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具有儒家思想特色的政治权力合法性理论——“正统论”中的理性光芒和政治智慧,主要体现在“正统论”中的超越合法性上。这种理论与意识形态以想象的方式按照某种惯例引导人去想象自己与自身所处的实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同,启发人从现实的角度思考人与历史、现实的关系,从而将“超越合法性”还原于人心。由此,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寻找能够重新凝聚民族精神的价值理性时,应提倡“中华主流精神”,使它有助于建构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结构模式,以参与新的世界史规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李仁武 《攀登》2001,20(3):10-1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虽然有着不同的角度和要求,但二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价值目标和实践取向。本就其相互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作了理论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倩  张超峰 《沧桑》2009,(1):137-138
认知程度的不同决定翻译水准的高低,表达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认知的差异。从“认知”角度来说,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存在个体差异,为了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和效果,译者应充分考虑源语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一。本文以斯珀伯和威尔逊“关联理论”为指导,简要探讨了该理论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钟艳 《丝绸之路》2010,(10):72-73
本文围绕肖像绘画中形似与神似,对比中西方传统绘画的理论,认为“形”与“神”是肖像绘画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并从中西美学和哲学的角度进一步说明肖像绘画中“形”与“神”的对立与统一,对于现代在日趋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的轻形、变形进行了详细解释,认为“形”与“神”在现代肖像绘画中是并重的一对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5.
孟子荀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与孔子一脉相承,在孝道观上也不例外,但其中不同的地方还是显而易见的。孟子从性善的理论基点出发,重点提出了“亲亲”为主的孝道观;而荀子则从“化性起伪”的角度,强调敬孝要合于“义”。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先生基于布洛“心理距离”美学理论指出,艺术的最佳心理距离是“不即不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解读壁画内容的视角。文章以沂源县栖真观道教二十八星宿壁画为例,通过对壁画空间、主题和人物角度的分析,结合艺术心理学理论,分析、感受“不即不离”之美在二十八星宿壁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孙一笑 《历史研究》2022,(5):159-178+223
近代早期欧洲种族主义理论以“前亚当论”的提出为先导。“前亚当论”属于批判基督教正统神学的一种“异端”思想,强调亚当并非人类共祖,人类族群有多种起源。古典多源论在近代早期欧洲的复兴,为“前亚当论”再现提供了理论依据。美洲及印第安人被“发现”,为欧洲学者从实证研究角度论证“前亚当论”的合理性提供了素材。在此过程中,“前亚当论”受到一些欧洲学者青睐,建构了与传统单源论叙事有所区别的种族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为西方殖民政治辩护,成为现代西方种族歧视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元话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以Hyland的理论为基础,介绍元话语的概念,功能和分类;同时借助这些理论分析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以论证元话语是实现享誉中外的“欧·亨利式结尾”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梦阳复古理论中的“格调”与“真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雅心 《丝绸之路》2009,(14):79-80
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倡导复古,后世对于这种复古理论的评价并不统一,这种差异性来源于其理论内部“格调”与“真情”的对立,这两种不同的诗学主张,在李梦阳的复古理论中,形成了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关系。因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评价李梦阳的复古理论。  相似文献   

10.
石德生 《攀登》2009,28(4):32-36
“国家与社会”理论作为研究社会运行机制的一种宏观分析框架,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由于研究者对“国家与社会”理论框架中“社会”一端的不同理解,使得“国家与社会”理论的中国研究呈现不同的特征。本文依据社会转型期前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职能及其关系变革,梳理了在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家与社会”理论所呈现的不同面相。  相似文献   

