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涪陵小田溪出土的虎钮錞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2年,四川省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及涪陵县文化馆在涪陵小田溪清理和发掘了三座墓葬。小田溪二号墓除出巴文铜器之外,又出虎纽錞于一(见本期《四川涪陵地区小田溪战国土坑墓清理简报》图二一)、钲一(同上图七左)。錞于形制特小,无纹饰。钲亦较小,上有巴文作(?)形,下并列二篆文"王"字。錞于与钲同时出土,过去在安徽宿县和寿县都曾发现过。《国语·晋语》卷十一(赵宣子曰):"是故伐备锺鼓,声其罪也,战以錞于、  相似文献   

2.
虎钮錞于用初探邓辉于,是青铜文化中带有区域色彩的民族文化精品。器形庄严,铸技精湛,时代跨越了春秋战国至汉代时期。从东向南沿长江流域而上传播与发展有其自己的轮廓。然而,有关于的用途,古史文献中记载十分有限,仅《周礼·地官·鼓人》中云:于是一种古代乐器,...  相似文献   

3.
本文撰者对南宋著名目录学家陈振孙(1179-1262)及其《直斋书录解题》研治甚勤,著述亦富,然前此于振孙评诗数据之辑考工作,则未遑进行.本论文乃就《直斋书录解题·集录》中<楚辞类〉、<总集类>、<别集类>、〈诗集类>、<文史类>著录之资料,另据振孙所撰《白文公年谱》、〈玉台新咏集后序>,并参考宋人周密(1232-1308)《齐东野语》、元人韦居安(1268年进士)《梅磵诗话》,用分类法以辑考振孙评诗资料.计分“《直斋书录解题·集录·楚辞类》所收振孙评《楚辞》著作资料”、“《直斋书录解题·集录·总集类》所收振孙评诗总集资料”、“《直斋书录解题·集录·另集类上》所收振孙评唐人诗资料”、“《直斋书录解题·集录·别集类中、下》所收振孙评宋人诗资料”、“《直斋书录解题·集录·诗集类上》所收振孙评魏晋至唐、五代人诗资料”、“《直斋书录解题·集录·诗集类下》所收振孙评宋人诗资料”、“《直斋书录解题·集录·文史类》所收振孙评诗格、诗话资料”、“振孙《白文公年谱》中评白居易诗资料”、“振孙评徐陵《玉台新咏》资料”、“振孙评张维诗及其自赋诗资料”、“振孙评沈作喆〈哀扇工〉诗资料”等十一类,共辑获资料129则.内容庶属繁富,故撰者完成此文,应可视作《直斋诗话》,况又能补其前此研究之所未及,故殊有贡献.  相似文献   

4.
先秦铜铎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铎与甬钟、纽钟、鎛钟及钲、錞于一样,是先秦时期先民们创造的一种青铜乐钟。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虽较其他几种乐钟略晚,但沿用的时间并不短。《古今乐录》云:"凡金为乐器有六,皆钟之类也:曰钟,曰鎛、曰錞,曰镯.曰饶、曰铎。"可知在"钟"这个总的名称下,实包含了若干(至少六种)不同的青铜乐器。  相似文献   

5.
古磬     
磬是中国的古代乐器之一,它开始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原始的舞蹈,以敲击石器为节拍,《尚书》中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种石就是原始的磬,它是动作的指挥,歌詠的节奏。一切文化艺术都起源于劳动。磬的原始形式,也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殷墟遗物中曾发现过许多特磬,收入《殷墟古器物图录》中的就有五、六个。这些磬多作鲸鱼头的形状,"股"与"鼓"尚不分明。这种特磬便是大磬。《尔雅·释乐》:"大磬谓之  相似文献   

6.
最近承蒙湘西朋友告知,在湘西的大庸、吉首、靖县又新发现了一批虎纽錞于,个别錞于上还有一些图案符号.这样,在湘西一带先后发现的虎纽錞于,据统计,其数量近四十件,这些古代青铜乐器在湘西地区的陆续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南方的民族和湘西的古代历史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本文试就新发现的这批虎纽錞于作些简要的介绍与论述;并向专家和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7.
錞于,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錞于的铸造始于春秋,绝于东汉魏孝武帝被高欢所逼西迁,在那“雅乐废缺”的年代,“自蜀得之的錞于,已成为绝世古物。”但个别民族直到宋代还有铜鼓与錞于合奏的风俗,总之錞于使用的历史时间很长,流传地域也较广,然而汉水流域发现甚少,安康出土的这件虎钮錞于,可谓初见。这件虎钮铜錞于,是一九七四年在安康  相似文献   

8.
正《说文解字》曰:"沐,濯发也。""浴,洒身也。"《诗经·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沐。"还有《公羊传·隐公八年》:"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等等,这里的"沐"都是洗头发的意思。而《论衡·讥月》:"浴去身垢。"《左传·文公十八年》:"二人浴于池。"这里的"浴"都是洗身的意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这一句更充分说明,"沐"和  相似文献   

