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明 《东南文化》2003,(8):90-91
“农民画”始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从理论上讲,它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演化。在“家民画”中你可看到,诸多民间刺乡、勇纸、皮影、泥玩具的影子。  相似文献   

2.
陈皓 《大江南北》2023,(4):39-41
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怀着对农民画艺术的挚爱,一辈子做了一件事,这件事一干就是40多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博里农民画艺术。他创建博里农民画院,指导农民绘画。他还创造性地将农民画与刺绣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刺绣风格,带领村民致富,绘就醉美乡村。他就是江苏“最美基层干部”潘宇。  相似文献   

3.
在以农民画驰名中外的陕西省户县,有一位名叫杨伟名的农民,他虽然早已谢世,但却被当今的一些有识之士称为“农民思想家”、“乡村哲人”。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瓦提县农民画主要表现农业生产、农家生活、渔猎游牧、手工劳作、市贸交易、文体活动等内容,以人物画为主,表意为主,构图夸张,色彩艳丽,以农家庭院、农村景物为背景,“农”味十足。农民画农民,很真实,接地气。画中蕴含着刀郎文化的元素,因此又被称为刀郎农民画。  相似文献   

5.
周星 《民俗研究》2011,(4):168-198
通过追溯户县农民画的缘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集中讨论了农民画这一艺术传统的生产、消费和再生产机制。作者依据对实证资料的分析,指出农民画作为一种政治宣传艺术内涵着各种悖论,新时期农民画以多种路径经过重新的定义和解说实现了朝向现代民间绘画或民间艺术的转型,这为农民画赋予了新的活力。在市场经济进入中国新农村的同时,农民画也被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旅游产业卷入其中而成为旅游商品的一种,这导致农民画产生了新的悖论。户县农民画得以和当地其他民间艺术品相提并论,成为当地一种文化资源甚或土特名产,意味着农民画的地方性及其描绘的农村生活与民俗风情成为最重要的卖点。对这些有关农民画的实践活动及其复杂过程,不妨采用全球在地化的理论观点来阐释。  相似文献   

6.
农民画是劳动人民的情感载体,青海大通农民画作为青海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通俗画的一部分。受青海气候特点和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题材多为青藏高原东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活中的人物和情景。农民画创作者带有积极的创作情感,作品画面色彩欢快鲜艳,具有欢乐的情感积淀。而南北方因受地理气候和民风民俗的影响,使得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有所不同,如南京农民画与大通农民画风格就有同有异,表现手法各有千秋。总而言之,农民画是民间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7.
谭亚平 《神州》2013,(35):235-235
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国内现代插画设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农民画因其独特的色彩语言和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本文结合当代农民画的艺术特征,以现代插画设计为研究对象,归纳出农民画与插画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和意义,从而丰富现代插画设计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一 窗外,寒风阵阵,雪花飞舞;窗内,画家走笔,春意浓浓. 2016年1月21日,农历腊月十二,年味越来越浓.我们一行走进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新添堡村,这里被誉为大通农民画“创作基地”.一番热情的寒暄之后,笔者便从画家们的农民画作品中分拣出年味十足的几幅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08,(9):49-51
户县农民画 陕西户县农民画,是中国民间美术园地的一枝奇葩。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户县的农民画家们已经用他们有目共睹的艺术成就取得了社会的公认。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开放与发展,户县农民画在创作思想、题材挖掘、艺术表现力上又展现了新的风姿。  相似文献   

10.
日照农民画在60余年的嬗变过程中,历经政治宣传画、民间艺术品和旅游购物品的叙事定位,农民画作者也先后完成了社会主义新文艺主人、农民画家、遗产传承人、文旅产业代言人的身份建构。可以预见,在政治、艺术和市场的相互作用下,日照农民画的迁衍与再生产将不断地上演。考察日照农民画这一"民间艺术旅游购物品"的迁衍与再生产过程,有助于厘清其兴起背景、发展历程、特点及未来走向;观察农民画家在政治与文化转向中的身份建构和调适,明确其如何"借礼行俗",在社会变迁中获得国家认可提升社会地位。日照农民画转向旅游购物品的方式和途径对其他传统民间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牟国庆 《民俗研究》2002,(2):203-208
李凤兰老人,作为一名民间艺人,无疑是极其成功的。她在许多方面都达到了一般民间艺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她是全国最着名的农民画家,户县农民画创始人之一,荣任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副主席;她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她担任陕西省文联常委,陕西省文史馆馆员,现在还在省文史馆领工资。  相似文献   

