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术界讨论唐玄宗李隆基由一个英明之主而晚年致昏的原因时,宋代文人认为是打马球搅昏了他的头脑。名画家李公麟画了一幅《明皇击鞠图》。诗人晁说之在画上题了一首诗:“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日无复谏疏来。”李隆基确实是喜爱打马球,...  相似文献   

2.
李小坪 《文史月刊》2006,(12):46-48
1966年农历八月初四,著名学者、文人画家原石民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至今人们仍然对他的学者风范记忆犹新,对他的艺术成就敬佩不已。“原石民先生的画,无疑是文人之画”。陈师曾在他的《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说:“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其四者  相似文献   

3.
题画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样式。一首好的题画诗,能使诗情画意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有一位研究题画诗的同志说:“我国绘画发展到画上题诗,始于宋代文人画崛起时期;唐以前虽然也时有诗人题画之作,但却往往另写别纸而不是直接题在画上的。”(洪丕谟《历代题画诗选注·卷首语》)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后,推行了一种民族歧视政策,把各族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汉人四等,在法律、政治、经济上压迫汉族人民.并且取消了科举取士制度,致使一些士人被迫放弃科举这条路,或隐居山林、或依托山水、寄情笔墨来抒发胸中郁闷不平之气.中国的“文人画”就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得到了空前发展和变化,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其中山水画显得最为突出.由于山水画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的意兴,因此使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大量涌现.随着文人画的蓬勃发展,对“文人画”的要求也就进了一步,它不但要求画家具有文学修养把绘画作品变成诗、书、画熔为一体的艺术,而且还特别强调笔墨技巧的运用,讲求绘画作品要具有书法韵味,在创作理论上主张“以神求貌,以逸为上”,重视绘画创作中主观意兴的抒  相似文献   

5.
文人画即士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北宋前及宋初官僚和文人参与绘画活动的也不乏其人,但其画风与画工的作品无异。北宋中后期,文同、苏轼、黄庭坚等名家活跃在画坛上之后,大扬文人画的声势。苏轼首次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推出王维甚至顾恺之作为此系统的创始人,强调绘画要有诗一般的意境,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要求意境萧散简淡,主张即兴作画,兴之所至取其意气创作,  相似文献   

6.
万新华 《收藏家》2005,(8):75-75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是最有艺术天才的皇帝,传世宋徽宗画多为工笔,他领导的宣和画院也皆以工笔花鸟为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作没骨写意。《鸜鹆图》是北宋院体画的佳作,却有文人画的意境——布白疏密,以空灵简约取胜,显然是文人士大夫画家的格调,文人画家讲究诗意,以少许胜许多,《鸜鹆图》简逸明了,足以当之;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4,(3)
米芾(1057—1107),初名黻,字元章,自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曾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世居太原,后迁襄阳,北宋著名书画家,善画山水。他认为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已经被前人的陈法束缚,缺少新意,曾提出“天真”、“巧趣”、“生意”、“意趣”、“神采”等概念,主张“借物写心”(引见米芾《画史》),让画家的感情、主观见解自然流露,不受传统形式的限制。他把水墨大写意用于山水画,独创了“米点山水”的技法。当时人们评论他的画说:“元章所作山水,……天真发露,怪怪奇奇,枯木松石,时出新意”(《中国画家大辞典》)。这种画法是对五代以来,以荆浩等人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的补充,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8.
这是邹容《革命军》中引用过的一首诗(诗长,不具录)。多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邹容的作品。1974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邹容》一书说:“他又以辛辣的笔触,写了一首《奴才歌》,讽刺不许革命的奴隶哲学。”1975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辛亥革命前夜的一场大论战》一书说:“邹容还写了一首乐府《奴才好》”,“怀  相似文献   

9.
《沧桑》1994,(4)
王诜,字晋卿,并州太原人,北宋时画家.《宋史》记载其为将门之后,“能诗善画,尚蜀国长公主,官至留后”.他的画法学北宋李成、郭熙,又吸收了唐代画家李思训的金碧山水技巧,以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现存他的代表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峰图》,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院和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这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画家、诗人,被1937年7月27日《救亡日报》赞誉为“世界母性之楷模”的何香凝,于1935年10月在她画一幅《梅花》画作上题的一首诗。这首诗,正是何香凝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风亮节的生动、形象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是北宋大史学家,也是宋代理学的先驱者之一,欧阳修的史学思想和他的理学观点有联系,因此认识欧阳修的史学不能离开对他的理学观点的研究,不能把欧阳修的史学和理学分割开来。我们把他的史学和理学联系起来研究,考察其中的关联,又分析各自的特点,那么,我们对欧阳修的史学可以作出进一步的评价,可以对一些问题作深入一点的思考。《宋元学案》卷四《庐陵学案》介绍欧阳修的理学观点和他的学术思想渊源流变。这一卷《学案》中辑录的《易童子问》、《本论》反映了欧阳修学术思想的几个基本点。近代理学史著作有的注意到欧阳修在理学史上的地位,作了必要的述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美学史上的“形”、“神”辩难申自强一苏轼曾在题为《书都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的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意谓画贵神似,诗贵神韵及味外之旨;若但求形似,或窘于诗题,那是浅薄幼稚的。苏轼的这一见解本符合审美创造的法...  相似文献   