11.
"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当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外学者对这场运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了一批论文及专著,整理和公布了许多资料,目前在许多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大分歧,如关于"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基本动因问题、历史进程及其评价问题,对知青"返城风"及上山下乡运动终止原因等等,这些都有待研究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此外,在研究中还存在资料收集困难、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方法单一等困难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Increasingly, Chinese history is becoming a more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academic international history.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in light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whereby historical narrative has been able to go beyond more traditional standards of periodization, allowing, for example, Ming and Qing-era historical research to grow and develop qualitatively as well as quantitatively. In this sense, the field has greatly benefitted from the “ideological liberation” which followed in wake of the reform. However in a broader sense, this development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academic exchange. Communications amo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of Ming and Qing history, as well as of international history, has normalized in the years following the reforms. This has not only led to a considerable influx of “overseas” historical research to China’s mainland, but has also allowed for a larger-scale access to and citation of Chinese historical research by these overseas scholar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have, from this, established much closer academic relations with one another. This tremendous progress made within the field Ming and Qing-era historical research during the past forty years was established upon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scholars’ assiduous efforts as well as their increasingly frequent exchanges with international scholars and academics.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中国大陆学术界关于华侨华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世纪之交中国大陆学术界关于华侨华人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队伍的发展和许多有代表性的著作的出版 ,说明中国华侨华人研究不但在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已有显著的提高 ,而且研究领域扩大 ,视角拓宽 ,华侨华人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崛起。但中国大陆学者须看到与国际学术界的差距 ,加强对华侨华人的研究 ,在新的世纪把中国大陆的海外华人研究推向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  相似文献   

14.
作为海外华人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王赓武教授的治学方法对其研究以及该学科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王教授的成长经历与学术训练,探讨他由治中国古代史入手,转而侧重研究中国—南洋关系史以及东南亚华人史的时代背景及其学术含义。本文认为,坚实的中、西学术训练为他的学术生涯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他转入海外华人这一新兴领域的桥梁;而战后东南亚激剧的时代变迁则促进王教授的双重学术视野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双重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中国与东南亚的交互相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关怀以及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身份作为学术研究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于 50年代的中美关系和美国对华政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而对 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探讨还远远不够深入。美国学者对这一段外交史的研究带有较大的缺陷 ,其主流观点也经历了三次偏摆 ;相比之下中国学者的研究则相当滞后 ,零星的成果也是相当粗糙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大部分学者只关注这一时期的主要事态———越南战争 ,认为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基本上承继了 5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遗产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是 ,决定 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外交档案———约翰逊政府时期的“美国外交文件集”于年前刚刚解密。本文试图依据已获得的这部分档案材料对 60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次综述性探索 ,以期抛砖引玉 ,引起同仁对这一主题的重视 ,并展开争鸣。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对于美国汉学史的研究,多侧重于美国汉学概况、研究范式转变和著名中国学家及其著述的研究,而缺少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之影响这一角度研究的论著。论文就赴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这一论题作了总体性探析。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一批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华裔学者赴美潜心于中国文史研究。他们在美所从事的文史研究是美国汉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汉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对美国汉学的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开拓美国汉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In the middle of the 1980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launched a campaign of poverty relief entitled the"Eight-Seven Plan to Attack Poverty".Later scholars from the China Tibetology Research Center follow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by conducting comprehensive academic studies.Subsequently, scholars closely observed the family of Lhundrup Tsomo and her community,Chundul Village in Lhundrup County of Lhasa,for ten years.In this paper and others to come,a series of"Lhundrup Tsomo's stories:Studies in the ...  相似文献   

18.
In the wake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Chinese scholars have welcomed in the resurgence of historical social research. Looking back over the past 30-odd years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it could be said there existed four general periods: A brainstorm period, an initial “beginning” period, a period of maturation and lastly an expansion period. From looking at the context of [it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it is clear that scholars researching Chinese social history were, from the beginning, focused on how exactly to define “society.” This, however, resulted in much debate about the different concepts of social history itself. Though the matter has yet to be settled, the ultimate research objective for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social research is in its pursuit of truth. In recent years following the dissolution of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viewpoint(s) established by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have also provided forth a new horiz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ical soci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魏宏运教授是中国现代史研究的知名专家,是20世纪50年代最早投身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在主持华北抗日根据地史料的收集整理,率先与国外学者合作进行口述史调查研究,改进、拓宽民国社会史研究的方法与领域,培养中国现代史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积极推动中国现代史研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以来,西方学术界对毛泽东“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成因、内容、历史作用及局限性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考察,提出了一些较有新意的看法。西方学:术界的这些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外深入研究毛泽东外交战略和新中国外交史,对当今中国学者深入研究毛泽东外交战略和新中国外交史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