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著名学者梅棹忠夫提出的“文明的生态史观”影响巨大,为认识和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特别是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加以检证,“文明的生态史观”存在许多漏洞,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模式不能成立,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日本文化论也具有过分拔高日本文化的倾向,这是我们所不能苟同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之间经常发生着冲突和矛盾,也就是说,如何保存历史文化、文物一直是城市建设中无法绕开的难题,至今也没有一个圆满的解决思路。一提起这个问题,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梁思成当年为完整保护北京城所作的抗争和悲剧性的结局。殊不知,作为知名的历史学家和分管文物保护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也是一开始就由于其双重角色而陷入了建设和文保的矛盾和尴尬之中。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在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涤荡之后,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遗产流传了下来,它们承载着城市对文化的表达和对文明的传扬。而历史建筑则是城市的名片,它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融为一体。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中,这些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它们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延续,可以促进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以蓟州文庙为例,探究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历史上不同文化传统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和见证,展现了不同城市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底蕴。在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迁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其赖以存续的环境正日益严重地受到侵蚀和破坏。“六朝胜地、十代故都“的南京目前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利用丰富的地方志资源,为保护利用南京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们方志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建设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记忆和城市文化品格日渐丧失。如何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历史文化记忆且在当下语境中建构城市历史建筑的现代价值,是一个实践上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将伽达默尔的空间艺术理论应用于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和有效利用等实践之中,借助对历史建筑"偶缘性"特征的阐释,让历史建筑与生俱来的原始生活目的延续传承,成为城市历史记忆的生成者;借助对历史建筑"装饰性"特征的阐释,让历史建筑"反作用"于当下空间境遇,完成对城市文化品格之当代构建。在哲学诠释学空间艺术理论解读之下,历史建筑就能够承担起记忆城市历史文化品格、弘扬城市文化精神价值之重任。  相似文献   

6.
燕淑梅  ;段培鹤 《沧桑》2014,(6):122-125
扬州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积淀,体现在扬州的现代城市发展中,诸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因素都在或隐或显的影响着整体城市规划布局和建设进程。这在中国各地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特别是在持续快速拓展现代文明的今天,保持并发扬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优秀基因,避免城市建设的同质化,彰显丰富多彩的地方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之路,启示性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7.
2000年10月16—19日,“北京史研究会成立20周年暨北京史研究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1)北京城市现代化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2)北京文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3)20年来北京史研究的重大成果。与会者认为,北京是六朝故都,现代化进程是从近现代开始的。20世纪初,清朝灭亡,现代化逐步展开。清华大学副教授张复合认为,北平和平解放后,北京城市建设进一步展开,现代化步伐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北京城市现代化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北京城市现代化一开始,就对北京故都风貌产生破坏,现代化建设与故都风貌保…  相似文献   

8.
田培湘 《神州》2013,(32):43-4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受国际形式的影响,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入了生态概念,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努力建设城市生态园林,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城市生态园林规划的概念入手,对生态园林规划的思路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诠释了城市文化建设与博物馆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不同门类的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所陈列展览的内容是这些城市或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一座城市若没有博物馆就彰显不出其高雅的文化品位,因为它表现了该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的文化底蕴,并给人们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伴随着现代化的社会进程,博物馆与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显得更加密切,所以,我们在进行城市文化建设时,要把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市在地理、生态、经济等方面对所在区域的背负和依托,城市文化不可避免地与区域文化发生同构、认同现象。但至近代,随着中国现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逐渐成为独立于乡村存在的异质实体,城市文化也实现了对区域文化的全面超越,显露出自身独特的文化个性,并深刻影响了区域社会风尚,丰富、提升了区域文化的内涵与品位,引领区域文化实现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11.
区,降及元初,虽“昆明”的族称在史籍中已逐渐被所谓“乌蛮”、“罗罗”取代,但很有可能在民间照常沿用而被官方采纳用作地名。其二是与唐初“昆州”、南诏“昆川”有明显的传承演进关系。对此,《元史·地理志》说:“昆明,中,倚郭。唐置(昆州) ,元宪宗四年,分其地立(昆明)千户二。至元十二年改鄯州,领(昆明)县。二十一年,州革,县名故。”从中不难发现,“昆州”与“昆明县”之间确有内在联系,而夹在其间的过渡性地名“鄯州”,则显然是从先前的“鄯阐府”转化而来。然而尽管这些解释已足够充分,且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称谓用作…  相似文献   

