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研究中国西北部乃至整个亚洲中部地区历史、民族、民俗、美术、宗教等方面的学者来说,马·奥·斯坦因(M.A.Stein,一八六二——一九四三年)的古物搜集品和考察报告已是不可缺少的原始资料。这位出生在匈牙利的犹太人,从一九○○年开始,以英帝国学者兼教育家的身份(一九○四年正式加入英国籍),曾对中亚(主要是中国新疆、甘肃等地)地区进行过四次探险性考察,其结果,是导致大量中国西北文物流落到欧洲和印度的一些著名博物馆与图书馆中。对斯坦因运往国外的文物进行整理、编目与研究,是当今国际敦煌吐鲁番学所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译者说明:敦煌藏经洞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被偶然打开之后,一批又一批的外国“探险家”陆续来到这里,劫掠走了大批的经卷和其它文物文献。这些所谓的“探险家”,有的广为国际汉学界所知,而大多数却暗淡无光。了解所有的“探险家”与敦煌有关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掌握敦煌宝藏被盗取的历史真相,而且对于敦煌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不无益处。适值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一百周年之际,现谨根据有关文献,译介上个世纪之初一位俄国“探险家”与敦煌有关资料,以供参考。诸如斯坦因(Stein)、伯希和(Pelliot)、奥登堡(Olden、urg)这样一些中亚探险队领导人的名字,广为人知:探险队的活动也总是和他们的大名连在一起。然而,这些探险队中还有其他队员,虽然功不可没,却一直在很大程度上被上述大人物的光芒所掩盖。在本文中,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塞缪尔·马蒂洛维奇·杜丁(Samuil Martynovich Dudin,1863—1929)是参加奥登堡的两次中亚探险(1909—1910年在吐鲁番;1914—1915年在敦煌)的成员。虽然通常他只作为奥登堡的助手而被人提及,但实际上,他在两次探险活动中都表现得非常主动、独立,所以,他的...  相似文献   

3.
正稍稍熟悉一点中国近代文史的读者,不会不知道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这位"大名鼎鼎"的英国探险家。他在国际学术界、探险界、考古学界、东西交通史学界可谓"跨界大师",其三次在亚洲腹地的探险考古活动及其成果与著述,皆为近代文史学界所熟知。当然,在这三次斯氏探险考古活动中,其骗购巨量中国敦煌石室遗书,盗掘新疆和田、尼雅、楼兰遗址等恶劣行径,更让国人  相似文献   

4.
一敦煌遗书S·1475V(2)、V(3)两个卷子,“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分别拟题为《申年五月赵庭琳牒》、《申年五月社人王奴子等状上》。这两个卷子中有“(而火)脚”一词凡三见,现将有关文字摘录于次: S·1475V(2):  相似文献   

5.
英国梵语学家爱德华·詹姆斯·拉普生(Edward James  Rapson, 1861-1937年)是斯坦因中亚考察所获佉卢文文书的主要整理刊布者。本文通过对拉普生毕生学术活动的介绍,系统地勾画了以拉普生为主的英、法学者对斯坦因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中亚考察期间所获佉卢文文书的考释经过与考释成果。本文作者又结合自己1995年在英国国家图馆找到的照片资料和在牛津大学查阅的档案资料,对拉普生及其弟子布娄考释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所获佉卢文文书的经过首次做了披露。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和档案学──敦煌遗书档案国际研讨会综述冯培红1994年8月2日至5日,来自中国、日本、英国、美国和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敦煌学、档案学专家、学者共70多人在敦煌举行了由国家档案局、甘肃省档案局联合举办的第一次敦煌遗书及档案学国际研讨会。与会...  相似文献   

7.
中英关于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所获文物的交涉内幕王冀青英国考古学家奥莱尔·斯坦因爵士的第四次中亚考察是在1930年至1931年间进行的。关于这次考察的前后过程,笔者曾有过简单的介绍。①本文根据档案史料,对中英两国有关当局及其代表就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所...  相似文献   

8.
国际敦煌项目是促进敦煌文献保护、研究以及数字化的国际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曾先后在英国萨塞克斯、法国巴黎、德国柏林、俄罗斯圣彼得堡、瑞典斯德哥尔摩分别举办过五次国际会议,在敦煌遗书的修复、保护以及数字化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5年4月22~25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第六次会议,会议以敦煌遗书的保护与修复、敦煌纸张分析、敦煌文献数字化以及古籍修复等四个方面为主题,必将推动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向更深入的层次迈进,并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9.
美国收藏的敦煌与中亚艺术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6年至1987年,美国历史学者苏珊·伊丽莎白·莫洛索斯基(Ms.Susan Elizabeth Mrozowski)随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室王冀青学习中亚美术史,并拟以调查研究美国各公私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典藏的中亚文物为合作课题。1988年至1989年莫洛索斯基任职于华盛顿市史密森学会新建的赛克勒亚洲艺术博物馆(The Sackler Gallery of Asian Art,Smithsonian Institution),利用便利的工作条件为这项课题寻访到部分有关资料,由王冀青撰写成该文。莫洛索斯基于1989年底转往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学位。  相似文献   

