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观应17岁从中山到上海“学贾”,其后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37岁为北洋大臣李鸿章札委津沪电报局总办,并在上海创设机器织布局、造纸局、船坞、开垦公司、壕利公司等实业。至39岁李鸿章札委为轮招商局会办;45岁为开平矿务粤局总;56岁任汉阳铁厂总办;66岁任粤汉铁路总办。①郑观应先于1869年捐官“员外郎”;1870年捐官“郎中”:1879年捐官“道员”。  相似文献   

2.
正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轮船招商局则是当时中国航运业的翘楚。本文主要揭示郑观应在轮船招商局任职期间对于外资企业、外国管理与技术的态度与对策。一郑观应在进轮船招商局之前,就已经从外资企业那里积累了不少相关企业管理与商战的经验。1859年,郑观应通过他的姻亲曾寄圃和世交徐钰亭、徐润等人的关系,被介绍到当时第一流大洋行——上海宝顺洋行工作。1873年太古洋行创办  相似文献   

3.
郑观应的著作中,除关于那一时代中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外,还有许多关于他的家庭、家族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供我们研究作为儿子、兄长、丈夫和父亲的家族关系、家庭关系的私生活中的郑观应。通过这种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历史研究中已有的成功的买办商人、洋务民用工业企业的积极参与者、创办者和近代著名的改良思想家的郑观应的形象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以下一些问题:如郑观应未成长为近代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1841—1920)是近代史上比较复杂的人物,当过洋行的买办。兼任洋务官僚,又是民族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曾先后在英国的太古公司和洋务派举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担任要职,长期“客游四方,日与异国人相接,较早接触西方法律文化,实现了法律意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意识到:徒袭西方“皮毛”的洋务运动难以富国强兵。他以爱国自强为基础,以西法为参照系,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改良思想,并且开始涉及对传统政治法律制度进行改良的根本性问题,促进了西方法律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清末修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磊 《岭南文史》2012,(3):32-36
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堪称“两异性相搏、相射、短兵紧接而新陈嬗代之时也”[1]。郑观应同孙中山有过颇为密切的交往,相互切磋探讨“救国之策”。他们的交往和友谊虽然未能持续长久,但却含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他们的交往和友谊并不是偶发的。两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郑观应出生于兼具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经营的家族,幼习八股,应童子试落第,旋即“赴沪学商务”[2]。孙中山生而为“贫困之农家子”[3],  相似文献   

6.
邱玉泉  周学文 《沧桑》2009,(2):33-33,46
新式买办商人最先接触到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他们附股投资洋商企业,亲自感受到了这种企业制度模式的优势,进而模仿借鉴洋行企业的组织形式,自行创办新式企业,仿效西方资本家的经营方式,建立中国人自己发起的近代新式企业。西方新式企业制度得以移植中国,买办商人在近代企业制度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代买办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个世纪以前,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一群人可谓买办,但历史上关于买办的记载很少,盖以“食夷利者”为贱之故。关于买办的研究近发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当时买办制度的表象已现①,关于此一制度的利弊与存度引起了工商人士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论,也促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相继有四篇文论发表,即甘作霖(论洋行买办制度之利害),马寅初(中国买办制),沙为楷(中国买办制),溜秋白(上海买办阶级的权威与商民),可以视为买办研究的发端之作。此后二十年,又有两项综合性研究与两项人物研究问世②。综观民国时期的买…  相似文献   

