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时期的外籍税务司制与拉哈苏苏海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3年清政府在英、美、法等国列强的压力下,被迫签订了《海关税则》,使我国丧失了的关税自主权。拉哈苏苏海关的设置就是其中一例。从拉哈苏苏海关的设置可以清楚地看到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影响。拉哈苏苏海关遗址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等掠夺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
关于松花江河源问题及其主流认定过程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松花江干流名称的演变和对源头认定的变革,并根据“河源唯远”理论确定河源的方法,对松花江源头进行了论证,并列举了国内外著名大河源头确定的实例,得出结论:嫩江应为松花江主流,其源头就是松花江的源头,第二松花江是松花江主干的第一大支流,松花江长度从嫩江源头算起为2309km,应为我国第三大河。目前的“南源说”彻底改变了嫩江和二松的相互地位,喧宾夺主;“南北二源说”实质是折衷,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嫩江的防洪体系的完善和流域长远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3.
<正>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叶,伊万三世父子兼并了周围俄罗斯诸侯,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从伊万三世开始,俄国不断征服周围弱小民族和国家,侵略野心极度膨胀。1547年伊万四世公然自称沙皇,领土扩张活动更加疯狂。沙皇俄国对我国东北地区垂涎已久,早在17世纪30年代占领了东西伯利亚后,立即将侵略矛头对准了毗连的黑龙江地区。第一次武装侵入中国黑龙江地区,是波雅科夫的所谓军事“远征”。崇德八年(1643)底,波雅科夫在侵入精奇里江时,受到达斡尔村民的围歼,打死侵略军10人,重伤50人。这是黑龙江居民首次给沙俄侵略者以重大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早期抗俄斗争史的第一页。第二次入侵中国黑龙江地区的是以哈巴罗夫为首的“远征队”。顺治九年(1652)二月,当侵略军在松花江边附近闯入赫哲族居住的乌扎拉村(即今俄国伯利下六百五十余里松花江北岸银山地方,引自曹廷杰《东北边防辑要》中华书局1985年)时,被清军和居民打死打伤80多人,重伤哈巴罗夫。乌扎拉村之战是中国正规军对沙俄入侵者的第一次作战,揭开了中国军民联合抗俄的序幕。但由于清军指挥官海色的错误指挥,使这场反侵略斗争转胜为败。乌扎拉村之战后,顺治十五年(1658),继哈巴罗夫之后任哥萨克侵略军头目的是斯捷潘诺夫,在松花江口受到由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统率的中朝军队的痛击,“斯捷潘诺夫本人及其部众二百七十人或者阵亡,或者被俘”。“松花江口之战”是清朝抗击沙俄侵略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当顺治帝听到战斗获胜的奏报后,非常高兴,“命兵部察叙,以所俘获,分赐有功将士”。这次战斗,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在部分反映这次战斗的文章或文献中记述战斗的具体地址时,却有不同说法。本文对“松花江口之战”的具体地点加以考证,以正其误。一、“松花江口之战”地址的不同说法(一)战场地址在依兰说由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的著名清史专家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中记载“松花江口之战”时说:“一六五八年(顺治十五年)七月十日,斯捷潘诺夫带领五百名哥萨克窜到松花江上。沙尔虎达率清军分乘四十七只小船,在松花江和牡丹江的汇流处严阵以待……”松花江与牡丹江汇流处,即是在今依兰县县城西北江面。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依兰县志》大事记中记载:“1658年(清顺治15年),沙俄军斯捷潘诺夫部,自黑龙江窜至松花江、牡丹江汇合处的三姓城(今依兰)西北江面上,被宁古塔将军沙尔虎达击败。沙尔虎达率清军1400人,分乘47艘船只,将俄军包围。共毙伤、俘获敌军270余名,史称此战为‘松花江口之战’。”  相似文献   

4.
吉林作为地方建置名和城名、地名,最早始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吉林城得名于吉林江,即今松花江。传统观点认为“吉林”一词意为“沿”或“靠近”,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其正确含义是“带”或“一带”。  相似文献   

