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俗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科技创新的影响,这种动态模式不仅可以为民俗的社会适应提供技术支持,有时也会导致特定民俗事象的衰亡。普遍流行于淮海地区的立春"戴春鸡"习俗就是其中一例。虽然这项以婴幼儿为主体、针对天花的预防手段明显具有民间信仰的象征性,却也反映了区域民众对某些特殊疾病的认知方式。作为一种跨区域习俗,立春"戴春鸡"虽未为人类非遗"二十四节气"所强调,但其所蕴含的防疫理念依然值得追索和传承,甚至可以借此构建地方性"传染病预防日",从而维系其存续力。  相似文献   

2.
<正>从地图上看,中国就像是一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雄鸡。鸡与我们炎黄子孙和谐共处数千年,其历史典故与风物习俗,伴着诗书画印之记载源远流长。特别是"鸡""吉"谐音之吉兆,金鸡报晓的雄鸡更被视为中国民间文化中赞誉有加的吉祥物。美猴辞旧岁,金鸡唱新春。丁酉鸡年即至,话题自然转到鸡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20,(7)
正大明成化年制款斗彩鸡缸杯一对高:4厘米直径:8.5厘米类别:瓷器鸡缸杯创烧于明成化年间,为酒器中之珍品。据传,鸡缸杯之所以受宠于成化皇帝。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二是:鸡与"吉"谐音。史载,成化皇帝热衷书画,一次欣赏宋人佳作《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呵护小鸡的温馨之情,深有感触,萌发制作成化鸡缸杯的心愿。此杯为定制烧造,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足底边一周无釉。底心青花双框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存世极少。早在明万历年间就有"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  相似文献   

4.
韩韬  扬眉 《中华遗产》2020,(5):158-159
春天旁若无人地到来了,一副不太在乎疫情的样子,可见四时之行是自然规律,超越人的情感。春天对人也不薄,生出脆嫩的春笋、香嫩的春鸡、齐刷刷的春韭,让人们过上“一口嫩”“一口鲜”的日子。然而,也有一些菜,不胜在“鲜”上.比如我很喜欢的一道古法菜——“捶烩鸡片”。  相似文献   

5.
青瓷鸡首壶     
鸡在古代有特殊的禳灾除凶作用,古人认为鸡有御死辟恶的厌胜功能。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认为鸡是吉祥之禽,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雄鸡》载:“鲁郊祀,常以丹鸡祀日,以其朝声赤羽,去鲁侯之咎。”而鸡在民间受到欢迎,则多是因为“鸡”与“吉”字同声之故,“大鸡”即“大吉”也。鸡首壶是六朝时期的典型产品。鸡首壶作为酒器,也称“天鸡壶”。这件珍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东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2月18日下午,为历代收藏家青睐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公开亮相龙美术馆主办的"朱见深的世界:一位中国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特展。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千金难买,一器难求,数百年来享负盛名,为天下慕向,明清帝王对其尤为钟爱,历代摹仿虽极尽奇巧,却终难抵"成化"之境。其卓越的工艺成就背后,折射出明成化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重要变迁。这只斗彩鸡缸杯口径8.2厘米,杯底双方框内以青花楷书双行"大  相似文献   

7.
野鸭汤村长打了一只野鸭,做了野鸭汤,请吉四六来用晚饭。吉四六从天亮起就没吃东西,饿着肚子,准备赴宴。吉四六到席以后,村长只顾夸自己打野鸭的本领高明,根本不管饥肠辘辘的吉四六。吉四大脖子眼里咕噜咕噜直响,好容易等到了端出一碗野鸭汤,可是他打开碗盖一看,只有两三块野鸭肉,其余全是萝卜块。吉四六心里虽然很生气,但默默地吃完了饭。回家的时候,他对村长说: “我家附近,这些日子每天晚上落下很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何以只发生在中国?40年过去,想来想去还有许多不解之惑.近日重读戴向青、罗惠兰12年前合著的(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简称<始末>并径注页码)一书,似乎悟出一点儿道理.  相似文献   

9.
陈峰 《旅游纵览》2010,(11):48-53
<正>儿时有一首流行歌,歌词是:"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从歌词的字里行间能读出约束和趋同。当年,只有在参军或者被表彰的时候,才有机会在胸口佩戴一朵红纸做的红花。佩戴大红花在那时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在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清江博物馆收藏的古钱币中,有一枚大钱"至正之宝",出土于清江横山垴丘陵坡地中。此钱系黄铜质,表呈黑色,略有绿锈斑。直径8厘米,重320克,是历来正用品钱中之极大者。正面楷书"至正之宝"四字;背面穿上铸一"吉"字,穿右铸"权钞"  相似文献   

