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荷马时代战争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当时发动战争的基本意图是抢掠财富。战争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个人的私掠战,一是共同体之问的战争。不同的战争中,军队的组织也有明显区别。关于战车,本文认为,它是一种常见装备,但不具有决定作用。交战之时,士兵大多人自为战,方阵仅在偶然情况下出现。对被征服地区,从无设官治理的打算,因此希腊没有出现地域广阔的大国。它表明城邦形成初期国家机器不够完备,但也体现了城邦作为公民共同体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史诗与神话——纳吉论“荷马传统中的神话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微 《民俗研究》2009,(4):245-256
一、前言 《荷马诸问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1996年出版英文版第一版,著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古典学者和荷马史诗研究专家格雷戈里·纳吉。该著第四章“荷马传统中作为范例的神话”,专门讨论史诗传统与神话叙事之间的关系,可独立成篇。  相似文献   

3.
试论荷马社会的性质与早期希腊国家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论荷马社会的性质与早期希腊国家的形成黄洋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最早的文献材料,学者们习惯将它所描述的社会称作荷马社会或荷马时代。对荷马社会性质的判断是早期希腊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同学者们对早期希腊国家形态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国内学术界,占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4.
长期来一直流传,荷马诗史《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波尔特诺夫教授在俄罗斯《独立报》(1998年1月14日)科学副版上发表文章:《“瞎子”荷马比我们看得更清楚——弱视人不可能写出像〈伊利亚特〉和...  相似文献   

5.
徐晓旭 《世界历史》2007,(1):146-147
荷马史诗反映的是哪一个时代的希腊社会?这个所谓的“荷马社会”①问题是古代希腊史研究领域里一个众所周知的难题。国内外古典学界对此问题展开了一个多世纪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样一种学术传统和氛围的影响下,一直醉心于荷马社会研究的晏绍祥教授最近推出了他的新作《荷马社会研究》一书②。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荷马社会的专著。该书对两部史诗基本内容做了言简意赅的介绍后,马上就转入了关于荷马史诗作为史料的可行性的讨论(第1章)。作者认为,史诗在整体上显示了非常强的统一性,这表明最后编定者曾对史诗传统进行了统…  相似文献   

6.
郭子  龙张强 《史学史研究》2013,(2):72-80,90
围绕著名的"荷马问题",西方学界聚讼已久。有关史诗创编、作者、年代诸问题的争论,学界多有异说。及至20世纪,由帕里初创、洛德完善的口头理论成为学者研究的理论起点之一。通过对史诗中程式、主题和故事类型的分析,口头理论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别于书面文学的口头文学视角。尽管过于倚重技术性分析,亦未给校勘实践提供一个折中方案,但帕里及其后学的发见,无疑引起了荷马研究史上的一场变革。  相似文献   

7.
荷马时代巴赛列斯的权力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绍祥 《史学集刊》2002,2(2):52-58
荷马时代巴赛列斯政治权力的基础,因为缺少强大的官僚体系,也没有氏族血缘关系作为依靠,所以首要的在于亲属势力的强弱,朋友和随从数量的多寡,但个人能力,主要是在战场上作为军事统帅、人民大会上作为发言人、聚集追随、聚敛财富的能力更为重要,制度化安捧的因素相对次要。它们表明,荷马时代巴赛列斯的权力还处在早期王权阶段。  相似文献   

8.
吕微 《民俗研究》2007,(3):238-250
女神啊,请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卡琉斯的愤怒……(荷马《伊利亚特》第一卷)一祁连休先生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相似文献   

9.
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广泛凝聚文化共识,着力打造人类命运共识体。只有在人类命运上达成广泛共识并以此为据付诸实施,同向同行,才能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人类。第一,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共识,打造人类命运共识体,要全面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平等对待这种多样性、切实尊重多样性,特别是现在对于世界各地、各民族仍然作为特  相似文献   

10.
在西欧许多公地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间,存在着由公地制度所决定的经济方面、法律方面、政治方面的某种程度的平等。主要表现在共同体成员之间份地地块的平等分配,其他资源的平等分配;共同体成员在村规面前的平等;共同体成员在管理共同体事务资格方面的平等,包括平等地参加庄园法庭与村民会议,参加立法、审判、判决与决策,平等地选举与担任共同体管理、执法人员。这一切都体现出公地制度中的平等精神。  相似文献   