5.
冰雪吉林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娜  潇桦 《旅游纵览》2007,(2):54-55
<正>早就听说冬天的吉林天寒地冻,别有风情。2006年底,借助第十二届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召开的机会,我终于来到这座向往已久的城市,并深切感受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吉林,源于满语“吉林乌拉”,即沿江的城市。美丽的松花江成S形从城中穿过,形成了“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故吉林市又称“江城”。  相似文献   

6.
木兰县位于黑龙江省松花江中游北岸,立县至今仅八十年。 “木兰”一词系满语“吹哨引鹿”之意。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惯用桦树皮做成响笛,吹出一种“呦呦”的声音引鹿出山,进行狩猎。南临松花江、北靠小兴安岭余脉的木兰达河、白杨木河两岸的大片地区,适合女真人的哨鹿生活,木兰便成了这一地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7.
李宁 《文史春秋》2009,(9):23-28
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它与俄国人的渊源,要从19世纪末算起。1896年,俄国轮船“英诺森”号溯松花江而上,来到今天的哈尔滨市呼兰区,与中国人做农副产品生意。同年,有一位叫德金的俄国商人,开着他的“劳动者”号轮船,也从松花江到达哈尔滨,与当地人做牲畜交易。  相似文献   

8.
虎口脱险 1932年秋天,在风景宜人的松花江畔,坐着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子。他像是外地来的观光客,不时举起手里的小望远镜,饶有兴趣地浏览着江中的景色。其实,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观察的目标是远处的军港。 军港内泊着威武的松花江舰队,那是早年的奉军大帅张作霖为了称霸关外,花费巨款从德国购置的。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大举入侵东北,舰队来不及撤走,全部被日军掳获,改编为“满洲国”海军。 远眺成群的舰艇桅杆上飘扬着“协和旗”,手持望远镜的青年男子又恨又急,只盼  相似文献   

9.
侗族有较多原始文化的残余存在,主要体现在“补拉”文化中。当今侗族社会有两种独特的社会组织。一是“补拉”。“补拉”,侗语为“Pn4La:K10”,即“父亲与儿子”之义。补拉是当今侗族社会基层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每个“补拉”户数二三十户至一百户不等。它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相传有共同的祖先,执行内部禁止通婚等习惯法。在侗族,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于“补拉”而存在。二是与补拉组织相近似的“款”组织。三五个或者十几个相邻的村寨或“补拉”组成一个“款”。“补拉”与“款”的文化内涵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把二者统摄于…  相似文献   

10.
李宁  何冠群 《纵横》2009,(8):32-34
哈尔滨与俄国人的渊源,要从19世纪末正式算起。1896年,俄国轮船“英诺森”号溯松花江而上,来到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与中国人做农副产品生意;同年还有一位叫德金的俄国商人开着他的“劳动者”号轮船,也从松花江到达哈尔滨,与当地人做牲畜交易。德金有时在哈尔滨居住很长时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哈尔滨最早的俄国人。第二年,一支俄国筑路考察队也来到此地,为即将动工的中东铁路打前站。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哈尔滨市档案局机关党委(人事处)副主任科员胡珀与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凡教授合著的《拉哈苏苏旧海关——同江镇纪行》,由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为《黑龙江大界江百村纪行》系列丛书之一,全书14万余字,照片、图表80余幅,分为"同江镇概况"、"边疆重地的战事"、"多元文化形态"、"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五个部分,对同江镇的历史面貌和现实状况进行了比较充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棍噶札拉参是喇嘛教中的转世喇嘛,俗称活佛,又译作固帑干札拉参、棍楚札拉参。蒙古族教众尊称察罕格根,意为白活佛。全称为棍噶札拉参呼图克图穆巴图多普,“系甘肃洮州蒙古”。清同治二年(1863),携带亲族到新疆库尔喀喇乌苏土尔扈特部坐禅诵经,翌年至额鲁特喇嘛馆。他在蒙古族人民中颇著威望。清廷先后封他“呼图克图”与“伊师沙布咙  相似文献   

