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庄士敦是苏格兰人,曾获英国牛津大学文学 硕士学位,有名的“中国通”;颐和园乃中国京都的世界名园。二者一外一中,一人一景,本风马牛不相及,何以相提并论?说来,颇有点故事。 1916年,在故宫关着门做皇上的宣统皇帝溥仪,要找一位外国老师,以便开眼看世界,几经选择,拜了这位庄士敦为师。 且说1912年宣统皇帝溥仪退位以后,中华民国对清室有“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条件”,其中第三款明确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官禁,日后移居颐和园。”这意味着故宫紫禁城不属清室所有,皇帝的家在郊外的颐和园。到了1919年,…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2017,(10)
正1921年,退位后的溥仪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内。担任他英文老师的英国人庄士敦发现,溥仪的眼睛已经近视得很厉害了,以至于看不清面前书桌上的小闹钟。庄士敦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内廷相关人员和溥仪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没想到他们对此全都漠不关心。庄士敦自告奋勇找了一个眼科医生,可是端康太妃(瑾妃)严令手下人不让医生接近溥仪,理由是:"皇上"的龙目非常珍贵,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看的。她说:"假如让这个外国大夫检查,结果是近视眼,那皇上就要戴眼镜。这太不像话了,你看一下,我  相似文献   

3.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结束。当时民国政府给予了清室“优待条件”八款:清帝退位后,其尊号不废,民国待以外国君主之礼;皇室费用每年400万元,由民国拨给等。  相似文献   

4.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结束。当时民国政府给予了清室“优待条件”八款:清帝退位后,其尊号不废,民国待以外国君主之礼;皇室费用每年400万元,由民国拨给等。  相似文献   

5.
民警与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一生坎坷。他3岁登基,在位3年后退位,按袁世凯对清室的《优待条例》,溥仪退位后皇帝的尊号不变,仍住紫禁城,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又推出溥仪做皇帝,但仅11天就宣布退位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驱除出宫,他只好去天津居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相似文献   

6.
《清室优待条件》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喻大华对于1912年南北双方通过的《清室优待条件}(以下简称《优待条件》),史家们仅把它作为辛亥革命不彻底的一个论据一带而过,而且对其评价过于简单化,带有偏见。笔者以为有对其重新评价的必要,特撰此文,...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以后溥仪退位。根据民国的“清室优待条件”,准许溥仪继续在宫里居住。从此溥仪就开始了他童年和少年的闲居生活。少年溥仪很爱赶时髦,像剪辫子、学英文、装电话,只要是新鲜的事物,他都要尝试一番。1917年,溥仪11岁。有人向宫里进贡了一辆自行车,溥仪如获至宝,他和婉容很快就学会了,经常在紫禁城里骑着转悠。紫禁城的宫门都有门槛儿,车骑到跟前就得下来。虽然溥仪已经退位,但在内廷仍是“皇上”,而皇上骑车必须畅行无阻。  相似文献   

8.
英国人庄士敦有一本奇特的书——《紫禁城的黄昏》。他从1898年那场由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发动的戊戌变法,写到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但核心目的只为记录其中13年“紫禁城的黄昏时期”——始于中华民国建立的1912年初,终于1924年11月溥仪被迫迁离紫禁城。  相似文献   

9.
1983年6月,安徽省博物馆自省邮电仓库征集收购到一批“满洲国”、“冀东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蒙疆联合委员会”等傀儡政权的镍币,其中百分之九十是伪满洲国镍币。伪满洲国货币,是溥仪在我国东北复辟帝制时,铸造发行的。1932年3月9日,在日本人批准下,成立‘‘满洲国政府”,溥仪任执政。1934年8月1日又改行帝制,称“满洲帝国”,溥仪为帝国皇帝。直到1945年日本人战败投降才告结束,共  相似文献   

10.
《湖南文史》2012,(12):46-46
北京函:清室此次遣散全体阉人出宫,本系溥仪一人所主持。当时瑾太妃颇持反对,以致溥仪陡然出宫,回至醇王府。后经各大员调停,宣统始回宫,遂将全体太监1030名全行逐出宫外。现在此事已然办理完善。  相似文献   

11.
爱新觉罗·溥仪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上演了许多亘古未有的奇闻囧事,三次登极,三次退位,三次逃亡,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一、离开北府逃往天津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清朝的统治,溥仪宣布退位,但是,清室仍拥有优待条件,保留皇帝尊号。溥仪关起门来,照样过着养尊处优的小朝廷生活,直到1924年10月,冯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以隆裕皇太后为首的清廷接受民军的呼呈,同意退位。1911年溥仪逊位,紫禁城由此改变了命运。按照当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退居紫禁城后半部。然而到1913年,复辟与反复辟斗争形势高涨。面对这一局面,加之1913年7月至1914年1月间发生的“盗卖热河避暑山庄前清古物案”造成的极大的社会舆论,促使北洋政府接受各界有识之士的建议,将已收归民国的紫禁城前朝部分仿效外国先例改为博物馆,以绝逊清觊觎。  相似文献   

