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门三将军     
正江西吉安市有一个叫渼陂的千年古村。从这个方圆仅1平方公里的村庄走出了3位开国将军:梁兴初中将、梁必业中将、梁仁芥少将。他们3人同姓且同族,但辈份不同。他们都是梁氏"耕读为身家之本"文化的受益者,但因出身贫寒,3位将军都只上过三四年学。他们都是1930年参加红军,梁必业、梁仁芥同一天人伍,梁兴初、梁必业则在同一支主力部队分别任军、政主官。梁兴初:铁打的"万岁军"军长梁兴初(1912-1985),  相似文献   

2.
吉安自古为“文章节义之邦”,历史上名人辈出,古迹众多,“庐陵文化”在国内外影响深远。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吉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注重巧打“庐陵文化”牌,充分发挥吉安井冈山革命文物和历史名人文物古迹这两大优势,以促进旅游经济在吉安的大发展。为此,吉安市聘任原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院院长、历史文学家周銮书为顾问,设立“庐陵文化研究所”,建立“庐陵文化园”,邀请周銮书教授在有关区、县举办“庐陵文化学术报告会”,掀起研究、开发“庐陵文化”热潮。与此同时,该市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加大了重点文物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3.
回到古夏州     
刘勇 《文史月刊》2022,(4):59-63
<正>每个山西古村都蕴藏着众多历史故事。发现一处古院落,查到一条史料,都是为丰富古村记忆添砖加瓦的过程。有了这些,我们的古村才有了灵魂,古建民居、民俗文化的根才会更牢。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下州村,本名夏州,是一座有着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古村。夏州古村文化,就在我们考察思考的点滴之间逐渐汇聚。  相似文献   

4.
正《明史》载:"南有潏水,亦曰泬水,合涝水,俱北流入渭。"~((1))涝水与潏水相合的记载亦见于《大明一统志》:"涝水,出鄠县南山涝谷,合渼陂,水流至长安县界入潏水。"~((2))按,嘉靖《陕西通志》载潏水自南山下分为二流:一水西北流合镐水为交河,西注丰水,一水为引入西安城的通济渠;~((3))万历《陕西通志》载潏水"西北流,经昆明池入渭"~((4))。潏水与涝水相距较远,无法相合,《明史》《大明一统志》此两条记载皆误。关于潏水与涝水的流向,  相似文献   

5.
正杜修经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五上井冈山;因"八月失败",在《毛泽东选集》中被五次点名批评;一生两次脱党、三次入党。下面将通过一些档案资料和亲历者回忆,反映杜修经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6.
也许很多人都没听过唐模这个地方,顾名思义就是“唐朝模范村”,它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北边,这是一座唐朝历史古村,这座典型的徽派村落虽然不如宏村、西递精致,但非常适合想找个清静的古村闲逛度假,也因此它常登上“冷门徽派村落”的榜单.檀干溪穿村而过,溪两边是石板古街和开发原始的古民居,人烟熙熙攘攘,完全就是一幅正儿八经的古村样,漫步水街,赏各色石桥和徽派建筑,在临水长廊的美人靠上小憩.  相似文献   

7.
段刘娇 《神州》2013,(17):43-43
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经的地区大都是客家人聚居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无不烙印着客家人、客家山歌、客家文化的痕迹。炎陵客家山歌是炎陵客家文化最突出的符号,在思想教育创新、文化价值认同、井冈精神形成等方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经的地区大都是客家人聚居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无不烙印着客家人、客家山歌、客家文化的痕迹。炎陵客家山歌是炎陵客家文化最突出的符号,在思想教育创新、文化价值认同、井冈精神形成等方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2012,(12):118-119
最美古村楠溪江古村楠溪江古村落群它们就像是上天洒落人间的珍珠,被蜿蜒而下的楠溪江串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在这里,山水文化与古村文化高度结合,耕读文化与宗族文化相互交融,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无限默契。  相似文献   

10.
杜修经,一位知名的党史人物,1907年10月出生于湖南慈利县,三次入党,两次脱党,四上井冈山.后因机械地执行上级指示酿成严重错误,被毛泽东四次点名批评。去年央视热播剧《井冈山》第26-28集,讲述的就是红四军主力冒进湘南、最后导致失败的故事,其中人物原型就有杜修经。  相似文献   