13.
夏竦是北宋前期的著名文人,诗、词、文兼擅。《全宋词》收其词2首,《全宋诗》收其诗103首,《全宋文》收其文565篇,本文即为其中能够编年的109篇作品进行编年,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在扬州发现一部蓝瑛的《山水画、题合册》(以下简称“合册”),实属难得的珍品。“合册”共二十页,十页为绢本山水,七页设色;十页题皆纸本,其中四页配诗(见图版叁、肆)画芯纵19.1、横14.7厘米。题词中有五页点明了作者创作的所在地点,其中一页写得最具体的是:“壬午夏日雨窗画於平山堂醒园”。“壬午”是崇祯十五年(1642),就是蓝瑛到扬州的的第一年。“平山堂”乃扬州北郊著名的风景胜地,是历代文人学者必游之地,“醒园”现已不存,其遗址当在今鉴真纪念堂的东北侧,现建藏经楼处,当年蓝瑛寄居于此,真是人在画中。  相似文献   

15.
《东方收藏》2023,(10):36-37
<正>中国古代绘画的类型包括文人画、宫廷画和民俗画,其中,与宫廷画、民俗画不同,文人画在技巧上并不追求形似,而是为了自娱、为了向内的自我观照与自我抒发。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诗是无形的,画是有形的,都有追求文学性的一面。董永智的作品就是好的体现和表达,一幅好的作品是有戏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直击灵魂。董永智作为一个文人,在知命之年开始学画,他将自己的诗文意境用于绘画之中,颇具特色。董永智的画文气足,高古不俗。  相似文献   

16.
元代是文人画兴盛发展的时期,在文人画发展史乃至中国美术史上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元代的文人山水画多取材江南一带风景,吸收了前代画家对南方山水的画法,“江南”这一意象因此成为后世画家反复描绘的对象。文章探讨了元代文人山水画在江南地区兴起的历史背景,并探究其艺术表现上的主要成就以及对后世画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故宫博物院藏北宋·王希孟绘《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末画院山水画中的精品。原画绢本,重青绿设色,画崇山峻岭、江天浩渺之景,其中点缀以屋宇寺观、桥梁舟船、气势雄壮开阔,一气呵成,笔墨工致,傅色艳丽,反映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从画中表现了大片竹林和江干平野之景来看,所反映的应是江南景色,和常见的北  相似文献   

18.
文摘精华     
文人爱竹趣谈李盛仙 竹之可爱, 世人共识。古往 今来,不少文人 与竹结下了不解 之缘。 晋代大书法 家王羲之的儿子 王敬之爱竹成 癖,他每到一个 地方居住,都要 叫人在宅旁种 竹。有人问他: “暂住何须尔?” 他指着竹子答 道:“何可一日无 此君?”后因称竹为“此君”。 唐代萧悦是著名的画竹大师。白居易对他极为推崇,曾作《画竹歌》诗评画:“万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惟一人。”足见他对萧悦画竹评价之高。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许多咏竹的诗句。如在《客堂》一诗中写道:“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  相似文献   

19.
鄂城县发现一处古冶炼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鄂城县汀祖公社汀祖小学屋后,有一个历来叫“铜灶”的古代冶炼场所。它的周围遍地是冶炼炉渣。“铜灶”附近(约一里之外)有一处历来叫“钢坑”的地方,深深的积水,据说从来没有千枯过,这应该是当时为“铜灶”提供矿石的露天采矿场。这里和大冶铜绿山一样,传说是宋代岳飞炼钢的地方,这并非无稽之谈。宋代文学家王十朋有一首题大冶铁山《宋高祖庙》的七绝诗可资佐证。诗曰:  相似文献   

20.
张燕飞 《东南文化》2001,(12):32-35
宋元时代,文人画兴起山水画大兴,人物画相对减少。明代绘画总体上承接宋、元传统,山水画、花鸟画方面流派纷出,各成体系。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呈山水画逐渐衰微之势人们是画山水之余,偶尔为之了。正如万历年问谢肇制的《五杂俎》中所言:“今人画以意趣为宗,不复画人物及故事。”明代人物画总体上落后于山水画.花鸟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