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鑫 《神州》2013,(31):5-6
以《最后一个匈奴》为代表,高建群小说营造了一种特有的创作情结,被称为“匈奴情结”。有别于历史上对于一个游牧民族的特定称谓,高建群熔铸于作品中的“匈奴情结”更多地表现为匈奴记忆基础上的主体精神构成,历史的匈奴与作家内心完成了古今对接,并且通过笔下的人物一一呈现出来。“匈奴情结”在时代精神的召唤下被唤醒,在时代的召唤与匈奴的历史中审视高建群的匈奴情结,还原作品中的标志性精神构成,是高建群小说的重要欣赏维度。  相似文献   

2.
匈奴进入欧洲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匈奴人也自称是炎黄子孙。战国时期,匈奴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常南下攻扰中原,我们所熟知的“修长城”、“公主和亲”、“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等历史重大事件,都记录着汉与匈奴的纷争与和解。  相似文献   

3.
汉与匈奴第一个和亲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与匈奴第一个和亲约考述葛亮关于汉与匈奴第一个和亲约,至少有三组问题需要重新讨论。第一,这个和亲约,在汉与匈奴关系中占有何种地位?《通典》、《册府元龟》、《资治通鉴》叙说汉与匈奴关系史时,对于此约只字不提,这表明,三书认为此约在汉与匈奴关系史中,不占...  相似文献   

4.
赵新正 《丝绸之路》2009,(10):41-42
汉武帝时期,汉和匈奴之间发生了大量的战争,期间出现了许多匈奴俘虏。如何安置这些匈奴俘虏是摆在汉武帝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通过论述汉武帝对归汉匈奴的态度和安置方法,试图对正确评价汉武帝在汉匈战争中地位和作用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按中国古籍记载,匈奴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在战国时期,匈奴开始在塞外草原崛起,与北方的诸侯国赵、燕、秦均有战事冲突。长平之战后,赵国覆灭,秦国又忙于讨伐其他诸侯国,一度受到抑制的匈奴得以  相似文献   

6.
西汉的屯田     
一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部落。大概在商代,我国就已经受到匈奴族的侵扰。到了秦代,匈奴族占领了现在我国的内蒙古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广大草原,并且南踰阴山,渡过黄河进入河套。当时,匈奴族已进入家长奴役制阶段,他们侵入中国以后,掳掠人民畜产,使边境人民受到灾害。为了抗击匈奴的入侵,案始皇于统一中国后,曾发兵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又发动四方的“罪人”去充实和守戍边境,即史记匈奴传所谓“徙适  相似文献   

7.
匈奴腰饰牌特色鲜明,是匈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没有文字的匈奴民族来说。这些腰饰牌是人们了解和认识匈奴社会以及匈奴民族与周边其他民族关系的一扇窗口。本文以匈奴遗迹出土腰饰牌为主要考察对象。辅以匈奴传世腰饰牌,通过考古类型学分析将其划分为A、B两大组群八个类型,初步勾勒出了匈奴腰饰牌的总体面貌和特征,指出了其中的地域差异。进而对匈奴腰饰牌进行了文化渊源之探讨。通过对匈奴遗迹和西汉墓葬出土腰饰牌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它们各自在空间分布和传播上的特点,认为A群组腰饰牌属于匈奴文化系统。它们源自早期草原文化带扣和骚饰牌。B群组腰饰牌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系统Ba型腰饰牌属于匈奴文化系统,Bb型和Bd型腰饰牌属于汉文化系统,Bc型腰饰牌是这两大文化系统腰饰牌的混合体,且匈奴Ba型腰饰牌源自Bb型和Bd型腰饰牌。本文同时指出,中国北方地区是匈奴草原文化系统腰饰牌与汉文化系统腰饰牌的交汇地。  相似文献   

8.
东汉使匈奴中郎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匈奴中郎将在东汉皇朝与匈奴族关系史中,是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但是,目前尚缺乏系统全面的探讨,本文欲述一管之见,就教于方家。 (一) 使匈奴中郎将是因东汉皇朝与匈奴关系的需要而设置的。自秦代乃至西汉以来,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关系史的主要内容之一。西汉时期,由于汉武帝对匈奴的打击,匈奴势力曾一度削弱。此后,在西汉宣、元二帝时代,双方关系出现了和平友好的总趋势。但至西汉末年,经过王莽弊政,匈奴与中原的关系再度恶化,武装抄掠增多;而且,在中原政权更迭的过程中,匈奴势力也不断强大起来。东汉初年,他们在我国古代北方的东部,镇慑乌桓族、联合鲜卑势力,在代郡(今山  相似文献   

9.
张骞,西汉城固人,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功绩极其显赫的人物。他那首次打通西域道路的所谓“凿空”壮举,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永远光辉的一页。西汉时期,国家最严重的心腹大患就是北边匈奴族的频频侵扰。汉初,汉高祖刘邦为了抵制匈奴的入侵,曾以三十余万之众御驾亲征,结果被匈奴精骑四十万围于白登,  相似文献   

10.
论匈奴人西迁的自然地理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匈奴人于公元前三世纪时,崛起于亚洲蒙古草原,曾在中国北方建立一个称霸大漠南北的匈奴强国。然而,公元91年,匈奴人抛弃了它的祖先留下的国土——蒙古草原,向西迁徙,最初“遁走于乌孙之地”,潜藏在塔尔巴加泰山脉和准噶尔的阿尔泰山脉之间。公元155年,匈奴人继续向西迁徙,于  相似文献   