11.
一、古史传说中先楚与三苗的关系早在四十年代,徐炳昶先生已指出楚与三苗同属南方的"苗蛮集团"。如作进一步考察,又知楚人与三苗的先祖是同源的。楚人的始祖,因屈原在《离骚》中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兮",历来都只考虑是颛顼。但《国语·鲁语上》、《大戴礼记·帝系》、"史记·五帝本纪》和《夏本纪》又直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7,(7)
<正>古时,鸡是天明的象征,被人们称为"知时鸟"。在钟表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公鸡一直担负着报晓的职责,不论风雨,从不失信。文人士大夫称鸡为"五德之禽"。早在汉代,韩婴便在《韩诗外传》说:"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追求,因此,在绘画中,"鸡"是历代画家乐此不疲的重要题材。  相似文献   

13.
东鳞西爪     
《旅游》1994,(11)
雄鸡扑救 落水儿童 法国里昂郊区一家农场养 了许多鸡,其中一只重8.2公斤的雄鸡,被农场主布吉视作宠物,把它放在后园精心饲养,并与布吉三岁的男孩路易斯经常在一起,人和鸡相处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
步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首饰.文献中最早出现"步摇"之名的是战国宋玉所著《风赋》,其云:"主人之女,垂珠步摇"①.东汉刘熙所著的《释名·释首饰》解释步摇为"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②.可见早期步摇的一大特征就是"垂珠".这种装饰品上的"垂珠"随着佩戴者的步履而颤动摇曳,因而称之为步摇.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中的贵妇,头上所戴的饰物连缀着多颗圆珠,许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步摇③.《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了步摇的具体形制:"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④.清末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引北宋陈祥道日:"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⑤.可见,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妇女已经开始以步摇为首饰了,即便前之所述《风赋》作者的年代还存在疑点的话,那么至迟在汉代也已经有了步摇这种装饰品,其大体形制为以黄金做成山题,金丝穿白珠绕成桂枝状,其间缀以花朵、鸟雀、吉兽等形象的饰件作为装点,并垂有珠玉坠饰.但是至今尚未发现此类汉代遗物,因而我们对汉代之前步摇的认识还仅限于上述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鸡的故乡。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鸡为吟咏的题材,留下了大量咏鸡诗歌。《诗经》中就有"鸡鸣喈喈""鸡栖于树"之吟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经·郑风》中的《风雨》一诗: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歌大意"风吹雨打多凄凄,雄鸡啼叫声  相似文献   

16.
在我读中学时,看到大人戴一只上海牌手表,认为这就是一个成功男人的基本配置,十分希望将来工作以后也能买一只来戴。然而如今时光流转,谁要是再戴上海牌手表,会显得十分另类。  相似文献   

17.
开饭了,妈妈将一盆鸡汤端上餐桌,香味扑鼻而来,弥漫了整个餐厅。要是在过去,春儿早就迫不急待大吃起来了,可这一次,春儿坐在餐桌前,纹丝不动。"春儿,快吃鸡呀,这是妈妈特地为你做的!"妈妈讨好地对春儿说。"我以后再也不吃可怜的小鸡了,我又不是大灰狼!"春儿很坚决地说。妈妈一下子乐了起来,她开始劝说春儿吃鸡,比如鸡是食物,就是让人吃的;鸡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同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陈金陵教授很早以前就跟我说过,他准备撰写一部有关清代著名的人口学家洪亮吉的传记,我期待着。时隔十年,陈金陵教授这部装帧独特、内容丰富、字数30余万、由我国著名的书法大师刘海粟题签的专著《洪亮吉评传》,终于出版问世,使我格外高兴。展读再四,受益良多。《洪亮吉评传》无疑是教授的力作,书中征引的史料之多,对洪亮吉本人著述(尤其是诗词)的理解之透,以及学术观点之新颖,论据之确凿,行文之流畅,都给我以十分深刻的印象,把洪亮吉这个比较复杂的思想文化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全书…  相似文献   

19.
《尚书·金縢》有一段话;“乃卜三龟,一习吉.启龠见书,乃并是吉.”伪孔安国《传》是“三兆既同吉,开龠见占兆书,乃亦并是吉.”陆德明《经典释文》:“龠……马(融)云:‘藏卜兆书管.”’孔颖达《疏》对《尚书·金縢》正文“启龠见书,乃并是吉”的解释是“占书在于藏内,启藏以龠,见其占书,亦与兆体,乃并是吉.”孔颖达《疏》对伪孔安国《传》“三兆……是吉”的解释是“郑玄云:‘龠,开藏之管也.’开兆书藏之室以管,乃复见三龟占书,亦合于是吉.王肃亦云:‘龠,开藏占兆书管也.’然则占兆别在于藏……略观三兆既已同吉,开藏以龠,见被占兆之书,乃亦并是吉……”  相似文献   

20.
正《伊索寓言》中记载了十二个和鸡有关的故事,多赋予鸡一种智慧、勇敢的形象。其中《公鸡和宝玉》说的是一只公鸡在觅食时于田野中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将你捡起珍藏;而我发现你却对我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