11.
崔微  吴若峰 《旅游》2006,(9):56-65
庐陵是吉安的旧称,经常听到有点文化的吉安人说“庐陵文化”这四个字,哪怕是在吃饭的时候,一边嚼着赣菜一边便听到邻桌的吉安人“哇啦哇啦”地用当地话聊天,别的听不懂,但那四个字不一会儿就会越过桌子带着菜香飘进耳朵来,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吉安人得意得有道理,庐陵文化就在那些遮天蔽日的古樟树掩映下的村落中,这四个字无不被生动地还原着,古宗祠恢宏壮观,古民居自然明朗,古街道店铺林立,古书院墨香犹存,古池塘星罗棋布,牌坊、门楼、楹联、木雕、石刻,还有教堂和码头,穿行其间,恍如隔世。这一切都与村外古樟、稻田、水塘、青山、水牛所构成的农耕生活交映着,宛如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2.
在井冈山的一处山坡上,曾经生长着一株郁郁葱葱的大树。它的树干直指苍穹,它的  相似文献   

13.
正隐居在密林深处鲁古村地处墨脱县最北端,靠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深隐在高山密林深处,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就是悬于山腰绝壁之上细如羊肠的小路、数座简易的钢索吊桥以及数十根看上去细如游丝的溜索。这里的门巴、珞巴、藏等民族长期居于深山。冀文正先生曾是国内首批进入鲁古村的两名汉族同志之一。从他的记述中得知,鲁古村人在高山陡壁上建起一座座凌空悬挂的木屋、木楼,一  相似文献   

14.
元代初期江西庐陵一地出现了众多文人,包括刘辰翁、邓光荐、赵文、赵功可、王炎午、龙仁夫、刘将孙、刘岳申、刘诜、刘参、刘巨川、曾闻礼、艾幼玉等。由于同出庐陵,且多直接或间接受刘辰翁的影响,在文学思想主张和文风趋向上有着某种共性,因而最后成为一个有以地域为标志,并有着紧密联系的庐陵文人群落。庐陵文学中,文胜于诗。庐陵文章盛于元代,在元代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诗则次之。而在众多的庐陵文人中,赵文和三刘,即刘将孙、刘岳申、刘诜的文学成就尤其斐然,代表了元代庐陵文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曾爱娣 《旅游纵览》2013,(8):167-168
白鹭古村具有古村落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白鹭古村的旅游开发必须建立在厘清其价值多重性的基础之上。本文依据田野调查和当地政府的相关文件资料,提出文化积淀的传承性、古建景观的保护性、综合效益的优化性是白鹭古村旅游开发的多重性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行走在被岁月磨光的青石板路上,抚摸着墙体被风雨无情冲刷的印痕,看着夕阳给这座古村镀上的一层金色,感受着它的韵味和生命的脉动。你会感觉到"现代的田园生活"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平静、祥和,与城市里的浮华、忙碌截然不同。滥觞于东白山的开化江滚滚而来,穿过两岸的银杏树林,在狮岩山下折了个弯,又向繁华的西施故里流去。石佛村地处诸暨市城东方向,距市中心三公  相似文献   

17.
余伯流 《百年潮》2014,(12):63-68
正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的诗词大都是在"马背上吟成"的。毛泽东是硝烟中的伟人,马背上的诗人。从大革命失败到红军长征,在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整整七年(1927年10月至1934年10月)的战争风云和峥嵘岁月中,毛泽东军旅沉思,马背行吟,一共写了11首诗词(其中秋收起义1首,井冈山1首,中央苏区9首)。这11首诗词,是中  相似文献   

18.
元代初期江西庐陵一地出现了众多文人,包括刘辰翁、邓光荐、赵文、赵功可、王炎午、龙仁夫、刘将孙、刘岳申、刘诜、刘参、刘巨川、曾闻礼、艾幼玉等。由于同出庐陵,且多直接或间接受刘辰翁的影响,在文学思想主张和文风趋向上有着某种共性,因而最后成为一个有以地域为标志,并有着紧密联系的庐陵文人群落。庐陵文学中,文胜于诗。庐陵文章盛于元代,在元代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诗则次之。而在众多的庐陵文人中,赵文和三刘,即刘将孙、刘岳申、刘诜的文学成就尤其斐然,代表了元代庐陵文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闽南宝地"长泰,自古以来就有粮仓的美名,历代建有东仓、北仓、礼字仓、农字仓等70多座粮仓。作为传统农业古县,经济发展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此长泰历代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比较著名的古陂水利工程有双圳陂、颜甫陂、鸣珂陂等,其中双圳陂有闽南"都江堰"之称,至今仍有万余亩农田受益。这三处水利工程是群众自发组织修建的,体现了人民群众巨大的创造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蒋琴 《神州》2009,(1):84-85
在红军初刨时期,有一位跟随毛泽东、朱德英勇奋斗,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党代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记载着他不朽的名字——何挺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