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沿资讯     
《丝绸之路》2012,(11):78-80
中、哈、吉三国推动丝绸之路跨国申遗为推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加强对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和管理,2012年5月15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北京举行"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就2014年申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达成协议。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哈萨克斯坦文化与信息部副部  相似文献   

2.
<正>丝绸之路是重要的线性遗产,其文化发展与地理空间位置分布息息相关。因此,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对文物行业的深刻了解、发挥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优势,作为丝绸之路申遗的重要技术支持单位,承担了丝绸之路申遗图件所涉及的数据处理、图件编制、地图审核、对外提供等系列工作。丝绸之路申遗路线之长、遗址范围之广,在  相似文献   

3.
王晓 《东南文化》2016,(6):20-26
遗产运河具有文化线路的典型特征,既囊括了种类繁多的遗产类型,同时具有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价值相加的特征。运河遗产在申遗的过程中尽管是以遗产点、段的方式申报,但是鉴于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遗产特征,其"统一体"和"整体价值大于部分之和"的遗产特征便不得不强调从"整体性"方面来认识其保护方法。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杭州段)遗产保护要以整体性保护思路为指向,在强调运河遗产历史层积"原真性"和历史地区环境"完整性"前提下,使遗产保护行为能应对当代变化,并实施"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线路文化保护与申遗成为中国文物保护的又一重要主张,继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于2005年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目录之后,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的呼声日益强烈。本文分析了梓潼县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最后总结出梓潼县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再结合梓潼县的蜀道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了梓潼县蜀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些具体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小波 《旅游科学》2006,20(1):12-17
三峡工程淹没区的文物多达1200余处,三峡文物的保护和抢救性发掘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文物工程。目前,135米蓄水区的文物考古成果已经全面验收。众多的考古成果不仅为认识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三峡旅游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以考古学新证据揭示三峡文化的深层结构,提出了考古成果向旅游产品的转化途径,对新三峡遗产廊道的时空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廊道遗产:概念、理论源流与价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跨区域大型遗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种现象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了深入剖析大型遗产热的深层原因,笔者在美国遗产廊道和欧洲文化线路的理论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中国化的理论解读后,提出廊道遗产概念。本文在理清廊道遗产两条理论源流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廊道遗产文化价值,解析其政治、经济、教育三种衍生功能,以说明廊道遗产的现代价值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遗产和文物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廊道遗产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恶劣,沙漠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同时,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蕴含着灿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将提高西北地区文化、旅游品牌,除了一条"文化线路",沿线有48个遗产点之外,大量可移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文化旅游整体领域。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西部大开发的部署,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董鑫童 《风景名胜》2021,(7):0236-0237
在阐释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指出空间句法对遗产廊道空间研究的借鉴意义。对空间句法在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方向的应用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12,(11):78-78
为推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加强对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和管理,2012年5月15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北京举行“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就2014年申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达成协议。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哈萨克斯坦文化与信息部副部长阿斯卡尔·布里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与旅游部副部长库达伊别尔根·巴扎尔巴耶夫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主持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0.
李想 《旅游纵览》2015,(1):214-215,218
民俗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热潮,我国地域广阔,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打造区域旅游特色,是每个旅游大省急需解决的问题。西安市作为路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文化资源,随着联合申遗的成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入,未来西安市民俗旅游业市场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线性遗产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线性遗产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欧洲、美国和中国不同文化体系中,对线性遗产的称谓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线性遗产国际交流与合作造成了障碍。对宪章、公约、法案、标准和国内外研究论文等涉及线性遗产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比较后可知:源于欧洲的文化线路概念更重视对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兴起于美国的遗产廊道概念对景观和游憩功能给予了格外关注;而我国新近引入的欧美概念与原有的本土概念混用,造成了线性遗产概念的泛化。我国学术界应尽快统一线性遗产概念,建立交流顺畅的线性遗产学术平台,进而推动我国和国际线性遗产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线路遗产的备受关注,以及我国大运河申遗、长城和丝绸之路这些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使茶马古道的研究与保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本文对茶马古道从关联背景、跨文化的整体意义、动态性特征三个体现文化线路整体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于茶马古道的保护、规划、申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丝绸之路作为我国第一次提名跨国申报的系列文化遗产,其价值维护保障的规划管理体系的建立是申遗前期研究中的主要技术挑战之一。虽然同属于文化线路,由于丝绸之路的空间横跨欧亚大陆、持续了1000多年,并且传播交流的内容包括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各方面因素,丝绸之路的遗产元素与其他文化线路相比呈现出时间、空间和类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同时,由于  相似文献   