10.
正敦煌藏经洞文物发现伊始就遭到英、法、日、俄、美等国以"探险"之名盗窃劫掠,致使五万多件敦煌遗书中超过五分之四流落海外,国内仅存不到五分之一。流散海外的敦煌文物被分藏于英、法、日、俄、美、印度、丹麦等十多个国家的四五十个机构中。一英国人斯坦因将劫自敦煌的9000多件文书和500多幅画按资助他探险的印度政府和大英博物馆之间的协议进行分配,印得五分之三,英得五分之二。实际上斯坦因偏心英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名敦煌学家王重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共同主办的“敦煌写本研究、遗书修复及数字化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9月17—19日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与会代表共70余人,分别来自中国、英国、日本等国。会议收到学术论约60篇,就敦煌遗书的收藏保护与数字化、敦煌写本研究、敦煌遗书修复、追念王重民先生敦煌学研究贡献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且参观了“王重民先生生平展”与“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展”。本对这次学术会议进行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12.
总第期从敦煌发现的图经谈方志的起源···················,·························……傅振伦(1)形象的历史 —谈敦煌壁画的历史价值······················……,.’’··············……段文杰(4)敦煌遗书概述································,···········,························……周王显(18)敦煌沿革与人口······························…  相似文献   

13.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了。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也有一百多年了。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探险,则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尤其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一西域探险团的缘起自十九世纪下半叶起,西方列强在对海外殖民地分割完备之後,又掀起了一股中亚(西域)探险考古热潮。其实,俄、英、德、瑞典、美、芬兰等国进入西域并从事科考…  相似文献   

14.
1907年斯坦因与王圆禄及敦煌官员之间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作者2007年5月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纪念敦煌学一百年(1907-2007年)国际会议"上提交并宣读的论文中译本.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其第二次中亚考察(1906~1908年)过程中,于1907年春、夏两季到甘肃省敦煌县考古.当时,敦煌县农民正在进行抗缴采买粮的运动,敦煌一带又流行瘟疫白喉.斯坦因乘敦煌县局势不稳定之际,利用敦煌县文武官员全力处理官民矛盾、无暇顾及文物保护的机会,在莫高窟与王圆禄道士秘密交易,骗购大批藏经洞文物.随后,斯坦因又利用敦煌县农民暴动后甘肃西部政局混乱之机,将藏经洞文物运出甘肃,造成敦煌文物的第一次大规模外流.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初,先后四次闯入中亚进行考古探险的英籍匈牙利人奥莱尔·斯坦因,从我国新疆、甘肃等地攫取了包括上万卷敦煌文书在内的大批宝贵文物。在西方世界不分青红皂白的喝彩声中,斯坦因一举成为声名显赫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和国际敦煌学家;与此同时,其空前的劫探行径,...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年三月至五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敦煌地区进行所谓的考古探险时,用各种花言巧语,诡称他是唐僧的忠实信徒,骗取了愚昧无知的千佛洞主持道士王园箓的信任,他以给千佛洞捐“功德钱”的名义,劫取了藏经洞里发现的各种经卷写本等敦煌遗书二十四大箱,绢画、麻布画、纸本画、刺绣等敦煌遗画和其它文物五大箱,共计二十九大箱。所有这些,斯坦因一共花了多少“功德钱”呢?以前主要有下而几种说法: 一、《敦煌石室记》(谢稚柳著,民国三十八年)第三页称,斯坦因花了三百两银子。  相似文献   

17.
任继愈 《文献》1999,(4):4-7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诸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余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余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继续整理、编目,作了大量工作.国家图书馆的这批敦煌遗书,部分曾以缩微胶卷的形式公布,但缩微胶卷有不少不足之处;部分从未公布,不为人们所知.今天全部公之于众,给世界文献宝库增添新内容,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8.
一、编写体例说明 (一)本编目体例参照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编目体例,详列如下: 1、编号项 1.1编号项 1.2分类项 1.3题名项 为文献的标准题名,敦煌遗书原件上的题名在第4项著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史《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 ———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田余庆  ( 1· 5 1 )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荣新江  ( 1· 6 5 )敦煌曹氏族属与曹氏归义军政权冯培红  ( 1· 73)“品位—职位”视角中的传统官阶制五期演化阎步克  ( 2·  3)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兼论中古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转变刘后滨  ( 2· 1 5 )北宋枢密院长贰出身变化与以文驭武方针陈 峰  ( 2· 2 9)《光明之城》伪书考黄时鉴  ( 3· 6 5 )“黑貂之路”质疑 ———古代东北亚与世界文化联系之我见王小甫  ( 3· 81 …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小谷仲男是日本研究中亚美术及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著名学者,现任富山大学教授。他曾长期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从事犍陀罗佛教艺术品的发掘工作,著有《犍陀罗塔克提夷巴喜佛教遗址的伽蓝配置》(1968年)、《塞种与大月氏》(1969年)、《阿富汗的希腊人城市爱·喀努姆遗址》(1971年)、《贵霜王朝与犍陀罗美术》(1976年)、《<旧唐书·大食传>中的人木传说》(1980年)、《遥远的犍陀罗》(1983年)、《从印度到中国石窟寺院的变迁》(1983年)等书与论文。1988年8月、小谷仲男教授来中国兰州大学,与敦煌学研究室进行学术座谈与交流,并与该室共同考察炳灵寺石窟等遗址。本文原发表于《富山大学人文学部纪要》第13号上,鉴于该文对敦煌吐鲁番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有参考价值,所述问题又值得引起进一步的讨论,我们特将译文发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