9.
錞于,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錞于的铸造始于春秋衰于东汉。在“魏孝武帝被高欢所迫西迁,雅乐废缺”的年代,自蜀得到的錞于,已成为稀世的古物。个别的民族可能延续的时间较长一点。总之,錞于使用的时间很长,但汉水流域却发现甚少,安康出土的这件錞于,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之物。这件虎钮铜錞于,是七四年在安康县土产公司废旧物资中拣选出来的。据了解出土于安康五里月河北部,拣选时下部残缺,现已复原(图版壹)。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七月三十日,利川县凉雾区农民方宗田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发现一件造型精致、保存完整的古代巴人军用乐器——虎钮錞于。此件錞于用青铜铸成,高62厘米,腹径42厘米,重18公斤。顶部虎钮佇立,栩栩如生。经初步鉴定,此件錞于为战国早期巴人遗物,距今2000多年。此件錞于在利川出土为研究古代巴人在鄂西的活动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錞于出土后,方宗田同志主动向  相似文献   

11.
《论语·尧曰》中的"历数"实指历法而言,顾颉刚据汉宋学者以"历数"为帝王历运之义的解说以证《尧曰》为邹衍之后的作品是不能成立的;将上博简《孔子诗论》中"诗无隐志"的说法与《左传》《国语》等文献的相关说法结合起来看,可知春秋时《尚书·尧典》中"诗言志"的说法已然流行,并非出于战国中后期;《尚书·皋陶谟》中的"五辰"应为"三辰"的误写,故不能做为《皋陶谟》有取于阴阳家思想而为伪古书之证。  相似文献   

12.
货郎担     
<正>货郎担是摇着鼗鼓走街串巷贩卖日用小百货的"移动商店"。因挑担者多为年轻男子,故称作"货郎"。这也是一个古老的行当,宋代画家李嵩曾就绘有《货郎担图》,《清明上河图》中也有两架货郎担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出土的錞于、钲、钟一组青铜乐器做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这组乐器属铜锡铅三元合金,錞于、钟含有微量砷;均采用范铸法分批、分部件浇铸而成,各部位合金比例不尽相同,錞于的合金比例差别较大。通过微痕信息观察,器身上的部分巴蜀符号为刻划成型而非铸造;器物用途可能仅为陪葬品而非实用器。  相似文献   

14.
<正>白鹭天生丽质,纤细、轻盈、矫健、修长,全身披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白鹭因其美丽的外形、优雅的姿态,得到人们的宠爱。我国古代《诗经·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白鹭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唐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更写出了古人对它的赞美,彰显出白  相似文献   

15.
蚩尤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蚩尤氏的图腾《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龙鱼河图》:“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任昉《述异记》:“俗云(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又说:“今冀州人掘地得骷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觝,汉造角牴戏,盖其遗制也。”《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徐完元《帝王世纪辑存》:“黄帝杀蚩尤,其皮为鼓,声闻百里。”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大荒北经》引《广成子传》:“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以馗牛皮为鼓,九击止之,尤不以飞走.遂杀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出土的錞于、钲、钟一组青铜乐器做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这组乐器属铜锡铅三元合金,錞于、钟含有微量砷;均采用范铸法分批、分部件浇铸而成,各部位合金比例不尽相同,錞于的合金比例差别较大。通过微痕信息观察,器身上的部分巴蜀符号为刻划成型而非铸造;器物用途可能仅为陪葬品而非实用器。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博物馆藏有一组錞于,是1962年2月于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区木树乡出土的。当时共出土錞于五件、残钲一件、残甬钟一件,除其中一件锌于残损过甚,未能保存,其余都由我馆征集收藏。  相似文献   

18.
释《庄子·养生主》之“割”刘乃叔《庄子·养生主》:“良疱岁更刀,割也;族庙月更刀,折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句话。但其中的“折”,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从清代俞樾的《诸子评议》、王夫之的《庄子解》、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到今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曹础基...  相似文献   

19.
《金史·地理志》记述石州旧名为昌化军,兴定五年复隶晋阳。利用本证方法,结合相关地理文献,指出"昌化军"实为"昌化郡",始得名于唐天宝元年;所谓"晋阳"绝非一具体的行政区地名,而是"晋阳公府",即指称金末"九公封建"之一郭文振总领专制河东北路。  相似文献   

20.
舉輦司馬     
孫正軍《也説〈隋書〉所記梁代印綬冠服制度的史源問題》(《中華文史論叢》2011年第1期)認爲《隋書》所載梁制實以《宋書》爲基礎。其中引到《隋書·禮儀志六》有"輿輦、迹禽、前驅、由基、强弩司馬",對應的《宋書·禮志五》作"舉輦"司馬,《通典·天子諸侯玉佩劍綬璽印》引文亦作"舉輦"。《隋書·食貨志》述晉世蔭客之制有"轝輦"司馬,查《晉書·食貨志》則作"舉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