13.
1932年3月.由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在我国东北成立了以原清朝逊帝溥仪为“执政”的傀儡政府“满洲国”,其纪元年号定为“大同”元年,其所谓的首都是将长春易名为“新京”。两年后的1934年3月,伪满洲国又改名为“满洲帝国”,实行帝制,溥仪这位3岁登基的清末小皇帝,又认贼作父,摇身一变,名副其实地成了日本扶植下的“满洲帝国”儿皇帝了,同时改年号为“康德”元年。  相似文献   

14.
阎严 《北京文史》2001,(1):8-11
庄士敦(1874—1938),英国苏格兰人。牛津大学毕业后来中国,一住就是34年,不只通晓中文,对儒释道、经史子集等传统文化也有研究。编写的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哲学著作不少。来华后先后任过英国驻香港、威海卫等地高级官员。1919—1924年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英语教师,成了他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5.
张勋(1854—1923),江西奉新人,字绍轩。1884年从军,曾参与镇压义和团。先后任云南、甘肃、江西提督。辛亥革命中镇守南京,被革命军打败后退守徐州。清帝退位后,所部仍忠于清室,禁止剪发,被称为“辫子军”。1917年7月以调和黎、段之争,统兵入京,拥溥仪复辟。失败后躲入东交民巷。  相似文献   

16.
微博历史     
正末代皇帝溥仪大婚,各地遗老及士民均奉贺礼。徐世昌贺礼2万元为最多,张勋、张作霖、曹锟等都有重礼。大总统黎元洪则特别从关税内拨出10万元,8万为清室优待费,2万为代表民国的贺礼。各地遗老到京祝贺者极多,而奉贺礼最多的一省,却是始倡革命的广东。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政变后摄政内阁逼宫改约,在胡适及摄阁支持者之间引发一场清室优待条件的法律性质与违约责任之争,留下诸多法史悬疑。结合史实与法理分析可知,优待条件是民、清双方商订的双边法政协议,非如论争一方及后来学者所言,仅系民国施与逊清皇帝的片面恩惠,可单方修改。就协议执行而言,清室固常爽约,但条件本身含混不清,易生歧义,亦有以致之,而指责清室违约的民国方面也长期违约欠款。至于条件修改,不仅摄阁所提诸如清帝复辟应负刑责及清室未履约移宫一类理由难尽成立,修改手续也成问题。根本上言,在不敢承认所为系"革命"事实上也不具"革命"含义因而问题已被当事人纳入既有法律框架内认知的前提下,摄阁的成立本身已不被认为"合法"。行为主体既非"合法"产生,修改优待条件自然谈不上有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7岁的末代皇帝溥仪在隆裕太后的监护下退位,按照民国政府给予的《清室优待条件》,继续生活在紫禁城北部的后庭中,并沿用宣统年号,称为小朝廷。逊帝溥仪不甘心失去江山社稷,一心想复兴大清帝国,重登皇帝宝座。从宣统十四年(1923年)七月至九月,溥仪先后共41次赏溥杰昭仁殿珍本古书210部,几乎全是宋本精品,包括宋本199部,元本10部,明抄本1部。一、昭仁殿天禄琳琅所藏宋、元珍本清乾隆九年(1744年),皇帝弘历命内值诸臣点查宫廷秘藏图书,选择其中的精品善本进呈御览,收贮于乾清宫东之昭仁  相似文献   

19.
1917年,名噪一时的保皇派人物康有为已是花甲老人。他虽然步入了暮色苍茫的黄昏时分,但其眷恋清室之心却有增无减。这一年,机遇也确曾向他招过手。6月份,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张勋复辟的丑闻。消息传来,这位远在上海的前清遗老显得格外兴奋。应张勋之邀,康有为轻装上阵,急匆匆地赶赴北京,粉墨登场,就任“弼德院副院长”之职,参与了拥戴清逊帝溥仪复辟的闹剧。然而,这场美梦才做了十余天,就被全国人民的声讨之声和段祺瑞的“讨逆军”彻底粉碎。事后,康有为被作为复辟首犯之一加以通缉,幸得美国公使的庇护,才能秘密逃出北…  相似文献   

20.
谭玉龄是溥仪的第三位夫人,她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她的死因,由于解释诸多,更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虽然溥仪在其手迹中称谭玉龄为“我的最亲爱的”,但他始终拒绝接受谭玉龄的骨灰坛。而在最近,谭玉龄与溥仪的骨灰忽然被人合葬在一处。本文作者以其独特的视点,为您揭示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