11.
匈奴族,是我国古代北方最早崛起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国内外学者对匈奴的族源,社会经济及社会性质等,已作了不少研究。本文试图对它的教育情况作初步探讨。学术界一般都认为,匈奴族发祥于漠南黄河河套和阴山地区,政治中心为地处今五原县一带的头曼城。匈奴族的教育,随着它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大致在西汉以前处于早期教育阶段;自西汉到西晋开始从早期教育向学校教育过渡;在十六国时期学校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2.
匈奴,作为第一个走进文明时代的古代中周北方民族,曾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甚至有人认为,匈奴人的活动“对于欧洲古典奴隶制的瓦解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是世界史上的大事”。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匈奴的研究总是集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而对其文化问题则涉及不多。故笔者试图对匈奴文化之基本内容与特征做一初步探索,希望能对全面认识匈奴族有所裨益。不当之处,尚祈批评。  相似文献   

13.
略论匈奴西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奴西迁,行踪万里,历时数百年,震烁天地,在上古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匈奴西迁的行程,中外史料,语焉不详。拙文拟就匈奴西迁的背景,行程作一阐述、考察,恳请专家、同行赐教。匈奴,先秦史籍或称为昆夷,混夷、獯鬻。荤粥、淳维,王莽改匈奴为恭奴。最初匈奴西栖息,繁衍于阴山山脉一带,“逐水草迁徒,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①战国后期,匈奴始露头角。公元前209年,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遂东破东胡,西逐月氏,南联诸羌,北服了零、坚昆,雄视西域。西汉初,匈奴不时劫掠边郡,杀掠吏民。汉因初创,百废待兴,实力不足,…  相似文献   

14.
准格尔旗布尔陶亥公社西沟畔匈奴墓的发现,为研究战国时期匈奴文化提供了一批标准的器物;特别是其中刻字金饰牌和银节约的发现,在匈奴考古中更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问题。新的发现对于了解汉字和中原衡制传入匈奴的时间问题,内蒙古地区过去发现的几批匈奴遗物的年代问题,春秋末至战国晚期匈奴文化的面貌问题,春秋末至战国晚期匈奴人活动地域和匈、汉关系的发展问题等等,都有重要意义。下面谈一下粗浅看法,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5.
从汉简看汉人逃亡匈奴之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进入匈奴的汉人是很多的,其中有战败被俘的,有因故率军投降的,有戍卒边民被掳掠的,有出使匈奴而被留其地不回的,亦有相当一部分是因种种原因非法越境逃亡匈奴地的。据《汉书·匈奴传》,元帝时候应对匈奴事状云:“……设塞徼置屯戍,非独为匈奴而已,……往者从军多没不还者,子孙贫困,一旦亡出,从其亲戚。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闻匈奴中乐,无奈候望急何!’然时有亡出塞者。盗贼桀黠,群辈犯法,如其窘急,亡走北出,则不可制。”此涉及汉人逃亡匈奴之三种情况:一是因故没入匈奴之吏卒之子孙不堪贫困,投奔其身在匈奴之亲戚者;二是边人奴婢难忍煎熬者因近匈奴地而亡入;三是触犯律令之盗贼为彻底摆脱受追捕之窘迫境地,亡入匈  相似文献   

16.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作为我国北方的强大游牧民族,它曾经对古代东方以及古代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以蒙古高原为自己的主要活动地区,同时也控制着我国北方的广大草原,匈奴在其兴起的过程中逐渐统一了北方的许多民族,对我国北方民族的融合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战国时期,匈奴分布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之际势力强盛,统治大漠南北,建立了北方草原上第一个游牧民族的大帝国。历史上,它是一个以国家政权实体形式与中原王朝发生持续作用的显赫民族。它对中国北方统一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正史关于拓跋种姓的表述截然不同:有匈奴、鲜卑两说。"匈奴说"认定,拓跋是匈奴女"托跋"与汉朝降将李陵的后代。代国被前秦攻灭后,苻坚安排独孤、铁弗、贺兰诸部分治其故地,"匈奴说"可能是匈奴系人群主导代北的产物。匈奴族裔对道武帝建国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匈奴说"也得以在拓跋内部与"鲜卑说"长期并行。崔浩监修国史,为迎合匈奴系皇后及太武帝本人而重拾"匈奴说"。此说虽因北魏朝臣普遍反对未能写入《国记》,却传至南朝而为《宋书》所采用。中古时期北族种姓的变化,多以政治上的推动为主,并涉及血缘、地域、社会等复杂层面,拓跋种姓"匈奴说"的形成与流传,或许是一则典型的事例。  相似文献   

18.
突厥原是匈奴的别支,是一个以狼为图腾的部落,初居于准噶尔盆地以北,约今叶尼塞河的上游一带,以畜牧、射猎为生。后迁居于高昌的北山(今博格尔多山),以锻铁著名。《周书》突厥传曾记载:“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周边及中原地区的汉代匈奴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奴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属蒙古人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屡有记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匈奴文化遗存是在内蒙古杭锦旗桃红巴拉的匈奴墓群,时代相当于春秋晚期。匈奴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墓葬为竖穴土坑形制。葬俗方面表现为随葬马、牛、羊的头骨和蹄骨。随葬品  相似文献   

20.
吴芳 《江淮文史》2008,(3):130-137
在我国西汉时期,名将霍去病曾经对匈奴民族屡屡侵犯中原发出感慨:“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在2000多年前的那场较量中,最终汉王朝取得胜利,匈奴一部分被驱逐出了中国北方,另一部分留在中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