12.
居住在青海循化一带的藏族人民过春节时有一种不同于西藏和其它藏区的特有的吉祥物——“枣冬树”。 “枣冬树”是从藏语词 音译过来的。“枣”是红枣之意,“冬”是树,两意总指以红枣装饰的小树,是当地群众特别喜爱的一种吉祥物。它与汉区的“天爷树”和西方国家盛行的“圣诞树”相差不远,但它有自己的特征和吉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青阳农民画是流行于安徽省青阳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美术样式,是在当地砖雕、石雕、木雕、剪纸、墙饰画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独特的绘画艺术,具有文人画与农民画互补的特点。以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为主要题材,画面上亭台楼榭、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色彩丰富、线条细腻、构图独特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4.
何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即这一事物自身的特殊性,个性。因此,对于事物特征的确定,应当考察两个方面:事物自身的性质;同他事物的比较。如何确定“民间文学的特征”?“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①从民间文学自身来看,既要考察它流传久远的时间长度,又要考察它传播广阔的空间跨度;既要考察它创作、流传的表层征象,又要考察它思想、艺术的里层特质。从民间文学与他物相比较来看,主要是同与口头创作相对的书面创作的比较。根据这样的认识,我曾在《“民间文学”之我见》一文中,确认了六个民间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说到篆刻,恐怕很多人头脑中都会浮现出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记。这个标记备受赞扬,原因大概首先是它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篆刻的形式,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第二是作者把一个奔跑的人的形象,转化为类似汉字“京”的形式,有“一形双关”之妙。因为它不是“京”字,所以它能充分表现奔跑者的动作特征,因为它像“京”字,所以它能与印章的形式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6.
林进东 《南京史志》2023,(12):33-37
<正>“借景抒情”是写作的基本功。景中自有情,景中也含理,如果恰到好处地用上“借景抒情”,也能为叙事说理文章增添一份灵动与清新。“借景抒情”是一门技术活,该如何“借”,又该如何“抒”呢?一、抓住特征,生动写景我们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在比较中抓住该处景物所独有的,他处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具备全然相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月初四那天,我怀着好奇而又神秘的心情,到座落在中缅边界大盈江东岸的关章阿昌族自治乡,采访阿昌族人民欢度“窝乐节”的实况。一进关章寨子,就见寨子东面的几个山坡上,已是人山人海。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宛如千百朵山茶花在盛开。宽敞的广场中间,搭了一个“窝乐”台。“窝乐”台有一米多高,二米多宽,五米多长,四周贴着由阿昌族农民画的五谷杂粮、牛马猪羊等彩图。“窝乐”台中央,矗立着两块高十多米的巨大牌坊。右牌坊顶端,前面绘着太阳,背面绘着一幅阿昌老人的彩像,这是阿昌族神话传说中的男始祖遮帕麻;左牌坊顶端,前面绘着月亮,背  相似文献   

18.
景观特征:“高黎”是山中一个古代部落的名字,“贡”便是山的意思。而高黎贡并不仅仅就是一座山,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山脉,拥有大大小小几十座雪山。它好似盘桓于中国西南的一条巨龙,最北端是青藏高原,最南端是中印半岛,跨越了五个纬度带,将高原和海洋连接起来。素有“南北动物交汇的走廊”、“稀有动物的避难所”、“物种基因库”之称。这里有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纬度、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如今唯一保存有大片由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的“学隐”思想及其渊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敖光旭 《近代史研究》2002,4(1):145-178
章太炎的“学隐”思想包括“逼”、“隐”、“反”三个密切相关而又各不相同的层面(因“隐”的一面更具整体意义,故本将它概括为“学隐说”或“学隐”思想)。历史化中心论和“严种族之别”的民族主义是其本质特征,对乾嘉考据学的形成及清代汉学家精神风貌的独到洞察和阐释,则构成了其核心内容。从渊源来看,它是江浙特有的人地缘和族类意识的直接产物,它基本真实地揭示了民族主义的高涨是乾嘉考据学得以形成的枢纽或关键这一内在联系。学们对乾嘉考据学成因的解说纷争已久,因不为学界见重而几至湮没的“学隐”思想,或许能最终弥缝各种说法,并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也谈众手成志与专家修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届地方志编纂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众手成志”,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有的同志对“众手成志”产生怀疑,提出要“专家修志”。其中有些意见,对提高志书质量,对方志学科建设和方志事业的长远发展,十分宝贵,但对近在眼前的下届续志还难以做到。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两点不成熟的意见。众手成志的体制近期不可能改变我想,“众手成志”是下届续志编纂体制无法改变的特征。这是因为:第一,无论是本届修志还是下届续志,其内容的广泛性决定必须“众手成志”。方志内容涵盖了一地方从古到今、从自然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