13.
格节河考     
格节河亦称葛金河,发源于小兴安岭支脉黑青山东麓,今鹤立林业局二林班作业区,东南流30余公里,经莲望水库东端,南流入松花江,成为黑金河、太平川、胜利三个乡与望江乡的界河,宽度约5—126米,平均深度3.5米。格节河在辽金时代称徒笼古水,又名多龙乌河。《黑龙江志稿》载:“多龙乌河,即金史徒笼古水。”《黑龙江舆地图说》也载:“多龙乌河,即金史徒笼古水,东流六十里,分两道入松花江。”《水道源流考》也明确指出,汤旺河经固木纳城(金之屯河猛安、元代桃温万户府故城)流入松花江。松花江从  相似文献   

14.
拉鲁湿地保护是拉萨市的一项环保工程。“拉鲁”,这是个历史延留下的称谓,过去是贵族拉鲁家的领地,是一块水草丰美、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城市天然湿地。 位于拉萨北城区的拉鲁湿地,现存面积为6.2平方公里,对拉萨市区起着调节气候、增加空气中氧含量、保持地下水位、过滤污水、维护生态平衡以及美化城市环境等重大作用另外,还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价值。应该说拉鲁湿地是拉萨城市的“肺”。 拉萨市环保局于1995年开始对拉鲁湿地进行初步调查。1997年组成考察小组,在自治区环保局的协助下,完成了湿地现状、社会、人文及地…  相似文献   

15.
勿吉地域西南部边至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勿吉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南北朝时代的少数民族。勿吉,是肃慎族系继肃慎、挹娄之后的第三个族称,见于史书约一个世纪(475—572年),后转称靺鞨。勿吉族的地域,史有记载,但由于前后史料说法不一,致使中外史家众说纷纭,分歧甚大。如过去,有的学者认为勿吉族的区域“为今吉林省东南地(指旧境,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东地属吉林省——笔者)”,有的说其根据地“以今哈尔滨附近最相当”;或说勿吉中心地在“石头城子”,或说其中心“应在今吉林省之北部(指旧境,同上)。今人论述勿吉地域,一些同志强调勿吉族的主要部分居住在今“吉林市附近”,或说自先秦至南北朝,肃慎族系一直有“吉林一带松花江沿岸”地;而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勿吉族和勿吉是两个概念,勿吉部在今五常县一带。归纳上  相似文献   

16.
在1986年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以前,滨洲、滨北桥是连接松花江两岸和黑龙江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7.
吉林雾凇     
《风景名胜》2010,(1):19-19
随着入冬以来气温的降低,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两岸出现雾凇奇观,犹如仙境般的美景吸引众多游人前粟赏景、拍照。雾凇又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  相似文献   

18.
一女真人的南下与《高丽史》中的“东女真”、“西女真”众所周知,女真族主要是由黑水靺鞨发展形成的。渤海亡国前,女真人基本居住在松花江中游以北及牡丹江下游以北、以东地区,与高丽并不接壤,双方之间极少往来。926年,契丹灭渤海,并在其故地立东丹国。可是,两年后契丹统治者就把东丹国和渤海遗民强行西徙。这是一次规模很大的移民。遗民中的大部分被迁至辽河流域及其以西、以北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的太阳岛、齐齐哈尔的明月岛和佳木斯的晨星岛 ,是松花江上的三个岛屿。这“日”、“月”、“星”各具魅力 ,各展风采 ,如果说松花江是条锦带 ,那么三岛则是三颗明珠。三岛各自成为三座城市的胜景 ,被视为家珍。哈尔滨人以有太阳岛而自豪 ,齐齐哈尔人以有明月岛而舒情 ,佳木斯人以有晨星岛而欣慰。三岛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太阳岛最大 ,面积 3 8平方公里 ;明月岛和晨星岛分别为 7 66平方公里和 1 1 2 5平方公里。树木葱茏 ,鸟语花香是三岛的共同风貌 ,绿色是三岛的主色调太阳岛上遍植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椴、柞等树木 1 0 0…  相似文献   

20.
居住在我省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大多善于驾驭“木马”。所谓“木马”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滑雪板。这是交通工具的一种,是我国北方古代民族的杰作之一。早在隋唐时期的渤海国的北面,今黑龙江下游至库页岛一带居住着流鬼人。他们很早就能制作这种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