14.
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是为了推动遗产保护及价值传播,遗产旅游则被认为是实现公众认识遗产内涵价值的有效方式,但当前对于世界遗产申报与遗产旅游、公众感知的相关性鲜有定量研究。基于659份对大运河扬州段游客及居民发放的调查问卷,建构遗产申报(World Heritage Declaration)、遗产旅游(World Heritage Tourism)与价值感知(World Heritage Value Perception)三者间关系的DTV理论模型,通过定量分析探讨其中的关系,结果显示,申报世界遗产期间较好地实现了大运河遗产价值的发掘、保存与推广,但长期来看入遗对运河遗产旅游热度的提升并不显著;民众对于运河遗产价值的认识主要源于申遗期间的宣传,对遗产价值内涵的认识有限,感知深度尚显不足。如何将运河申遗成果转化为可持续的城市解读素材,是应受到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长城是世界性文化遗产,亦是人类文化遗产瑰宝与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河西走廊段长城保留了原始风貌,是中国长城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含有极为丰富的遗产价值。近年来,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旅游业界的发展趋势,本文紧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在河西走廊长城遗产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河西走廊长城遗产廊道,从保护系统、旅游系统、支持系统三方面提出河西走廊长城发展策略,以期为河西走廊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城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使古老沧桑的河西走廊长城在新时代散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长城是世界性文化遗产,亦是人类文化遗产瑰宝与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河西走廊段长城保留了原始风貌,是中国长城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含有极为丰富的遗产价值。近年来,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旅游业界的发展趋势,本文紧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在河西走廊长城遗产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河西走廊长城遗产廊道,从保护系统、旅游系统、支持系统三方面提出河西走廊长城发展策略,以期为河西走廊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城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使古老沧桑的河西走廊长城在新时代散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事件8月以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完成了丝绸之路甘肃段、新疆段、陕西段、河南段文物申遗工作的考察。"丝绸之路"申遗涉及我国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新疆七个省市自治区。专家组对各个省、自治区的申遗项目进行考察后,将最终确定我国参与丝路申遗的预备名单。根据国家文物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计划,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项目将于2010年6—7月间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审议。  相似文献   

18.
李琴 《世界遗产》2014,(7):45-48
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两个形态。在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之初,申遗地点仅限京杭大运河沿线。后来在专家建议下,隋唐大运河被扩充进来。随着隋唐大运河考古发掘工作成果的涌现,通济渠、永济渠位于河南、安徽的9个遗产点段被遴选出申报世界遗产,其中三处为粮仓遗址。  相似文献   

19.
孟霞 《丝绸之路》2013,(18):46-48
丝绸之路申遗是人类历史新时期一项庞大的跨文化交际工程。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结合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语言使用现状指出俄汉语言在丝绸之路申遗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丝绸之路申遗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原则与态度进行文化对话作了阐述,强调平等原则和包容、理解的态度对于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运河申遗前后的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范式,即"中国大运河范式"。在申遗过程中,考古工作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大运河历史变迁与沿革、遗产构成、工程技术及其核心价值,以及大运河衍生的各类文化遗存,充分诠释了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及突出普遍价值,为大运河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后申遗时代",考古工作将在大运河的保护、遗产利用、文化带建设、大中华文明标志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除了继续对大运河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作出阐释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沿线城市、文化作出更加系统、鲜活的考古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