8.
买办与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初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办在近代民族保险业初创时期表现活跃,是创办民族保险业的主力.买办对于保险,从洋行工作中的初步接触到附股求利再到投资自营,从观念上对国人的不懈启蒙到实践层面的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正是在他们的倡导下,加上官府的扶助,民族保险业最终在洋务运动中突破外商的垄断艰难地产生出来.买办于民族保险业实有开拓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与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发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在众多中国近代史与中国近代思想史著作中,都被作为早期改良主义思潮代表人物之一而加以历史定位。如果转换一个视角,就会发现,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郑观应名副其实地是一位从事近代实业开拓、经营、管理的实业界前驱;在中国启蒙运动发展中,郑观应又名副其实地是一位最先全面触及启蒙思潮各项基本问题的启蒙运动前驱。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的妇女观是郑观应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体上包括了"劝戒溺女","禁止缠足"和"兴办女学"三项基本内容.郑观应的妇女观虽然谈不上成熟,但是对于了解当时历史条件下社会妇女状况和妇女解放的思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郑观应的妇女观的阐析,探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关于郑观应的阶级属性、民权及经济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而对郑氏的法律思想的探讨却暂付阙如。鉴此,本文拟对郑观应的法律思想作一初步探讨,敬请大家指正。(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顷,决定了涉外法律问题具有普遍、复杂、敏感的特点。它是摆在近代爱国思想家面前的一个现实政治问题。早在19世纪60年代,郑观应针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近代中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的很多思想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极富启示意义,尤其是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影响的《盛世危言》一书,甚至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它的价值。郑观应的思想不仅深刻,而且全面,涉及诸多领域。从中国女性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郑观应对涉及女性的精辟论述毫无疑问使他成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13.
<正>清光绪四年(1878),出身洋行买办的广东人唐廷枢受洋务主将李鸿章的派遣,来到了中国北方直隶省(今河北省)的开平煤田上,历经艰难,成功创办了中国近代用机器开采的开平煤矿。一唐廷枢,字建时,号景星、镜心。  相似文献   

14.
郑观应作为近代著名的爱国思想家和实业家,他一生为追求中国自强、致富,为振兴工商和改革社会作了不懈的努力。他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倡导和实践民主改革的先驱之一。他的著述如《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和《盛世危言后编》等已成为中国近代改革思潮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我们了解郑观应思想的重要根据。近年,不少学者对上面的著述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位近代思想家和实业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角度。  相似文献   

15.
郑观应(1842—1922)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等。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维新派思想家,中年在澳门定居。曾当过买办,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会办,汉阳铁厂和粤汉铁路公司总办等。创办过贸易、航运等企业。主张“商战”,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力主君主立宪,实行君民共主的西方上下两院的议会制。其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学习原则,设立“议院”。  相似文献   

16.
郑观应的传世之作《盛世危言》,是近代中国版本最多的名著。由于郑观应曾屡次修订、苇印这一著作,当时的社会又无版权观念,书商等人不仅随意翻印书籍,甚至自行改变卷次、增删文章,致使《盛世危言》的版本十分繁杂。  相似文献   

17.
旧汉口的跑马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时代的武汉,曾经先后开办过三家跑马场,即西商跑马场(今解放公园一带)、华商跑马场(今同济医科大学一带)、万国跑马场(今唐家墩附近).与租界一样,跑马场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是西方侵略者和洋行买办娱乐、消遣和寻求刺激的重要场所.跑马场起源于欧洲,属“舶来品”.武汉开埠后.西方侵略者便在这里辟租界,建洋行,还修建洋商波罗馆(俱乐部).但他们并不满足,又继续在租界外侵占土地,修建球场和赛马场,形成了租界外的租界.最先办起的是西商跑马场,它的全称是“汉口西商赛马体育会”.1902年,英国人以贱价从洋行买办、“地皮大王”刘歆生手里购得汉口西北部水荒地800亩,于1905年正式辟为西商跑马场.  相似文献   

18.
洋行是近代外国人在中国经营的商行与机构,其发展策略与空间演化体现了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城市的破坏与重建的双重影响。以天津为例,探讨洋行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借助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对其空间演变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天津作为近代中国北方的贸易中心城市,吸引大量洋行聚集,形成独特的贸易空间体系。洋行对近代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迁具有多方面的复杂作用,对近代开埠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廷枢与轮船招商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73年6月,英商怡和洋行总买办唐廷枢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札委总办设立刚半年的轮船招商局。这不论对于唐廷枢个人,还是对于轮船招商局,都是至堪注意的大事。对于唐廷枢说来,这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折点,他从此告别了十年买办生涯,投身于中国  相似文献   

20.
伍国 《岭南文史》2005,(4):41-44
伴随着反复的帝国主义侵略和内部动荡的中国近代历程,其实也是一个中国人民族国家观念逐步形成、发展,和深化的构建过程,作为沿海口岸商人,实业家和启蒙思想家的郑观应该(1842-1922),不仅是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倡导者、实践者,更加是晚清中国知识界世界和民族国家观念产生根本巨变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思想的主体部分确立于19世纪中后期的70和80年代,介于19世纪中叶魏源的初步介绍和后期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激进变革思潮之间,是一种相对温和、理性的思想。本文拟对郑观应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作粗略探讨,借以管窥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主义思潮的脉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