12.
从形态与结构看凤林古城应该是一座王城。但其所呈现出的规则与不规则共存的现象也表明它仍处于初始形态。尽管考古发掘与历史文献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仍然基本上可以把凤林文化认定为挹娄的文化遗存。通过对汉魏时期东北亚历史的考察,可以看到包括朝、日两国在内的东北亚各民族都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国家阶段。凤林文化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在公元3世纪中叶至公元4世纪中叶,"肃慎族系"的挹娄也已进入到了国家阶段。这说明凤林文化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文明源头之一,它的出现填补了东北亚历史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13.
Culture‐led projects have long been part of strategies to regenerate cities in advanced capitalist economies. In recent decades those projects also have become a focal point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post‐socialist cities. This study argues that an attempt to reimage(in)e the city of St Petersburg through its culture‐led flagship project, Mariinsky Theatre–2, has generated significant changes not only to its built fabric, but also to its social fabric. In the context of a post‐socialist city,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he urban space of the historical centre is being contested by its urban users, often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 including the impacts of the culture‐led project on those perceptions. Civic awareness about social exclusion and inclusion in urban space is on the rise in this post‐socialist city.  相似文献   

14.
城市之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之重要资源。本文就当前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几个重要但研究又较为薄弱的理论问题,即研究城市历史文化的意义与作用、关于历史城市之界定,城市历史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具体见解;以期深入推进城市历史文化之理论性与实证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Long before 1979, Chinese historical research had been dominated by the theory of the Five Modes of Production , according to which the whole Chinese history as well as the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had been developed from the first MOD to the last one by one. The modernization theories prevailed during the 1950s and the 1960s, bringing about another uni-linear model of historical changes. For example, W. W. Rostow designed a five-stage process as a universal frame work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which each society could find its position in this uni-line. The task of the less developed societies is just to introduce modernity from the modernized societies so that they can make some developments. Thus modernization is a uni-direction movement as well as a uni-linear process. After 1979, modernization as a new paradigm has been accepted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hinese historians. The increasing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es have encouraged such an acceptance, but, admittedly, as a new conceptual system that corresponded to the historic breakthrough and the new direction towards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is acceptance also showed the crisis of paradigm , that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ew themes and the old ones that had dominated Chines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modernization paradigm based on monistic multi-linear theory considers modernization as a unique breakthrough in history, a great transformation around the whole world, and a historical process that does not have a given ultimate aim and value but different models and routes. The monistic multi-linear theory 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s open and all-embracing in historical studies. A variety of historical paradigms is favorable to prosperity of Chinese history.  相似文献   

16.
郭常英 《史学月刊》2002,(11):112-115
在福建武夷山举行的中国东南地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集中讨论了东南地区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变迁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化各个领域,包括城市、乡村、宗教、台湾、人物等诸多方面。研究内容层面宽,时间跨度大,是本次会议的特点,尤其是与会学以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姿态对有关问题用新的方法进行探讨和阐述,使会议始终呈现非常活跃的学术气氛。  相似文献   

17.
吴良镛教授是著名学者,同时也是一名坚定的文化遗产捍卫者.他不仅在建筑、城市规划、教育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而且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也开辟了许多重要的和基础性的工作.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蕴藏一直情有独钟,不仅在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视文化的影响因素,对历史文化名城古建保护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为宣传保护历史文物及自然生态环境不遗余力."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教授针对北京旧城和其他历史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实践,总结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长期研究而提出的理论.他创立了"广义建筑学"理论,采用"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扩大传统建筑学的概念和视野,推动建筑学科的进步.在"人居环境科学"体系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晚清至民国时期陕西基督教宣教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文化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区类型,目前在我国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并没有受到重视。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分布多以形式文化区,或是感觉文化区的形态出现,很少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文化区。本文则通过对晚清至民国时期陕西基督教宣教区进行个案研究,指出以功能文化区形式出现的宣教区,其空间结构特征,一方面受制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地域格局,另一方面,则与各差会在陕西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权力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Recent criticisms for culture concept targeted a vision of culture as a hermetically sealed synchronic entity tied to a spatial unit. The article urges the historiciz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itself, rather than discarding it altogether. Culture constitutes historical processes of the interpenetration between two mutually constituent forces: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 Culture through time requires a re‐examination of such concepts as “hybridity,”; “cosmopolitanism,”; and “historical discontinuity of the present from the past.”; Three cases of Japanes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are presented as examples of possible ways to historicize anthropology.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加快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通常显示着这个城市既往文化创造的极致.泉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世界多元文化的汇合之地,而泉州老城区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好见证.泉州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切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成绩斐然,但也存在较多问题.研究采取相应对策乃是当务之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