11.
张迎春 《沧桑》2010,(6):197-198
高校教师共同体是一种有助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目前,高校教师共同体建设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本文对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特点、影响高校教师共同体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高校教师共同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晖儿 《风景名胜》2014,(10):94-103
“远在古希腊行吟诗人一个城、一个镇去唱吟他们的诗歌时,加纳利群岛已经被他们编在故事里传颂了。荷马在他的史诗里,也一再提到过这个终年吹拂着和风,以它神秘的美丽,引诱着航海的水手们投入它的怀抱里去的海上仙岛——更有古人说,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被守着它的六个女侍藏在这些岛屿的一个山洞里。” ——三毛《逍遥七岛游》  相似文献   

13.
梁云 《华夏考古》2007,(3):103-113
本文通过对秦文化的考察认为,秦文化面貌在战国中期发生巨变,此前、此后器物风格迥异;秦文化的转型,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古代人群共同体也可以先后创造或使用两支考古学文化。这一实例,必将引发关于考古学文化与古代人群共同体关系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凯 《攀登》2023,(4):38-44
共同体观与一体论是蕴含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自然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的论述为共同体观提供了本体性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一体论的创造性运用,并展现了一体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方法论意义。共同体观与一体论回应了时代声音与问题,展现出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超越,作出了原创性哲学贡献。  相似文献   

15.
闫鸿斐  吴楠 《神州》2011,(6):106-107
在科学社会学领域,默顿的科学精神特质具有范式的意义,是科学共同体的习俗、惯例等不成文规范形成的基础;也是科研规章制度、律令等成文规范制定的指导原则。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解读,有助于对科学共同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框架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中多次强调的一个核心思想理念,体现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和国家建设的方向和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内涵丰厚、意义深远的理论概念,已在学界引起一轮新的研究热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意义,应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内涵的逻辑思路,领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体内涵和意识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可从话语体系、意识引导、民族心理和认同教育等主要方面协力推进。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出发,探讨以新兴春节祭为品牌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启示。首先,从中国驻日使领馆职能定位、春节祭执行委员会管理理念、春节祭可持续发展的利器等方面,全方位揭示新兴春节祭品牌化的独特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其次,从节庆情境与互动仪式链产生、节庆体验与资源共享、节庆溢出效应与利益共赢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以中国节庆品牌为平台的中日民众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之形成机制,提出新型全球化格局下,以共建品牌共同体的路径,来构建新时代中日关系和命运共同体的新思路。研究认为,节庆仪式品牌将华人族群和日本市民、中国社会和日本社会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结成多元关系网络即品牌共同体;两国民众及地方政府通过品牌共同体的实质性交往和对话,培育了中日友好共同体意识和共生共荣的良性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泓 《民族译丛》2004,(3):1-13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步伐,剖析作为新型人们共同体的欧盟的权力、属性与组织功能,阐释欧盟属下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研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认为,建立欧盟是欧洲人的一种理性选择;欧盟是一个兼有超国家政治成分和政府间政治成分的区域性人们共同体;欧盟的超国家机构服务于跨国社会的利益,致力于超国家的治理,其成员国政府的长期利益将日益屈服于跨国社会的长期利益;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使张扬国家利益与维护民族个性的民族主义表现得更为顽强,超国家权力的扩大与成员国权力缩小的矛盾日益凸显;欧盟的建立并非意味着民族国家的终结,欧盟不能代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东方荷马──扎巴老人边峰,降边嘉措[编者按:10年前,一位平凡的老人、伟大的艺术家去世了,一年后,北京为他了举行了逝世周年纪念会。今天,我们再次编发这篇文章,以纪念他。]梦传神授之谜这是公元1905年,一个炎热的晌午。烈日把大千世界烤得焦黄冒烟,雪山...  相似文献   

20.
《湖南文史》2012,(4):45-45
1917年夏.留学美国七年的胡适回到中国,任教于北京大学,曾与章太炎同在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演讲。他那天特意用英文朗诵了荷马的诗句:”Yot shalfseethediffe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