时期,藏传佛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佛教金刚乘教义,因而在藏传佛教中产生了庞大的佛、菩萨、护法神等佛教神像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由此将佛推向神话。佛教传入藏区青藏高原时,大乘佛教已成定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藏传佛教自然拥有许多佛。特别是藏传佛教形成时期正是佛教金刚乘极盛时期,藏传佛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佛教金刚乘教义,因而在藏传佛教中产生了庞大的佛、菩萨、护法神等佛教神像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